一种应用于抗菌试剂药瓶的装盒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0757发布日期:2019-05-15 23:02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抗菌试剂药瓶的装盒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盒机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抗菌试剂药瓶的装盒机结构。



背景技术:

抗菌剂,是指一类用来防治各类病源微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药剂。对病原微生物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但又不妨碍植物正常生长的药剂。杀菌剂可根据作用方式、原料来源及化学组成进行分类。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随着杀菌剂的发展,又区分出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藻剂等亚类。据报道,全世界对植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病毒、藻类等)有8万种以上。植物病害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全世界的农作物因此平均每年减产约500万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因某种植物病害流行而造成严重饥荒。使用杀菌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杀菌剂除农用抗生素属于生物源杀菌剂外,主要的品种都是化学合成杀菌剂。

目前抗菌剂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抗菌剂进行包装,例如进行装盒包装,需要使用到装盒机,在对抗菌剂特别是试剂状态的抗菌剂进行装盒之前,需要对试剂药瓶贴上标签,但是由于一条生产线上的,不同试剂瓶内的抗菌液或抗菌剂的成分或效果存在一定的区别,或不同批次的抗菌液或抗菌剂的成分或效果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现有的装盒机构只能进行贴一种标签,使用起来十分的不便,需要多条生产线,或者是需要经常更换贴标装置,提高了生产成本且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抗菌试剂药瓶的装盒机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抗菌试剂药瓶的装盒机结构,包括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装盒机构,所述装盒机构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安装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固定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的一端部安装有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一端部安装有检测头;所述安装板的边侧安装有安装架,其中,所述安装架之间设置有通过两个电动张照片固定的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套接有安装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辊的避免设置有若干安装槽;所述检测机构为浓度检测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机构为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为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试剂瓶中的状态,从而安装槽内的贴标机可以对输送机构上的试剂瓶贴上不同的标签;避免了经常更换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板;101、支撑柱;2、装盒机构;3、安装杆;301、安装机构;4、检测机构;401、检测杆;402、检测头;5、输送机构;6、安装架;601、电动转盘;602、换向机构;603、安装辊;60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抗菌试剂药瓶的装盒机结构,包括安装板1且安装板1的顶部安装有装盒机构2,装盒机构2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杆3,安装杆3上安装有安装机构301,安装机构301固定有检测机构4,检测机构4的一端部安装有检测杆401,检测杆401的一端部安装有检测头402;安装板1的边侧安装有安装架6,其中,安装架6之间设置有通过两个电动张照片601固定的换向机构602,换向机构602套接有安装辊603。

进一步的,安装辊603的避免设置有若干安装槽604。安装机构301为螺栓;检测机构为浓度检测仪。安装板1的顶部安装有输送机构5;输送机构5为输送带,可以输送装盒机构2输出的试剂瓶等,然后安装槽604内的贴标机可以对输送机构5上的试剂瓶贴上不同的标签;避免了经常更换生产线。

具体的,通过检测机构4检测试剂瓶中的状态,从而安装槽604内的贴标机可以对输送机构5上的试剂瓶贴上不同的标签;避免了经常更换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检测机构4检测试剂瓶中的状态,从而安装槽604内的贴标机可以对输送机构5上的试剂瓶贴上不同的标签;避免了经常更换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