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拆式捆扎带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5769发布日期:2019-07-13 08:5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拆式捆扎带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捆扎带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拆式捆扎带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挂面行业内,主流方式是通过普通链条或拖盒一类的输送线将高速称量机称量好的挂面按所需克数送入捆扎机。此类输送线大多由两根链条带动,故障点多,安装麻烦,设计局限性大,只能竖直输送,兼容性很差。行业内现有设备,无法完全兼容行业内的称量机与捆扎机,根本无法满足高速自动化生产的行业需求,更无法满足各种产品的兼容连接。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346156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高速捆扎变向输送装置,包括从动轴安装在内侧板与外侧板位于称量机的一端,从动链轮通过轴承安装在从动轴上;内侧板通过连接杆与外侧板固定连接,内侧板和外侧板通过卡簧与固定杆连接,固定杆与捆扎机连接;主动链轮固定在主动轴上,主动轴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捆扎机上,在该主动轴的一端装有驱动链轮;内导轨与外导轨固定在内侧板和外侧板的内侧;闭环的链条环绕在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之间,在链条上等间距地安装多个运面叉连接板,运面叉连接板的两端与内侧板和外侧板的内侧相抵,使得链条沿着内侧板与外侧板中间的轨迹运行,在每一运面叉连接板的两端各连接一个运面叉。但是现有的高速捆扎变向输送装置还存在着不方便进行拆分工作,不能输送捆扎带,捆扎时不能压实货物和输送时捆扎带容易混乱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分拆式捆扎带输送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拆式捆扎带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高速捆扎变向输送装置存在着不方便进行拆分工作,不能输送捆扎带,捆扎时不能压实货物和输送时捆扎带容易混乱的问题。一种分拆式捆扎带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箱,控制盒,单片机,电源开关,接触开关,可拆分固定扎带杆结构,缓冲转动刹车杆结构,压覆捆扎杆结构,捆扎带,固定杆,箱门,门把,输送辊,输送电机和固定辊,所述的控制盒螺栓连接在输送箱的右上角位置;所述的单片机螺钉连接在控制盒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电源开关螺钉连接在控制盒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接触开关螺钉连接在输送箱上端开设的凹槽右侧内壁位置;所述的可拆分固定扎带杆结构安装在输送箱的内部左下角位置;所述的缓冲转动刹车杆结构安装在输送箱的内部底端;所述的压覆捆扎杆结构安装在输送箱的上端;所述的捆扎带缠绕在可拆分固定扎带杆结构的外壁;所述的固定杆螺栓连接在输送箱的内部底端左侧位置;所述的箱门合页连接在输送箱的左侧下部;所述的门把螺钉连接在箱门的左侧前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输送辊螺栓连接在输送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固定辊轴接在输送箱的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可拆分固定扎带杆结构包括固定旋转杆,固定板,套接板,套接管,固定螺母,把杆和扎带辊,所述的固定板螺栓连接在固定旋转杆的外壁左侧;所述的套接板套接在固定旋转杆的外壁右侧;所述的套接管套接在固定旋转杆的外壁右侧;所述的固定螺母螺纹连接在固定旋转杆的外壁右侧;所述的把杆分别焊接在固定螺母的上端中间位置和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扎带辊套接在固定旋转杆的外壁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转动刹车杆结构包括固定管,缓冲弹簧,滑动杆,插接杆,U型座,刹车板和刹车垫,所述的缓冲弹簧插接在固定管的内部底端;所述的滑动杆滑动卡接在固定管左右两侧开设的滑孔内部;所述的插接杆的下端焊接在滑动杆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U型座轴接在插接杆的上端外壁;所述的刹车板螺栓连接在U型座的上端;所述的刹车垫胶接在刹车板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的压覆捆扎杆结构包括U型架,顶紧杆,压覆板,防护垫,转动杆和防护套,所述的顶紧杆贯穿U型架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压覆板焊接在顶紧杆的下端;所述的防护垫胶接在压覆板的下端;所述的转动杆焊接在顶紧杆的上端;所述的防护套套接在转动杆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的扎带辊设置在固定板和套接板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套接管设置在套接板和固定螺母之间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旋转杆采用右侧外壁带有外螺纹的不锈钢杆。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辊设置在输送辊的右侧;所述的固定辊和输送辊接触设置;所述的捆扎带的一端贯穿固定辊和输送辊之间;所述的输送电机螺栓连接在输送箱的内部上端左侧。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旋转杆的左端轴接在输送箱的内部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捆扎带的另一端缠绕在扎带辊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的刹车垫采用橡胶垫;所述的刹车板采用不锈钢板。

优选的,所述的刹车板的下端轴接在固定杆上端内部中间位置开设的凹槽内;所述的固定管焊接在输送箱的内部底端左侧;所述的固定管设置在固定杆的右侧;所述的刹车垫与套接板接触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套采用外壁带有十字形防滑纹的橡胶套;所述的防护垫采用厚度为三毫米至五毫米的橡胶垫;所述的顶紧杆采用带有外螺纹的不锈钢杆。

优选的,所述的U型架采用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螺纹孔的U型不锈钢架;所述的顶紧杆和U型架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U型架螺栓连接在输送箱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箱采用上端开设有凹槽的不锈钢箱;所述的输送箱上端开设的凹槽左侧轴接橡胶辊。

优选的,所述的单片机具体采用型号为stm32的单片机;所述的电源开关具体采用型号为AH164-TLR11E3的自复位按钮开关;所述的接触开关具体采用型号为JWK-A5P的接触开关;所述的输送电机具体采用型号为68KTYZ的电机。

优选的,所述的电源开关电性连接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的接触开关电性连接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电机电性连接单片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输送辊,输送电机和固定辊的设置,有利于输送捆扎带,方便进行捆扎和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U型架,顶紧杆,压覆板和防护垫的设置,有利于进行捆扎时压实货物,方便进行捆扎和保证货物的整齐度。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旋转杆,固定板,套接板,刹车板和刹车垫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固定旋转杆在惯性的作用下转动,导致捆扎带混乱影响捆扎工作。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转动杆和防护套的设置,有利于转动顶紧杆,方便进行货物压实工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旋转杆,套接板,套接管和固定螺母的设置,有利于拆分固定旋转杆和套接板,方便安装和更换扎带辊。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螺母和把杆的设置,有利于转动固定螺母,方便拆分和固定套接板。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管,缓冲弹簧,滑动杆和插接杆的设置,有利于起到缓冲的作用,方便输送辊和固定辊输送捆扎带。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输送箱上端开设的凹槽左侧轴接橡胶辊的设置,有利于输送捆扎带,方便进行捆扎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分固定扎带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转动刹车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覆捆扎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接线示意图。

图中:

1、输送箱;2、控制盒;3、单片机;4、电源开关;5、接触开关;6、可拆分固定扎带杆结构;61、固定旋转杆;62、固定板;63、套接板;64、套接管;65、固定螺母;66、把杆;67、扎带辊;7、缓冲转动刹车杆结构;71、固定管;72、缓冲弹簧;73、滑动杆;74、插接杆;75、U型座;76、刹车板;77、刹车垫;8、压覆捆扎杆结构;81、U型架;82、顶紧杆;83、压覆板;84、防护垫;85、转动杆;86、防护套;9、捆扎带;10、固定杆;11、箱门;12、门把;13、输送辊;14、输送电机;15、固定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分拆式捆扎带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箱1,控制盒2,单片机3,电源开关4,接触开关5,可拆分固定扎带杆结构6,缓冲转动刹车杆结构7,压覆捆扎杆结构8,捆扎带9,固定杆10,箱门11,门把12,输送辊13,输送电机14和固定辊15,所述的控制盒2螺栓连接在输送箱1的右上角位置;所述的单片机3螺钉连接在控制盒2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电源开关4螺钉连接在控制盒2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接触开关5螺钉连接在输送箱1上端开设的凹槽右侧内壁位置;所述的可拆分固定扎带杆结构6安装在输送箱1的内部左下角位置;所述的缓冲转动刹车杆结构7安装在输送箱1的内部底端;所述的压覆捆扎杆结构8安装在输送箱1的上端;所述的捆扎带9缠绕在可拆分固定扎带杆结构6的外壁;所述的固定杆10螺栓连接在输送箱1的内部底端左侧位置;所述的箱门11合页连接在输送箱1的左侧下部;所述的门把12螺钉连接在箱门11的左侧前面中间位置;所述的输送辊13螺栓连接在输送电机14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固定辊15轴接在输送箱1的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可拆分固定扎带杆结构6包括固定旋转杆61,固定板62,套接板63,套接管64,固定螺母65,把杆66和扎带辊67,所述的固定板62螺栓连接在固定旋转杆61的外壁左侧;所述的套接板63套接在固定旋转杆61的外壁右侧;所述的套接管64套接在固定旋转杆61的外壁右侧;所述的固定螺母65螺纹连接在固定旋转杆61的外壁右侧;所述的把杆66分别焊接在固定螺母65的上端中间位置和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扎带辊67套接在固定旋转杆61的外壁中间位置;使用时,将固定螺母65拆掉,将捆扎带9的一端缠绕在扎带辊67的外壁,使用套接板63和固定板62将扎带辊67固定好,拧紧固定螺母65,将固定旋转杆61插接在输送箱1的内部,方便拆卸安装扎带辊67,有利于进行捆扎工作,使捆扎带9的另一端贯穿输送辊13和和固定辊15之间,打开电源开关4,使单片机3控制输送电机14带动输送辊13转动,通过输送辊13和固定辊15之间的压力输送捆扎带9,当捆扎带9的另一端接触接触开关5,使单片机3控制输送电机14停止工作,完成捆扎带9输送工作。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缓冲转动刹车杆结构7包括固定管71,缓冲弹簧72,滑动杆73,插接杆74,U型座75,刹车板76和刹车垫77,所述的缓冲弹簧72插接在固定管71的内部底端;所述的滑动杆73滑动卡接在固定管71左右两侧开设的滑孔内部;所述的插接杆74的下端焊接在滑动杆7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U型座75轴接在插接杆74的上端外壁;所述的刹车板76螺栓连接在U型座75的上端;所述的刹车垫77胶接在刹车板76的上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刹车板76和刹车垫77与套接板63的接触,对固定旋转杆61进行制动工作,防止固定旋转杆61的惯性导致捆扎带9混乱,影响货物捆扎和降低工作效率。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压覆捆扎杆结构8包括U型架81,顶紧杆82,压覆板83,防护垫84,转动杆85和防护套86,所述的顶紧杆82贯穿U型架8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压覆板83焊接在顶紧杆82的下端;所述的防护垫84胶接在压覆板83的下端;所述的转动杆85焊接在顶紧杆82的上端;所述的防护套86套接在转动杆85的外壁;将需要进行捆扎的货物放置在输送箱1的上端,转动转动杆85,带动顶紧杆82转动,使压覆板83向下移动压紧货物,使捆扎带9缠绕在货物的外壁,对捆扎带9进行捆扎固定,固定好后,反向转动转动杆85,带动顶紧杆82反向转动,使压覆板83向上移动,完成货物的捆扎工作。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扎带辊67设置在固定板62和套接板63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套接管64设置在套接板63和固定螺母65之间的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旋转杆61采用右侧外壁带有外螺纹的不锈钢杆。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辊15设置在输送辊13的右侧;所述的固定辊15和输送辊13接触设置;所述的捆扎带9的一端贯穿固定辊15和输送辊13之间;所述的输送电机14螺栓连接在输送箱1的内部上端左侧。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旋转杆61的左端轴接在输送箱1的内部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捆扎带9的另一端缠绕在扎带辊67的外壁。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刹车垫77采用橡胶垫;所述的刹车板76采用不锈钢板。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刹车板76的下端轴接在固定杆10上端内部中间位置开设的凹槽内;所述的固定管71焊接在输送箱1的内部底端左侧;所述的固定管71设置在固定杆10的右侧;所述的刹车垫77与套接板63接触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套86采用外壁带有十字形防滑纹的橡胶套;所述的防护垫84采用厚度为三毫米至五毫米的橡胶垫;所述的顶紧杆82采用带有外螺纹的不锈钢杆。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U型架81采用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螺纹孔的U型不锈钢架;所述的顶紧杆82和U型架81螺纹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U型架81螺栓连接在输送箱1的上端。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输送箱1采用上端开设有凹槽的不锈钢箱;所述的输送箱1上端开设的凹槽左侧轴接橡胶辊。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单片机3具体采用型号为stm32的单片机;所述的电源开关4具体采用型号为AH164-TLR11E3的自复位按钮开关;所述的接触开关5具体采用型号为JWK-A5P的接触开关;所述的输送电机14具体采用型号为68KTYZ的电机。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电源开关4电性连接单片机3。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接触开关5电性连接单片机3。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输送电机14电性连接单片机3。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固定螺母65拆掉,将捆扎带9的一端缠绕在扎带辊67的外壁,使用套接板63和固定板62将扎带辊67固定好,拧紧固定螺母65,将固定旋转杆61插接在输送箱1的内部,方便拆卸安装扎带辊67,有利于进行捆扎工作,使捆扎带9的另一端贯穿输送辊13和和固定辊15之间,打开电源开关4,使单片机3控制输送电机14带动输送辊13转动,通过输送辊13和固定辊15之间的压力输送捆扎带9,当捆扎带9的另一端接触接触开关5,使单片机3控制输送电机14停止工作,完成捆扎带9输送工作,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刹车板76和刹车垫77与套接板63的接触,对固定旋转杆61进行制动工作,防止固定旋转杆61的惯性导致捆扎带9混乱,影响货物捆扎和降低工作效率,将需要进行捆扎的货物放置在输送箱1的上端,转动转动杆85,带动顶紧杆82转动,使压覆板83向下移动压紧货物,使捆扎带9缠绕在货物的外壁,对捆扎带9进行捆扎固定,固定好后,反向转动转动杆85,带动顶紧杆82反向转动,使压覆板83向上移动,完成货物的捆扎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