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包覆丝机的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7712发布日期:2019-05-21 20:5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包覆丝机的筒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包覆丝机的筒管。



背景技术:

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纺织机械也随着纺织业发展起来,在纺织行业中,会广泛使用到对纱线进行表面包覆的包纱机。包纱机上设置有卷绕纱线的管体以及防止纱线从管体上脱落的管盘。一般将筒管套设在固定转轴上旋转绕线。而目前市场上的此类筒管一般采用一体成型制造,管体与两端的管盘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纱线的张力较大,长时间使用纱线会挤压管盘并向外倾斜翻折,导致纱线滑出现象。最近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拼接式的组合方法,即通过管体的两端与管盘轴孔螺纹连接,然后借助冲压模具冲压成型,这种方式虽然强度相比一体成型大大提升,但长时间使用也会造成螺纹连接处的松动,造成管盘松动,牢固度较低。且现有筒管在套至固定转轴上时,容易造成限位扣内孔与固定转轴的卡顿(即固定轴卡在限位扣处于管体内的一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牢固度高的应用于包覆丝机的筒管。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包覆丝机的筒管,安装于转轴上,包括中空的管体、设置在管体两端的两个管盘、带有限位扣孔一的限位扣一、带有限位孔二的限位扣二,所述管体与管盘通过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管体两端的花键连接头以及设置在管盘轴心处的连接孔,所述花键连接头与连接孔卡接,所述管盘的外侧设置有环形的扣槽,所述连接头的端部可向外翻折与扣槽扣合,所述限位扣一与限位扣二分别嵌于筒管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一的内径大于限位孔二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一与限位孔二的内壁均为弧形的喇叭口,所述限位孔一上的喇叭口大开口朝外,所述限位孔二上的喇叭口大开口朝内。

优选的,所述限位扣一和限位扣二均通过扣接机构与管体相连。

优选的,所述扣接机构包括环形的定位槽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若干玻珠螺丝,所述定位槽设置在管体的内壁上,所述玻珠螺丝设置在限位扣一的外圈上且绕限位孔一中心等角度分布。

优选的,所述管体、管盘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优选的,所述限位扣一、限位扣二的材质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包覆丝机的筒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包覆丝机筒管,管体通过花键连接头与管盘的连接孔卡接,然后在冲压模具的冲压下使花键连接头的端部向外翻折压入扣槽内,使管体与管盘之间的连接强度相比一体成型较高,牢固度相比螺纹连接更高。

2、该包覆丝机筒管,将限位孔一与限位孔二的内壁设置成弧形的喇叭口状,使该筒管套至转轴上时,转轴不易卡在限位扣一和限位扣二上,使筒管套入转轴的过程流畅。

3、该包覆丝机筒管,在限位扣一和限位扣二的外壁上环形布置玻珠螺丝,配合管体内壁上设置的环形的定位槽,使限位扣一和限位扣二与管体连接更加精准、且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扣接机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A处放大图。

图中:1管体、2管盘、21扣槽、3连接机构、31花键连接头、32连接孔、4限位扣一、41限位扣孔一、5限位扣二、51限位扣孔二、6扣接机构、61玻珠螺丝、62定位槽、7转轴、8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包覆丝机的筒管,如图1-5所示,安装于转轴7上,包括中空的管体2、设置在管体2两端的两个管盘2、带有限位扣孔一41的限位扣一4、带有限位孔二51的限位扣二5。

如图1-2所示,管体1与管盘2通过连接机构3,连接机构3包括设置在管体1两端的花键连接头31以及设置在管盘2轴心处的连接孔32。

花键连接头31的外形类似于齿轮状,花键连接头31的最大外径大于连接孔32的内径。

花键连接头31与连接孔32卡接,管盘2的外侧设置有环形的扣槽21。扣槽21设置在连接孔32的外沿处且绕连接孔32环形布置。连接头31的端部可向外翻折与扣槽21扣合。

限位扣一4与限位扣二5分别嵌入筒管1的两端。

管体1、管盘2的材质均为铝合金。将两个管盘2套于管体1的两端的花键连接头31上,然后花键连接头31的端部在冲压模具的冲压下向外部翻折并嵌入扣槽21内。使管体1与管盘2之间的连接强度相比一体成型较高,牢固度相比螺纹连接更高。

如图3所示,限位孔一41的内径大于限位孔二51的内径。由于转轴7为上细下粗形状,将筒管套至转轴7上时,带有限位孔一41的一端朝下套入转轴7上,直至限位孔一41与转轴7卡接,且限位孔二51并未与转轴7卡接,方便将筒管拔出。

如图4所示,限位孔一41与限位孔二51的内壁均为弧形的喇叭口8。限位孔一41上的喇叭口8大开口朝外,限位孔二51上的喇叭口8大开口朝向管体1内部。将限位孔一41与限位孔二51的内壁设置成弧形的喇叭口状。使该筒管套至转轴7上时,转轴7不易卡在限位扣一4和限位扣二5上,使筒管套入转轴7的过程流畅。

限位扣一4和限位扣二5均通过扣接机构6与管体1相连。

如图5所示,扣接机构6包括环形的定位槽62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若干玻珠螺丝61。玻珠螺丝61为现有技术,具体不在赘述。定位槽62设置在管体1的内壁上,玻珠螺丝61设置在限位扣一4的外圈上且绕限位孔一4中心等角度分布。

在限位扣一4和限位扣二5的外壁上环形布置玻珠螺丝61,配合管体1内壁上设置的环形的定位槽62,使限位扣一41和限位扣二51与管体1连接更加精准、且更加牢固。

限位扣一4、限位扣二5的材质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具有超强的耐磨性、自润滑性,强度比较高、化学性质稳定、抗老化性能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