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布料压展的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5227发布日期:2019-05-24 22:0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布料压展的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布料压展的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布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纺织好的布料进行压展,由于生产过程较快,因此需要快速的进行供料;传动的供料架需要拉索或者吊机对打捆的布料进行运输,并放置在固定架上,由于固定架只能放置一捆布料,在加工完成后需要重新装填,导致加工过程需要暂停,存在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布料压展的供料装置,能连续不断地对加工设备进行供料,不会存在加工中断的情况,速度快,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布料压展的供料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底梁和第二纵向底梁,第一纵向底梁和第二纵向底梁的中部均设置有支柱,两支柱之间水平设置有中部横梁,中部横梁的两端与两支柱的中部相连;中部横梁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若干支撑横梁,中部横梁的另一侧斜向下设置有若干斜向引导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布料压展的供料装置的优选结构,所述第一纵向底梁和第二纵向底梁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横向底梁,第一纵向底梁和第二纵向底梁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横向底梁,第一纵向底梁、第二纵向底梁、第一横向底梁和第二横向底梁组成长方形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向底梁的两端均竖直设置有竖直支柱,竖直支柱的顶部与支柱顶部设置有顶部横梁,顶部横梁水平设置,顶部横梁与第一纵向底梁相互平行;顶部横梁、竖直支柱与支柱形成相互平行的支撑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向底梁上设置有n形的支撑框,支撑框与第二横向底梁组成长方形的框架;支撑框的顶部与支撑横梁的一端相连,支撑横梁与第一纵向底梁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斜向引导梁的一端与第一横向底梁的中部相连。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本供料装置,能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减少设备停工,提高加工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2.通过设置本供料装置,无需人工定时对加工设备进行供料,可一次性放置多捆布料,减少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是第一纵向底梁,2是支柱,3是顶部横梁,4是中部横梁,5是斜向引导梁,6是第一横向底梁,7是第二纵向底梁,8是第二横向底梁,9是支撑框,10是支撑横梁,11是布料,12是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布料压展的供料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底梁1和第二纵向底梁7,第一纵向底梁1和第二纵向底梁7的中部均设置有支柱2,两支柱2之间水平设置有中部横梁4,中部横梁4的两端与两支柱2的中部相连;中部横梁4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若干支撑横梁10,中部横梁4的另一侧斜向下设置有若干斜向引导梁5。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布料压展的供料装置的优选结构,所述第一纵向底梁1和第二纵向底梁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横向底梁6,第一纵向底梁1和第二纵向底梁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横向底梁8,第一纵向底梁1、第二纵向底梁7、第一横向底梁6和第二横向底梁8组成长方形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向底梁6的两端均竖直设置有竖直支柱,竖直支柱的顶部与支柱2顶部设置有顶部横梁3,顶部横梁3水平设置,顶部横梁3与第一纵向底梁1相互平行;顶部横梁3、竖直支柱与支柱2形成相互平行的支撑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向底梁8上设置有n形的支撑框9,支撑框9与第二横向底梁8组成长方形的框架;支撑框9的顶部与支撑横梁10的一端相连,支撑横梁10与第一纵向底梁1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斜向引导梁5的一端与第一横向底梁6的中部相连。

具体使用时,将圆筒状的布料11放置于支撑横梁10上,布料11的中部设置有转轴12,转轴12的高度高于顶部横梁3。

第一纵向底梁1、支柱2、顶部横梁3、中部横梁4、斜向引导梁5、第一横向底梁6、第二纵向底梁7、第二横向底梁8、支撑框9、支撑横梁10、布料11、转轴12

具体运行过程,将圆筒状的布料11从支撑横梁10推向斜向引导梁5,布料11从斜向引导梁5上向下滚动,高度逐渐降低,转轴12最终会放置于顶部横梁3上,被顶部横梁3支撑起来,并向前滚到合适的位置,顶部横梁3上设置有锁定卡扣,防止布料11从顶部横梁3上滑落。

整个供料装置上方设置有吊装设备,用于将布料运送至支撑横梁10上,提高设备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