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复合输送带缓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5223发布日期:2019-07-24 10:0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复合输送带缓冲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保护传送带,具体是一种重型复合输送带缓冲床。



背景技术:

在输送带传送物料过程中,工艺流程的转载点位置,因上下衔接口的高度差,物料下落由重力加速度会对输送带形成冲击力,由于传统的普通支承托辊不具备吸收物料下落对输送带的冲击的能力,对输送带极易造成冲击破损,输送带橡胶破损划伤,如物料卡在两托辊之间,会造成输送带的穿透纵向撕裂损坏,间隔的托辊架排列与转载点密封系统呈波浪形,造成物料飞洒;在重载工况下,普通缓冲托辊、常规缓冲床产品不能实现良好的缓冲效果,不能吸收物料冲击力,从而造成输送带的非正常损坏,缩短输送带的使用寿命。由此对于高负荷、重载工况下的物料缓冲,避免输送带损伤、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是输送系统的重要环节。

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随着输送运料企业的效益提高,对于重载工况因物料输送带所而造成影响生产效率,缩短输送带使用寿命问题,针对此类工况问题提高匹配的缓冲系统产品是正常生产作业的前提。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转载点缓冲产品结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支撑托辊。因其不具备吸收物料下落对输送带的冲击的能力,在物料冲击时,其支撑架频繁受物料冲击易变形,支撑辊直立的支架座易挂伤或撕裂皮带,支撑辊转动转轴长期受到冲击,轴承和密封易失效,造成辊体转动不灵活或不转动,磨损皮带表面。支承辊表面无弹性,长时间运行表面易粘附物料,磨损皮带,严重者会引起皮带跑偏。

2、普通缓冲托辊:托辊支承缓冲以辊筒上粘接的橡胶圈为缓冲结构,其缓冲效果差,吸收冲击力差,易砸坏支承辊,受较大冲击时橡胶圈易脱落。支承缓冲托辊与输送带为线接触,两辊之间为悬空,易受物料或其他尖锐硬物穿透两托辊之间的输送带,并卡在托辊与落料口之间导致皮带纵向撕带。缓冲托辊与裙边橡胶结合不充分,两辊间的皮带易下垂,造成落料口区间的皮带呈波浪形,密封性不好,造成物料散落和环境污染。

3、普通缓冲床:主要以缓冲条和缓冲支架组成,缓冲支架起支撑作用,缓冲条其缓冲作用。因其缓冲条是将滑动部分、吸收冲击力的橡胶和骨架通过模具硫化在一起,其硫化工艺复杂,需要大型硫化设备,成本高,缓冲条由作用方式限制,其滑动部分的使用寿命较短,橡胶吸收冲击力有限。所以针对重型工况,普通缓冲床易被砸弯变形。且缓冲条为整块模具制品,滑动部分和吸收冲击力部分不可单独替换,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输送带重载工况下转载点普通托辊不能实现吸收冲击力的功能,普通缓冲托辊吸收冲力效果差,且易造成输送带纵向撕裂、与皮带匹配不良洒料,而普通缓冲床产品又存在工艺复杂、替换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重型复合输送带缓冲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型复合输送带缓冲床,包括若干横向排列设置的底梁、缓冲支撑架、减振机构、支撑腿组件和若干缓冲条,支撑腿组件为两组,其对称安装在底梁两端;缓冲支撑架包括槽型架和对称固定在槽型架底部两端的竖向连接柱,竖向连接柱底部通过减振机构固定在支撑腿组件内侧的底梁上,缓冲条通过折弯长条板和紧固件纵向固定在缓冲支撑架和支撑腿组件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减振机构由上连接板、方矩管、下连接板和阻尼橡胶条组成,方矩管为倾斜的双管结构,其内部分别倾斜贯穿安装两方形固定柱,两方形固定柱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方矩管的顶部和底部,阻尼橡胶条插装固定在方矩管内并平行设置有方形固定柱四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支撑腿组件包括若干支撑立柱和横向连接各支撑立柱的连接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折弯长条板一端向上弯折,使整体呈L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缓冲条为板条状,材质采用聚乙烯,其厚度为30~8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缓冲条上均匀开有方形沉孔,所述紧固件为螺母为方形的螺栓,缓冲条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折弯长条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缓冲条为板条状,其包括底部的橡胶层和顶部的聚乙烯层,所述橡胶层厚度为50~70mm,所述聚乙烯层为10~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缓冲条上均匀开有棱形沉孔,所述紧固件为螺母为棱形的螺栓,缓冲条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折弯长条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缓冲条与减振机构的双重缓冲结构,实现在重载工况条件下,物料转载对输送带的冲击力的最强吸振缓冲效果,同时实现长久的服务寿命和最低的维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护输送带,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减少因重载物料冲击损坏输送带而造成的非正常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物料对输送带及其结构件的损耗,延长输送带、结构件的使用寿命;与裙边系匹配最佳,减少物料洒料,避免物料浪费,节约经济成本;降低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清理溢出物料所需的劳动力和时间成本;提高工况运行环境,实现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减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梁;2、缓冲支撑架;21、槽型架;22、竖向连接柱;3、减振机构;31、上连接板;32、方矩管;33、下连接板;34、阻尼橡胶块;35、方形固定柱;4、支撑腿组件;41、连接梁;42、支撑立柱;5、缓冲条;6、折弯长条板;7、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重型复合输送带缓冲床,包括若干横向排列设置的底梁1、缓冲支撑架2、减振机构3、支撑腿组件4和若干缓冲条5。底梁为横向排布的至少两根,实施例中为三根横向排列的底梁1,底梁1为主要的缓冲支撑件,用于固定在输送带机架上并承受物料从上方输送带倾泻时的冲击,确保高负荷工况下的冲击减振功能,中部缓冲条5紧固在其上,吸收物料主要下落区域的力量。

支撑腿组件4为两组,其对称安装在底梁1的两端,优选地,支撑腿组件4包括与底梁1数量对应的支撑立柱42和横向连接各支撑立柱42的连接梁41,支撑立柱42与每一底梁1固定,由此支撑腿组件4将多根底梁1横向固定连接。支撑腿组件4固定输送带成槽角度,确保输送带与裙边系统的高密封性能,同时定位连接重型复合梁,模块组装设计,装配便捷可靠。

缓冲支撑架2包括槽型架21和对称固定在槽型架21底部两端的竖向连接柱22,竖向连接柱22底部通过减振机构3固定在支撑腿组件4内侧的底梁 1上,缓冲条5通过折弯长条板6和紧固件7纵向固定在缓冲支撑架2和支撑腿组件4顶部。优选地,缓冲条5为板条状,材质采用聚乙烯,其厚度为 30~80mm。缓冲条上均匀开有方形沉孔,其通过螺母为方形的螺栓固定在折弯长条板上。缓冲条5作为滑动高耐磨件,其材质优选为超高分子聚乙烯,分子含量在920万分子量以上。与常规滑动板相比,其厚度和分子量的增加,实现输送带在缓冲条5上通过的长久使用寿命。

另一实施例中,缓冲条5为板条状,其包括底部的橡胶层和顶部的聚乙烯层,所述橡胶层厚度为50~70mm,所述聚乙烯层为10~20mm。缓冲条上均匀开有棱形沉孔,其通过螺母为棱形的螺栓固定在折弯长条板6上。

缓冲条5两端倒斜角及圆角,确保输送带通过加厚滑动耐磨板时顺畅无阻尼,独特设计的沉头方孔,与对应专用紧固件7配合,防止缓冲条5发生窜动。

优选地,折弯长条板6一端向上弯折,使整体呈L型。折弯长条板6支撑在缓冲条5底部,有效加强缓冲条5的受冲击支撑的强度,且折弯长条板6 设计为L形状,杜绝其沿输送带移动方向发生窜动的可能性。

优选地,减振机构3由上连接板31、方矩管32、下连接板33和阻尼橡胶条34组成,方矩管32为倾斜的双管结构,其内部分别贯穿安装两方形固定柱35,两方形固定柱35将上连接板31和下连接板33分别固定在方矩管 32的顶部和底部,阻尼橡胶条34插装固定在方矩管32内并平行设置于方形固定柱35四周。减振机构3通过方形固定柱35和阻尼橡胶条34在方矩管32 内的挤压形变,获得较高吸振能力,可以确保在重载工况条件下的,物料对输送带冲击力的全吸收,有效保护输送带,使输送带不会产生损坏和非正常停机,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各组件模块相对独立,现场安装快捷方便,用时少,维护成本低,可根据替换的组件单元进行最低成本产品维护;两侧的支撑腿组件4 与输送带槽角匹配接触,使输送带通过重型复合缓冲床时成面接触,缓冲床整体受力均匀可靠;对于重载工况环境,有效吸收冲击力,缓冲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