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9971发布日期:2019-10-09 00:3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械式灌装下料装置存在以下缺点:结构复杂,安装麻烦,调试时间长,浪费人力;而且,需要安装另外的计量装置才能实现定量灌装,导致设备成本高,灌装速度慢,工作效率低,影响了物料的包装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计量准确、工作效率高的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包括料桶和下料控制组件,所述料桶的出料口与下料控制组件的进料口连接,所述下料控制组件包括二位四通控制阀、计量缸、进料气缸和下料气缸,所述二位四通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具有阀体进料口、计量前出口、计量后进口和阀体出料口,所述阀体进料口与计量前出口连通形成进料通道,所述计量后进口和阀体出料口连通形成下料通道,所述进料气缸驱动阀芯择一打开阀体的进料通道和下料通道,所述计量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所述缸体具有缸体进料口和缸体出料口,所述缸体进料口与计量前出口连接,所述缸体出料口与计量后进口连接,所述下料气缸驱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

优选地,还包括清料组件,所述料桶的出料口经清料组件与下料控制组件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清料组件具有进料口和至少一个出料口,所述料桶的出料口与清料组件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清料组件的一出料口与下料控制组件的进料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清料组件包括二位三通控制阀,所述二位三通控制阀具有进料口、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二位三通控制阀的进料口与料桶的出料口连通,所述二位三通控制阀的第一出料口与二位四通控制阀的阀体进料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料桶为加热保温料桶,所述料桶的侧壁内设置有用于注入加热介质的隔层,所述料桶的外侧壁设置有分别与隔层连通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

优选地,所述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对应连接有进介质管道和出介质管道,所述进介质管道和出介质管道上均安装有阀门。

优选地,所述料桶的外侧壁安装有加热棒。

优选地,所述料桶的侧壁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口。

优选地,所述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还包括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杆、多个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的上端连接,多个第一搅拌叶片间隔设置在搅拌杆上,所述第二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杆的下端,所述搅拌杆伸入料桶内。

优选地,所述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还包括断料控制组件,所述断料控制组件包括出料管和套塞,所述出料管连接在阀体出料口处,所述套塞通过铰链连接在出料管的出料口外周壁上,所述套塞在物料灌装间歇时封闭出料管的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还包括供料控制组件,所述供料控制组件包括物料位置检测开关,所述物料位置检测开关设置在料桶上。

优选地,所述供料控制组件还包括物料自动上料机构,所述物料自动上料机构的控制端与物料位置检测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物料自动上料机构的出料口通向料桶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相较于机械式灌装下料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气动灌装下料装置通过进料气缸和下料气缸控制二位四通控制阀和计量缸进行进料、计量和下料,实现了快速、定量下料,便于物料快速包装;优化设计了结构,安装更加简便,操作调节容易上手,降低了调试时间,提升了设备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下料控制组件进料时的状态图。

图6是下料控制组件下料时的状态图。

图7是断料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供料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座板;100、料桶/加热保温料桶;101、料桶出料口;102、隔层;103、介质进口;104、介质出口;105、加热棒;106、透明观察窗口;107、固定半盖;108、活动半盖;110、料桶固定柱;200、下料控制组件;201、底座;210、二位四通控制阀;211、阀体;212、阀芯;2121、驱动摆臂;213、阀体进料口/下料控制组件进料口;214、计量前出口;215、计量后进口;216、阀体出料口;220、计量缸;221、缸体;222、活塞;223、缸体进料口;224、缸体出料口;230、进料气缸;240、下料气缸;250、移动板;260、固定板;271、导套;272、导杆;300、清料组件/二位三通控制阀;301、清料组件进料口;302、清料组件第一出料口;303、清料组件第二出料口;400、搅拌组件;401、电机安装座;402、搅拌安装立柱;410、搅拌电机;420、搅拌杆;430、第一搅拌叶片;440、第二搅拌叶片;500、断料控制组件;510、出料管;520、套塞;600、供料控制组件;610、物料位置检测开关;620、物料自动上料机构;A、进料通道;B、下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包括料桶100和下料控制组件200,所述料桶100的出料口101与下料控制组件200的进料口213连接,所述下料控制组件200包括二位四通控制阀210、计量缸220、进料气缸230和下料气缸240,所述二位四通控制阀210包括阀体211和阀芯212,所述阀体211具有阀体进料口213、计量前出口214、计量后进口215和阀体出料口216,所述阀体进料口213与计量前出口214连通形成进料通道A,所述计量后进口215和阀体出料口216连通形成下料通道B,所述进料气缸230驱动阀芯212择一打开阀体211的进料通道A和下料通道B,所述计量缸220包括缸体221和活塞222,所述缸体221具有缸体进料口223和缸体出料口224,所述缸体进料口223与计量前出口214连接,所述缸体出料口224与计量后进口215连接,所述下料气缸240驱动活塞222在缸体221内往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一中,为了达到方便回收和清洁的目的,所述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还包括清料组件300,所述料桶100的出料口101经清料组件300与下料控制组件200的进料口213连接,所述清料组件300具有进料口301和至少一个出料口302、303,所述料桶100的出料口101与清料组件300的进料口301连接,所述清料组件300的一出料口302与下料控制组件200的进料口21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清料组件300包括二位三通控制阀,所述二位三通控制阀具有进料口301、第一出料口302和第二出料口303,所述二位三通控制阀的进料口301与料桶100的出料口101连通,所述二位三通控制阀的第一出料口302与二位四通控制阀210的阀体进料口213连通。当因某种因素造成生产中断时,为保证物料不受影响,可通过第二出料口303进行物料回收,避免造成物料浪费;或者在生产完毕后,对设备进行清洗,可通过第二出料口303迅速将清洗后的污水排出,极大程度上节省了清洗时间。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料桶100为加热保温料桶100,特别适合灌装需加热成流动形态的物料,所述料桶100的侧壁内设置有用于注入介质(如水、油等)的隔层102,所述料桶100的外侧壁设置有分别与隔层102连通的介质进口103和介质出口104,即料桶100采用双层结构,中间形成的隔层102。其中,所述介质进口103和介质出口104用于对应连接进介质管道和出介质管道(图中省略),所述进介质管道和出介质管道上均可以安装有阀门(如球阀、闸阀、截止阀等),以便于控制进介质和出介质。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料桶100的外侧壁安装有加热棒105,在加热棒105的作用下,使得隔层102内的介质升温,从而达到对料桶100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保温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取消加热棒105,而直接往隔层102内循环输送热的介质,同样可以对料桶100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保温。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料桶100的侧壁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口106,方便查看料桶100内的物料含量。为了保持干净卫生,所述料桶100的开口处可以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包含固定半盖107和活动半盖108,所述固定半盖107固定在料桶100的开口处,所述活动半盖的一端与固定半盖107铰接,所述活动半盖108的另一端与料桶100可拆连接。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还包括搅拌组件400,所述搅拌组件400包括搅拌电机410、搅拌杆420、多个第一搅拌叶片430和第二搅拌叶片440,所述搅拌电机410的输出轴与搅拌杆420的上端连接,多个第一搅拌叶片430间隔设置在搅拌杆420上,所述第二搅拌叶片440设置在搅拌杆420的下端,所述搅拌杆420伸入料桶100内。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还包括座板1(或称机架),所述料桶100的底部可以通过料桶固定柱110安装在座板1上,所述搅拌电机410固定在电机安装座401上,所述电机安装座401可以通过搅拌安装立柱402安装在座板1上。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下料控制组件200还可以包括底座201,所述底座201固定在座板1上,所述二位四通控制阀210的阀体211固定在底座201上,所述计量缸220固定在二位四通控制阀210的阀体211上,所述进料气缸230的缸筒端铰接在底座201上,所述进料气缸230的活塞杆端与阀芯212的驱动摆臂2121末端铰接,所述下料气缸240的缸筒端固定在底座201上,所述下料气缸240的活塞杆与计量缸220的活塞杆平行且末端共同固定在一移动板250上;为了使下料气缸240的活塞杆运动更平稳,所述下料气缸240的缸筒上固定连接有一固定板260,所述固定板260上固定穿设有导套271,所述移动板250上固定穿设有与导套271滑动配合的导杆272,所述导杆272和计量缸220的活塞杆关于下料气缸240的活塞杆对称分布,受力更均匀。

本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如下:将物料(特别是常温下凝结成块状或者不易流动的膏状形态的物料,如常态酱类物料)倒入料桶100内(一般需要加热保温的物料,会优先加工预热后倒入料桶100内,以减少加热时间,提高保温效果),通过搅拌组件400促进物料流动,物料由料桶100出料口,经过清料组件300(主要是二位三通控制阀)后,进入下料控制组件200的进料口,经由二位四通控制阀210的进料通道A流入计量缸220的缸体221内(缸体221结构用于包装克重的计量),在达到预定克重后,二位四通控制阀210的阀芯212在进料气缸230带动下封闭进料通道A,打开下料通道B,在下料气缸240的作用下使物料流向阀体出料口216,从而达到下料包装成型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大大缓解了胶合状物料无法进行袋式包装的问题。

实施例二:请参考图1至图6,一种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不包括搅拌组件400,此时适合于灌装流动性较好的物料。

实施例三:请参考图7,一种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其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断料控制组件500,所述断料控制组件500包括出料管510和套塞520,所述出料管510连接在阀体211出料口216处,所述套塞520通过铰链连接在出料管510的外周壁上,所述套塞520在物料灌装间歇时封闭(即堵住)出料管510的出料口,避免了物料的浪费。

实施例四:请参考图8,一种新型气动灌装下料装置,其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还包括供料控制组件600,所述供料控制组件600包括物料位置检测开关610和物料自动上料机构620,所述物料位置检测开关610设置在料桶100上(如内侧壁上或桶盖上),便于及时提醒添加物料,避免因缺料而中断包装,所述物料位置检测开关610与物料自动上料机构620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物料自动上料机构620的出料口通向料桶100内,以形成物料制造与包装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其中,所述物料位置检测开关610的型号不限,可采用电容式接近开关、光电接近开关或其它现有设备;所述物料自动上料机构620可采用上料泵或其它现有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