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用重量感应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8586发布日期:2019-08-21 00:31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厢用重量感应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用重量感应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轿厢是电梯中用于运载人员和货物的工具,在电梯控制柜的控制下,曳引机牵动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中上下移动。基于曳引机的负载要求和人员的安全性考虑,一般会设定一个电梯的包含重量感应传感器的超载保护装置。例如,当电梯内乘客的总重量大于电梯的负载极限值时,便会出现超载,此时,电梯轿厢的轿厢门会保持打开状态,并且电梯轿厢发出超载的报警音。

传统的电梯轿厢虽然有超载保护装置,由于重量感应传感器设置在绳头板上,在实际运行中,当电梯内的人站位不均匀时,电梯内重量不平衡,重量感应器感应到的数据会超出电梯内人员的实际重量,从而产生电梯误报警的状况,而为了平衡重量,导致后续人员盲目地进出,降低了电梯轿厢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用重量感应报警系统,能够提高轿厢内重量的检测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轿厢用重量感应报警系统,包括厢体,所述厢体内的底部铺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厢体内底面之间架设有限位块,所述重量感应报警系统还包括用于感应厢体内重量的感应系统,所述感应系统包括:

重量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承载板底部的N个重量感应传感器,N大于等于2,重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相应位置的承载重量,并对应输出重量感应信号;当重量感应传感器检测到重量时,输出重量感应信号;

信号处理模块,连接于重量检测模块,输出与全部重量感应信号的平均值呈线性变化的均值信号;当接收到重量感应信号时,输出均值信号;

信号比较模块,连接于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均值信号;当接收到均值信号时,将均值信号与一基准信号进行对比,当均值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输出超重信号;

报警管理模块,连接于信号比较模块,用于接收超重信号;当接收到超重信号时,输出报警信号;

报警模块,连接于报警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当接收到报警信号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乘客站在承载板上时,承载板受力下降,随后重量感应传感器感测到厢体内的重量,并通过输出总电流,从而产生重量感应信号;当信号处理模块接收重量感应信号时,对感应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均值信号;当信号比较模块接收到均值信号时,将均值信号与基准信号进行对比,当均值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输出超重信号;当报警管理模块接受到超重信号时,输出报警信号;当报警模块接收到报警信号时,报警模块报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与承载板的接触面围设有缓冲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与重量检测模块串联,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经一保护电阻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经一过滤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并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信号比较模块包括耦接于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的分压电路、以及耦接于分压电路的比较器,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与第二电阻的阻值比为(N-1):1,所述分压电路耦接于比较器的正极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负极输入端耦接于一基准电路,所述基准电路用于产生基准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重量感应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经由分压电路进行分压,由于第一电阻的阻值(N-1)倍于第二电阻的阻值,使得分压电路输出的电压为总电压的1/N,从而取使均值信号的电压值为总电压的平均值,随后平均后的均值信号与基准电路的基准信号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超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准电路包括耦接于外部电源的基准电阻、以及并联于基准电阻的保护电阻,保护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与厢体内底面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承载板的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设置为伸缩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感应系统,能够实现对厢体内重量的精确感应,提高重量感应的精确度;

2.通过设置限位块和弹簧,能够避免承载板过于下降而对感应系统造成损坏;

3.通过设置支撑杆,能够对撑杆板进行支撑,保证承载板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感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感应系统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厢体;11、承载板;12、限位块;13、支撑杆;14、弹簧;15、缓冲件;16、重量感应传感器;2、感应系统;21、重量检测模块;22、信号处理模块;221、分压电路;23、信号比较模块;231、基准电路;24、报警管理模块;25、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梯轿厢用重量感应报警系统,包括厢体1,厢体1内的底面的中心区域以及四个边角区域均固设有限位块12,四个边角区域还固设有沿竖直方向伸缩的支撑杆13,限位块12配合支撑杆13支撑有用于进行承载乘客或货物的承载板11,当承载板11未受力时,支撑杆13能够支撑承载板11;承载板11与限位块12之间均铺设有缓冲件15,且限位块12穿设于缓冲件15均固定有弹簧14,弹簧14的顶部抵接于承载板11;当乘客或货物进入厢体1内时,支撑杆13配合弹簧14收缩,承载板11被缓冲件15进行缓冲后被限位块12限定在指定位置;其中,限位块12的竖直截面设为上小下大的梯形,使限位块12的承重更加集中,并使限位块12的承载更加稳定;缓冲件15设置为环绕限位块12表面并固定在限位块12上的梯形的橡胶垫。

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对厢体1内重量的感应,参照图3及图4,重量感应系统还包括用于感应厢体1内重量的感应系统2,感应系统2包括:

重量检测模块21,包括设置在承载板11底部的多个重量感应传感器16,用于检测相应位置的承载重量,并对应输出重量感应信号;重量感应传感器16设置在限位块12的上表面,且限位块12上的弹簧14围绕在重量感应传感器16周围;当承载板11受力下降并被弹簧14缓冲后,重量感应传感器16与承载板11相抵接,随后重量感应传感器16检测到厢体1内的重量,并输出重量感应信号;其中,重量感应传感器16均设置为型号为NA2的称重传感器,且各个重量感应传感器16的输出端相互连接;另外,重量传感器16的上表面平行于缓冲件15的上表面。

信号处理模块22,包括运算放大器U1,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输入端与重量检测模块21的总输出端串联,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输入端经一保护电阻R7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经一过滤电阻R6与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输入端并联;当接收到来自重量检测模块21的重量感应信号时,运算放大器U1对重量感应信号进行放大,并通过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输出均值信号;

信号比较模块23,包括耦接于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的分压电路221、以及耦接于分压电路221的比较器U2,分压电路221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R8和第二电阻R9,第一电阻R8的阻值与第二电阻R9的阻值比为(N-1):1,分压电路221耦接于比较器U2的正极输入端,比较器U2的负极输入端耦接于一用于产生基准信号的基准电路231,基准电路231包括耦接于外部电源的基准电阻R10、以及并联于基准电阻R10的保护电阻R11,保护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U2的输出端耦接于报警管理模块24;当信号比较模块23接收到均值信号时,将均值信号与一基准信号进行对比,当均值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输出超重信号;

报警管理模块24,连接于信号比较模块23,用于接收超重信号;当接收到超重信号时,输出报警信号;

报警模块25,连接于报警管理模块24,用于接收报警信号;当接收到报警信号时,报警模块25进行报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当乘客或货物进入厢体1内时,支撑杆13配合弹簧14收缩,从而避免承载板11下降过快而对重量感应传感器16造成损坏;同时,由于限位块12呈梯形,使重量集中于限位块12上,从而使重量感应传感器16的感应更加精确;

当承载板11受力下降时,限位块12上的重量感应传感器16感测到厢体1内的重量,并通输出总电流,从而产生重量感应信号;

重量感应信号经运算放大器U1放大后,经由分压电路221进行分压,由于第一电阻R8的阻值(N-1)倍于第二电阻R9的阻值,使得分压电路221输出的电压为总电压的1/N,从而取使均值信号的电压值为总电压的平均值,随后平均后的均值信号与基准电路231的基准信号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超重;

当报警管理模块24接受到超重信号时,输出报警信号;当报警模块25接收到报警信号时,报警模块25报警;由于采用重量的均值信号作为检测的信号,从而对重量感应信号进行比对,从而避免因重量分布不匀而错误报警;其中,报警管理模块24设置为型号为FX1N-24MR的PLC控制器;报警模块25设置为型号为KS-09605F-12027的电磁式蜂鸣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感应系统2,能够实现对厢体1内重量的精确感应,提高重量感应的精确度;通过设置限位块12和弹簧14,能够避免承载板11过于下降而对感应系统2造成损坏;通过设置支撑杆13,能够对承载板11进行支撑,保证承载板11的正常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