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爪及起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4239发布日期:2019-11-12 22:2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卡爪及起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爪及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综采工作面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综采机机尾的回风水管需要拆卸和装车回收。目前,现有的装车方式为人工装车,每根回风水管需要6 人装车,每次需要装50-60根回风水管,耗时耗力,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如果人员配合不当,容易磕伤工作人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卡爪及起吊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卡爪,其包括:第一吊挂臂、第二吊挂臂、第一卡爪臂和第二卡爪臂,所述第一吊挂臂的第一端和第二吊挂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卡爪臂和第二卡爪臂铰接,所述第一卡爪臂的第一端与第一吊挂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卡爪臂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第二卡爪臂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吊钩部,所述第二卡爪臂的第一端与第二吊挂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卡爪臂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第一卡爪臂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吊钩部,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通过相对运动夹持吊挂物;还包括:挂钩,所述第一吊挂臂和第二吊挂臂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二卡爪臂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挂钩的两端分别挂设在铰接轴和连接杆上。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的U型吊环,U型吊环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铰接轴的两端上。

可选地,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吊挂孔,所述挂钩挂设在所述吊挂孔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均为半圆形吊钩。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设置在第一吊钩部朝向第二吊钩部的内壁上。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设置在第二吊钩部朝向第一吊钩部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其包括绞车、吊挂滑轮、钢丝绳和如上所述的卡爪,所述吊挂滑轮安装在预定位置,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吊挂滑轮将所述卡爪与绞车连接。

可选地,所述绞车包括底座、滚筒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滚筒转动,所述钢丝绳缠绕在所述滚筒上。

可选地,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滚筒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爪及起吊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吊挂臂、第二吊挂臂、第一卡爪臂和第二卡爪臂,第一卡爪臂上设置有第一吊钩部,第二卡爪臂上设置有第二吊钩部,利用杠杆原理,在回风水管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将回风水管夹紧,然后再进行吊起和搬运,可提高回风水管的装卸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而且人员投入少,人工成本低,同时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爪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爪包括第一吊挂臂11、第二吊挂臂12、第一卡爪臂13和第二卡爪臂14。

所述第一吊挂臂11的第一端和第二吊挂臂1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卡爪臂13和第二卡爪臂14铰接,铰接位置位于第一卡爪臂13和第二卡爪臂14长度方向的中部。

所述第一卡爪臂13的第一端与第一吊挂臂11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卡爪臂13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第二卡爪臂14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吊钩部15。

所述第二卡爪臂14的第一端与第二吊挂臂12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卡爪臂14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第一卡爪臂13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吊钩部16,第一吊钩部15和第二吊钩部16通过相对运动夹持吊挂物。

现以吊挂物为回风水管,说明卡爪的使用过程。

将起吊滑轮安装在预定位置,例如回采巷道的顶板上。钢丝绳绕过起吊滑轮,一端与所述第一吊挂臂11第二吊挂臂12的铰接处连接,另一端与绞车连接。

如图2所示,将第一吊钩部15和第二吊钩部16夹在回风水管2两侧,绞车通过钢丝绳拉动卡爪上升。

利用杠杆原理,在回风水管2的重力作用下,第一吊钩部15和第二吊钩部16将回风水管2夹紧,然后将回风水管2装车。

运至目的地后,再利用卡爪将回风水管2进行卸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爪通过设置第一吊挂臂、第二吊挂臂、第一卡爪臂和第二卡爪臂,第一卡爪臂上设置有第一吊钩部,第二卡爪臂上设置有第二吊钩部,利用杠杆原理,在回风水管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吊钩部和第二吊钩部将回风水管夹紧,然后再进行吊起和搬运,可提高回风水管的装卸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而且人员投入少,人工成本低,同时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1所示,卡爪还包括:挂钩17。

所述第一吊挂臂11和第二吊挂臂12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二卡爪臂14上设置有连接杆18,所述挂钩17的两端分别挂设在铰接轴和连接杆18上。

通过设置挂钩17,可使得第一吊钩部15和第二吊钩部16始终处于张开状态,方便夹持回风水管2,提高回风水管2的起吊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挂钩17可采用现有的“S”型挂钩。

当回风水管2位于第一吊钩部15和第二吊钩部16之间时,将挂钩 17从连接杆18摘下,第一吊钩部15和第二吊钩部16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落在回风水管2的两侧,直接起吊卡爪,即可将回风水管2吊起。

当回风水管2装车后,再将挂钩17挂在连接杆18上,将第一吊钩部15和第二吊钩部16分开,脱离回风水管2。

如图2所示,连接杆18与第二卡爪臂14垂直,以方便挂钩17的挂设。

进一步地,卡爪还包括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的U型吊环19,U型吊环1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铰接轴的两端上。

通过设置U型吊环19,可方便卡爪与钢丝绳连接。起吊设备可采用绞车。

更进一步地,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吊挂孔,所述挂钩17挂设在所述吊挂孔上,可保证挂钩17挂设的牢固性,防止挂钩17掉落。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吊钩部15和第二吊钩部16均为半圆形吊钩。

回风水管2为圆管,第一吊钩部15和第二吊钩部16合围成一个整圆,将回风水管2夹住,可提高夹持的牢固性,防止回风水管2掉落。

进一步地,卡爪还包括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设置在第一吊钩部15朝向第二吊钩部16的内壁上。

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板,可增大第一吊钩部15与回风水管2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夹持回风水管2。

同样地,卡爪还包括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设置在第二吊钩部16朝向第一吊钩部15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挂臂11与第一卡爪臂13、第二吊挂臂12和第二卡爪臂14、第一卡爪臂13和第二卡爪臂14 均通过螺栓铰接,可方便卡爪的装卸,便于维修。

优选地,第一吊挂臂11、第二吊挂臂12、第一卡爪臂13和第二卡爪臂14的材质均为钢板,在保证卡爪强度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其包括绞车、吊挂滑轮、钢丝绳和如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的卡爪,所述吊挂滑轮安装在预定位置,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吊挂滑轮将所述卡爪与绞车连接。

优选地,钢丝绳通过吊挂钩挂设在U型吊环上,可提高卡爪与钢丝绳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装卸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绞车由废旧皮带张紧绞车改造而成。

绞车包括底座、滚筒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滚筒转动,所述钢丝绳缠绕在所述滚筒上,可精简绞车结构,方便安装和使用。

使用时,可将绞车的底座通过M24螺栓(外径为24mm的螺栓)安装在超前液压支架的底座上。

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套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带动滚筒转动,减速器将电机高速变为低速运转,避免滚筒转速太快,将钢丝绳拉断。

在本实施例中,绞车的底座由20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绞车的底座可以为长方体。钢丝绳的直径约13.5mm,长度约120m。

进一步地,起吊装置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滚筒上,起到防护作用,避免伤人,提高作业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吊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节省劳动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与现有技术中的装卸回风水管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吊装置后,回风水管的装卸效率提高了6倍。

按照每5天拆卸回风水管一次计算,每月需要装卸回风水管6次,现有技术中装卸回风水管需要6人,每次耗时3小时,而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起吊装置装卸回风水管,需要3人,每次耗时1小时,每月节约90个工时,每年节约时间为1080小时,每工时按照70元计算,可节约75600元;

2)降低劳动强度。现有技术中装卸回风水管都是人工装车,劳动强度大,使用人员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吊装置,操作人员不需要搬运,只需要吊挂,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3)安全系数高;和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可避免操作工人登高作业;还可避免由于操作人员之间配合不当引起的不安全因素,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