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6943发布日期:2019-11-25 21:5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箱盖一般采用木箱包装,木箱的包装成本非常高,不仅拆卸比较困难,需要花费较多的拆卸时间,而且木箱在拆卸后,将导致结构损坏,不能再进行回收,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支出。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其可以在满足对电池包的运输要求的同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拆卸,并且能够方便地回收反复利用,从而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经济支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其可以在满足对电池箱盖的包装运输要求的同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拆卸,并且能够方便地回收反复利用,从而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经济支出,适合规模化的生产,综合成本低,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包括垂直叠加放置的多个包装单元;

每个包装单元包括矩形的、中空的方管框架;

所述方管框架的左侧面以及前后两侧面,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块网板;

所述方管框架的内腔下部焊接有一个水平分布的底面支撑板;

所述方管框架的底部四周边缘分别焊接有垂直分布的支撑架;

所述方管框架的顶部左侧与一个顶面盖板相铰接;

所述底面支撑板的顶面间隔设置有多条横向分布且相互平行的防撞卡槽;

所述防撞卡槽上具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电池箱盖容纳槽;

所述电池箱盖容纳槽的形状、大小与需要运输的电池箱盖边缘部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其中,所述防撞卡槽为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防撞卡槽。

其中,位于所述方管框架前后两侧的内侧中心位置,也固定设置有一条横向分布的防撞卡槽;

位于顶面盖板的内侧面前后两端,也分别固定设置有一条横向分布的防撞卡槽。

其中,多条防撞卡槽上的电池箱盖容纳槽,在纵向方向上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顶面盖板的顶部右端后侧,通过一个手动插销与方管框架对应插接在一起;

方管框架在与所述手动插销相对应的位置,开有插销插入孔。

其中,所述顶面盖板的底面通过一个气动缸与所述方管框架的左侧上部相连接。

其中,所述方管框架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

所述顶面盖板的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

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与气动缸的左右两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方管框架的顶部四角位置,分别具有垂直分布的上连接柱;

所述方管框架的底部四角位置,分别具有垂直分布的下定位销;

所述上连接柱的顶部具有开口向上的限位通孔,该限位通孔的形状、大小与下定位销的底部末端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其中,所述方管框架的右侧面,覆盖设置有一块防雨布;

所述防雨布与方管框架的右侧通过螺栓和粘胶相连接。

其中,所述防雨布的下部与方管框架的右侧上部采用螺栓连接,所述防雨布的下部与方管框架的右侧下部采用粘胶连接。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其可以在满足对电池箱盖的包装运输要求的同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拆卸,并且能够方便地回收反复利用,从而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经济支出,适合规模化的生产,综合成本低,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中的任意一个包装单元,在没有放满电池箱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中的任意一个包装单元,在具有防雨布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中橡胶防撞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中手柄插销周边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中气动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中的任意一个包装单元,在放置电池箱盖,并且顶面铁板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中的任意一个包装单元,在放置电池箱盖,并且顶面铁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当具有的两个包装单元堆垛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当具有的两个包装单元堆垛在一起时,相互堆垛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箱盖,2、方管框架,3、支撑架,4、底面支撑板,5、顶面盖板,6、防雨布,7、三面钢网板,8、防撞卡槽;9、气动缸,10、手柄插销,80、电池箱盖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包括垂直叠加放置的多个包装单元(不限于图中所示的两个,根据需要,可以是其他任意多个);

每个包装单元包括矩形的、中空的方管框架2;

所述方管框架2的左侧面以及前后两侧面,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块网板7;

所述方管框架2的内腔下部焊接有一个水平分布的底面支撑板4;

所述方管框架2的底部四周边缘分别焊接有垂直分布的支撑架3;

所述方管框架2的顶部左侧与一个顶面盖板5相铰接;

所述底面支撑板4的顶面间隔设置有多条横向分布且相互平行的防撞卡槽8;

所述防撞卡槽8上具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电池箱盖容纳槽80;

所述电池箱盖容纳槽80的形状、大小与需要运输的电池箱盖1边缘部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底面支撑板4和顶面盖板5可以为铁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防撞卡槽8可以为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防撞卡槽,例如可以为eva橡胶防撞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位于所述方管框架2前后两侧的内侧中心位置,也固定设置有一条横向分布的防撞卡槽8;

位于顶面盖板5的内侧面前后两端,也分别固定设置有一条横向分布的防撞卡槽8。

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多条防撞卡槽8,可以对需要运输的电池箱盖1的前后两侧,以及上下两侧,均实现牢固可靠的限位卡住,避免电池箱盖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振动损伤,避免出现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多条防撞卡槽8上的电池箱盖容纳槽80,在纵向方向上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顶面盖板5的顶部右端后侧,通过一个手动插销10与方管框架2对应插接在一起;

方管框架2在与所述手动插销10相对应的位置,开有插销插入孔。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顶面盖板5通过手柄插销10与方管框架的穿插和抽离,来实现控制顶面盖板5的锁固与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顶面盖板5的底面通过一个气动缸9与所述方管框架2的左侧上部相连接。

因此,在气动缸9的帮助下,可以方便地开启顶面盖板5。

具体实现上,所述方管框架2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有第一连接块91;

所述顶面盖板5的底面中部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有第二连接块92;

所述第一连接块91和第二连接块92,分别与气动缸9的左右两端相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螺栓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顶面盖板5打开,气动缸9拉伸,当顶面盖板5闭合,气动缸9收缩。

具体实现上,所述第一连接块91可以为一段方管,所述第二连接块92可以为一段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方管框架2的顶部四角位置,分别具有垂直分布的上连接柱21;

所述方管框架2的底部四角位置,分别具有垂直分布的下定位销22;

所述上连接柱21的顶部具有开口向上的限位通孔,该限位通孔的形状、大小与下定位销22的底部末端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因此,当任意两个包装单元上下堆叠在一起,即进行堆垛时,通过将位于上方的包装单元中方管框架2下端四角具有的下定位销22,插入到位于下方的包装单元中方管框架2的上端四角具有的上连接柱21上(具体为限位通孔)进行堆垛,从而可以让任意两个包装单元之间实现可靠的、可拆卸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顶面铁板5通过多个铰链与方管框架2的顶部左侧相铰接,从而使得顶面铁板5可以随着铰链转动而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防撞卡槽8通过螺栓和粘胶固定在底面支撑板4上,不能移动;

防撞卡槽通过螺栓和粘胶固定在方管框架2,也不能移动;

防撞卡槽8通过螺栓和粘胶固定在顶面盖板5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网板7为钢质的网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方管框架2的右侧面,覆盖设置有一块防雨布6;

所述防雨布6与方管框架2的右侧通过螺栓和粘胶相连接。

具体实现上,所述防雨布6可以为蓝色防雨布,可以实现防水防尘。

具体实现上,所述防雨布6的下部与方管框架2的右侧上部采用螺栓连接,所述防雨布6的下部与方管框架2的右侧下部采用粘胶连接,因此,可以让用户方便地反复打开和封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电池箱盖1的上下两侧以及前后两侧,都固定在防撞卡槽8中,从而不能移动,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其采用堆垛结构,对电池箱盖的装配流程简洁,回收使用方便,防水防尘,综合使用成本低,适用于电池箱盖的批量包装运输。

因此,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回收堆垛结构电池箱盖容器包装装置,其可以在满足对电池箱盖的包装运输要求的同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拆卸,并且能够方便地回收反复利用,从而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经济支出,适合规模化的生产,综合成本低,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