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机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1621发布日期:2019-12-10 20:0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辊道机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辊道机的两条侧边用来枢接并支撑位于两者之间的辊筒,此时,无论侧边时直线型侧边还是曲线型侧边,无论相对设置的两侧边相互平行或互成角度,都需设置输送横撑分别与两侧边固定连接,以避免两条侧边在辊筒的长度方向移动,输送横撑位于辊筒的下方,其至少有两个且位于同一高度。

现有技术中,由于每隔一段距离才会有一个支腿与侧边抵接以完成对辊道的支撑,箱体长时间在辊道上输送时产生的振动力以及重力会导致悬空的侧边变形或错位,且当辊道输送的箱体重量过大或者长时间在辊道的一侧输送时,会导致两侧的侧边变形程度不一致或者错位距离过大,此时,不但会影响侧边与辊筒的枢接效果,进而影响辊筒和侧边的使用寿命,还会因辊筒无法保持水平,对输送中的箱体造成错误的导向,进一步影响辊道结构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辊道机容易因侧边变形而导致辊筒不能保持水平,影响辊道结构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以及多条输送横撑;

所述侧边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位和多个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位于所述侧边的不同高度;

多个所述输送横撑沿所述侧边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输送横撑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侧边的第一安装位固定连接,也能够分别与两条所述侧边的第二安装位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一个所述输送横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边的第一安装位固定连接,其相邻所述输送横撑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侧边的第二安装位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锁紧螺栓,所述输送横撑的端部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位包括第二连接孔,所述锁紧螺栓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或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横撑为长条形结构,所述输送横撑的端部设有两个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位相应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位相应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横撑朝上的一面设有用于容纳光电导线的容纳槽,所述侧边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的端部开口对应的容纳孔。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横撑朝下的一面设有用于容纳光电导线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凸”形。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横撑采用铝合金拉模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以及多条输送横撑;

所述侧边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位和多个第二安装位,多个所述输送横撑沿所述侧边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输送横撑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侧边的第一安装位固定连接,也能够分别与两条所述侧边的第二安装位固定连接;

所述输送横撑为长条形结构,与所述第一安装位固定连接的所述输送横撑的长宽组成的侧面和与所述第二安装位固定连接的所述输送横撑的长宽组成的侧面成夹角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锁紧螺栓,所述输送横撑的端部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位包括第二连接孔,所述锁紧螺栓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或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横撑的端部设有两个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位相应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位相应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所在平面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种辊道机稳定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辊道机稳定装置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以及多条输送横撑,其中,侧边上的多个第一安装位的连线与多个第二安装位的连线相互平行设置,在一条辊道上,通过设置部分输送横撑两端与第一安装位固定连接,再设置部分输送横撑两端与第二安装位固定连接,两种高度不同的输送横撑与两条侧边同样能够在水平方向形成稳定的四边形结构,除此之外,还能够在竖直方向形成稳定的四边形结构,进一步保证了辊道结构的稳定。

具体的,水平方向的四边形结构保证两侧边不会在水平方向发生错位,进而保证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竖直方向的四边形结构保证两侧边不会在竖直方向发生错位,进而保证两侧边之间的辊筒时刻处于水平状态,保证辊道对箱体的准确输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以及多条输送横撑,其中,输送横撑为长条形,以其宽度大于其厚度为例,输送横撑的两端无论是与第一安装位固定连接,还是与第二安装位固定连接,输送横撑与侧边在宽度方向能够承受更大的力,即更不容易发生角度变化。

此时,通过在一条辊道上设置部分输送横撑两端与第一安装位固定连接,再设置部分输送横撑两端与第二安装位固定连接,在一种输送横撑的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时,另一种输送横撑的宽度方向不为水平方向,保证输送横撑和侧边在水平方向不易发生角度变化而错位的同时,也避免了输送横撑和侧边在竖直方向不会是最容易发生角度变化的情况。具体的,可以通过调整两种输送横撑的宽度方向的夹角,来调整两侧边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抗变形和抗错位能力,进一步保证辊道结构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中输送横撑和侧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中输送横撑和侧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中输送横撑和侧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道机稳定装置中一种侧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道机稳定装置中输送横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侧边;2-输送横撑;11-第一安装位;12-第二安装位;13-容纳孔;21-螺纹孔;22-容纳槽;111-第一连接孔;121-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1以及多条输送横撑2;侧边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位11和多个第二安装位12,第一安装位11和第二安装位12位于侧边1的不同高度;多个输送横撑2沿侧边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输送横撑2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条侧边1的第一安装位11固定连接,也能够分别与两条侧边1的第二安装位1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道机稳定装置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1以及多条输送横撑2,其中,侧边1上的多个第一安装位11的连线与多个第二安装位12的连线相互平行设置,在一条辊道上,通过设置部分输送横撑2两端与第一安装位11固定连接,再设置部分输送横撑2两端与第二安装位12固定连接,两种高度不同的输送横撑2与两条侧边1同样能够在水平方向形成稳定的四边形结构,除此之外,还能够在竖直方向形成稳定的四边形结构,进一步保证了辊道结构的稳定。

具体的,水平方向的四边形结构保证两侧边1不会在水平方向发生错位,进而保证两侧边1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竖直方向的四边形结构保证两侧边1不会在竖直方向发生错位,进而保证两侧边1之间的辊筒时刻处于水平状态,保证辊道对箱体的准确输送。

值得注意的,本实施例中,一条侧边1中,相邻两个第一安装位11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第二安装位12之间的距离相同,且优选设置单个第一安装位11设置在单个第二安装位12的正上方。此外,当辊道为直线辊道时,优选设置所有的输送横撑2相互平行设置,当辊道为转弯辊道时,优选设置所有的输送横撑2的中轴线共同交于一点。

具体的,本实施例还对辊道机稳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做以下详细介绍。

首先,本实施例设置一个输送横撑2的两端分别与两条侧边1的第一安装位11固定连接时,其相邻输送横撑2的两端分别与两条侧边1的第二安装位12固定连接,即高度不同的输送横撑2交错设置。

或者,本实施例同样可以以两个或以上高度一致的输送横撑2为一组,相邻两组输送横撑2高度不同,同样能够满足需求。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锁紧螺栓,输送横撑2的端部设有螺纹孔21,第一安装位11包括第一连接孔111,第二安装位12包括第二连接孔121,锁紧螺栓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111或第二连接孔121并与螺纹孔21螺纹连接。

具体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输送横撑2内设加强筋并形成贯穿的通孔,通孔开口位置车有内螺纹形成上述的螺纹孔21,锁紧螺栓完成输送横撑2与侧边1的连接后,输送横撑2的端面与侧边1的侧面贴合接触,保证输送横撑2与侧边1连接处能够承受更多除输送横撑2方向的力。

此时,本实施例可以设置输送横撑2为圆柱体形或多棱柱体形结构。

优选的,本实施例设置输送横撑2为长条形结构,输送横撑2的端部设有两个螺纹孔21,第一安装位11相应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111,第二安装位12相应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121。

具体的,本实施例设置两个螺纹孔21水平设置,输送横撑2一端通过两个锁紧螺栓完成与侧边1的固定连接,保证连接稳定的同时,侧边1能够在其长度方向承受更大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输送横撑2朝上的一面设有用于容纳光电导线的容纳槽22,侧边1设有与容纳槽的端部开口对应的容纳孔13。

考虑到电源、光电开关以及驱动辊筒转动的驱动电机不在辊道的同一侧,此时需要将光电导线横穿辊道,而将横穿的光电导线部分隐藏在容纳槽内,避免了光电导线与其它设备干涉情况的发生,起到了保护光电导线的作用,同时,辊道机外观也显得更加整洁美观。

或者,本实施例还可以在输送横撑2朝下的一面设有用于容纳光电导线的容纳槽22,所述容纳槽22的横截面形状为“凸”形。

此时,光电导线放置在容纳槽22内时,容纳槽22顶部开口的挡板能够限制光电导线的漏出,同样能够起到隐藏保护光电导线的作用。

最后,本实施例设置输送横撑2采用铝合金拉模一体成型,使输送横撑2强度不变的同时,重量更轻,安装更加灵活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1以及多条输送横撑2;侧边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位11和多个第二安装位12,多个输送横撑2沿侧边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输送横撑2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条侧边1的第一安装位11固定连接,也能够分别与两条侧边1的第二安装位12固定连接;输送横撑2为长条形结构,与第一安装位11固定连接的输送横撑2的长宽组成的侧面和与第二安装位12固定连接的输送横撑2的长宽组成的侧面成夹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道机稳定装置,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1以及多条输送横撑2,其中,输送横撑2为长条形,以其宽度大于其厚度为例,输送横撑2的两端无论是与第一安装位11固定连接,还是与第二安装位12固定连接,输送横撑2与侧边1在宽度方向能够承受更大的力,即更不容易发生角度变化。

此时,通过在一条辊道上设置部分输送横撑2两端与第一安装位11固定连接,再设置部分输送横撑2两端与第二安装位12固定连接,在一种输送横撑2的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时,另一种输送横撑2的宽度方向不为水平方向,保证输送横撑2和侧边1在水平方向不易发生角度变化而错位的同时,也避免了输送横撑2和侧边1在竖直方向不会是最容易发生角度变化的情况。具体的,可以通过调整两种输送横撑2的宽度方向的夹角,来调整两侧边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抗变形和抗错位能力,进一步保证辊道结构的稳定。

值得注意的,本实施例中同样优选设置两种输送横撑2交错设置,优选设置一条侧边1中相邻两个第一安装位11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第二安装位12之间的距离相同。

本实施例同样包括锁紧螺栓,输送横撑2的端部设有螺纹孔21,第一安装位11包括第一连接孔111,第二安装位12包括第二连接孔121,锁紧螺栓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111或第二连接孔121并与螺纹孔21螺纹连接。

此时,当输送横撑2的端部只有一个螺纹孔21时,需要在侧边1相应设有限制输送横撑2自转动的限位槽。

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输送横撑2的端部设有两个所述螺纹孔21,第一安装位11相应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111,第二安装位12相应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121,两个第一连接孔111的轴线所在平面与两个第二连接孔121的轴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设置两个第一连接孔111水平设置,两个第二连接孔121竖直设置且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孔111之间,固定后的两种输送横撑2,一种输送横撑2的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另一种输送横撑2的宽度方向为竖直方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