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0812发布日期:2019-11-27 20:1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卷绕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将一些纱线卷绕成几个筒子的卷绕机。

在以熔纺工艺制造合成纱线时,纱线通常在工艺过程的末尾被连续卷绕成筒子。为了平稳的工艺过程控制,需要纱线以恒定卷绕速度被卷绕成筒子。为了卷绕纱线而采用了卷绕机,其最好包括两个以沿纵向在可转动的卷绕转台上突出的方式保持的卷绕锭子。沿着卷绕锭子,卷绕机具有几个卷绕位点用于在卷绕锭子上将熔纺制造的纱线卷绕成几个平行筒子。随着筒子外径增大,需要卷绕锭子的转速连续减小以保持纱线卷绕速度恒定。为此,卷绕纱线所用的卷绕锭子经过相对大的转速范围。于是,在筒子卷绕时产生恒定变化的转动频率,其尤其在与机座共振频率重合时可能导致显著的激振。因此这种卷绕机的工作范围受限。为了尽量扩大该工作范围,在现有技术中知道了以下卷绕机,其中在机座中激起的振动被阻尼装置阻尼。

de102013008825a1描述了一种通用的卷绕机,其中几个阻尼装置布置在装载有卷绕位点横动单元的机座部件上。阻尼装置在此是具有弹簧阻尼特性的橡胶阻尼件。于是,在共振范围内的振幅尤其可以或多或少地被减小,这取决于橡胶阻尼件的弹性和刚性。但可能出现以下问题,橡胶阻尼件阻尼一种共振,但因刚性而将另一种共振拉入工作范围,其随后有着干扰作用。

de102006001041a1披露了另一种卷绕机,其中,可被通断的加强件被配属于机座的一部分以经由机座部件的刚性改变其共振频率。但这获得共振频率简单移位的效果而没有个别的弹性阻尼。共振频率的振幅仅在频谱内移位而未被阻尼。

de4240920a1还描述了将多个振动阻尼器布置机座上,借此可以阻尼由共振现象引起的振动。但这样的振动阻尼器通常只在很有限的频率范围内工作。为了能够覆盖更大的重要转速范围,需要对振动阻尼器做出复杂调整。

现在,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通用的用于将一些纱线卷绕成几个筒子的卷绕机,从而纱线可以在尽量大的卷绕锭子转速范围内被卷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构建通用的卷绕机的机座以允许安全经过干扰性的激振频率。

根据本发明,如此实现该目的,多个弹簧阻尼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切换机构被选择性地启用或停用。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来自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和特征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依据各自工作状态或短暂的转动频率改变机座弹簧阻尼特征的优点。刚性和阻尼效果都可以被增强或减弱,以便即便在关键的转速下也能够在卷绕锭子上卷绕纱线。通过选择性启用或停用其中一个弹簧阻尼件,关键的转动频率可以在工作范围内以目标明确的方式被移位。

因为转动频率直接源自相对于筒子直径设定的卷绕锭子转速,故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优选如此设计,该切换机构通过控制线被连接至在纱线卷绕时控制该卷绕锭子的卷绕速度的控制单元。于是,在用于卷绕纱线的工作范围内,可以在达到重要转速前不久执行弹簧阻尼件的既定启用和停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尤其在借助两个交替使用的卷绕锭子连续卷绕纱线时是有利的。于是可在每个卷绕周期在机座上完成刚性和阻尼作用的既定改变。

尤其对于延伸经过所有卷绕位点的支座部件,以下的本发明改进方案是尤其有利的,在此,其中一个所述弹簧阻尼件被夹紧在机座的支座部件和被联接至支座部件的轭架之间,其中的另一个弹簧阻尼件布置在所述支座部件和轭架之间并可通过切换机构被夹紧。于是,首先可以通过轭架来获得支座部件的基本刚性,在此,其中一个所述弹簧阻尼件永久确定了支座部件的阻尼作用。为了改变阻尼作用和刚性,设置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借此,在支座部件处的阻尼作用和在支座部件处的刚性可以按照既定方式被改变。

为了与在支座部件和轭架之间的拉伸载荷或压缩载荷无关地获得最大程度的阻尼作用,以下的本发明改进方案已被证明是尤其适用的,在此,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弹簧阻尼件由在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具有橡胶阻尼件的套筒阻尼件构成。该内套筒或外套筒在端部处安放在该支座部件上,且该外套筒或内套筒安放在该轭架上。

为了启用或停用所述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可转动的调节环已经证明是适合作为切换机构,其通过致动器被转动控制以便启用和停用弹簧阻尼件。在此,调节环可以被直接用作用于接合弹簧阻尼件的传递机构。

当使用套筒阻尼件时,该调节环优选对应配属于该套筒阻尼件的内套筒或外套筒并且被保持在该支座部件或轭架上。

通过如下的本发明改进方案可获得很紧凑的实施方式,在此,该套筒阻尼件在中间套筒的任一侧具有橡胶阻尼件,其中该橡胶阻尼件通过该内套筒和外套筒被固定在中间套筒上,并且该内套筒和中间套筒在端部处被保持在所述支座部件和轭架之间,并且该调节环对应配属于该外套筒。这样一来,具有几种弹簧阻尼性能的套筒阻尼件可以被用来改变阻尼作用和刚性。

为了将弹簧阻尼件与环境屏蔽隔开而规定,该支座部件具有穿透内套筒的销栓,该轭架具有罐状壳体,这些构件相互接合以容纳套筒阻尼件。这样一来,尤其可以保持例如来自纱线环境的油雾远离橡胶阻尼件。

当在2000-2500米/分钟范围内的低卷绕速度下卷绕纱线时,用于接纳横动单元的支座部件尤其具有可能导致共振现象的关键共振频率。就此而言,以下的本发明改进方案是尤其有利的,机座部件以平台形式构成以容纳横动单元,其中该轭架大约延伸经过机座板的整个长度,并且该阻尼装置具有多个分散在机座板上的可切换的和不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

在此,该机座板优选在两端分别通过枢轴承被保持在机架上。

该枢轴承形成在机座的活动辊座上,其中该机座板安放在该辊座上,并且该辊座上装有该压力辊。于是,该压力辊可以随筒子直径增大而移动。在横动单元和压力辊之间的预定距离针对引导纱线与压力辊的各自位置无关地保持恒定。

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具有如下特殊优点,机座的阻尼特性和刚性都可以在工作范围内被改变。

以下参照附图来更详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图1概略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卷绕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概略地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3.1和图3.2概略地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几个截段图,

图4.1和图4.2概略地示出了阻尼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截段图,

图5概略地示出了阻尼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1和图2概略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卷绕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几个视图。图1示出了侧视图,而图2示出了横截面图。以下的描述适用于所有图,除非明确提到其中一幅图。

卷绕机的实施例在机座1中具有可转动安装的卷绕转台4,在卷绕转台上保持有两个纵向突出的卷绕锭子3.1、3.2。卷绕锭子3.1、3.2相互错开180°布置在卷绕转台4上并且被接合至锭子驱动机构5.1、5.2,锭子驱动机构被保持在卷绕转台4的相对一侧上。卷绕转台4被接合至转台驱动机构16。锭子驱动机构5.1、5.2和转台驱动机构16被连接至控制单元9。

在机座的机架1.1上,几个卷绕位点2彼此邻接地在卷绕锭子3.1、3.2上方形成。卷绕位点2均匀分散在卷绕锭子3.1、3.2的突出长度范围内并且均具有顶部导丝器11和布置在顶部导丝器11下方的横动单元6。在此实施例中,8个卷绕位点2彼此相邻布置。卷绕位点2的数量是示例性的并且也可以包含6、10、12、13或16个位点。

如图2的视图所示,横动单元6通过在彼此相反方向上转动的相应的翼对7在卷绕位点2中形成,所述翼对的翼尖在卷绕位点2内沿着导板8来回引导纱线。已经知晓这样的翼横动单元一段时间了,因此在此未作进一步说明。

卷绕位点2的横动单元6如图1和图2所示被共同保持在机座的平台状机座部件1.2上。以下被称为机座板的机座部件1.2安放在辊座1.3上,辊座所装载的压力辊10布置在横动单元6与卷绕锭子3.1、3.2之间。压力辊10的辊座1.3经由枢轴承1.4被联接至机架1.1。压力辊10基本平行于卷绕锭子3.1、3.2延伸经过卷绕位点2的整个卷绕范围。机座板1.2通过枢轴承1.5被保持在辊座1.3上。

长条形的轭架12在机座板1.2的顶侧上延伸,它以其两端被固定联接至机座板1.2。阻尼装置13布置在轭架12的两端之间,尤其在机座板1.2的中央区内。阻尼装置13包含几个弹簧阻尼件13.1、13.2,弹簧阻尼件13.1和13.2相互间隔地布置在轭架12和机座板1.2之间。弹簧阻尼件13.1被夹紧在轭架12和机座板1.2之间。邻近的弹簧阻尼件13.2未接触轭架12地保持在机座板1.2的顶侧上。切换机构14设置在轭架12上且对应配属于弹簧阻尼件13.2。切换机构14经由控制线20连接至控制单元9。

为了进一步解释阻尼装置13,也参见图3.1和图3.2。图3.1和图3.2示出了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下的阻尼装置13。

在如图3.1所示的工作状况下,轭架12只通过弹簧阻尼件13.1在机座板1.2的顶侧被接合机座板1.2。邻近的弹簧阻尼件13.2不起效地被保持在机座板1.2的顶侧上。就此而言,仅弹簧阻尼件13.1减振作用于机座板1.2。

在图3.2中,切换机构14通过控制装置9被启动以便将弹簧阻尼件13.2接合至轭架12。为此,切换机构14具有推力活塞14.3和使推力活塞14.3在轭架12上伸长并使之接触到弹簧阻尼件13.2的致动器14.2。于是,阻尼装置13的刚性和阻尼作用被增强。现在,弹簧阻尼件13.1和13.2都在轭架12和机座板1.2之间工作。

如图1的视图所示,卷绕筒管17在每个卷绕位点2被保持在卷绕锭子3.1、3.2上。于是,通过顶部导丝器11所供应的纱线19可以在卷绕锭子3.1或3.2的中的一个的周面上被卷绕成筒子18。当达到预定的筒子18直径时,卷绕锭子3.1、3.2通过卷绕转台4的转动被枢转,从而可以在卷绕位点完成筒子更换。

尤其如图2的视图所示,机座板1.2通过几个支座24支承在辊座1.3上。于是,在辊座1.3处由压力辊10和筒子17引起的位置变化被传递至机座板1.2。通过将机座板1.2接合至辊座1.3,横动单元6的位置也按照与压力辊10相同的关系被改变。于是,横动单元6和筒子18表面之间的距离在任何工作状况下保持恒定,从而甚至交叉卷绕也可以形成筒子18。

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卷绕机的实施例中,纱线19在卷绕位点2上被并行卷绕成筒子18。为此,纱线19经由顶部导丝器11被供应至卷绕位点12。为了落放在筒子18上,每个纱线19通过横动单元6的翼对7在横动行程内被来回移动,并且在部分卷绕在压力辊10的周面上之后落在筒子19的表面上。纱线19以恒定卷绕速度被卷绕到筒子18上。

在将纱线19卷绕成筒子18的过程中,卷绕锭子3.1的锭子驱动机构5.1由控制单元9来控制,从而卷绕速度对于每个筒子18的直径保持恒定。在此,经由卷绕锭子3.1传入机座1的激振以根据卷绕锭子3.1的转速恒定变化的激振频率发生。在卷绕过程中,锭子转动频率连续下降。

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3.2被启用。于是,所有弹簧阻尼件13.1和13.2作用于机座板1.2。它们在许多系统共振中产生阻尼作用。机座板1.2的第一共振频率例如可以处于转动频率fo。如果由弹簧阻尼件产生的阻尼作用足以经过第一重要转速频率,则在阻尼装置13处未发生变化。如果因为设定的阻尼而无法经过所述重要转动频率,则弹簧阻尼件13.2在快要到达重要转动频率fo时通过切换机构14被停用。于是,机座板1.2的刚性和阻尼作用被改变,从而重要转动频率下降至一个低值fu。现在,卷绕过程可以继续进行,直到快达到转动频率fu。在快达到转动频率fu时,切换机构14被控制装置9启动以启用弹簧阻尼件13.2,使得机座板1.2的刚性和阻尼作用再次改变并回复至具有值fo的重要共振频率。共振频率现在大于当前在卷绕锭子处设定的转动频率,因而不会发生进一步共振。

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卷绕机的实施例中,阻尼装置13包括几个不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3.1和几个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3.2。所形成的弹簧阻尼件的数量取决于卷绕位点的数量,进而尤其取决于机座部件长度。于是,也可以采用分体式机座部件,每个机座部件仅容纳其中几个横动单元。

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阻尼装置13中,弹簧阻尼件13.1、13.2例如由多个橡胶阻尼件形成。为了在使用橡胶阻尼件时获得尽量大的阻尼效果,所谓的套筒阻尼件尤其已被证明是合适的。图4.1和4.2示出处于几个工作状况的阻尼装置13的实施例,在此,弹簧阻尼件13.1、13.2均由套筒阻尼件15形成。

除非明确提到其中一幅图,否则以下描述适用于图4.1和图4.2。

布置在轭架12和机座板1.2之间的不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3.1和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3.2都设计成套筒阻尼件15。套筒阻尼件15的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每个套筒阻尼件15具有内套筒15.1和与内套筒15.1有间隙地同心围绕内套筒15.1的外套筒15.3。橡胶阻尼件15.2布置在内套筒15.1和外套筒15.2之间。橡胶阻尼件15.2被固定联接至内套筒15.1的外周面且被固定联接至外套筒15.3的内径。

不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5.1的套筒阻尼件15被夹紧在轭架12和机座板1.2之间。在此,内套筒15.1通过端侧接触被保持在机座板1.2的顶侧上。外套筒15.3的端部支承在轭架12上。就此而言,力通过橡胶阻尼件15.2经由内套筒15.1和外套筒15.3来传递。

在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3.2中,套筒阻尼件15的外套筒15.3与轭架12间隔布置。切换机构14形成在轭架12上。切换机构14在此包括调节环14.1,其可以通过可转动保持在调节螺纹14.4中的致动器14.2来调节。致动器14.2抓住连接至调节环14.1的开关柄杆14.6。

图4.1示出了弹簧阻尼件13.2未被启用的状况。图4.2示出了切换机构14已启用弹簧阻尼件13.2的状况。在此情况下,调节环14.1以接触方式支承在套筒阻尼件15的外套筒15.3端面上。现在,套筒阻尼件15.1通过调节环14.1被夹紧在轭架12和机座板1.2之间。

改变机座板1.2的阻尼作用和刚性的功能在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而在此未作进一步解释。

对于阻尼装置13必须被集成到很小的安装空间中的情况,也可以将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3.2与不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3.1组合。为此,图5示出可被用在根据图1和图2的卷绕机中的阻尼装置13的实施例的横截面。

在此,阻尼装置13包括带有中间套筒15.4的套筒阻尼件15,中间套筒15.4在内侧保持橡胶阻尼件15.2并在外侧保持第二橡胶阻尼件15.5。橡胶阻尼件15.2被连接至与中间套筒15.4相对的内套筒15.1。外橡胶阻尼件15.5被外套筒15.3包围并因此保持在中间套筒15.4与外套筒15.3之间。套筒阻尼件15被夹紧在销栓21和罐状壳体22之间。销栓21被附接至机座板1.2的顶侧并穿透套筒阻尼件15。壳体22被附接至轭架12且包围套筒阻尼件15。在壳体22的突出端上设有环形壳体底部22.1,套筒阻尼件15通过中间套筒15.4被保持在其上。内套筒15.1的端部在此支承在销栓21的止挡25上。

在销栓21的自由端设有呈调节环14.1形式的切换机构14。调节环14.1具有面向外套筒15.3的端面的斜面状调节箍圈14.5。外套筒15.3的端面具有几个凸起部段。调节箍圈14.5具有与在外套筒15.3端面上的凸起部段的数量相同的数量的间隙。当调节箍圈14.5中的间隙与外套筒15.3的端面相对时,外橡胶阻尼件15.5被停用。在图5的右半侧图中示出了这种情况。相反,图5的左半侧图示出了调节箍圈14.5与外套筒15.3合作以启用外橡胶阻尼件15.5的状况。

开关柄杆14.6对应配属于调节环14.1,而致动器(未示出)作用于所述柄杆。在如图5的左半侧视图所示的工作状况下,调节环14.1处于与外套筒15.3的接触中并因此形成与销栓21的联接。在此,调节环14.1通过限位机构23被保持在销栓21的周面上。

在如图5所示的阻尼装置13的实施例中,不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3.1由在内套筒15.1与中间套筒15.4中间的橡胶阻尼件15.2形成。力在轭架12和机座板1.2之间经由壳体22、中间套筒15.4、橡胶阻尼件15.2、内套筒15.1和销栓21被传递。橡胶阻尼件15.2保证了机座板1.2的恒定基本阻尼。

为了改变在机座板1.2处的刚性和阻尼作用,调节环14.1经由开关柄杆14.6被扭转以将销栓21接合至外套筒15.3。这种状况在图5的左半侧视图中被示出。现在,附加力流经由外橡胶阻尼件15.5出现在轭架12和横动板1.2之间。由此增强刚性和阻尼效果。可切换的弹簧阻尼件13.2由中间套筒15.4、橡胶阻尼件15.5和外套筒15.3形成。

如图5所示的阻尼装置13的实施例是极其紧凑的以便被集成到卷绕机的机座中。在壳体22内的橡胶阻尼件15.2、15.5也与环境屏蔽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甚至具有多个卷绕位点的卷绕机能够在相对高的卷绕锭子转速范围内将纱线卷绕成筒子。于是可以获得小于2500米/分钟的卷绕速度,尤其在相对低的筒子速度情况下。

如图所示的阻尼装置在弹簧阻尼件的结构和设计方面是示例性的。对本发明重要的是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弹簧阻尼件可以被启用或停用以改变阻尼刚性。将该阻尼装置附接至机座板也是示例性的。因此,该阻尼装置也可以被附接至卷绕机的其它振动敏感部位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