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7253发布日期:2019-04-23 21:4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药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药瓶。



背景技术:

药瓶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药物容器,通常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瓶体和瓶盖,瓶盖与瓶体的端口采用螺纹结构连接,实现瓶盖的旋紧和开启,而为了增加药瓶的防潮作用,在瓶盖内还会设置非橡胶材料的密封垫,密封垫采用泡沫材料制成,但是药物需要定时取用,频繁的开启和旋紧瓶盖具有一定的不便利性,同时取药时容易多取,重新放入药瓶中会将灰尘等杂质带如药瓶的内部,造成污染。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药瓶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7103218346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密封药瓶,本密封药瓶包括有瓶体和盖体;所述瓶体包括有固定筒和旋转筒,在固定筒上设置有环形滑轨,在旋转筒上设置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与环形滑轨匹配且气密结合;旋转筒的上部包括有锥形筒,锥形筒上端小、下端大;在锥形筒的内侧壁设置有螺旋拨片,螺旋拨片从锥形筒的下端延伸至锥形筒的上端;瓶颈与锥形筒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瓶口处设置有常闭弹性片;在常闭弹性片的外部设置有密封片;瓶颈与盖体螺纹结合。

虽然该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操作便利,能够准确、方便的取药,有效防止药物被污染,同时能够防止瓶体内的药物打翻或污染。但是,此类药瓶在使用时,无法对药丸的排出数量进行控制,使用不便,且未采取儿童防误食的措施,容易引发中毒事件,为此,提出一种智能药瓶,可控制出药数量,且能够降低儿童误食药丸的概率,提高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药瓶,能够通过出药模块控制药丸排出的数量,避免出药过量,使用便捷,且利用防误食模块和防护瓶盖配合使用,有效降低了儿童误食药丸的概率,提高安全系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药瓶,包括瓶底、瓶体、出药模块、出药管、防碰撞模块和防误食模块;所述瓶底与瓶体之间螺旋连接,瓶底内侧的顶部固连漏斗状隔板,且漏斗状隔板的底端开设有排药孔,瓶底的内侧位于漏斗状隔板的下方设置有出药模块,瓶底一侧的内壁上对应出药模块位置处设置有出药管,瓶底的内壁上对应出药管位置处开设有空腔,且空腔的内侧安装有防误食模块,瓶底上对应出药管位置处还开设有出药口,瓶底另一侧的内壁上对应出药模块位置处设置有活塞筒,且活塞筒的内侧设置有活塞杆,活塞筒的尾部连通有导管,瓶底的外侧螺旋连接有防护瓶盖;所述导管的一端贯穿漏斗状隔板的壁厚延伸至瓶体的内侧,与防碰撞模块连通;所述防碰撞模块布置在瓶体内侧的顶部;其中,

所述出药模块包括转动带、转动辊、一号齿轮、二号齿轮、药槽和推药单元;所述转动辊以瓶底的竖直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两个转动辊均与瓶底的内壁转动连接,两个转动辊的外侧套设有转动带,且转动带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药槽,一个转动辊上设置有一号齿轮;所述转动带上位于药槽的内侧设置有推药单元;所述二号齿轮与瓶底的底板转动连接,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啮合;所述药槽用于对单颗药丸进行收纳;所述推药单元用于将药丸排出药槽;

所述防误食模块包括弹性板、圆孔、弹性拉杆和弹性卡块;所述弹性板布置在空腔的顶部,弹性板的顶端与空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弹性板的顶部开设有圆孔,弹性板的底端固连弹性拉杆,且弹性拉杆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卡块,弹性拉杆的底端位于瓶底的外侧。

工作时,当需要将药丸取出时,首先将防护瓶盖旋下,在瓶底的底板上对应弹性拉杆位置处设置有卡扣,拉动弹性拉杆下移时,将弹性卡块与卡扣卡接,对弹性拉杆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弹性板下移,使得圆孔与出药口正对,然后将瓶底倾斜,用手拨动二号齿轮转动,可在二号齿轮与瓶底底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摩擦条,利用摩擦条对二号齿轮的转动位置进行限定,二号齿轮通过一号齿轮带动转动辊转动,转动辊带动转动带随之进行行走,当转动带上的一个药槽移动至漏斗状隔板的最下方时,瓶体内侧的药丸经排药孔掉落至该药槽的内部,当转动带使得内侧含有药丸的药槽继续移动时,下一个药槽随之向靠近漏斗状隔板上排药孔的方向移动,当含有药丸的药槽移动至出药管的一端时,药丸通过出药管排出瓶底,此时,下一个药槽刚好移动至漏斗状隔板的最下方,继续将药丸收纳入内侧,这样能够根据需要对药丸排出的数量进行控制,使用便捷,利用弹性板对出药口进行封闭,再利用转动带行走将药丸排出,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儿童将药瓶中的药丸取出的概率,有效降低了儿童误食药丸的概率,同时,活塞杆一端设置有滚轮,当转动带行走时,转动带上的多个药槽使得活塞杆做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从而利用活塞筒中的气体使得防碰撞模块下移,且每排出一颗药丸,防碰撞模块均下移一次,从而对瓶体内侧的药丸进行限位,进而避免药丸之间发生碰撞,避免药丸损坏。

优选的,所述导管上位于瓶体内侧的一段上套设有万向管,且万向管用于保持导管的管径不变;所述防碰撞模块包括橡胶盘和环形软管;所述环形软管的外径与瓶体顶部的内径相同,环形软管的内侧固连橡胶盘,环形软管与导管的顶端连通。

工作时,当活塞杆一端的滚轮移动至转动带上的药槽内时,活塞杆向靠近转动辊的方向滑动,此时,活塞杆另一端与活塞筒右侧内壁之间的空间增大,从而通过导管将环形软管内部的空气抽出,此时,环形软管收缩,环形软管与瓶体的内壁之间分离,橡胶盘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橡胶盘的底部与瓶体内侧最上方的药丸紧密接触,然后,转动带继续行走时,活塞杆的一端与药槽分离,活塞杆向远离转动辊的方向滑动,从而将抽出的空气重新导入环形软管的内部,使得环形软管充气膨胀,重新与瓶体的内壁之间紧密接触,这样能够使得橡胶盘始终对瓶体内侧的药丸进行限位,避免药丸之间产生碰撞使得药丸破损,从而提高了药丸服用量的准确度,提高了安全系数。

优选的,所述瓶体由一号瓶体、二号瓶体和三号瓶体组成;所述三号瓶体与瓶底螺旋连接,三号瓶体的顶部卡接有二号瓶体,且二号瓶体的顶部卡接有一号瓶体。

工作时,可在一号瓶体、二号瓶体和三号瓶体的卡接位置处均设置环形密封橡胶条,保持瓶体内侧封闭,当橡胶盘持续下移时,橡胶盘的顶部与一号瓶体的顶部之间的空间增大,此时,向下按压一号瓶体,使得一号瓶体的底部与二号瓶体顶部之间相互重合,当橡胶盘下降至三号瓶体的内侧时,再次向下按压一号瓶体,使得二号瓶体的底部与三号瓶体的顶部相互重合,从而减小了瓶体的体积,减小了瓶体的占用空间,便于携带。

优选的,所述漏斗状隔板顶部位于排药孔的一侧设置有搅动模块;所述搅动模块包括铰接板和弹性布;所述铰接板的底部与漏斗状隔板的顶部之间铰接,铰接板的顶部与漏斗状隔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性布,铰接板的底部与漏斗状隔板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弹性布用于避免药丸移动至铰接板的底部。

工作时,当转动带行走时,铰接板的底端与转动带的外侧接触,此时,铰接板的底端对排药孔进行关闭,使得排药孔外漏部分的宽度小于药丸的外径,使得药丸处于排药孔的上方,避免药丸干扰转动带的行走,铰接板对挤压弹簧进行挤压,挤压弹簧收缩,当药槽移动至排药孔的下方时,铰接板的底端与转动带的外侧分离,铰接板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铰接板使得排药孔打开,且铰接板转动时,对瓶体内侧的药丸进行搅动,从而对药丸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避免药丸堆叠使得排药孔堵塞,提高药丸排出的效率,使用便捷。

优选的,所述推药单元包括弹性托板和连接柱;所述弹性托板与药槽底部的内壁固连,弹性托板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固连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底端贯穿转动带的壁厚延伸至转动带的内侧。

工作时,当含有药丸的药槽移动至转动辊位置处时,转动辊的外柱面对连接柱进行挤压,使得连接柱向药槽的内侧移动,从而推动弹性托板将药丸推出,当药槽移动至出药管位置处时,药槽倾斜,药丸发生移动,经出药管排出瓶底的内侧,利用药槽能够对药丸进行收纳,且利用连接柱与弹性托板配合使用便于将药丸推出,这样有效提高了药丸排出的效率,使用便捷。

优选的,所述防护瓶盖与瓶底的连接位置处位于出药口的上方。

工作时,利用防护瓶盖对弹性拉杆和二号齿轮进行防护,避免弹性拉杆和二号齿轮外露时,外力使得弹性拉杆和二号齿轮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儿童误食药丸的概率,且利用防护瓶盖可对排出的药丸进行收纳,避免药丸排出后受到污染,同时,防护瓶盖对出药口进行防护,避免弹性板损坏,延长弹性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二号齿轮和一号齿轮配合使用,带动转动带转动,能够根据需要对药丸排出的数量进行控制,利用弹性板对出药口进行封闭,再利用转动带行走将药丸排出,有效降低了儿童误食药丸的概率;通过活塞杆做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通过导管间歇的将环形软管内部的空气抽出,这样使得橡胶盘始终对瓶体内侧的药丸进行限位,避免药丸之间产生碰撞使得药丸破损,从而提高了药丸服用量的准确度,提高了安全系数。

2.本发明通过一号瓶体、二号瓶体和三号瓶体之间组成可伸缩三段式结构,有利于减小瓶体的体积,减小了瓶体的占用空间,便于携带;通过铰接板控制排药孔的开启与关闭,能够多药丸的排出进行控制,避免药丸干扰转动带行走,且铰接板可对瓶体内侧的药丸进行搅动,从而对药丸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避免药丸堆叠使得排药孔堵塞,提高药丸排出的效率,使用便捷。

3.本发明通过连接柱与转动辊接触时,转动辊使得连接柱对弹性托板进行推动,使得弹性托板将药丸推出,有效提高了药丸排出的效率,使用便捷;利用防护瓶盖对二号齿轮和弹性拉杆进行防护,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儿童误食药丸的概率,且利用防护瓶盖可对排出的药丸进行收纳,避免药丸排出后受到污染,同时,防护瓶盖对出药口进行防护,避免弹性板损坏,延长弹性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瓶底1、漏斗状隔板11、防护瓶盖12、空腔13、瓶体2、一号瓶体21、二号瓶体22、三号瓶体23、出药模块3、转动带31、转动辊32、一号齿轮33、二号齿轮34、药槽35、推药单元36、弹性托板361、连接柱362、出药管4、防碰撞模块5、橡胶盘51、环形软管52、活塞筒6、活塞杆61、导管62、防误食模块7、弹性板71、弹性拉杆72、弹性卡块73、搅动模块8、铰接板81、弹性布8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智能药瓶,包括瓶底1、瓶体2、出药模块3、出药管4、防碰撞模块5和防误食模块7;所述瓶底1与瓶体2之间螺旋连接,瓶底1内侧的顶部固连漏斗状隔板11,且漏斗状隔板11的底端开设有排药孔,瓶底1的内侧位于漏斗状隔板11的下方设置有出药模块3,瓶底1一侧的内壁上对应出药模块3位置处设置有出药管4,瓶底1的内壁上对应出药管4位置处开设有空腔13,且空腔13的内侧安装有防误食模块7,瓶底1上对应出药管4位置处还开设有出药口,瓶底1另一侧的内壁上对应出药模块3位置处设置有活塞筒6,且活塞筒6的内侧设置有活塞杆61,活塞筒6的尾部连通有导管62,瓶底1的外侧螺旋连接有防护瓶盖12;所述导管62的一端贯穿漏斗状隔板11的壁厚延伸至瓶体2的内侧,与防碰撞模块5连通;所述防碰撞模块5布置在瓶体2内侧的顶部;其中,

所述出药模块3包括转动带31、转动辊32、一号齿轮33、二号齿轮34、药槽35和推药单元36;所述转动辊32以瓶底1的竖直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两个转动辊32均与瓶底1的内壁转动连接,两个转动辊32的外侧套设有转动带31,且转动带3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药槽35,一个转动辊32上设置有一号齿轮33;所述转动带31上位于药槽35的内侧设置有推药单元36;所述二号齿轮34与瓶底1的底板转动连接,二号齿轮34与一号齿轮33啮合;所述药槽35用于对单颗药丸进行收纳;所述推药单元36用于将药丸排出药槽35;

所述防误食模块7包括弹性板71、圆孔、弹性拉杆72和弹性卡块73;所述弹性板71布置在空腔13的顶部,弹性板71的顶端与空腔1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弹性板71的顶部开设有圆孔,弹性板71的底端固连弹性拉杆72,且弹性拉杆72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卡块73,弹性拉杆72的底端位于瓶底1的外侧。

工作时,当需要将药丸取出时,首先将防护瓶盖12旋下,在瓶底1的底板上对应弹性拉杆72位置处设置有卡扣,拉动弹性拉杆72下移时,将弹性卡块73与卡扣卡接,对弹性拉杆72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弹性板71下移,使得圆孔与出药口正对,然后将瓶底1倾斜,用手拨动二号齿轮34转动,可在二号齿轮34与瓶底1底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摩擦条,利用摩擦条对二号齿轮34的转动位置进行限定,二号齿轮34通过一号齿轮33带动转动辊32转动,转动辊32带动转动带31随之进行行走,当转动带31上的一个药槽35移动至漏斗状隔板11的最下方时,瓶体2内侧的药丸经排药孔掉落至该药槽35的内部,当转动带31使得内侧含有药丸的药槽35继续移动时,下一个药槽35随之向靠近漏斗状隔板11上排药孔的方向移动,当含有药丸的药槽35移动至出药管4的一端时,药丸通过出药管4排出瓶底1,此时,下一个药槽35刚好移动至漏斗状隔板11的最下方,继续将药丸收纳入内侧,这样能够根据需要对药丸排出的数量进行控制,使用便捷,利用弹性板71对出药口进行封闭,再利用转动带31行走将药丸排出,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儿童将药瓶中的药丸取出的概率,有效降低了儿童误食药丸的概率,同时,活塞杆61一端设置有滚轮,当转动带31行走时,转动带31上的多个药槽35使得活塞杆61做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从而利用活塞筒6中的气体使得防碰撞模块5下移,且每排出一颗药丸,防碰撞模块5均下移一次,从而对瓶体2内侧的药丸进行限位,进而避免药丸之间发生碰撞,避免药丸损坏。

所述导管62上位于瓶体2内侧的一段上套设有万向管,且万向管用于保持导管62的管径不变;所述防碰撞模块5包括橡胶盘51和环形软管52;所述环形软管52的外径与瓶体2顶部的内径相同,环形软管52的内侧固连橡胶盘51,环形软管52与导管62的顶端连通。

工作时,当活塞杆61一端的滚轮移动至转动带31上的药槽35内时,活塞杆61向靠近转动辊32的方向滑动,此时,活塞杆61另一端与活塞筒6右侧内壁之间的空间增大,从而通过导管62将环形软管52内部的空气抽出,此时,环形软管52收缩,环形软管52与瓶体2的内壁之间分离,橡胶盘51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橡胶盘51的底部与瓶体2内侧最上方的药丸紧密接触,然后,转动带31继续行走时,活塞杆61的一端与药槽35分离,活塞杆61向远离转动辊32的方向滑动,从而将抽出的空气重新导入环形软管52的内部,使得环形软管52充气膨胀,重新与瓶体2的内壁之间紧密接触,这样能够使得橡胶盘51始终对瓶体2内侧的药丸进行限位,避免药丸之间产生碰撞使得药丸破损,从而提高了药丸服用量的准确度,提高了安全系数。

所述瓶体2由一号瓶体21、二号瓶体22和三号瓶体23组成;所述三号瓶体23与瓶底1螺旋连接,三号瓶体23的顶部卡接有二号瓶体22,且二号瓶体22的顶部卡接有一号瓶体21。

工作时,可在一号瓶体21、二号瓶体22和三号瓶体23的卡接位置处均设置环形密封橡胶条,保持瓶体2内侧封闭,当橡胶盘51持续下移时,橡胶盘51的顶部与一号瓶体21的顶部之间的空间增大,此时,向下按压一号瓶体21,使得一号瓶体21的底部与二号瓶体22顶部之间相互重合,当橡胶盘51下降至三号瓶体23的内侧时,再次向下按压一号瓶体21,使得二号瓶体22的底部与三号瓶体23的顶部相互重合,从而减小了瓶体2的体积,减小了瓶体2的占用空间,便于携带。

所述漏斗状隔板11顶部位于排药孔的一侧设置有搅动模块8;所述搅动模块8包括铰接板81和弹性布82;所述铰接板81的底部与漏斗状隔板11的顶部之间铰接,铰接板81的顶部与漏斗状隔板1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性布82,铰接板81的底部与漏斗状隔板11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弹性布82用于避免药丸移动至铰接板81的底部。

工作时,当转动带31行走时,铰接板81的底端与转动带31的外侧接触,此时,铰接板81的底端对排药孔进行关闭,使得排药孔外漏部分的宽度小于药丸的外径,使得药丸处于排药孔的上方,避免药丸干扰转动带31的行走,铰接板81对挤压弹簧进行挤压,挤压弹簧收缩,当药槽35移动至排药孔的下方时,铰接板81的底端与转动带31的外侧分离,铰接板81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铰接板81使得排药孔打开,且铰接板81转动时,对瓶体2内侧的药丸进行搅动,从而对药丸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避免药丸堆叠使得排药孔堵塞,提高药丸排出的效率,使用便捷。

所述推药单元36包括弹性托板361和连接柱362;所述弹性托板361与药槽35底部的内壁固连,弹性托板36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固连连接柱362,且连接柱362的底端贯穿转动带31的壁厚延伸至转动带31的内侧。

工作时,当含有药丸的药槽35移动至转动辊32位置处时,转动辊32的外柱面对连接柱362进行挤压,使得连接柱362向药槽35的内侧移动,从而推动弹性托板361将药丸推出,当药槽35移动至出药管4位置处时,药槽35倾斜,药丸发生移动,经出药管4排出瓶底1的内侧,利用药槽35能够对药丸进行收纳,且利用连接柱362与弹性托板361配合使用便于将药丸推出,这样有效提高了药丸排出的效率,使用便捷。

所述防护瓶盖12与瓶底1的连接位置处位于出药口的上方。

工作时,利用防护瓶盖12对弹性拉杆72和二号齿轮34进行防护,避免弹性拉杆72和二号齿轮34外露时,外力使得弹性拉杆72和二号齿轮34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儿童误食药丸的概率,且利用防护瓶盖12可对排出的药丸进行收纳,避免药丸排出后受到污染,同时,防护瓶盖12对出药口进行防护,避免弹性板71损坏,延长弹性板71的使用寿命。

工作时,当需要将药丸取出时,首先将防护瓶盖12旋下,在瓶底1的底板上对应弹性拉杆72位置处设置有卡扣,拉动弹性拉杆72下移时,将弹性卡块73与卡扣卡接,对弹性拉杆72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弹性板71下移,使得圆孔与出药口正对,然后将瓶底1倾斜,用手拨动二号齿轮34转动,可在二号齿轮34与瓶底1底板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摩擦条,利用摩擦条对二号齿轮34的转动位置进行限定,二号齿轮34通过一号齿轮33带动转动辊32转动,转动辊32带动转动带31随之进行行走,当转动带31上的一个药槽35移动至漏斗状隔板11的最下方时,瓶体2内侧的药丸经排药孔掉落至该药槽35的内部,当转动带31使得内侧含有药丸的药槽35继续移动时,下一个药槽35随之向靠近漏斗状隔板11上排药孔的方向移动,当含有药丸的药槽35移动至出药管4的一端时,药丸通过出药管4排出瓶底1,此时,下一个药槽35刚好移动至漏斗状隔板11的最下方,继续将药丸收纳入内侧,这样能够根据需要对药丸排出的数量进行控制,使用便捷,利用弹性板71对出药口进行封闭,再利用转动带31行走将药丸排出,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儿童将药瓶中的药丸取出的概率,有效降低了儿童误食药丸的概率,同时,活塞杆61一端设置有滚轮;

当转动带31行走时,转动带31上的多个药槽35使得活塞杆61做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从而利用活塞筒6中的气体使得防碰撞模块5下移,且每排出一颗药丸,防碰撞模块5均下移一次,当活塞杆61一端的滚轮移动至转动带31上的药槽35内时,活塞杆61向靠近转动辊32的方向滑动,此时,活塞杆61另一端与活塞筒6右侧内壁之间的空间增大,从而通过导管62将环形软管52内部的空气抽出,此时,环形软管52收缩,环形软管52与瓶体2的内壁之间分离,橡胶盘51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橡胶盘51的底部与瓶体2内侧最上方的药丸紧密接触,然后,转动带31继续行走时,活塞杆61的一端与药槽35分离,活塞杆61向远离转动辊32的方向滑动,从而将抽出的空气重新导入环形软管52的内部,使得环形软管52充气膨胀,重新与瓶体2的内壁之间紧密接触;

当转动带31行走时,铰接板81的底端与转动带31的外侧接触,此时,铰接板81的底端对排药孔进行关闭,使得排药孔外漏部分的宽度小于药丸的外径,使得药丸处于排药孔的上方,避免药丸干扰转动带31的行走,铰接板81对挤压弹簧进行挤压,挤压弹簧收缩,当药槽35移动至排药孔的下方时,铰接板81的底端与转动带31的外侧分离,铰接板81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铰接板81使得排药孔打开,且铰接板81转动时,对瓶体2内侧的药丸进行搅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