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3865发布日期:2019-05-22 02:2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品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供,人们对于食品要求越来越高,品质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所以食品生产出来后都要利用食品袋包装起来,然后装箱输运。

目前,食品工厂的抓取装置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爪子,对食品袋进行抓取,夹取迅速,这样的方式虽然高效,但是抓取纸质较薄的食品袋时,会对食品袋造成损坏,所以需要一种防止食品袋的损坏的抓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包括下安装板、下夹板、上安装板、控制面板,所述下安装板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内焊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内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下方设置有所述下夹板,所述下夹板上方设置有上夹板,所述第一连杆一侧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焊接在所述下安装板上端面,所述固定轴外侧安装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固定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柱,所述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一侧套有缓冲垫,所述第一齿轮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内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下安装板上方设置有所述上安装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上安装板上端面,所述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内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外侧焊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之间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上安装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集成芯片卡在所述控制面板内,处理器、信息传输模块插在所述集成芯片上端,所述处理器型号为tqfp100arm7。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通过啮合连接。

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电机正向转动的时,会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齿轮正向转动,从而使所述第二齿轮反向转动,同理,所述第二电机正向转动时,会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正向转动,从而使所述第一齿轮反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齿轮内,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外侧,所述第二连杆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固定轴之间。

如此设置,当所述第一齿轮绕着所述第一转轴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连杆会随着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同时所述第一连杆会带动所述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向外散开,并且所述第二连杆也会绕着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第一连杆进行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下夹板与所述上夹板之间。

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移动时更加的稳定。

优选地:所述下夹板、所述上夹板数量为两个,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中心线呈对称状。

如此设置,当所述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全都向内聚拢时,则会加紧食品袋,当所述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全都向外散开时,则会松开食品袋。

优选地:所述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形状相同。

如此设置,能够稳定的夹取食品袋。

优选地:所述连接环形状为四方圆环,穿过所述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并且与所述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所述连接环能够将所述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防止装置运行时容易损坏。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集成芯片与所述控制面板之间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信息传输模块与所述集成芯片之间电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电连接方式可以增加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第一连杆随着第一齿轮一起转动,从而使安装在第一连接柱外侧的下夹板、上夹板随着第一连杆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连杆会绕着固定轴跟随第一连杆一起转动,从而对下夹板、上夹板移动位置进行限制,使两个下夹板、上夹板按照规定的路线分离;

2、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可以控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转向,从而使下夹板、上夹板进行分散或者聚拢,能够实现食品袋抓取的自动化,该装置原理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的下安装板零件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的控制面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下安装板;2、第一转轴;3、第一齿轮;4、第一连杆;5、第一连接柱;6、下夹板;7、上夹板;8、固定轴;9、第二连杆;10、第二连接柱;11、缓冲垫;12、第二转轴;13、第二齿轮;14、上安装板;15、第一电机;16、第二电机;17、连接环;18、固定板;19、控制面板;20、集成芯片;21、处理器;22、信息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一种食品工厂用的食品袋抓取装置,包括下安装板1、下夹板6、上安装板14、控制面板19,下安装板1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2,第一转轴2作用在于带动第一齿轮3转动,第一转轴2外侧安装有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作用在于与第二齿轮13进行啮合,第一齿轮3内焊接有第一连杆4,第一连杆4作用在于随着第一齿轮3的转动,推动第一连接柱5,第一连杆4内安装有第一连接柱5,第一连接柱5作用在于安装下夹板6与上夹板7,第一连接柱5与第一连杆4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一连杆4下方设置有下夹板6,下夹板6上方设置有上夹板7,下夹板6、上夹板7作用在于夹取食品袋,第一连杆4一侧安装有固定轴8,固定轴8作用在于限制第二连杆9的一端,固定轴8焊接在下安装板1上端面,固定轴8外侧安装有第二连杆9,第二连杆9作用在于安装第二连接柱10,第二连杆9与固定轴8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第二连杆9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柱10,下夹板6、上夹板7一侧套有缓冲垫11,缓冲垫11作用在于保护食品袋,第一齿轮3一侧设置有第二齿轮13,第二齿轮13内安装有第二转轴12,第二转轴12作用在于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下安装板1上方设置有上安装板14,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上安装板14上端面,第一电机15作用在于带动第一转轴2转动,第二电机16作用在于带动第二转轴12转动,下安装板1、上安装板14内设置有连接环17,连接环17作用在于对下安装板1与上安装板14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连接环17外侧焊接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作用在于连接移动装置,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6之间设置有控制面板19,控制面板19与上安装板14之间通过螺钉连接,集成芯片20卡在控制面板19内,处理器21、信息传输模块22插在集成芯片20上端。

工作原理:在进行夹取工作的时候,首先给信息传输模块22发出操作指令,通过处理器21打开第一电机15,使第一电机15正转,第一电机15带动第一齿轮3转动,使第一连杆4随着第一齿轮3一起转动,从而使安装在第一连接柱5外侧的下夹板6、上夹板7随着第一连杆4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二连杆9会绕着固定轴8跟随第一连杆4一起转动,从而对下夹板6、上夹板7移动位置进行限制,使两个下夹板6、上夹板7分离,关闭第一电机15,接着当食品袋位于两个下夹板6、上夹板7之间时,控制第二电机16正转,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13的转向改变,使两个下夹板6与上夹板7聚拢,夹取食品袋。

第一电机15与第一转轴2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齿轮3与第一转轴2之间通过键连接,第二电机16与第二转轴12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转轴12与第二齿轮13之间键连接,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13之间通过啮合连接,第一电机15正向转动的时,会通过第一转轴2带动第一齿轮3正向转动,从而使第二齿轮13反向转动,同理,第二电机16正向转动时,会通过第二转轴12带动第二齿轮13正向转动,从而使第一齿轮3反向转动,第一连杆4一端焊接在第一齿轮3内,另一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柱5外侧,第二连杆9安装在第二连接柱10与固定轴8之间,当第一齿轮3绕着第一转轴2正向转动时,第二连杆9会随着第一齿轮3转动,同时第一连杆4会带动下夹板6、上夹板7向外散开,并且第二连杆9也会绕着固定轴8与第一连杆4进行同步转动,第二连杆9、第一连杆4位于下夹板6与上夹板7之间,使得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9移动时更加的稳定,下夹板6、上夹板7数量为两个,与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12之间的中心线呈对称状,当下夹板6、上夹板7全都向内聚拢时,则会加紧食品袋,当下夹板6、上夹板7全都向外散开时,则会松开食品袋,下夹板6、上夹板7形状相同,能够稳定的夹取食品袋,连接环17形状为四方圆环,穿过下安装板1、上安装板14,并且与下安装板1、上安装板1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连接环17能够将下安装板1、上安装板14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防止装置运行时容易损坏,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6、集成芯片20与控制面板19之间电连接,处理器21、信息传输模块22与集成芯片20之间电连接,通过电连接方式可以增加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