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污车的罐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4552发布日期:2019-12-11 00:4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吸污车的罐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污车的污料罐体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污车的罐体结构。



背景技术:

吸污车(suctionsewagetruck)吸污车是收集、中转清理运输污泥、污水,避免二次污染的新型环卫车辆,吸污车可自吸自排,工作速度快,容量大,运输方便,适用于收集运输粪便、泥浆、原油等液体物质。吸污车采用国内技术领先的吸污车真空泵,吸力大,吸程远,特别适合用于下水道内的淤积物的抽吸、装运和排卸,尤其是可吸下水道泥浆、淤泥、石子、砖块等较大物体。吸污车主要用于清洗城市下水道,管道的沉积物,死角泥沟的疏通,也可用于清洗工业排液管道,壁面等,并可兼作洒水,运水和冲公路用,紧急时可用于救火。

目前的吸污车罐体内都有过滤装置,主要是为了将所吸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吸污车内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较差。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物料中的固态污料会堵住过滤组装置的滤孔。另外,在吸污车的实际运行中,还要避免过滤过后的液态污料回流后再次被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污车的罐体结构,通过多道工序的过滤,从而使得与排液管连通的排液腔内的污液不含有固态污料,从而使得液态污料的利用率提高;利用吸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刹车和加速对罐体内的液体物料的惯性作用,使得第一过滤板接触的固态污料不会持续挂在第一过滤板上,保证了第一过滤板的过滤效果,还能避免过滤后的液态污料回流;通过通气立管的结构,不仅能够使得罐体内与外界连通,进而可以对罐体内进行进液或排液,而且通过浮球的作用,还能够形成一个浮球阀,避免吸污车的罐体内的物料过多。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吸污车的罐体结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罐体的开口处设有可开启或闭合的盖板,所述罐体内沿着从盖板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第三滤板,使罐体内依次形成进液腔、第一滤液腔、第二滤液腔和排液腔,所述罐体内连通设有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位于罐体内的一端位于进液腔内的上部,所述排液管位于罐体内的一端位于排液腔内的底部,所述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和第三滤板均包括上滤板和下滤板,对应的上滤板和下滤板之间均通铰链连接,所述下滤板通过锁扣装置与罐体内壁的底部固定,所述罐体的顶部还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气立管。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滤板的上滤板a的下部均匀设有过滤孔a,所述上滤板a的上部均匀设有一排立杆,相邻两个立杆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的宽度大于等于过滤孔a的直径。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滤板的下滤板a面向盖板的一侧平行设有与下滤板a匹配的活动滤板,所述活动滤板面向下滤板a的一侧均匀设有多根垂直于活动滤板的导向杆a,所述导向杆a远离活动滤板的一端穿过下滤板a对应所设导向孔后固定于限位扩大头a,所述导向杆a的外侧壁上、位于下滤板a与活动滤板之间的位置套置有设有预压力的弹簧a;所述下滤板a上、位于上下相邻两个导向孔之间设有过滤孔b,所述过滤孔b内穿设有导向杆b,所述导向杆b背向盖板的一端固定有扩大头b,所述导向杆b的外侧壁上、位于下滤板a与扩大头b之间的位置套置有设有预压力的弹簧b,所述导向杆b面向盖板的一端穿过活动滤板对应所设的过滤孔c后固定有扩大头c,所述扩大头c面向盖板的端面为锥面,所述导向杆b的外侧壁表面、位于下滤板a与活动滤板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块a,当限位块a与下滤板a贴合接触的时候,扩大头c与活动滤板贴合接触。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弹簧a的一端与下滤板a接触、另一端与活动滤板接触。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限位块a外端与导向杆b轴心之间的距离与过滤孔c的半径相等。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导向杆b的外侧壁、位于导向杆b与扩大头b的连接处设有与过滤孔b匹配的凸环a,所述过滤孔b内壁、位于面向盖板的一端向内设有翻边a、形成缩口a,所述缩口a的半径小于限位块a与导向杆b轴心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弹簧b的一端与翻边a接触、另一端与凸环a接触。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凸环a的长度小于下滤板a背向盖板的一侧端面与翻边a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过滤孔b背向盖板一端的孔口边沿设有导入槽a,所述导入槽a的槽面为锥面。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二滤板的上滤板b均匀设有一排立杆,相邻两个立杆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第二滤板的下滤板b上均匀设有过滤孔a。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三滤板的上滤板c上均匀设有过滤孔a,所述第三滤板的下滤板c上均匀设有过滤孔d,所述过滤孔d内穿设有导向杆c,所述导向杆c背向盖板的一端固定有扩大头d,所述导向杆c的外侧壁上、位于下滤板c与扩大头d之间的位置套置有设有预压力的弹簧c,所述导向杆c的外侧壁表面、面向盖板的一端穿过下滤板c对应所设的过滤孔d后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块b。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导向杆c的外侧壁、位于导向杆c与扩大头d的连接处设有与过滤孔d匹配的凸环b,所述过滤孔d内壁、位于面向盖板的一端向内设有翻边b、形成缩口b,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缩口b的半径小于限位块b与导向杆c轴心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弹簧c的一端与翻边b接触、另一端与凸环b接触。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凸环b的长度小于下滤板c背向盖板的一侧端面与翻边b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过滤孔d背向盖板一端的孔口边沿设有导入槽b,所述导入槽b的槽面为锥面。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滤板的边沿、第二滤板的边沿和第三滤板的边沿分别固定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进液管由排液腔的上部一侧进入罐体内、并依次穿过第三滤板、第二滤板和第一滤板的上滤板对应所设的安装通孔后进入进液腔内的上方。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进液腔内的上方、位于上滤板的对应位置出水平设有第四滤板,所述第四滤板与罐体内壁接触两侧的两端通过罐体内壁所设的限位卡块组匹配限位,所述罐体的内壁两侧、位于进液腔的上方对称设有四组限位卡块组,每组限位卡块组分别包括上下两个卡块,并且上下两个卡块之间的间距与第四滤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第四滤板的四侧边沿分别固定设有密封圈,所述第四滤板的两侧边沿分别与罐体内壁接触密封、所述第四滤板的两端边沿分别与第一滤板和盖板接触密封。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四滤板固定有“l”形连接管,当第四滤板限位于限位卡块组的时候,所述“l”形连接管的横向管口与进液管位于罐体内的管口连接,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l”形连接管的立向管口向下穿过第四滤板。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进液管位于罐体内的管口外侧壁设有与“l”形连接管连接用的导入坡面。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进液管固定于罐体的内壁,所述出液管固定于罐体内的底部。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通气立管位于罐体顶部、对应于第一滤液腔内或第二滤液腔内的位置处,所述通气立管的顶端向上伸出罐体、所述通气立管的底端向下伸入罐体内。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通气立管内的下方设有上下活动的浮球,所述通气立管内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架,所述浮球与固定架之间通过设有预压力的弹簧d,所述通气立管内壁的底端向内设有翻边c、形成缩口c,所述缩口c的内径小于浮球的直径,并且浮球的直径与通气立管的内径匹配。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通气立管的内壁、位于浮球与固定架之间设有与进液管连通的泵电连接的行程开关。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通气立管的底部高度低于铰链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发明的吸污车的罐体结构,通过多道工序的过滤,从而使得与排液管连通的排液腔内的污液不含有固态污料,从而使得液态污料的利用率提高。

第二、本发明的吸污车的罐体结构,利用吸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刹车和加速对罐体内的液体物料的惯性作用,使得第一过滤板接触的固态污料不会持续挂在第一过滤板上,保证了第一过滤板的过滤效果,还能避免过滤后的液态污料回流。

第三、本发明的吸污车的罐体结构,通过通气立管的结构,不仅能够使得罐体内与外界连通,进而可以对罐体内进行进液或排液,而且通过浮球的作用,还能够形成一个浮球阀,避免吸污车的罐体内的物料过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后盖关闭状态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后盖打开状态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第一滤板的正视放大示意图。

图4为第二滤板的正视放大示意图。

图5为第三滤板的正视放大示意图。

图6为第一滤板的下滤板a的侧视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7为第三滤板的下滤板c的侧视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7可知,本发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罐体1的开口处设有可开启或闭合的盖板2,所述罐体1内沿着从盖板2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滤板5、第二滤板4和第三滤板3,使罐体1内依次形成进液腔9、第一滤液腔8、第二滤液腔7和排液腔6,所述罐体1内连通设有进液管10和排液管11,所述进液管10位于罐体1内的一端位于进液腔9内的上部,所述排液管11位于罐体1内的一端位于排液腔6内的底部,所述第一滤板5、第二滤板4和第三滤板3均包括上滤板和下滤板,对应的上滤板和下滤板之间均通铰链21连接,所述下滤板通过锁扣装置与罐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所述罐体1的顶部还设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气立管15。

所述第一滤板5的上滤板a52的下部均匀设有过滤孔a25,所述上滤板a52的上部均匀设有一排立杆26,相邻两个立杆26之间设有空隙27,所述空隙27的宽度大于等于过滤孔a25的直径。

所述第一滤板5的下滤板a51面向盖板2的一侧平行设有与下滤板a51匹配的活动滤板53,所述活动滤板53面向下滤板a51的一侧均匀设有多根垂直于活动滤板53的导向杆a532,所述导向杆a532远离活动滤板53的一端穿过下滤板a51对应所设导向孔后固定于限位扩大头a533,所述导向杆a532的外侧壁上、位于下滤板a51与活动滤板53之间的位置套置有设有预压力的弹簧a534;所述下滤板a51上、位于上下相邻两个导向孔之间设有过滤孔b54,所述过滤孔b54内穿设有导向杆b55,所述导向杆b55背向盖板2的一端固定有扩大头b552,所述导向杆b55的外侧壁上、位于下滤板a51与扩大头b552之间的位置套置有设有预压力的弹簧b555,所述导向杆b55面向盖板2的一端穿过活动滤板53对应所设的过滤孔c531后固定有扩大头c554,所述扩大头c554面向盖板2的端面为锥面,所述导向杆b55的外侧壁表面、位于下滤板a51与活动滤板53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块a551,当限位块a551与下滤板a51贴合接触的时候,扩大头c554与活动滤板53贴合接触。

所述弹簧a534的一端与下滤板a51接触、另一端与活动滤板53接触。

所述限位块a551外端与导向杆b55轴心之间的距离与过滤孔c531的半径相等。

所述导向杆b55的外侧壁、位于导向杆b55与扩大头b552的连接处设有与过滤孔b54匹配的凸环a553,所述过滤孔b54内壁、位于面向盖板2的一端向内设有翻边a、形成缩口a541,所述缩口a541的半径小于限位块a551与导向杆b55轴心之间的距离。

所述弹簧b555的一端与翻边a接触、另一端与凸环a553接触。

所述凸环a553的长度小于下滤板a51背向盖板2的一侧端面与翻边a之间的距离。

所述过滤孔b54背向盖板2一端的孔口边沿设有导入槽a542,所述导入槽a542的槽面为锥面。

所述第二滤板4的上滤板b42均匀设有一排立杆26,相邻两个立杆26之间设有空隙27,所述第二滤板4的下滤板b41上均匀设有过滤孔a25。

所述第三滤板3的上滤板c32上均匀设有过滤孔a25,所述第三滤板3的下滤板c31上均匀设有过滤孔d33,所述过滤孔d33内穿设有导向杆c34,所述导向杆c34背向盖板2的一端固定有扩大头d342,所述导向杆c34的外侧壁上、位于下滤板c31与扩大头d342之间的位置套置有设有预压力的弹簧c35,所述导向杆c34的外侧壁表面、面向盖板2的一端穿过下滤板c31对应所设的过滤孔d33后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块b341。

所述导向杆c34的外侧壁、位于导向杆c34与扩大头d342的连接处设有与过滤孔d33匹配的凸环b343,所述过滤孔d33内壁、位于面向盖板2的一端向内设有翻边b、形成缩口b331,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缩口b331的半径小于限位块b341与导向杆c34轴心之间的距离。

所述弹簧c35的一端与翻边b接触、另一端与凸环b343接触。

所述凸环b343的长度小于下滤板c31背向盖板2的一侧端面与翻边b之间的距离。

所述过滤孔d33背向盖板2一端的孔口边沿设有导入槽b332,所述导入槽b332的槽面为锥面。

所述第一滤板5的边沿、第二滤板4的边沿和第三滤板3的边沿分别固定设有密封圈23。

所述进液管10由排液腔6的上部一侧进入罐体1内、并依次穿过第三滤板3、第二滤板4和第一滤板5的上滤板对应所设的安装通孔24后进入进液腔9内的上方。

所述进液腔9内的上方、位于上滤板的对应位置出水平设有第四滤板12,所述第四滤板12与罐体1内壁接触两侧的两端通过罐体1内壁所设的限位卡块组14匹配限位,所述罐体1的内壁两侧、位于进液腔9的上方对称设有四组限位卡块组14,每组限位卡块组14分别包括上下两个卡块,并且上下两个卡块之间的间距与第四滤板12的厚度相等,所述第四滤板12的四侧边沿分别固定设有密封圈23,所述第四滤板12的两侧边沿分别与罐体1内壁接触密封、所述第四滤板12的两端边沿分别与第一滤板5和盖板2接触密封。

所述第四滤板12固定有“l”形连接管13,当第四滤板12限位于限位卡块组14的时候,所述“l”形连接管13的横向管口与进液管10位于罐体1内的管口连接,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l”形连接管13的立向管口向下穿过第四滤板12。

所述进液管10位于罐体1内的管口外侧壁设有与“l”形连接管13连接用的导入坡面22。

所述进液管10固定于罐体1的内壁,所述出液管11固定于罐体1内的底部。

所述通气立管15位于罐体1顶部、对应于第一滤液腔8内或第二滤液腔7内的位置处,所述通气立管15的顶端向上伸出罐体1、所述通气立管15的底端向下伸入罐体1内。

所述通气立管15内的下方设有上下活动的浮球16,所述通气立管15内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架18,所述浮球16与固定架18之间通过设有预压力的弹簧d17,所述通气立管15内壁的底端向内设有翻边c20、形成缩口c,所述缩口c的内径小于浮球16的直径,并且浮球16的直径与通气立管15的内径匹配。

所述通气立管15的内壁、位于浮球16与固定架18之间设有与进液管10连通的泵电连接的行程开关19。

所述通气立管15的底部高度低于铰链21的高度。

本申请使用的时候,所述先依次将第三滤板3、第二滤板4和第一滤板5各自的下滤板与罐体1内壁固定;然后将第四滤板12限位固定于限位卡块组14,同时使“l”形管13与进液管10对接;接着关上罐体1的盖板2;再启动进液管10的泵,使污水通过进液管10直接进入进液腔9内位于第四滤板12。的下部;通过第一滤板5和第四滤板12的作用,使得进入进液腔9内的污水中的固态污料被过滤残留在进液腔9内;污水再次经过第二滤板和第三滤板的作用,使得进入排液腔6的污水中不存在固态污料,以便将排液腔6内污水通过排液管11排出罐体1进行回收利用。当罐体1内的污水排光之后,需要打开盖板2,将罐体1内的固态污料进行清除。打开盖板2,然后将进液腔9内的固态污料刨出,刨出进液腔9内的固态污料之后,将第四滤板12取出,然后打开第一滤板5的下滤板a51,以便对第一过滤腔8内进行固态污料的清除;接着打开第二滤板4的下滤板b41,以便对第二过滤腔7内进行固态污料的清除;最后打开第三滤板3的下滤板c31,以便对排液腔6内进行固态污料的清除。

罐体1的盖板2一端对应为吸污车的尾端。

当吸污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刹车的时候,罐体1内的污料在惯性作用下会向背向盖板2一端移动。此时罐体1内的污料在惯性作用下将活动滤板53向背向盖板2的方向推动,使得活动滤板53能够在液体惯性作用下克服弹簧a534的作用力向背向盖板2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导向杆a532的扩大头c554相对于活动滤板53伸向盖板2,使残留在第一滤板5上的固态污料与第一滤板5分离,从而使第一滤板5能够不会因为固态污料而影响过滤效果。

当吸污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加速的时候,罐体1内的污料在惯性作用下会向面向盖板2的一端移动。此时罐体1内的污料在惯性作用下将导向杆a532和导向杆c34向面向盖板2的方向推动,使得导向杆a532能够在液体惯性作用下克服弹簧b555的作用力向面向盖板2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导向杆a532的扩大头c554相对于活动滤板53伸向盖板2,也使导向杆a532的凸环a553相对于过滤孔b54而言伸向盖板2,使残留在第一滤板5上的固态污料与第一滤板5分离,也避免第一过滤腔8内的液态污料回流至进液腔9内;还使得导向杆c34能够在液体惯性作用下克服弹簧c35的作用力向盖板2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导向杆c34相对于第三滤板3伸向盖板2,也使导向杆c34的凸环b343相对于过滤孔d33而言伸向盖板2,使得避免排液腔6内的液态污料回流至第二过滤腔内,也使残留在第三滤板3上的固态污料与第三滤板3分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