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调节装置及漆包线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87085发布日期:2019-12-21 03:5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张力调节装置及漆包线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造导体或电缆的专用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张力调节装置及漆包线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生产漆包线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盘绕于放线盘上的裸铜线导入退火装置进行退火处理。

然而,由于放线盘的阻尼较小,导致裸铜线较为松弛,裸铜线容易与退火装置发生摩擦,一方面容易导致裸铜线表面损伤,另一方面由于裸铜线表面不可避免的会附着有铜粉,裸铜线与退火装置摩擦也容易导致铜粉在退火装置中堆集,影响退火工序的正常运行。

此外,张紧不同直径的裸铜线所需要的张力大小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张紧不同直径线缆的张力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基体、第一定位结构和至少两个张力轮,各张力轮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基体上,各张力轮的转动轴线均沿第一方向,第一定位结构及各张力轮沿第二方向分布,第一定位结构位于多个张力轮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各张力轮中的至少一个为张力调节轮,张力调节轮沿第三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基体上,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三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三方向。

由上可见,本发明通过对张力调节装置的结构设计,这样在线缆需要张紧时,将线缆依次穿过第一定位结构和各个张力轮,且线缆在绕经各张力轮时沿蛇形延展,相邻的两张力轮分别位于线缆的沿第三方向的不同侧,由于张力轮中张力调节轮的位置能够沿第三方向调节,这样能够调节张力调节轮与线缆接触的弧线长度,以及邻近张力调节轮的其它张力轮与线缆接触的弧线长度,以此调节张力调节轮对线缆的阻尼,调节张力调节轮相邻张力轮对线缆的阻尼,调节线缆穿出张力调节装置后的张力,便于对不同直径线缆进行张紧。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张力轮通过轮架安装在基体上,张力轮可转动地安装在轮架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基体上设有条形滑道,安装张力调节轮的轮架沿条形滑道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基体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张力轮的外周壁上设有绕张力轮一周的走线沟槽,轮架上设有防脱件,防脱件伸于走线沟槽的槽口处。

由上可见,这样防脱件能够将线缆限制在走线沟槽内,避免线缆的走线路径紊乱。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轮架还包括轮轴、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张力轮可转动地套于轮轴上,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均固定在轮轴上,沿第一方向,张力轮及防脱件均位于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与防脱件连接。

由上可见,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设计有利于对张力轮提供防护,避免张力轮与外界其它结构产生影响。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定位结构沿第三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基体上。

由上可见,这样通过调节第一定位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调整线缆引入张力轮的角度和位置,进一步增大张力调节装置的张力调节范围。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沿第二方向,多个张力轮中的一个为定位轮,定位轮位于多个张力轮的远离第一定位结构的一端,定位轮沿第二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基体上。

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还包括清洁组件,沿第二方向,清洁组件位于第一定位结构与张力轮之间。

由上可见,当本发明的张力调节装置应用于漆包线生产线中,且张力调节装置设于放线盘与退火装置之间时,增加设置清洁组件一方面能够清除裸铜线上的铜粉,另一方面通过清洁组件与裸铜线的摩擦也有利于使裸铜线产生初步的张紧力。

进一步的方案是,清洁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第一夹体的朝向第二夹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清洁件,第二夹体的朝向第一夹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清洁件,第一夹体沿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基体上,第二夹体沿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基体上。

由上可见,这样便于对不同直径的漆包线进行清洁。

进一步的方案是,沿第二方向,清洁组件与张力轮之间设有第二定位结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定位结构沿第三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基体上。

由上可见,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的设计有利于调节清洁组件与裸铜线摩擦的位置,这样在清洁组件的局部位置因铜粉积累而不能对裸铜线进行良好清洁时,可以调节清洁组件的与裸铜线摩擦的位置,以改善清洁组件的清洁性能,而不用更换新的清洁疯,此外这样也有利于提升清洁组件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提升经济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张紧不同直径裸铜线的张力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漆包线生产线包括放线盘、退火装置和前述的张力调节装置,张力调节装置设于放线盘与退火装置之间。

由上可见,本发明由于采用前述的张力调节装置,使得能够通过张力调节装置施加不同的大小的阻尼,便于张紧不同直径的裸铜线,这样裸铜线在穿过退火装置时不容易下坠至与退火装置摩擦,有利于减少裸铜线与退火装置的磨损,有利于减少铜粉在退火装置中的聚集,有利于退火工序持续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张力调节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张力调节装置实施例中调节轮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张力调节装置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张力调节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张力调节装置实施例变形方案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漆包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依次执行的放线、退火、冷却、烘干、涂漆、烘烤、冷却、润滑、收线等多道工序,其中放线、退火、冷却、烘干及涂漆是对裸铜线的处理工序,本实施例的漆包线生产线包括放线盘、退火装置和本实施例的张力调节装置,放线盘上缠绕有裸铜线,裸铜线从放线盘上放出后引入退火装置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后的裸铜线依次进入后续的冷却、烘干、涂漆、烘烤、冷却、润滑、收线,完成漆包线的生产。

本实施例的漆包线生产线中,在放线装置与退火装置之间设有本实施例的张力调节装置。

请参照图1,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基板1、第一定位环2、清洁组件3、第二定位环4和四个导轮组件,四个导轮组件的张力轮转动轴线均沿z轴方向,四个导轮组件中的一个为定位轮组件6,另外三个为调节轮组件5,第一定位环2、清洁组件3、第二定位环4、三个调节轮组件5及定位轮组件6沿x轴正向依次分布。

请参照图1至图3,调节轮组件5的张力轮为张力调节轮53,调节轮组件5还包括架体51和第一轴承52,张力调节轮53通过第一轴承52可转动地安装在架体51上,架体51沿y轴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基板1上,三个调节轮组件5分别为第一轮组件5a、第二轮组件5b和第三轮组件5c,从放线盘放出的裸铜线8经张力调节装置张紧至合适张力后再进入到退火装置中,裸铜线8在张力调节装置中依次经过第一定位环2、清洁组件3、第二定位环4、第一轮组件5a、第二轮组件5b、第三轮组件5c和定位轮组件6;具体地,裸铜线8在张力调节装置中的穿行路径为:穿过第一定位环2→穿过清洁组件3→穿过第二定位环4→绕经第一轮组件5a上张力调节轮的y轴正向侧→绕经第二轮组件5b上张力调节轮的y轴负向侧→绕经第三轮组件5c上张力调节轮的y轴正向侧→绕经定位轮组件6上张力轮的y轴正向侧,定位轮组件6中的张力轮为定位轮。

第一定位环2对裸铜线8引入张力调节装置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裸铜线8能稳定地引入清洁组件3的设定位置,第二定位环4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裸铜线8引入导轮组件5、6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裸铜线8稳定地引入导轮组件5、6的设定位置,此外,第一定位环2与第二定位环4组合使用更有利于保证裸铜线8穿过清洁组件3的位置稳定。

首先裸铜线8经清洁组件3去除部分表面铜粉,并且裸铜线8在清洁组件3的摩擦作用下得到初步张紧力,然后裸铜线8经各导轮组件5、6逐步张紧至合适的张力,这样裸铜线8在穿过退火装置时不会下坠至与退火装置摩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裸铜线8在退火装置中的磨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少铜粉在退火装置的积聚。

本实施例导轮组件中的张力轮容易在裸铜线8的带动下转动,因此,本实施例在增加裸铜线8的行线张力的同时不会明显增加裸铜线8的磨损。

此外,由于本实施的调节轮组件5在基板1上的安装位置能够沿y轴方向调节,使得在本实施例的张力调节装置及漆包线生产线中,能够通过调节各调节轮组件5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来调节裸铜线8与调节轮组件5的张力调节轮53是否接触、调节裸铜线8与调节轮组件5的张力调节轮53之间接触的弧线长度以及调节裸铜线8的弯折程度,以此调节各调节轮组件5的张力调节轮53对裸铜线8的阻尼,调节裸铜线8穿出张力调节装置后的张力。

具体地,请参照图3,图3中(1)至(3)示出了张力调节装置的三种张力调节状态,以第二轮组件5b为对象进行分析,从图3的(1)状态至图3的(3)状态,第二轮组件5b两侧的裸铜线8的弯折程度逐渐减小,也即β1<β2<β3,裸铜线8与第二轮组件5b的接触弧线长度也逐渐减短;由于β1<β2<β3,使得从图3的(1)至图3的(3),裸铜线8的张紧力在y轴方向的分力依次减小,裸铜线8与第二轮组件5b中的张力调节轮的挤压力依次减小,使得裸铜线8与第二轮组件5b中的张力调节轮之间单位弧长的摩擦力依次减小,继而使得第二轮组件5b对裸铜线8的阻尼依次减小,第二轮组件5b对裸铜线8的张紧程度依次减小;此外,由于从图3的(1)状态至图3的(3)状态第二轮组件5b两侧的裸铜线8的接触弧线长度逐渐减小,进一步使得裸铜线8与第二轮组件5b中的张力调节轮之间的摩擦力依次减小,继而使得第二轮组件5b对裸铜线8的阻尼依次减小,第二轮组件5b对裸铜线8的张紧程度依次减小;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通过调节各调节轮组件5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来调节张力调节装置对裸铜线8的阻尼,调节裸铜线8进入退火装置时的张力。

具体地,基板1上开设有三条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11、一条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孔12和两条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三条形孔13,各调节轮组件5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各第一条形孔11处,定位轮组件6安装于第二条形孔12处,第一定位环2及第二定位环4一一对应地安装于两个第三条形孔13处。

具体地,请参照图1及图2,调节轮组件5的架体51包括第一盖板511、第二盖板512、防脱柱513、套筒515、轮轴514和第一螺母516,张力调节轮53固定套于第一轴承52的外圈上,轮轴514呈末端具有螺纹的螺栓状,轮轴514末端的螺纹与第一螺母516匹配,轮轴514依次贯穿第一盖板511、第一轴承52、第二盖板512、套筒515、对应的第一条形孔11后与第一螺母516螺纹连接,螺栓帽5141、第一盖板511、第一轴承52的内圈、第二盖板512、套筒515、基板1和第一螺母516在z轴方向上依次抵接,实现调节轮组件5与基板1的连接。

当需要调整调节轮组件5的安装位置时,首先拧松第一螺母516,然后将调节轮组件5在第一条形孔11中沿y轴方向移动,直至调节轮组件5移动至调节目标位置后锁紧第一螺母516。

第一盖板511与第二盖板512将第一轴承52和张力调节轮53包围于其中,张力调节轮53外周壁上设有绕张力调节轮53一周的走线沟槽531,第一盖板511与第二盖板512之间连接有防脱柱513,防脱柱513伸于走线沟槽531的槽口处。裸铜线8穿行于走线沟槽531中,由于裸铜线8在刚引入张力调节装置时的张力很小,因此可能出现裸铜线8不能沿着调节轮组件5的张力调节轮53外周走线的情况,出现裸铜线8从调节轮组件5松脱的情况,导致裸铜线8的走线路径紊乱,尤其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调节轮组件5在y轴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节,可能出现裸铜线8与调节轮组件5的张力调节轮53不接触的情况,更加容易出现裸铜线8与调节轮组件5松脱的现象,因此本实施例设置防脱柱513,这样防脱柱513能够将裸铜线8限制在走线沟槽531内,避免裸铜线8的走线路径紊乱。优选地,定位轮组件6的张力轮外周壁上也设有绕该张力轮一周的走线沟槽。

裸铜线8与张力调节轮53的沿y轴方向的一侧接触,因此优选地防脱柱513位于张力调节轮53的与裸铜线8接触的一侧,这样既能防止裸铜线8从张力调节轮53上松脱,又能在张力调节轮53沿y轴方向调节时避免防脱柱513影响裸铜线8正常走线;优选地,防脱柱513设为两个,两个防脱柱513分别位于对应张力调节轮53的沿y轴方向的两侧,这样裸铜线8不论从张力调节轮53的沿y轴方向的哪一侧走线,防脱柱513均能限制裸铜线8从调节轮组件5上脱落。

裸铜线8从定位轮组件6的张力轮绕出至退火装置,定位轮组件6的安装位置应当适应于退火装置的位置,因此定位轮组件6可以设置为固定安装在基板1上,也可以根据与退火装置的调节需要可调节地设置在基板1上,例如本实施例中将定位轮组件6设置为沿x轴方向位置可调;可选择地,定位轮组件6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调节轮组件5进行设置,当然,请参照图1,由于裸铜线8在绕经定位轮组件6的张力轮时已经具有一定张力,裸铜线8与定位轮组件6的张力轮能够较好的贴合,因此定位轮组件6无需进行防脱设计,定位轮组件6也可以只包括定位轮、第二轴承、第二轮轴、第二套筒和第三螺母,定位轮、第二轴承、第二轮轴、第二套筒及第三螺母的设置可以对应参考调节轮组件5中张力调节轮53、第一轴承52、第一轮轴514、第一套筒515及第一螺母516的设置,轮轴贯穿第二条形孔12后与第三螺母螺纹连接,定位轮组件6中第二轮轴的螺栓帽、第二轴承的内圈、第二套筒、基板1及第三螺母沿z轴方向依次抵接。

具体地,清洁组件3包括第一安装柱31、第二安装柱32以及沿z轴方向分布的第一夹体33和第二夹体34,第一夹体33的朝向第二夹体34的一侧设有第一毛毡(图中未示出),第二夹体34的朝向第一夹体33的一侧设有第二毛毡(图中未示出),裸铜线8穿过第一毛毡和第二毛毡之间,通过第一毛毡和第二毛毡的摩擦将裸铜线8表面的铜粉去除。

第一安装柱31及第二安装柱32均为螺栓,第一安装柱31沿z轴方向穿设于第一夹体33及第二夹体34的沿y轴正向的一端,第二安装柱32沿z轴方向穿设于第一假体及得人假体的沿y轴负向的一端,第一安装柱31及第二安装柱32均与基板1螺纹连接,第一安装柱31及第二安装柱32上均连接有第二螺母(图中未示出),第一夹体33及第二夹体34挤压于第二螺母和螺帽之间,通过拧松或拧紧第二螺母能够调节第一夹体33与第二夹体34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调节第一夹体33与第二夹体34之间的挤压力,以使清洁组件3适应清洁不同直径的裸铜线8。

优选地,第一定位环2及第二定位环4均为瓷环,第一定位环2及第二定位环4分别沿y轴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基板1上。磁环的摩擦系数小,不容易将裸铜线8划伤,此外,通过调节第一定位环2及第二定位环4的位置,能够实现裸铜线8与毛毡(第一毛毡和第二毛毡)的不同位置摩擦,这样在清洁组件3的局部位置因铜粉积累而不能对裸铜线8进行良好清洁时,可以调节毛毡的与裸铜线8摩擦的位置,以改善毛毡的清洁性能,而不用更换新的毛毡,此外这样也有利于提升毛毡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提升经济性。

具体地,第一定位环2通过调节螺柱21安装至基板1上,调节螺柱21上螺纹连接两颗调节螺母22,调节螺柱21穿设于对应的第三条形孔13中,两颗调节螺母22分别抵接至基板1的沿z轴方向的两侧主面上,基板1挤压于两颗调节螺母22之间;当需要调节第一定位环2的安装位置时,首先拧松调节螺母22,然后将调节螺母22沿第三条形孔13移动,直至移动至目标位置后锁紧调节螺母22,实现第一定位环2的位置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环4的结构以及第二定位环4与基板1的配合关系均与第一定位环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择地,导轮组件的数量不一定为四个,也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等。可选择地,多个导轮组件中还可以包括固定轮组件7,调节轮组件5位于各导轮组件的x轴正向一端,固定轮组件7及调节轮组件5数量及位置关系可以根据调节需要具体设定,例如图4所示,导轮组件仍为四个,四个导轮组件分别为沿x轴正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固定轮组件7a、调节轮组件5、第二固定轮组件7b和定位轮组件6。

固定轮组件7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调节轮组件5或定位轮组件6进行设置,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择地,也可以采用滚轮组(图中未示出)替代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环2,第一定位环2及滚轮组均为第一定位结构,滚轮组组包括两个邻接的滚轮,裸铜线8挤压于两滚轮之间,滚轮组转动时两滚轮的邻接位置相对静止,这样能够实现对裸铜线8的定位,并且更加不容易对裸铜线8造成损伤。然而,滚轮组相较于第一定位环2而言结构更加复杂,并且由于裸铜线8在刚引入本实施例的张力调节装置时张力较小,因此采用第一定位环2及第二定位环4来对裸铜线8进行引导定位不会导致裸铜线8出现较大摩擦损伤,因此,本实施例优选第一定位环2为裸铜线8引入张力调节装置提供定位引导,同理本实施例优选第二定位环4为裸铜线8引入张力调节装置提供定位引导。

可选择地,定位轮组件6也可以采用类似第一定位环2和第二定位环4的定位环代替,同样能实现定位功能,实现与退火装置位置对应。然而,裸铜线8在引出张力调节装置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张力,此时若采用定位环来对裸铜线8的走线位置进行定位,可能对造成裸铜线8较大的磨损,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定位轮组件6为裸铜线8引出张力调节装置提供定位引导。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