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199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线电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 装置。
技术背景上面提及的纵包线即为箔带,箔带例如铜箔带或铝箔带等。为了使导线 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通常要在挤复有内护套的线芯外先纵包箔带,然后再 在外面编织由金属丝如钢丝、铝镁合金丝或铜包不锈钢丝等等所构成的屏蔽 层。在线芯外纵包纵包线和编织金属屏蔽层的工作由业界所惯用的编织机来 担当,为了察知纵包线是否具有张力,通常在编织机上配备有张力感应器, 一旦纵包线出现断裂或用尽,那么由张力感应器感知并且将信号反馈给编织 机的电气控制器,使编织机停机。很明显,张力感应器仅能对纵包线的断线 和纵包线用完后作出反应,即只有在无张力时作出反应,而不能对纵包线的 张力大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只要纵包线未出现断裂或用尽,那么编织机 便不会因纵包线的张力偏大或偏小而停机。然而,实际的情形却却需要保障 纵包线在恒定的张力下引入到编织机内进而纵包到线芯外,如果纵包线的张 力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纵包线的浪费及不良品率几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控制纵包线张力而藉以防止浪费纵 包线和出现不合格品率的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它包括 一张力感应器、摆杆和导辊,张力感应器安装在编织机上,该张力感应器具 有第一、第二感应脚,第一、第二感应脚各由信号线与编织机的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的摆杆联结在张力感应器上,并且摆杆上端的摆杆触头与所述的 第一、第二感应脚相对应,而摆杆的下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还构成有一弯折 部,所述的导辊设在弯折部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感应脚在所述的张 力感应器上的位置彼此构成为对角关系,所述的摆杆上端的摆杆触头位于第 一、第二感应脚之间。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张力感应器上并且在具有所 述的第一、第二感应脚的同一侧延设有一摆杆轴,所述的摆杆通过摆杆座联 结在摆杆轴上。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弯折部的形状呈L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辊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 呈工字形。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不仅能对纵包线断线或用完作出反应 而使编织机停机,而且能对纵包线的张力偏大或偏小作出反应且同样使编织 机停机,因此可确保纵包线在恒定的张力下进入编织机内绕包到导线即线芯 外,既有利于避免浪费纵包线,又有助于确保纵包线的纵包节距一致而避免 不良品率的产生。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兼应用例示意图。图2为纵包有纵包线并且在纵包线外编织有屏蔽层的导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l,给出了编织机4,在编织机4的外侧部配备有纵包线供线装 置5,该纵包线供线装置5的结构是与已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的,包括基座 51、纵包线盘轴52、第一、第二轴承座55、 53、过渡杆54、弹簧56、弹簧 调整套57,基座51固定在编织机4的外侧壁上,纵包线盘轴52以悬臂状态地固定在基座51上,第一轴承座55通过轴承551设在纵包线盘轴52上,第 二轴承座53同样地通过轴承设在纵包线盘轴52上,过渡杆54设在基座51 上并且位于纵包线盘轴52的上方与纵包线盘轴52平行,弹簧56套置在纵包 线盘轴52上, 一端与第一轴承座55接触,另一端与套置到纵包线盘轴52上 的弹簧调整套57接触,弹簧调整套57通过定位螺钉571与纵包线盘轴52固 定。本发明所推荐的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在编织机4上的位置是处于纵 包线供线装置5的上方的。作为本发明的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的张力感应器l被设置在调整架14上,而调整架14用至少一枚固定螺钉141与编织机4固定。对于张力感应 器1,优选而非限于的是采用由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利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销售 的型号为CTA、 CTB、 CTC或CTD中的任意一种张力感应器,该种张力感 应器1具有第一、第二感应脚11、 12和感应头15,其中第一、第二感应脚 11、 12在张力感应器1的本体上呈对角设置的位置关系,感应头15居于中央。 第一感应脚11由第一感应线111与编织机4的控制器(也可称为电气控制箱, 以下同)电气连接;第二感应脚12由第二感应线121与编织机4的控制器电 气连接;感应头15由第三感应线151与编织机4的控制器电气连接。在张力 感应器1的具有第一、第二感应脚11、 12的一侧延设有一摆杆轴13,在该摆 杆轴13上通过摆杆座23设置即联结摆杆2,摆杆2的上端的摆杆触头21介 于第一、第二感应脚ll、 12之间,而摆杆2的下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该 端(下端)构成有一大体上呈L形弯折部22,在该弯折部22上套设导辊3, 导辊3实质上为一迷你型的即微型的用于导引纵包线7的导线盘,整个导辊3 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表现为工字形。请见图2,给出了由图1所示的编织机4加工出的屏蔽线,在已经挤覆有 内护套81的线芯8的外部即内护套81的外侧缠包有纵包线7,并且在纵包线 7的外侧编织有屏蔽层9,然后送至下一工序例如在屏蔽层9外挤外护套。也就是说,图1所示的编织机4担当着在内护套81外缠包纵包线7和同时在纵 包线7外编织屏蔽层9的任务。在下面申请人结合图1叙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将绕复有纵包线7 的纵包线盘6设置到纵包线盘轴52上,具体是先将弹簧调整套57、弹簧 56和第一轴承座55移离纵包线盘轴52,将满载有纵包线7的纵包线盘6通 过其中央孔61穿套到纵包线盘轴52上,并且使纵包线盘6的一端即图1所 示的右端与第二轴承座53相配合,再将第一轴承座55、弹簧57和弹簧调整 座57依次套置到纵包线盘轴52上,并且使第一轴承座55与纵包线盘6的另 一端即图1所示的左端相配合,然后通过对弹簧调整套57的调整,以获得对 弹簧56的压縮程度,进而由弹簧56作用于纵包线盘6,使纵包线盘6退绕纵 包线7的退绕速度得到合理控制,即获得所需的张力,以免退绕过快或过慢。 从纵包线盘6上引出的纵包线7经过渡杆54后再经导辊3直至引入到编织机 4内缠包到由图2所示的内护套81外。由于纵包线7的输送到编织机4内的 过程中,张力会随时出现变化,因此,当纵包线7的张力偏大时,那么摆杆2 的下端会被纵包线7抬起,从而使摆杆2上端的摆杆触头21触及张力感应器 1的第二感应脚12,由第二感应线121将信号反馈给编织机4的控制器,使 编织机4停机。又,当纵包线7的张力过小时,那么摆杆2的下端会下坠, 从而使摆杆2的上端的摆杆触头触及张力感应器1的第一感应脚11,由第一 感应线111将信号反馈给编织机4的控制器,使编织机4停机。因此,只有 在目前图1所示的摆杆触头21所处的位置时表明纵包线7的张力处于正常状 态,也就是说,只有摆杆触头21不与第一、第二感应脚ll、 12中的任意一 个感应脚相接触,那么编织机4才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纵包 到内护套81上去的纵包线7 (图2示)的缠包节距能体现出极致均匀的程度, 既不会浪费纵包线7,也不会出现纵包瑕疵。
权利要求
1、一种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张力感应器(1)、摆杆(2)和导辊(3),张力感应器(1)安装在编织机(4)上,该张力感应器(1)具有第一、第二感应脚(11、12),第一、第二感应脚(11、12)各由信号线与编织机(4)的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的摆杆(2)联结在张力感应器(1)上,并且摆杆(2)上端的摆杆触头(21)与所述的第一、第二感应脚(11、12)相对应,而摆杆(2)的下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还构成有一弯折部(22),所述的导辊(3)设在弯折部(22)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第一、第二感应脚(ll、 12)在所述的张力感应器(1)上的位置彼此构成为对 角关系,所述的摆杆(2)上端的摆杆触头(21)位于第一、第二感应脚(ll、 12)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张力感应器(l)上并且在具有所述的第一、第二感应脚(ll、 12)的同一 侧延设有一摆杆轴(13),所述的摆杆(2)通过摆杆座(23)联结在摆杆轴(13)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弯折部(22)的形状呈L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导辊(3)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工字形。
全文摘要
一种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属于电线电缆加工技术领域。它包括一张力感应器、摆杆和导辊,张力感应器安装在编织机上,该张力感应器具有第一、第二感应脚,第一、第二感应脚各由信号线与编织机的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的摆杆联结在张力感应器上,并且摆杆上端的摆杆触头与所述的第一、第二感应脚相对应,而摆杆的下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还构成有一弯折部,所述的导辊设在弯折部上。优点可确保纵包线在恒定的张力下进入编织机内绕包到导线即线芯外,既有利于避免浪费纵包线,又有助于确保纵包线的纵包节距一致而避免不良品率的产生。
文档编号H01B13/22GK101335123SQ20081002111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5日
发明者胡卫平, 君 颜, 婧 黄 申请人:常熟泓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