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234发布日期:2019-10-15 20:1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带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水利水电、采矿、冶金等行业,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短距离带式输送机或长距离水平带式输送机,对于斜井施工来讲,因面临着坡度大、提升高度大、距离长的难点,常规的单驱动方式无法满足需要,故单机长距离带式输送机通常采取增加中间驱动及增大带强的方式。然而,传统的中间驱动装置结构复杂,设备成本高,运行维护十分不便,特别是在隧道中,安装空间也十分有限,使得中间驱动设计难度加大,同时,若中间驱动出现故障,可能造成停机、物料堆积等后果,而增大输送带强度则大大增加了成本。

目前,线性摩擦驱动和磁性输送带驱动有所应用,但仍无法满足更大驱动功率的要求,并且对安装空间有一定需求,无法适应一些安装空间有限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包括:驱动装置;第一带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第二带轮,输送带套设在第二带轮和第一带轮上,第二带轮能够在第一带轮及输送带的驱动下转动,且输送带与水平面倾斜设置;辅助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与输送带的上输送带及下输送带相接触,辅助驱动机构可在下输送带的驱动下发生转动,进而驱动上输送带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在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设置有辅助驱动机构,辅助驱动机构与输送带的上输送带及下输送带相接触,进而将下输送带所产生的沿输送带回程运动方向的重力分力传递至上输送带,以起到辅助驱动的作用。具体地,第一带轮作为主动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二带轮作为从动轮通过输送带与第一带轮相连接,并可在第一带轮及输送带的驱动下转动,第一带轮要高于第二带轮设置,使得输送带相对于水平面而言具有一定角度,其中输送带的上输送带由第二带轮向第一带轮运动,下输送带作为回程由第一带轮向第二带轮运动。在带式输送机工作过程中,下输送带会产生一个沿其运动方向的重力分力,而辅助驱动机构与上输送带及下输送带相接触,可将这部分分力传输至上输送带,起到辅助驱动的作用,实现带式输送机的自驱动,有效降低能耗,且带式输送机整体结构简单,对空间结构要求较低,安装简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通过辅助驱动机构的设置,将下输送带沿回程方向的重力分力以摩擦力的形式传递给上输送带,从而带动上输送带运动,通过全机械方式即可实现驱动,不需通过液压电气系统控制,对周围环境没有严格要求,适用于各种斜井施工情况及其他有坡度的带式输送机情况;占用空间较小,方便灵活,能够根据需要多点设置,较好地适应不同长度的带式输送机,也可应用于其他需实现类似功能的机构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带式输送机,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辅助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压带轮,设置于带式输送机的机架上,与下输送带相接触,可在下输送带的驱动下转动;第二压带轮,设置于机架上,与上输送带相接触;传动组件,与第一压带轮及第二压带轮相连接,第二压带轮可在第一压带轮及传动组件的驱动下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压带轮与下输送带相接触,第二压带轮与上输送带相接触,第一压带轮与第二压带轮通过传动组件连接。在带式输送机工作的过程中,下输送带的运动会带动第一压带轮旋转,第一压带轮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第二压带轮旋转,而第二压带轮与上输送带相接触,进而使得第二压带轮给上输送带一个辅助的驱动力,将下输送带沿回程方向的重力分力以摩擦力的形式传递给上输送带,以起到辅助驱动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链轮,设置于机架上,与第一压带轮相连接;第二链轮,设置于机架上,链条套设在第二链轮和第一链轮上,且第二链轮与第二压带轮相连接,第二链轮可在第一链轮及链条的驱动下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压带轮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链轮与第一压带轮相连接,可随着第一压带轮转动,第二链轮与第二压带轮相连接,可驱动第二压带轮转动,而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在带式输送机工作的过程中,第一压带轮的转动会带动第一链轮旋转,第一链轮可通过链条驱动第二链轮转动,第二链轮与第二压带轮相连接,第二链轮的转动带动第二压带轮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压带轮给上输送带一个辅助的驱动力,将下输送带沿回程方向的重力分力以摩擦力的形式传递给上输送带,起到辅助驱动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动组件包括还包括:第一轮轴,设置于机架上,第一压带轮和第一链轮位于第一轮轴上;第二轮轴,设置于机架上,第二压带轮和第二链轮位于第二轮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机架上设置有第一轮轴及第二轮轴,其中,将第一压带轮和第一链轮设置于第一轮轴上,将第二压带轮和第二链轮设置于第二轮轴,也就是说,第一压带轮和第一链轮同轴设置,第二压带轮和第二链轮同轴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压带轮和第一链轮的同步转动,及第二压带轮和第二链轮的同步转动,实现力的传输,实现对上输送带的同步驱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调节机构,设置于机架上,第一轮轴及第二轮轴与调节机构相连接,第一轮轴与下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可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发生改变,第二轮轴与上输送带的之间距离可在调节机构的作用下发生改变。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机架上设置有调节机构,且第一轮轴及第二轮轴与调节机构相连接,调节机构可以根据输送带位置调节第一轮轴及第二轮轴的高度,进而调整辅助驱动机构的高度,以保证第一压带轮与下输送带之间的张紧程度,及第二压带轮与上输送带之间的张紧程度,进而提升对下输送带沿回程方向的重力分力的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安装架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滑块,设置于滑槽内,可在滑槽内滑动,且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分别安装于滑块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架及滑块,其中,安装架固定置于机架上,在安装架的两侧设置有滑槽,而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相互适配,滑块可在滑槽内滑动,保证一定的灵活度,而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分别安装于滑块上,实现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的运动,带动位于第一轮轴上的第一压带轮运动,及位于第二轮轴上的第二压带轮运动,进而调整第一轮轴与下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及第二轮轴与上输送带的之间距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调节机构还包括:螺杆,与滑块相连接;转动螺母,设置于螺杆上,用于调节螺杆与安装架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第一轮轴与下输送带的距离,及第二轮轴与上输送带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调节机构还包括螺杆及转动螺母,将螺杆与滑块相连接,而转动螺母设置于螺杆上,并位于安装架的外侧,当需要对第一轮轴及第二轮轴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可以旋转转动螺母,进而带动螺杆伸出或缩回安装架,带动滑块的上下运动,由于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均安装在对应的滑块中,也可实现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同步的上下运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压带轮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压带轮的数量为两个;传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相互配合的第一压带轮、第二压带轮及传动机构均设置为两个,具体地,呈对称分布于输送带轴线的两侧,进而在两个位置进行力的传输,提升辅助驱动机构的驱动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托辊支架,设置于带式输送机的机架上;第一托辊,可滚动设置于第一托辊支架,用于承载下输送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斜井施工来讲,因面临着坡度大、提升高度大、距离长的难点,输送带会因自身重力而产生一定的弯曲,使得中部的输送带明显下降形成一定程度的弯曲,进而降低整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机架上设置有第一托辊支架,在第一托辊支架上设置有可滚动的第一托辊,通过第一托辊承载下输送带,以保证整机的工作效率。具体地,第一托辊支架及第一托辊设置有多个,且沿输送带的纵向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托辊支架,设置于带式输送机的机架上;第二托辊,可滚动设置于第二托辊支架,用于承载上输送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斜井施工来讲,因面临着坡度大、提升高度大、距离长的难点,输送带会因自身重力而产生一定的弯曲,使得中部的输送带明显下降形成一定程度的弯曲,进而降低整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机架上设置有第二托辊支架,在第二托辊支架上设置有可滚动的第二托辊,通过第二托辊承载上输送带,以保证整机的工作效率。具体地,第二托辊支架及第二托辊设置有多个,且沿输送带的纵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传动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传动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中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调节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调节结构沿A-A向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带式输送机,122第一带轮,124第二带轮,126上输送带,128下输送带,14辅助驱动机构,142第一压带轮,144第二压带轮,146第一链轮,148第二链轮,150链条,152第一轮轴,154第二轮轴,16调节机构,162安装架,164滑槽,166滑块,168螺杆,170转动螺母,182第一托辊支架,184第一托辊,186第二托辊支架,188第二托辊,2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1,如图1所示,包括:驱动装置;第一带轮122,与驱动装置相连接,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第二带轮124,输送带套设在第二带轮124和第一带轮122上,第二带轮124能够在第一带轮122及输送带的驱动下转动,且输送带与水平面倾斜设置;辅助驱动机构14,设置于第一带轮122与第二带轮124之间,与输送带的上输送带126及下输送带128相接触,辅助驱动机构14可在下输送带128的驱动下发生转动,进而驱动上输送带126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1在第一带轮122与第二带轮124之间设置有辅助驱动机构14,辅助驱动机构14与输送带的上输送带126及下输送带128相接触,进而将下输送带128所产生的沿输送带回程运动方向的重力分力传递至上输送带126,以起到辅助驱动的作用。具体地,第一带轮122作为主动轮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二带轮124作为从动轮通过输送带与第一带轮122相连接,并可在第一带轮122及输送带的驱动下转动,第一带轮122要高于第二带轮124设置,使得输送带相对于水平面而言具有一定角度,其中输送带的上输送带126由第二带轮124向第一带轮122运动,下输送带128作为回程由第一带轮122向第二带轮124运动。在带式输送机1工作过程中,下输送带128会产生一个沿其运动方向的重力分力,而辅助驱动机构14与上输送带126及下输送带128相接触,可将这部分分力传输至上输送带126,起到辅助驱动的作用,实现带式输送机1的自驱动,有效降低能耗,且带式输送机1整体结构简单,对空间结构要求较低,安装简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1通过辅助驱动机构14的设置,将下输送带128沿回程方向的重力分力以摩擦力的形式传递给上输送带126,从而带动上输送带126运动,通过全机械方式即可实现驱动,不需通过液压电气系统控制,对周围环境没有严格要求,适用于各种斜井施工情况及其他有坡度的带式输送机1情况;占用空间较小,方便灵活,能够根据需要多点设置,较好地适应不同长度的带式输送机1,也可应用于其他需实现类似功能的机构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辅助驱动机构14包括:第一压带轮142,设置于带式输送机1的机架20上,与下输送带128相接触,可在下输送带128的驱动下转动;第二压带轮144,设置于机架20上,与上输送带126相接触;传动组件,与第一压带轮142及第二压带轮144相连接,第二压带轮144可在第一压带轮142及传动组件的驱动下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压带轮142与下输送带128相接触,第二压带轮144与上输送带126相接触,第一压带轮142与第二压带轮144通过传动组件连接。在带式输送机1工作的过程中,下输送带128的运动会带动第一压带轮142旋转,第一压带轮142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第二压带轮144旋转,而第二压带轮144与上输送带126相接触,进而使得第二压带轮144给上输送带126一个辅助的驱动力,将下输送带128沿回程方向的重力分力以摩擦力的形式传递给上输送带126,以起到辅助驱动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链轮146,设置于机架20上,与第一压带轮142相连接;第二链轮148,设置于机架20上,链条150套设在第二链轮148和第一链轮146上,且第二链轮148与第二压带轮144相连接,第二链轮148可在第一链轮146及链条150的驱动下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压带轮144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链轮146与第一压带轮142相连接,可随着第一压带轮142转动,第二链轮148与第二压带轮144相连接,可驱动第二压带轮144转动,而第一链轮146与第二链轮148通过链条150连接。在带式输送机1工作的过程中,第一压带轮142的转动会带动第一链轮146旋转,第一链轮146可通过链条150驱动第二链轮148转动,第二链轮148与第二压带轮144相连接,第二链轮148的转动带动第二压带轮144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压带轮144给上输送带126一个辅助的驱动力,将下输送带128沿回程方向的重力分力以摩擦力的形式传递给上输送带126,起到辅助驱动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组件包括还包括:第一轮轴152,设置于机架20上,第一压带轮142和第一链轮146位于第一轮轴152上;第二轮轴154,设置于机架20上,第二压带轮144和第二链轮148位于第二轮轴154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机架20上设置有第一轮轴152及第二轮轴154,其中,将第一压带轮142和第一链轮146设置于第一轮轴152上,将第二压带轮144和第二链轮148设置于第二轮轴154,也就是说,第一压带轮142和第一链轮146同轴设置,第二压带轮144和第二链轮148同轴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压带轮142和第一链轮146的同步转动,及第二压带轮144和第二链轮148的同步转动,实现力的传输,实现对上输送带126的同步驱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还包括:调节机构16,设置于机架20上,第一轮轴152及第二轮轴154与调节机构16相连接,第一轮轴152与下输送带128之间的距离可在调节机构16的作用下发生改变,第二轮轴154与上输送带126的之间距离可在调节机构16的作用下发生改变。

在该实施例中,在机架20上设置有调节机构16,且第一轮轴152及第二轮轴154与调节机构16相连接,调节机构16可以根据输送带位置调节第一轮轴152及第二轮轴154的高度,进而调整辅助驱动机构14的高度,以保证第一压带轮142与下输送带128之间的张紧程度及第二压带轮144与上输送带126之间的张紧程度,进而提升对下输送带128沿回程方向的重力分力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调节机构16包括:安装架162,固定设置于机架20上,安装架162的两侧设置有滑槽164;滑块166,设置于滑槽164内,可在滑槽164内滑动,且第一轮轴152与第二轮轴154分别安装于滑块166上。

在该实施例中,调节机构16包括安装架162及滑块166,其中,安装架162固定置于机架20上,在安装架162的两侧设置有滑槽164,而滑槽164内设置有滑块166,滑块166与滑槽164相互适配,滑块166可在滑槽164内滑动,保证一定的灵活度,而第一轮轴152与第二轮轴154分别安装于滑块166上,实现第一轮轴152与第二轮轴154的运动,带动位于第一轮轴152上的第一压带轮142运动,及位于第二轮轴154上的第二压带轮144运动,进而调整第一轮轴152与下输送带128之间的距离,及第二轮轴154与上输送带126的之间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调节机构16还包括:螺杆168,与滑块166相连接;转动螺母170,设置于螺杆168上,用于调节螺杆168与安装架162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第一轮轴152与下输送带128的距离,及第二轮轴154与上输送带126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调节机构16还包括螺杆168及转动螺母170,将螺杆168与滑块166相连接,而转动螺母170设置于螺杆168上,并位于安装架162的外侧,当需要对第一轮轴152及第二轮轴154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可以旋转转动螺母170,进而带动螺杆168伸出或缩回安装架162,带动滑块166的上下运动,由于第一轮轴152和第二轮轴154均安装在对应的滑块166中,也可实现第一轮轴152和第二轮轴154同步的上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压带轮14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压带轮144的数量为两个;传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

在该实施例中,将相互配合的第一压带轮142、第二压带轮144及传动机构均设置为两个,具体地,呈对称分布于输送带轴线的两侧,进而在两个位置进行力的传输,提升辅助驱动机构14的驱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第一托辊支架182,设置于带式输送机1的机架20上;第一托辊184,可滚动设置于第一托辊支架182,用于承载下输送带128。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斜井施工来讲,因面临着坡度大、提升高度大、距离长的难点,输送带会因自身重力而产生一定的弯曲,使得中部的输送带明显下降形成一定程度的弯曲,进而降低整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机架20上设置有第一托辊支架182,在第一托辊支架182上设置有可滚动的第一托辊184,通过第一托辊184承载下输送带128,以保证整机的工作效率。具体地,第一托辊支架182及第一托辊184设置有多个,且沿输送带的纵向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第二托辊支架186,设置于带式输送机1的机架20上;第二托辊188,可滚动设置于第二托辊支架186,用于承载上输送带126。

在该实施例中,对于斜井施工来讲,因面临着坡度大、提升高度大、距离长的难点,输送带会因自身重力而产生一定的弯曲,使得中部的输送带明显下降形成一定程度的弯曲,进而降低整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机架20上设置有第二托辊支架186,在第二托辊支架186上设置有可滚动的第二托辊188,通过第二托辊188承载上输送带126,以保证整机的工作效率。具体地,第二托辊支架186及第二托辊188设置有多个,且沿输送带的纵向分布。

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式输送机1应用于斜井作业中,在上输送带126与下输送带128之间设置有辅助驱动机构14,其中,第一压带轮142与第一链轮146通过第一轮轴152同轴安装于机架20上,第一压带轮142可驱动第一链轮146同步转动,第二压带轮144与第二链轮148通过第二轮轴154同轴安装于机架20上,第二链轮148可驱动第二压带轮144同步转动,而第一链轮146与第二链之间通过链条150传动,具体地,第一带轮122的位置高于第二带轮124设置,使得输送带相对于水平面而言具有一定角度。在带式输送机1工作的过程中,下输送带128会产生一个沿其运动方向的重力分力,因此,在上输送带126与下输送带128之间设置有辅助驱动机构14,下输送带128的运动会带动第一压带轮142旋转,第一压带轮142的转动会带动第一链轮146旋转,第一链轮146通过链条150驱动第二链轮148转动,第二链轮148的转动带动第二压带轮144转动,而第二压带轮144与上输送带126相连接,可将下输送带128沿回程方向的重力分力以摩擦力的形式传递给上输送带126,起到辅助驱动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轮轴152及第二轮轴154与调节机构16的滑块166相连接,而滑块166位于调节机构16安装架162两侧的滑槽164内,并与螺杆168相连接,螺杆168可在调节螺母的作用下伸出或缩回安装架162内,带动滑块166的上下运动,实现第一轮轴152和第二轮轴154同步的上下运动,进而调节第一轮轴152与下输送带128的距离,及第二轮轴154与上输送带126的距离,保证第一轮轴152与下输送带128之间的张紧程度,及第二轮轴154与上输送带126之间的张紧程度;进一步地,对于斜井施工来讲,因面临着坡度大、提升高度大、距离长的难点,输送带会因自身重力而产生一定的弯曲,因此在机架20上设置第一托辊支架182,在第一托辊支架182上设置可滚动的第一托辊184,通过第一托辊184承载下输送带128,在机架20上设置有第二托辊支架186,在第二托辊支架186上设置有可滚动的第二托辊188,通过第二托辊188承载上输送带126,保证整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利用斜井本身的坡度所提供的下输送带128沿输送带回程运行方向的重力分力,带动第一压带轮142及第二链轮148旋转,通过链条150带动第二链轮148和第二压带轮144旋转,以摩擦力的形式传递给上输送带126,从而带动上输送带126运动,减小该处的输送带张力,同时具备调节机构16,能够根据输送带位置调节辅助驱动机构14的高度,该种方案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故障率低;机械安全牢固,传动过程不易失效;不需通过液压电气系统控制,通过全机械方式即可实现驱动,对周围环境没有严格要求,适用于各种斜井施工情况及其他有坡度的带式输送机1情况;占用空间较小,方便灵活,能够根据需要多点设置,较好地适应不同长度的带式输送机1,也可应用于其他需实现类似功能的机构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