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224发布日期:2019-10-15 20:1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在露天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一般利用斗轮式挖掘机作为掘进设备,而移动式输送机则用来运送物料。移动式输送机作为汽车等传统运输设备的替代方案实现了物料的连续输送,同时还能跟随挖掘机进行移动,满足掘进面逐渐向前推进的需要,是露天矿山连续开采工艺的关键设备。

中国专利文献CN102700947A公开了一种简易排土机,的移动式输送机,应用于在露天矿排土场或其它散装物料堆积场使用领域中的简易排土机,由履带行走装置、臂架装置、胶带机、支架装置、回转装置、拉杆装置、卷扬装置等,简易排土机只有一个桁架式臂架装置,排料胶带机置于臂架装置内部,排土机的排料臂架中间位置通过支架装置和回转装置与履带行走装置相连接;拉杆装置位于臂架装置的上部。由于其只有一个桁架式臂架装置,因此在传输机与传输机之间进行搭接时,臂架倾斜角度的调节将受到自重的影响而变得非常困难,无论启动还是移动都不能太快,对卷扬机的负载也会非常大,因而调节的灵活性和效率不高。

针对上述缺陷,中国专利文献CN104891094A公开了一种矿山连续化开采用移动转载装置,卸料机构位于受料机构的下方;受料斗和卸料斗分别固定在受料及卸料皮带架上,受料皮带架置于受料臂上,卸料皮带架置于卸料臂上,受料皮带及卸料皮带通过液压俯仰机构上下俯仰;回转机构置于支柱的下方;履带行走机构位于回转机构的下方,移动转载装置通过履带行走机构行走。该技术方案中将前述现有技术中的桁架式臂架分为两节,将两节臂架都铰接在机身上,如此理论上受料臂及卸料臂各自的转动惯量大大小于只有一个桁架式臂架的转动惯量。但是事实上,采用半幅臂架的转动惯量仍然很大,其调节的灵活性和效率提高的仍然有限。现有技术之所以不能进一步分解臂架结构,原因是臂架的俯仰调节受到传送带在工作中受到拉伸作用而可能与托带棍脱离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专利文献CN104891094A中将调节节点设置在履带行走机构上,而且两个臂架上分别设置传送带,但同时带来的缺陷是物料需要在两个臂架之间进行交接,进而由于高度落差导致物料交接时发生飞溅;另一方面,两个臂架需要分别设置动力辊。

一种采用一个传送带的调节节点结构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103569583A公开了一种可同时平送、仰送的皮带输送机,包括:平送装置和仰送装置,平送装置和仰送装置转动连接,角度调整机构11和平送装置上平面一端及仰送装置的中间的支架相连,皮带分别缠绕在平送装置和仰送装置上的滚筒件和一个动力件4上;通过一对设置在相邻支架的相邻端部的折返滚筒实现了送料的连续及单一动力驱动的目的。然而,上述方案中的输送机由于增加了角度调整机构,导致结构过于复杂,影响设备在开采现场的实用性及易维护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输送机在进行两台输送机的臂架调节不够灵活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臂架能够进行更加灵活的调整且结构简单的移动式输送机。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式输送机,包括:

行走机构;

臂架,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上,臂架上设置有一条用于承载运送物料的传送带;所述臂架由不可俯仰调节地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上的基干部分和相对所述基干部分铰接而可俯仰调节的调节部分组成;

调节部分的长度及最大上扬角度满足下述条件:

传送带在工作中因调节部分的带动而受牵引产生张力,由该张力而使传送带产生向上脱离传送辊的分力,该分力小于传送带上由传送带自重或连同物料重量共同作用在传送带上的向下的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部分为两段,分别铰接在所述基干部分的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一段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架轮廓的下侧,该段所述调节部分的自由端构成适于接纳物料的受料端;另一段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架轮廓的上侧,该段所述调节部分的自由端构成适于使物料排出的排料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架轮廓内,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之间均设置有适于俯仰调节的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处,适于对所述调节部分的最大摆动幅度进行限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支架,竖直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上;

卷扬机构,设置在支架或行走机构上;

调节牵引绳,一端与所述调节部分固接,另一端穿过支架上部后与所述卷扬机构相连,适于在卷扬机构的带动下牵引所述调节部分俯仰摆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牵引绳固接在所述调节部分的自由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稳定牵引绳,将所述基干部分的一端所述支架顶部进行牵引固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部分及所述基干部分均为封闭的管状,所述传送带设置在管状的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密封构件,设置在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处,适于对这些铰接处的间隙进行密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回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基干部分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包括行走机构和臂架,臂架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上,臂架上设置有一条用于承载运送物料的传送带;所述臂架由不可俯仰调节地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上的基干部分和相对所述基干部分铰接而可俯仰调节的调节部分组成;调节部分的长度及最大上扬角度满足下述条件:传送带在工作中因调节部分的带动而受牵引产生张力,由该张力而使传送带产生向上脱离传送辊的分力,该分力小于传送带上由传送带自重或连同物料重量共同作用在传送带上的向下的力。通过将臂架设置成固定安装的基干部分和调节部分后,调节部分的重量得到减轻,此时调节其俯仰角度时所需的力更小,调节部分的转动半径也更小,因此能够进行更加灵活的调节,并且由于基干部分和调节部分采用同一条传送带,物料在整个输送机上无需进行交接,避免了物料的周转;同时,由于将调节部分的仰角和长度限制在不使传送带脱离传送辊的范围内,能够避免传送带在调节部分的带动下脱离传送辊,进而也就无需单独增加角度调节机构来保证传送带与传送辊之间的贴合,保证了结构的简单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所述调节部分为两段,分别铰接在所述基干部分的两端。如此一来,整个臂架被分割成三段,即两个调节部分和一个居中的基干部分,通过将臂架进一步分摊至三个分体上,单个分体的重量进一步下降,调整角度所需的力矩和负载进一步降低,因此在调整其角度时也更加灵活,在多个输送机进行搭接时也更加容易找到合适和精确的角度,使整个输送机对各种地形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基干两侧分别铰接一个调节部分的布局还能够使整个臂架的受力变得对称,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倾倒。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其中一段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架轮廓的下侧,该段所述调节部分的自由端构成适于接纳物料的受料端;另一段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架轮廓的上侧,该段所述调节部分的自由端构成适于使物料排出的排料端。将调节部分的铰接轴设置在臂架轮廓的下侧以后,调节部分仅可以向下方旋转,向上方旋转时便会与基干部分发生抵接限位,同理,另一侧的调节部分仅可以向下方旋转。因此,将调节部分设计成上述结构后能够更好的满足输送机在搭接时的需要,同时由于逆向旋转还会发生抵接限位,具有一定的防止误操作的功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架轮廓内,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之间均设置有适于俯仰调节的间隙。当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关系设计成上述形式后,调节部分可以进行上下两个方向的摆动,动作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因此此举能够使整个输送机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适应更多场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还包括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处,适于对所述调节部分的最大摆动幅度进行限制。考虑到调节部分相对于基干部分发生摆动时,会引起传送带的拉长,而传送带的拉长幅度需要保持在不使传送带脱离传送辊的范围内,因此利用上述限位构件能够对调节部分相对于基干部分的最大摆动幅度进行限制,保证传送带始终与传送辊相贴服,进一步保证传送带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还包括支架、卷扬机构和调节牵引绳,支架竖直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上;卷扬机构设置在支架或行走机构上;调节牵引绳一端与所述调节部分固接,另一端穿过支架上部后与所述卷扬机构相连,适于在卷扬机构的带动下牵引所述调节部分俯仰摆动。转动卷扬机构可以带动调节牵引绳拉起调节部分,支架为调节牵引绳提供斜拉角度,上述结构为调节部分的角度调整提供了结构基础和动力基础。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所述调节牵引绳固接在所述调节部分的自由端。此举能够增加调节部分在旋转时的力臂长度,从而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牵引绳的牵引力,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卷扬机构的负载。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还包括:稳定牵引绳,将所述基干部分的一端所述支架顶部进行牵引固接,此举能够保证基干部分的端部具有支撑,防止铰接轴处的压力全部分摊在基干部分而导致基干部分发生弯曲变形。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所述调节部分及所述基干部分均为封闭的管状,所述传送带设置在管状的内部。封闭臂架能够防止传送带上的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产生扬尘,使输送过程更加环保。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还包括:密封构件,设置在所述调节部分与所述基干部分的铰接处,适于对这些铰接处的间隙进行密封。通过密封件,能够防止粉尘从调节部分和基干部分的连接处流出,进一步提高输送机的环保性能。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中,还包括回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基干部分之间。回转机构的存在能够使行走机构的动作方向更加多样化,进一步提高输送机的灵活性,使其更好的适应各类复杂的工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在调整搭接角度时更加灵活,并且具有更加简单的结构,对各类工况的适应性更高,同时还具有清洁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输送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输送机在搭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输送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行走机构,2-调节部分,3-受料端,5-排料端,6-传送带,7-支架,8-卷扬机构,9-调节牵引绳,10-稳定牵引绳,12-限位构件,13-基干部分,14-密封构件,15-回转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输送机的一种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中移动式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三个移动式输送机在首尾相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一体式传送带6的移动术输送机在进行两两搭接时不方便调节角度,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可以更加灵活的调整搭接角度的移动式输送机,并且同时兼具结构简单、物料无需在输送机内交接的优点。

如图1所示,包括行走机构1和臂架,臂架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1上,臂架上设置有一条用于承载运送物料的传送带6;所述臂架由不可俯仰调节地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1上的基干部分13和相对所述基干部分13铰接而可俯仰调节的调节部分2组成;调节部分2的长度及最大上仰角度的配合关系满足如下条件:传送带6在工作中因调节部分2的带动而受牵引产生张力,由该张力使传送带6产生向上脱离传送辊的分力,该分力小于传送带6上由传送带自重或连同物料重量共同作用在传送带6上的向下的力。

通过将臂架设置成固定安装的基干部分13和调节部分2后,调节部分2 的重量得到减轻,此时调节其俯仰角度时所需的力更小,调节部分2的转动半径也更小,因此能够进行更加灵活的调节,并且由于基干部分13和调节部分2 采用同一条传送带6,物料在整个输送机上无需进行交接周转;同时,由于将调节部分2的仰角和长度的配合关系限制在不使传送带脱离传送辊的范围内,能够避免传送带6在调节部分2的带动下脱离传送辊,进而也就无需单独增加角度调节机构来保证传送带6与传送辊之间的贴合,保证了结构的简单性。

本实施例中,作为输送机的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所述调节部分2还可以直接铰接在支架上7,不单独设置基干13部分。此种实施方式可以减少整个输送机的构件数量,同时在拆卸下来调节部分2后使行走机构1所占的体积更小,更加便于运输行走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分2为两段,分别铰接在所述基干部分13的两端。其中一段所述调节部分2与所述基干部分13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架轮廓的下侧,该段所述调节部分2的自由端构成适于接纳物料的受料端3;另一段所述调节部分2与所述基干部分13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在所述调节部分2与所述基干部分13的铰接处架轮廓的上侧,该段所述调节部分2的自由端构成适于使物料排出的排料端5。

如此一来,整个臂架被分割成三段,即两个调节部分2和一个居中的基干部分13,通过将臂架进一步分摊至三个分体上,单个分体的重量进一步下降,调整角度所需的力矩和负载进一步降低,因此在调整其角度时也更加灵活,在多个输送机进行搭接时也更加容易找到合适和精确的角度,使整个输送机对各种地形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基干两侧分别铰接一个调节部分 2的布局还能够使整个臂架的受力变得对称,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倾倒。

而将调节部分2的铰接轴设置在臂架轮廓的下侧以后,调节部分2仅可以向下方旋转,向上方旋转时便会与基干部分13发生抵接限位,同理,另一侧的调节部分2仅可以向下方旋转。因此,将调节部分2设计成上述结构后能够更好的满足输送机在搭接时的需要,同时由于逆向旋转还会发生抵接限位,具有一定的防止误操作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调节部分2与所述基干部分13的铰接处设置有作为限位构件12的钢丝绳及在调节部分2与基干部分13的连接处的上部分别设置的两个串接环,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这两个串接环上。对于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架轮廓的上侧的情形,所述限位构件12设置在调节部分2与基干部分13的下侧;而对于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架轮廓的下侧的情形,所述限位构件12设置在调节部分2与基干部分13的上侧。当调节部分2绕着所述铰接轴旋转时,钢丝绳被拉紧进而起到限位作用。

上述结构是考虑到调节部分2相对于基干部分13发生摆动时,会引起传送带6的拉长,而传送带6的拉长幅度需要保持在不使传送带6脱离传送辊的范围内,因此利用上述限位构件12能够对调节部分2相对于基干部分13的最大摆动幅度进行限制,保证传送带6始终与传送辊相贴服,进一步保证传送带6 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支架7竖直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1上;卷扬机构8设置在行走机构1上;调节牵引绳9一端与所述调节部分2的自由端固接,另一端穿过支架7上部后与所述卷扬机构8相连,适于在卷扬机构8的带动下牵引所述调节部分2俯仰摆动。转动卷扬机构8可以带动调节牵引绳9拉起调节部分2,支架7为调节牵引绳9提供斜拉角度,上述结构为调节部分2的角度调整提供了结构基础和动力基础。

所述调节牵引绳9固接在所述调节部分2的自由端。此举能够增加调节部分2在旋转时的力臂长度,从而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牵引绳的牵引力,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卷扬机构8的负载。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基干部分13的受力稳定性,还包括稳定牵引绳10,将所述基干部分13的一端所述支架7顶部进行牵引固接,此举能够保证基干部分13的端部具有支撑,防止铰接轴处的压力全部分摊在基干部分13而导致基干部分13发生弯曲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1与所述基干部分13之间设有回转机构15。回转机构15的存在能够使行走机构1的动作方向更加多样化,进一步提高输送机的灵活性,使其更好的适应各类复杂的工况。

作为一种替换实施方式,上述实施例中的调节部分2的长度及最大上仰角度的配合关系满足,所述传送带6在工作中受到牵引作用的张力中使其脱离支承辊向上抬起的分量小于趋于抬起部分所述传动带6重量连同载带的物料重量共同作用在所述传送带6上向下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替换实施方式,上述实施例中仅在所述基干部分13的一侧设置一个可进行上仰调节的调节部分2。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输送机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与图1、2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调节部分2与所述基干部分13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臂架轮廓内,所述调节部分2与所述基干部分13之间均设置有适于俯仰调节的间隙。当调节部分2与所述基干部分13的铰接关系设计成上述形式后,调节部分2可以进行上下两个方向的摆动,动作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因此此举能够使整个输送机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适应更多场合。其中,所述调节部分2 及所述基干部分13均为封闭的管状,所述传送带6设置在管状的内部。

作为管状的调节部分2以及基干部分13的一种具体概念,调节部分2和基干部分13均为封闭桁架式结构,也就是在桁架的上设置封闭的挡板,使桁架的内部空间形成封闭的管状,以此来降低扬尘。

同时,为了保证封闭更加彻底,在所述调节部分2与所述基干部分13的铰接处设置作为密封构件14的环形橡胶气囊,适于对这些铰接处的间隙进行密封。调节部分2以及基干部分13均安装有上述环形橡胶气囊,两个环形橡胶气囊相互挤压,当调节部分2向下摆动时,环形橡胶气囊的下部被挤压,而上部向外弹出,如此一来,调节部分2在小幅度摆动时两个环形橡胶气囊能始终维持挤压状态,保证对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通过密封件,能够防止粉尘从调节部分2和基干部分13的连接处流出,进一步提高输送机的环保性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