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成型的平面折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0247发布日期:2019-12-10 19:5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立成型的平面折叠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面纸盒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独立成型的平面折叠盒。



背景技术:

参照图6,现有的纸盒由顶板7、底板8、以及在底板四边的边缘板制成。在制作过程中,首先将第一边缘板81和第二边缘板82向上折叠,再将顶板7折叠在底板8上方,并用胶水件顶板7粘接在第一边缘板81、第二边缘板82上。从而组成盒子结构,再将第三边缘板83用作合盖,闭合盒子开口。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折叠盒需要在多处使用胶水才能固定成型,折叠盒不能单独成型,并且成型后的折叠盒在拆卸出储存时需要将每处粘接处均剪断,剪断过程中可能会剪切到折叠盒,造成折叠盒损坏,甚至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立成型的平面折叠盒,其具有不需要其他辅助工具,可独立组装成盒体结构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独立成型的平面折叠盒,包括纸板,所述纸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垂直布置;

所述第二底板靠近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上设有四边转折板;

所述四边转折板一边通过第一内折线连接在第一底板上,与所述第一内折线相对的一边通过外折线连接在第二底板上,其余两边不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除所述第一内折线以外的边也不连接,所述四边转折板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角为直角,所述第一底板相邻所述第一内折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底板相邻所述第一内折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第二底板沿着直角边的外折线向后折叠,折叠后第二底板平行与第一底板。再沿着第一内折线把第二底板和四边转折板一同折叠至第一底板上方。最后将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依次折叠在第二底板上方。如此,可将平面结构的纸板可独立折叠成盒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设有多道平行的第二内折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也设有多道平行的第二内折线,所述第二内折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内折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所放置物品的厚度选择比其厚度大的两条第二内折线,折叠后的折叠盒可容纳此厚度的物品,从而折叠盒可根据具体放置物品的厚度,调节自身的厚度,避免浪费盒内储放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侧板上设有碟盘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碟盘口用于放置碟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上分别设有可以相互吸引的磁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底板折叠在第一底板上后,磁石之间相互吸引,可将第二底板和第一底板相对固定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软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放置物品放置在第二底板上,软胶层可增大第二底板和待放置物品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折叠盒稳固存放待放置物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弹力套圈,所述弹力套圈与所述软胶层异侧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盒成型后,可将弹力套圈横向或纵向套在折叠盒上,可将第一侧板闭合在折叠盒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名片夹,所述名片夹与所述弹力套圈同侧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盒的识别名片可放置在名片夹内,便于折叠盒的分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并靠近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设有切断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盒成型后,将切断线一侧的短板向内弯折,从而在切断线处形成断口,可夹放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纸板可沿着外折线、第一内折线、第二内折线折叠成盒状结构,并再由弹力套圈将第一侧板闭合,如此在不用胶水、胶带等其他辅助工具可独立组装成折叠盒;2.折叠盒成型后,向内弯折切断线一侧的短板,可形成用于夹笔的断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底板折叠过程一的示意图(图中标识折叠方向);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底板折叠过程二的示意图(图中标识折叠方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的折叠示意图(图中标识折叠方向);

图5是本实用新型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附图。

图中,1、纸板;11、磁石;12、切断线;13、断口;2、第一底板;21、第一侧板;211、弹力套圈;212、名片夹;22、第二侧板;23、四边转折板;3、第二底板;31、第三侧板;32、第四侧板;321、碟盘口;33、软胶层;4、第一内折线;5、外折线;6、第二内折线;7、顶板;8、底板;81、第一边缘板;82、第二边缘板;83、第三边缘板;a、外折线与第一内折线的最短距离;b、外折线距离第一底板最小距离;c、非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在图2、图3、图4中为清晰展示纸板1折叠过程,隐藏了磁石11、弹力套圈211、名片夹212、软胶层33、切断线12、碟盘口321与折叠过程无关的结构。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立成型的平面折叠盒,包括一张矩形纸板1,纸板1上包括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相互垂直布置。第二底板3靠近第一底板2的一端上剪有四边转折板23。四边转折板23一边通过第一内折线4连接在第一底板2上,与第一内折线4相对的一边通过外折线5连接在第二底板3上,其余两边不与第二底板3连接。并且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除第一内折线4以外的边也不连接(图中用非连接线c标识)。

其中,四边转折板23远离第一底板2的一角为直角。外折线5与第一内折线4的最短距离等于外折线5距离第一底板2最小距离,即图中a边长等于b边长。结合图2,首先将第二底板3沿着外折线5向后折叠,折叠后第二底板3平行与第一底板2。结合图3,再沿着第一内折线4,将第二底板3和四边转折板23一同折叠至第一底板2上方,第二底板3可与第一底板2重合。

结合图4,第一底板2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并且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与第一底板2之间折叠有第二内折线6。第二底板3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2,并且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2与第二底板3之间也折叠有第二内折线6。第二内折线6垂直于第一内折线4。第二底板3折叠在第一底板2上方后,再将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2、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21依次折叠在第二底板3上方。如此,结合图5,可将平面结构的纸板1可独立折叠成盒状结构。

为使折叠盒具有更多实用的功能,在纸板1上添加六种结构。第一种结构:第二内折线6等间距、平行折叠有三道。可根据所放置物品的厚度,选择最小间距比其厚度大的两条第二内折线6。成型后的折叠盒可容纳此厚度的物品。从而折叠盒可根据具体放置物品的厚度,调节自身的厚度,避免浪费盒内储放空间。

第二种结构: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上分别粘接有可以相互吸引的磁石11。第二底板3折叠在第一底板2上后,磁石11之间相互吸引,可将第二底板3和第一底板2相对固定住。第三种结构:第二底板3上粘接有软胶层33。待放置物品放置在第二底板3的软胶层33上,软胶层33可增大第二底板3和待放置物品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折叠盒稳固存放物品。

第四种结构:第四侧板32上剪切有碟盘口321。碟盘口321用于放置碟盘。第五种结构:第一侧板21上卡接有弹力套圈211,弹力套圈211与软胶层33异侧布置。折叠盒成型后,可将弹力套圈211横向或纵向套在折叠盒上,从而使第一侧板21闭合在折叠盒上。第五种结构:第一侧板21上粘接有名片夹212(图5标识),名片夹212与弹力套圈211同侧布置。折叠盒的识别名片可放置在名片夹212内,便于折叠盒的分类。第六种结构:第二侧板22与第一底板2之间,并靠近第二底板3的一端剪切有切断线12(图1标识)。折叠盒成型后,将切断线12一侧的短板向内弯折,从而在切断线12处形成断口13,可夹放笔。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把第二底板3沿着外折线5向后方折叠。再沿着第一内折线4,把第二底板3连同四边转折板23折叠至第一底板2上方。最后将第三侧板31、第四侧板32、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21依次折叠在第二底板3上方,折叠成折叠盒。折叠盒依靠磁石11的加固、弹力套圈211的加固,可形成结构稳定的盒体。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