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0353发布日期:2020-05-20 01:0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大多容器或瓶子一般采用螺纹或橡胶塞子密封,这种塞子存在诸多缺陷:

(1)需要多次旋转瓶塞才能实现开启和闭合,操作繁琐,花费较多时间。

(2)密封性不行,存在没有完全旋紧而渗漏的问题,容器内液体容易渗漏到密封圈或其他的瓶塞零件缝隙中,清洗困难,比如橡胶塞子需要专门的工具才能开启,瓶塞多次拆洗导致其使用寿命不长。

(3)橡胶塞子靠的是弹性橡胶塞与容器壁贴合产生的摩擦力来抵抗容器内液体压力和开启的外力,能承受的容器内液体压力和开启外力较小。

以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保温瓶(杯)为例,人们在开车等红绿灯时如果驾驶员想开启瓶塞喝水,驾驶员一个人无法完成(如果驾驶员双手用来开启瓶塞,当绿灯亮时,可能无法及时挂挡和对方向盘进行操作,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在运动场合或其他无法暂停或无法腾出双手的场合同样如此;再例如,在用普通保温瓶(杯)冲泡饮料时,饮料会渗漏到密封套的缝隙中,很难清洗。

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容器塞。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其特征在于,包括:塞体组件,用于塞入容器端口;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塞体组件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塞体组件向下移动开启或向上移动闭合;外壳,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开关组件外周,所述外壳内壁底部与所述塞体组件固定连接;弹性密封套,所述弹性密封套套设在所述塞体组件的外周,与所述外壳底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塞体组件包括:锥状多边形塞体,所述锥状多边形塞体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三个导滑槽和至少三个凸块;所述锥状多边形塞体的顶部固定设有柱状塞杆,所述柱状塞杆的顶部固定设有上盖;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围绕设置在所述锥状多边形塞体上,与所述导滑槽和所述凸块相匹配;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中间镂空设置在所述滑动块的上方,顶部与所述外壳底部固定连接,限制所述滑动块无法上下移动,所述环形支撑架的顶面中间还设有小环行支撑架,所述小环形支撑架上间隔设有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滑槽和凸块为燕尾状或“t”字状或“l”字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架顶面上设有三个按钮限位块,所述环形支撑架的顶面和所述小环形支撑架上设有一条预设宽度的间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中间为圆形镂空状,所述上盖上还设有至少二个圆柱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刚性弹簧构件,所述刚性弹簧构件与所述上盖抵触连接;“l”形连杆,所述“l”形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块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直连杆,所述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小环形支撑架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按钮;手柄,所述手柄的顶部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手柄底部与所述上盖的边缘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刚性弹簧构件为塑胶或金属制成,包括:长方形顶块,所述长方形顶块的两端皆设有凹槽,用于与所述卡块镶嵌连接;所述长方形顶块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柱状底块,所述柱状底块从中间隔断形成顶部相连的结构,所述柱状底块中部和尾部各设有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间凸起为最高点,两端逐渐变小,直至所述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有至少二个与所述按钮匹配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形连杆和所述直连杆和所述按钮至少设置二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和所述环形支撑架的外侧面以及所述锥状多边形塞体的底部皆被所述弹性密封套包覆,所述弹性密封套底部内侧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滑动块无法向下移动的环形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塞体组件,用于塞入容器端口;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塞体组件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塞体组件向下移动开启或向上移动闭合;外壳,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开关组件外周,所述外壳内壁底部与所述塞体组件固定连接;弹性密封套,所述弹性密封套套设在所述塞体组件的外周,与所述外壳底部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设计,实现操作方便快捷、密封性好、易清洗,可单手操作,适用多种场合,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环形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塞体组件中滑动块开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上盖与刚性弹簧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闭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锥状多边形塞体俯视剖面图;

图中:1-1锥状多边形塞体、1-1-1导滑槽、1-1-2、凸块;1-2柱状撑杆、1-3滑动块、1-4上盖、1-4-1圆柱块、1-5环形支撑架、1-5-1按钮限位块、1-5-2小环形支撑架;2-1刚性弹簧构件、2-1-1长方形顶块、2-1-2柱状底块、2-2“l”形连杆、2-3直连杆、2-4按钮、2-5手柄;3外壳、4弹性密封套、4-1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其特征在于,包括:塞体组件1,用于塞入容器端口;开关组件2,所述开关组件2与所述塞体组件1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塞体组件1向下移动开启或向上移动闭合;外壳3,所述外壳3套设在所述开关组件2外周,所述外壳3内壁底部与所述塞体组件1固定连接;弹性密封套4,所述弹性密封套4套设在所述塞体组件1的外周,与所述外壳3底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塞体组件1包括:锥状多边形塞体1-1,所述锥状多边形塞体1-1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三个导滑槽1-1-1和至少三个凸块1-1-2;所述锥状多边形塞体1-1的顶部固定设有柱状塞杆1-2,所述柱状塞杆1-2的顶部固定设有上盖1-4;滑动块1-3,所述滑动块1-3围绕设置在所述锥状多边形塞体1-1上,与所述导滑槽1-1-1和所述凸块1-1-2相匹配;环形支撑架1-5,所述环形支撑架1-5中间镂空设置在所述滑动块1-3的上方,顶部与所述外壳3底部固定连接,限制所述滑动块1-3无法上下移动,所述环形支撑架1-5的顶面中间还设有小环行支撑架1-5-2,所述小环形支撑架1-5-2上间隔设有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滑槽1-1-1和凸块1-1-2为燕尾状或“t”字状或“l”字状。

具体的,锥状多边形塞体1-1的横截面为梯形,该锥状多边形塞体1-1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三个导滑槽1-1-1和至少三个凸块1-1-2,以“abab”的形式分布在锥状多边形塞体1-1上,导滑槽1-1-1和凸块1-1-2可以是燕尾状或“t”字状或“l”字形状,在锥状多边形塞体1-1上设有与导滑槽1-1-1和凸块1-1-2相对应匹配的滑动块1-3,滑动块1-3,可按比例做成6瓣或8瓣或其他偶数瓣,滑动块1-3按特定尺寸形状分成特定组数,滑动块1-3尺寸和锥度分别按特定的比例与锥状多边形塞体1-1配合,并均匀分布在锥状多边形塞体1-1外侧,所有滑动块1-3合拼成一个完整环形或其他封闭的形状,滑动块1-3与锥状多边形塞体1-1通过导滑槽1-1-1和凸块1-1-2相连接;环形支撑架1-5的中间为镂空状,设置在滑动块1-3的上方,顶部与外壳3的底部内壁通过卡扣或粘合连接在一起,限制滑动块1-3使其不能沿轴向方向移动,只能沿径向方向移;在环形支撑架1-5的顶面中间还设有一小环形支撑架1-5-2,该小环形支撑架1-5-2上设有卡块,用于固定刚性弹簧构件2-1,其中锥状多边形塞体1-1和柱状塞杆1-2和上盖1-4可以为一体设置或分开设置在连接成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架1-5顶面上设有三个按钮限位块1-5-1,所述环形支撑架1-5的顶面和所述小环形支撑架1-5-2上设有一条预设宽度的间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中间为圆形镂空状,所述上盖1-4上还设有至少二个圆柱块1-4-1。

具体的,环形支撑架1-5水平方向两端各设有二个按钮限位块1-5-1,两端的按钮限位块1-5-1之间又由间缝隔开;间缝将环形支撑架1-5的顶面和小环形支撑架1-5-2分为两部分,上盖1-4的中间呈圆形镂空状,镂空边缘向圆心凸出的结构,在圆形镂空左右边上分别设有一个圆柱块1-4-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组件2包括:刚性弹簧构件2-1,所述刚性弹簧构件2-1与所述上盖1-4抵触连接;“l”形连杆2-2,所述“l”形连杆2-2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块1-4-1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直连杆2-3,所述直连杆2-3的一端与所述小环形支撑架1-5-2转动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按钮2-4;手柄2-5,所述手柄2-5的顶部位于所述外壳3内,所述手柄2-5底部与所述上盖1-4的边缘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刚性弹簧构件2-1为塑胶或金属制成,包括:长方形顶块2-1-1,所述长方形顶块2-1-1的两端皆设有凹槽,用于与所述卡块镶嵌连接;所述长方形顶块2-1-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柱状底块2-1-2,所述柱状底块2-1-2从中间隔断形成顶部相连的结构,所述柱状底块2-1-2中部和尾部各设有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间凸起为最高点,两端逐渐变小,直至所述凹槽。

具体的,刚性弹簧构件可以是塑胶或金属制成,刚性弹簧构件2-1由长方形顶块2-1-1和柱状底块2-1-2构成,长方形顶块2-1-1的两端上各设有凹槽,用来与小环形支撑架1-5-2上的卡块镶嵌固定连接,柱状底块2-1-2从中间隔断分成顶部相连的两部分,柱状底块2-1-2的中部和尾部分别设有一个环形凹槽,两凹槽的中段凸起为最高点,两端逐渐变小,直到凹槽,圆柱块1-4-1上通过销钉连接着“l”形连杆2-2一端,该“l”形连杆2-2的另一端通过销钉连接着直连杆2-3的中间,该直连杆2-3的一端与小环形支撑架1-5-2通过销钉连接,直连杆2-3的另一端连接有按钮2-4,直连杆2-3与“l”形连杆2-2形成杠杆结构,通过销钉连接处可以相对销钉转动;手柄2-5的顶部设置在外壳3内,手柄2-5的底部与上盖1-4的边缘通过卡扣或粘合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3上设有至少二个与所述按钮2-4匹配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形连杆2-2和所述直连杆2-3和所述按钮2-4至少设置二个。

具体的,外壳3上设有与按钮2-4匹配的通孔,按钮2-4穿过通孔露出在外壳3上;“l”形连杆2-2和直连杆2-3和按钮2-4皆设有二个,相互之间对称设置,分别设置在间缝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1-3和所述环形支撑架1-5的外侧面以及所述锥状多边形塞体1-1的底部皆被所述弹性密封套4包覆,所述弹性密封套底部内侧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滑动块无法向下移动的环形凸台。

具体的,弹性密封套4包覆在环形支撑架1-5侧面的和锥状多边形塞体1-1的底部以及滑动块1-3上,弹性密封套4的顶部与外壳3底部内壁通过卡扣或粘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弹性密封套4的底部还设有用于限制滑动快1-3向下移动的环形凸台。

实施过程:快速开启:

当容器塞处于闭合状态即塞紧容器口时,通过以下操作实现快速开启:

同时按下二个按钮(可以单手操作),按钮底部触碰到环形支撑架顶面上的按钮限位块时停止向下运动,按钮限位块限制了锥状多边形塞体沿轴向方向向下运动的位移,此时作用力会通过直连杆和“l”形连杆组成的杆杠机构传递到锥状多边形塞体,推动锥状多边形塞体沿轴向向下方运动,从而带动滑动块沿径向内缩,环状弹性密封套失去滑动块的挤压力,恢复到松弛状态,脱离容器内壁,密封被开启,此时上盖中间镂空的凸出部分在刚性弹簧构件的柱状底块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一开始卡在中部环形凹槽,随着锥状多边形塞体的向下运动,慢慢向两环形凹槽中间的最高点移动,移动到最高点时,两瓣柱状底块是相互向内移动发生弹性变形,接着再继续运动到尾部环形凹槽并卡住不动,两瓣柱状形底块也恢复原状,然后容器塞便可稳定、轻易拿出。

需要说明的是,滑动块会沿径向内缩是因为在锥状多边形塞体上设有导滑槽,与导滑槽匹配的滑动块会相对导滑槽移动从而形成向内缩的结构。

快速闭合:

当容器塞已经开启并且拿离容器口时,通过以下操作实现快速闭合:

将容器塞进入容器口,此时外壳刚好包裹盖住瓶口,大拇指按在外壳上,食指按在手柄上端内侧,稍微用力一捏,手柄即可向上运动,从而带动锥状多边形塞体向上运动,当手柄顶部接触到外壳时锥状多边形塞体停止向上运动,外壳限制了锥状多边形塞体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的位移,从而驱动滑动块沿径向向外扩张,环状弹性密封套在滑动块的推动下也向外膨胀变形,紧贴容器口内壁,并能承受一定分离力;此时上盖中间镂空部分的凸出部分在刚性弹簧构件的柱状底块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一开始卡在尾部环形凹槽,随着锥状多边形塞体的向上运动,慢慢向两环形凹槽中间的最高点移动,移动到最高点时,两瓣柱状底块是相互向内移动发生弹性变形的,接着再继续运动到中部环形凹槽并卡住不动,两瓣柱状底块也恢复原状,达到稳定密封的效果,此时上盖向上的作用力会通过直连杆和“l”形连杆组成的杆杠机构传递至按钮,按钮向上移动恢复原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塞体组件1,用于塞入容器端口;开关组件2,所述开关组件2与所述塞体组件1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塞体组件1向下移动开启或向上移动闭合;外壳3,所述外壳3套设在所述开关组件2外周,所述外壳3内壁底部与所述塞体组件1固定连接;弹性密封套4,所述弹性密封套4套设在所述塞体组件1的外周,与所述外壳3底部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设计,实现操作方便快捷、密封性好、易清洗,可单手操作,适用多种场合,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