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及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3039发布日期:2020-05-08 13:1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及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用于运输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及运输车。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转运站是目前环卫作业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密闭的容器、大型的运输车辆转运生活垃圾,提高了垃圾运输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目前生活垃圾转运站构造主要有竖直装箱和垂直装箱两大类。在竖直装箱构造中,国内使用较多的是15t级的容器,容器竖直放置于泊位上,高度约为6米。生活垃圾收集车通过容器顶部的门向容器内卸料、压缩、直至装满整个容器。授权公告号为cn2892742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56702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均记载了垂直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转运车将容器转移到车上后运走。

目前将容器转移至运输车的方式只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牵引机构将容器转运至运输车。常用的方式是先用回转机架,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68203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生活垃圾垂直压缩转运站回转机架,将垃圾箱从竖直状态转换位水平状态,再用吊装机械吊装至运输车,这种方式需要在装箱的位置设置额外的装置,且不可移动,使用起来非常不便,且能耗高,运行成本高;另一种是通过在运输车的车架上安装牵拉装置,把容器直接牵拉上运输车,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456285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转运车容器防坠装置及带有防坠装置的转运车,,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20102117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载容器装卸用钢丝牵引机构均可以直接将容器转运至运输车上,这种方式使用灵活转运的动力均有运输车提供,但是在转运过程中均用到转运绳组和绞车,或者钢丝,由于容器的质量非常大,高达15t,如果转运绳组和钢丝因长期使用磨损,则会存在断裂的危险,安全隐患很大,且在运输的过程中,容器存在拉吊的状态,在转移的过程中容易晃动,且容器与车架的接触面之间的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目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能够消除了绳组和钢丝带来的安全隐患,且大大的减少了竖式箱体与车架之间的磨损,竖式箱体在转移过程中不会晃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车底盘固结;

翻转架,所述翻转架与所述固定架铰接;

翻转动力系统,所述翻转动力系统与所述翻转架连接,驱动所述翻转架绕铰接轴线向后翻转;

滑动架,所述滑动架与所述翻转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架上设有与所述竖式箱体连接的固定件;

滑动油缸,所述滑动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架和翻转架连接,驱动所述滑动架沿着所述翻转架滑动;

其中,所述滑动油缸设置为两个,所述滑动油缸对称设置在所述翻转架的外侧。

所述翻转架可以带动滑动架翻转,所述滑动架在滑动油缸的作用下,又可以沿翻转架滑动,实现了滑动架多个维度的运动,在滑动架与竖式箱体连接后,滑动架便可带动竖式箱体实现多个维度的运动,进而快捷方便的将竖式箱体装卸,且在装卸的过程中,受力件为滑动架和翻转架,以及与滑动架和翻转架传动的翻转动力系统和滑动油缸,消除了绳组和钢丝带来的安全隐患,且在转移过程中,竖式箱体被固定件锁紧,与滑动架和翻转架无相对运动,大大的减少了竖式箱体与车架之间的磨损,且不会晃动,限位效果好。此外,由于竖式箱体在满载状态时的重力很大,将油缸设置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可以保障足够的动力的输出,且动力输出时均匀稳定,可以使转移竖式箱体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翻转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垂直固结在所述第一纵梁之间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纵梁为中空的管状,所述滑动架包括第二纵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垂直固结在所述第二纵梁的两端,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第二纵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纵梁,且所述第二纵梁套接在所述第一纵梁内,在所述滑动油缸的驱动下,所述滑动架沿着所述第一纵梁前后滑动。

所述翻转架和滑动架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将第一纵梁设置为中空的管状,并将第二纵梁嵌套在第一纵梁中,使所述滑动架和所述翻转架位于同一平面内,车架整体性好,且连接强度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纵梁的内壁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可以减小第二纵梁的外壁和第一纵梁的内壁而导致的摩擦,使第二纵梁可以更好的沿着第一纵梁滑动。

优选的,所述导向结构设置为导向块,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截面均设置为圆角矩形形状,所述导向块固结在所述第一纵梁的内壁,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第一纵梁的内壁可拆分连接。将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设置成方梁,且在所述第一纵梁的内壁设置滑动块,可以有效的减小第一纵梁内壁和第二纵梁外壁之间的间隙,使所述滑动架和翻转架之间的滑动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导向块上还设有油孔,所述油孔用来向第一纵梁的内壁与第二纵梁外壁之间的间隙内注入润滑油,进一步减小所述滑动架和翻转架滑动时的摩擦力,使所述滑动架和所述翻转架之间的滑动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滑动架后端的第二横梁上设有第一滑轮组,且所述第一滑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的延长线上,当所述滑动架的后端与地面接触时,所述第一滑轮组与地面接触滚动。所述第一滑轮组与地面接触并与竖式箱体连接翻转的过程中,与地面接触滚动的第一滑轮组可以将所述滑动架的重力部分转移直地面,使所述滑动架与竖式箱体的连接状态更加稳定;且当所述滑动架与所述竖式箱体连接后,可以与竖式箱体底部的轮组配合,在运输车的牵拉下,将竖式箱体在转载车间内移动。

优选的,所述翻转架上设有油缸支座,所述油缸支座包括大梁加强板、两块支撑板和耳板,所述大梁加强板包覆并固结在所述第一纵梁外侧,两块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大梁加强板和所述滑动油缸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大梁加强板固结,所述耳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之间,其中一块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油缸尾端穿过的通孔,所述耳板上设有销轴,所述滑动油缸的尾端穿过所述通孔后,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耳板连接。

由于所述翻转架的外侧没有设置横梁,无法为滑动有钢的尾部提供支撑,设置所述油缸支座可以实现滑动油缸的单梁安装,使滑动油缸在布局上更加灵活,使滑动油缸的动力输出位点更加符合车架的设计要求。

优选的,所述油缸支座还包括连接板,两块所述支撑板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滑动油缸伸缩方向平行的翼边,所述连接板将所述支撑板位于同侧的翼边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板的设置可以使油缸支座的承载力更强,结构更加稳固。

优选的,所述油缸支座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大梁加强板均垂直固结的筋板,所述筋板包括直角连接边,所述直角连接边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大梁加强板和所述支撑板固结。

所述筋板的设置可以使油缸支座的承载力更强,结构更加稳固。

优选的,所述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还包括撑开油缸和抵接横梁,所述抵接横梁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上,所述撑开油缸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架连接,上端与一导向杆铰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铰接轴线平行或者重合的转动轴线铰接,当所述撑开油缸伸缩时,所述导向杆带动所述撑开油缸转动,使所述撑开油缸的顶端抵顶所述抵接横梁的下表面。

由于竖式箱体在满载时的重力很大,将满载的竖式箱体由水平转换为竖直状态时,在所述翻转架翻转的初期,需要很大的竖直方向的动力,设置撑开油缸使翻转初期竖直方向的动力大大增加,使所述翻转架的翻转效果更好。此外,所述连接板可以与多个撑开油缸的顶端铰接,使撑开油缸提供的动力可以通过调整撑开油缸的数目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撑开油缸的上端与所述导向杆直接铰接或者通过顶板铰接。

所述连接板可以大大增加撑开油缸与所述抵接横梁的接触面积,使撑开油缸的动力传递效果更好。

优选的,当所述撑开油缸的上端与所述导向杆通过顶板铰接时,所述顶板的两侧还设有配重翼边,所述配重翼边的内侧设有配重块。

可以使顶板与所述抵接横梁的夹角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使翻转架由垂直翻转向水平位置复位时,使抵接横梁与所述顶板良好的接触。

优选的,所述滑动架前端的第二横梁上设有第二滚轮组,所述第二滚轮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纵梁相适应的位置,当所述滑动架在没有翻转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翻转架滑动时,所述第二滚轮组沿着所述固定架的纵梁滚动。可以有效的减小滑动架与翻转架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动的效果更好。

一种运输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

本申请实施的优点: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包括固定架、翻转架、翻转动力系统、滑动架和滑动油缸,所述固定架与车底盘固结,所述翻转架与所述固定架铰接,所述翻转动力系统与所述翻转架连接,驱动所述翻转架绕铰接轴线向后翻转,所述滑动架与所述翻转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架上设有与所述竖式箱体连接的固定件,所述滑动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架和翻转架连接,驱动所述滑动架沿着所述翻转架滑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消除了绳组和钢丝带来的安全隐患,且大大的减少了竖式箱体与车架之间的磨损,竖式箱体在转移过程中不会晃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的翻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的滑动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的导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的油缸支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包括:

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与车底盘固结;

翻转架2,所述翻转架2与所述固定架1铰接;

翻转动力系统3,所述翻转动力系统3与所述翻转架2连接,驱动所述翻转架2绕铰接轴线向后翻转;

滑动架4,所述滑动架4与所述翻转架2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架4上设有与所述竖式箱体连接的固定件41;

滑动油缸5,所述滑动油缸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架4和翻转架2连接,驱动所述滑动架4沿着所述翻转架2滑动;

所述滑动油缸5设置为两个,所述滑动油缸5对称设置在所述翻转架2的外侧。

其中,所述翻转动力系统3可以根据竖式箱体需要的动力输出进行选择,常规的选择中,我们一般选用油缸作为翻转动力系统3的动力输出件。在所述翻转架2和所述固定架1上均设置油缸固定座,将油缸的两端与所述油缸固定座转动连接,在油缸伸缩时,顶升翻转架2翻转。所述固定件41可以本领域常用的固定件41,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个,我们选用了旋转锁,所述竖式箱体上设有与所述旋转锁相配合的锁孔,为了使锁定的效果更好,我们还可以安装旋转锁自动控制系统,例如,安装支配旋转锁转动的小型油缸、角度传感器和控制芯片,在旋转锁感应到旋转时即实现与竖式箱体的自动锁定。

所述翻转架2和滑动架4的滑动链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2和所述滑动架4采用套接的滑动连接方式,例如,可以将所述翻转架2和所述滑动架4的结构如下设置:所述翻转架2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一横梁22,所述第一横梁22垂直固结在所述第一纵梁21之间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纵梁21为中空的管状,所述滑动架4包括第二纵梁42和第二横梁43,所述第二横梁43垂直固结在所述第二纵梁42的两端,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第二纵梁4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纵梁21,且所述第二纵梁42套接在所述第一纵梁21内,在所述滑动油缸5的驱动下,所述滑动架4沿着所述第一纵梁21前后滑动。

为了减小第二纵梁42的外壁和第一纵梁21的内壁而导致的摩擦,使第二纵梁42可以更好的沿着第一纵梁21滑动,我们还在所述第一纵梁21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纵梁42配合的导向结构23。所述导向结构23也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例如,在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42的接触面上设置沿滑动方向延生的凸起和凹槽,例如,在第一纵梁21的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凸起,在第二纵梁42的外壁设置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等,但这样增大了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42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滑动时的摩擦力,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23设置为导向块,所述第一纵梁21和所述第二纵梁42的截面均设置为圆角矩形形状,所述导向块固结在所述第一纵梁21的内壁,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第一纵梁21的内壁可拆分连接。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纵梁可拆分连接,使导向块在磨损后易于更换,防止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42之间的间隙因导向块的磨损而增大。此外,为了进一步减小所述滑动架4和翻转架2滑动时的摩擦力,使所述滑动架4和所述翻转架2之间的滑动效果更好,我们还在所述第一纵梁21和所述导向块设有相互配合的油孔24,所述油孔24用来向第一纵梁21的内壁与第二纵梁42外壁之间的间隙内注入润滑油。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滑动架4与竖式箱体连接状态更加稳定,所述滑动架4后端的第二横梁43上设有第一滑轮组44,且所述第一滑轮组44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42的延长线上,当所述滑动架4的后端与地面接触时,所述第一滑轮组44与地面接触滚动。此外,当所述滑动架4与所述竖式箱体连接后,可以与竖式箱体底部的轮组配合,在运输车的牵拉下,将竖式箱体在转载车间内移动。

由于所述翻转架2的外侧并无横梁为所述油缸的尾部提供支撑,我们在所述翻转架2上设有油缸支座25,所述油缸支座25包括大梁加强板251、两块支撑板252和耳板253,所述大梁加强板251包覆并固结在所述第一纵梁21外侧,两块所述支撑板252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大梁加强板251和所述滑动油缸5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大梁加强板251固结,所述耳板253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52之间,其中一块所述支撑板252上设有供油缸尾端穿过的通孔256,所述耳板253上设有销轴257,所述滑动油缸5的尾端穿过所述通孔256后,通过所述销轴257与所述耳板253连接。通过上述油缸,实现了滑动油缸5的单梁安装,使滑动油缸5在布局上更加灵活。为了使油缸支座25的承载力更强,结构更加稳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我们还设置了连接板254和/或筋板255,设置连接板254时,两块所述支撑板252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滑动油缸5伸缩方向平行的翼边,所述连接板254将所述支撑板252位于同侧的翼边固定连接;所述筋板255与所述支撑板252和所述大梁加强板251均垂直固结的筋板255,所述筋板255包括直角连接边,所述直角连接边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大梁加强板251和所述支撑板252固结。

由于竖式箱体在满载时的重力很大,将满载的竖式箱体由水平转换为竖直状态时,在所述翻转架2翻转的初期,需要很大的竖直方向的动力,为了使翻转初期竖直方向的动力大大增加,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还包括撑开油缸6和抵接横梁25,所述抵接横梁25设置在所述翻转架2上,所述撑开油缸6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架1连接,上端与一导向杆7铰接,所述导向杆7的另一端与所述铰接轴线平行或者重合的转动轴线铰接,当所述撑开油缸6伸缩时,所述导向杆7带动所述撑开油缸6转动,使所述撑开油缸6的顶端抵顶所述抵接横梁25的下表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撑开油缸6的上端与所述导向杆7直接铰接或者通过顶板8铰接。为了使力的传递效果更好,我们优选采用顶板8将所述撑开油缸6的上端与所述导向杆7铰接,一方面,所述顶板8使动力的传递面积更大,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所述顶板可以与多个撑开油缸6的顶端铰接,使撑开油缸6提供的动力可以通过调整撑开油缸6的数目进行调整。在所述翻转架2从垂直状态向水平状态复位时,为了使顶板与所述抵接横梁25有稳定的接触,所述顶板8的两侧还设有配重翼边,所述配重翼边的内侧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翼边的形状以及配种块的重量可以根据顶板8的重量以及顶板8需要保持的角度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架4前端的第二横梁43上设有第二滚轮组45,所述第二滚轮组45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上的纵梁相适应的位置,当所述滑动架4在没有翻转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翻转架2滑动时,所述第二滚轮组45沿着所述固定架1的纵梁滚动。可以有效的减小滑动架4与翻转架2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动的效果更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

本申请实施的优点: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竖式箱体的车架,包括固定架、翻转架、翻转动力系统、滑动架和滑动油缸,所述固定架与车底盘固结,所述翻转架与所述固定架铰接,所述翻转动力系统与所述翻转架连接,驱动所述翻转架绕铰接轴线向后翻转,所述滑动架与所述翻转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架上设有与所述竖式箱体连接的固定件,所述滑动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架和翻转架连接,驱动所述滑动架沿着所述翻转架滑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消除了绳组和钢丝带来的安全隐患,且大大的减少了竖式箱体与车架之间的磨损,竖式箱体在转移过程中不会晃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