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式二合一输液瓶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1711发布日期:2020-03-24 14:4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盘式二合一输液瓶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扁瓶输送线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转盘式二合一输液瓶输送线。



背景技术:

目前大输液行业车间内很多工序前端设备为双输送线出瓶,后端设备为单输送线进瓶,同时为保证扁瓶输送的稳定,扁瓶采用肩靠肩方式更不容易倒瓶。现生车间灭菌后下瓶使用双线下瓶输送至灯检工序,合线方式采用两条输送线增加阻挡后错位间隙放瓶至一条输送线,此方式较适用于采用肩靠肩输送的双输送线合线。而采用背靠背输送的扁瓶采用此方式容易造成阻挡后放出的每一段瓶的前后两端出现倒瓶,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此方式合线后需单独增加装置对瓶身进行转向,才能满足后工序的生产需求,设备流程复杂,人员的操作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盘式二合一输液瓶输送线,将双进料输送线经过拨盘用转盘方式将扁瓶有序排列后合并到一条输送线上出瓶,同时通过转盘时转动瓶身90゜方向,实现合料及转向的两种功能,符合生产现场由双线变单线的生产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盘式二合一输液瓶输送线,包括工作台,在工作台上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进瓶输送线和第二进瓶输送线,在第一进瓶输送线的输出端和第二进瓶输送线的输出端之间设有出瓶输送线,在第一进瓶输送线的输出端、第二进瓶输送线的输出端和出瓶输送线之间设有用于将第一进瓶输送线和/或第二进瓶输送线上背靠背放置的扁瓶旋转90°肩并肩放置在出瓶输送线上的拨盘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拨盘组件包括第一拨盘、第二拨盘、挡板和驱动装置,第一拨盘的转轴正对第一进瓶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二拨盘的转轴正对第一进瓶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在工作台上,驱动装置分别和第一拨盘的转轴以及第二拨盘的转轴连接;第一拨盘和第二拨盘的外轮廓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且用于带动扁瓶旋转的拨槽,在拨槽与拨槽之间形成挡块,第一拨盘的拨槽和第二拨盘的挡块在切线方向相交错设置,挡板设置在第一进瓶输送线和第二进瓶输送线之间,且挡板在朝向出瓶输送线的一端以出瓶输送线的中线为轴对称线设置有与第一拨盘相配合的第一圆弧形凹槽以及与第二拨盘相配合的第二圆弧形凹槽,第一圆弧形凹槽和第一拨盘的拨槽之间形成第一滑道,第二圆弧形凹槽和第二拨盘的拨槽之间形成第二滑道。

进一步的,在出瓶输送线的输入端设有呈八字形的阻挡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瓶输送线的速度和第二进瓶输送线的速度相等,出瓶输送线的速度大于第一拨盘和第二拨盘旋转的线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拨槽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倒角,所述倒角设置在拨槽旋转到切线方向时靠近出瓶输送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的中部开设有通槽,在通槽内安装有若干滚轴,滚轴上套设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机、传动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电动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连接,传动轴的一端与减速机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拨盘的转轴连接,第一齿轮套设且固定在第一拨盘的转轴上,第二齿轮套设且固定在第二拨盘的转轴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输送线集成了输送线二合一与扁瓶瓶身转向的功能,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外形尺寸较小,适用性较强等优点。在设备的挡块部位均采用滚轮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减少对瓶体表面的摩擦,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双输送线扁瓶合并成单输送线并改变排列方式运行的难点,设备的运行采用变频器调速,可通过增加进出料检测开关等方式实现自动控制,减少人员的操作,在生产中多作为前后工序输送线的配套设备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盘式二合一输液瓶输送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盘式二合一输液瓶输送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1-工作台,2-第一进瓶输送线,3-第二进瓶输送线,4-出瓶输送线,5-第一拨盘,6-第二拨盘,7-拨槽,8-倒角,9-挡块,10-阻挡条,11-挡板,12-第一圆弧形凹槽,13-第二滑道,14-扁瓶,15-电动机,16-减速机,17-传动轴,18-第一拨盘的转轴,19-第二拨盘的转轴,20-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滚轴,23-滚轮,24-第二圆弧形凹槽,25-第一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转盘式二合一输液瓶输送线,包括工作台1,在工作台1上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进瓶输送线2和第二进瓶输送线3,在第一进瓶输送线2的输出端和第二进瓶输送线3的输出端之间设有出瓶输送线4,在第一进瓶输送线2的输出端、第二进瓶输送线3的输出端和出瓶输送线4之间设有用于将第一进瓶输送线2和/或第二进瓶输送线3上背靠背放置的扁瓶14旋转90°肩并肩放置在出瓶输送线4上的拨盘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拨盘组件包括第一拨盘5、第二拨盘6、挡板11和驱动装置,第一拨盘5的转轴正对第一进瓶输送线2的输出端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二拨盘6的转轴正对第一进瓶输送线2的输出端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一拨盘5的轴心和第二拨盘6的轴心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且第一拨盘5的外轮廓和第二拨盘6的外轮廓间距为5mm。驱动装置分别和第一拨盘5的转轴以及第二拨盘6的转轴连接;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的外轮廓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且用于带动扁瓶14旋转的拨槽7,在拨槽7与拨槽7之间形成挡块9,第一拨盘5的拨槽7和第二拨盘6的挡块9在切线方向相交错设置,挡板11设置在第一进瓶输送线2和第二进瓶输送线3之间,且挡板11在朝向出瓶输送线4的一端以出瓶输送线4的中线为轴对称线设置有与第一拨盘5相配合的第一圆弧形凹槽12以及与第二拨盘6相配合的第二圆弧形凹槽24,第一圆弧形凹槽12和第一拨盘5的拨槽7之间形成第一滑道25,第二圆弧形凹槽24和第二拨盘6的拨槽7之间形成第二滑道13。所述第一进瓶输送线2的速度和第二进瓶输送线3的速度相等,出瓶输送线4的速度大于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旋转的线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15、减速机16、传动轴17、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1,电动机15的输出端与减速机16连接,传动轴17的一端与减速机16连接,传动轴17的另一端与第一拨盘5的转轴连接,第一齿轮20套设且固定在第一拨盘5的转轴上,第二齿轮21套设且固定在第二拨盘6的转轴上,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1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输送线合线与扁瓶14转向功能的统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根据拨盘的工作原理,在拨盘上加工相应的拨槽7,采用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相切的结构,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均向切线方向旋转,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的拨槽7调整为相切时错位固定,两拨盘相切时第一拨盘5的拨槽7正好与第二拨盘6的挡块9相对,避免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同时出瓶造成重叠卡瓶;将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上的拨槽7结构设计为扁瓶14瓶身样式,将第一进瓶输送线2正对第一拨盘5的中心,将第二进瓶输送线3正对第二拨盘6的中心,第一进瓶输送线2和第二进瓶输送线3上背靠背的扁瓶14经输送推进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的每一个拨槽7后,由拨槽7将扁瓶14旋走并转向90゜后进入出瓶输送线4,由于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的拨槽7正好错开且有挡块9,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放入出瓶输送线4的扁瓶14正好错位交替出瓶,汇聚到一条出瓶输送线4上排列整齐并改变成肩靠肩方式进入下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下瓶后两条输送线上背靠背的扁瓶14通过第一进瓶输送线2和第二进瓶输送线3输送至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设备启动后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相向运转,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上均设计有拨槽7和挡块9,拨槽7比扁瓶14瓶身略宽,拨槽7的厚度为扁瓶14瓶身的2/3,挡块9宽度与瓶身相等,当第一拨盘5的拨槽7经过第一进瓶输送线2并与第一进瓶输送线2对齐时,第一进瓶输送线2将扁瓶14送入第一拨盘5的拨槽7内,第一拨盘5旋转带动拨槽7将扁瓶14沿着第一滑道25带走,并由挡板11阻挡后一个扁瓶14的横移,进而将扁瓶14分开,出瓶输送线4的中心线位于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的切线上,当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旋转至相切位置时正好将扁瓶14送至出瓶输送线4上,第二拨盘6的挡块9正好护住第一拨盘5的拨槽7内的扁瓶14防止其倾斜或转向,反之,第一拨盘5的挡块9正好护住第二拨盘6的拨槽7内的扁瓶14防止其倾斜或转向,出瓶输送线4的线速度大于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旋转的线速度,经第一拨盘5和第二拨盘6旋转并等距排列的肩并肩方式的扁瓶14由出瓶输送线4送出。经过设备的连续运转,将第一进瓶输送线2和第二进瓶输送线3上背靠背的扁瓶14经过拨盘组件排列、转向后排成一列肩靠肩方式由出瓶输送线4连续输送至下一工序。

优选的,在出瓶输送线4的输入端设有呈八字形的阻挡条10。阻挡条10可以使得刚脱离拨槽7且在出瓶输送线4两侧的扁瓶14像出瓶输送线4的中心位置移动,形成一列。

优选的,所述拨槽7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倒角8,所述倒角8设置在拨槽7旋转到切线方向时靠近出瓶输送线4的一侧。倒角8的设置便于第一进瓶输送线2和第二进瓶输送线3上的扁瓶14进入到拨槽7内,同时也便于拨槽7内的扁瓶14在旋转到出瓶输送线4上时脱离拨槽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挡块9的中部开设有通槽,在通槽内安装有若干滚轴22,滚轴22上套设有滚轮23。在设备的挡块9部位均采用滚轮23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减少对瓶体表面的摩擦,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