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玻璃饮水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5926发布日期:2020-04-28 20:0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玻璃饮水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盛装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玻璃饮水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饮水桶均是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为了保证塑料桶的长期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增加增塑剂、防老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属于有毒物质。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对水的需求量很大,日常生活中需要饮用大量的水,可将水装在塑料材质的饮水桶内供人饮用,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所以,玻璃材质的饮水桶就显得很有必要。因为日常使用的饮水桶尺寸通常较大,但在市场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大型玻璃材质的饮水桶很容易破损,所以目前还没有采用玻璃桶作为饮水桶。

因此,一种不易破损、方便运输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就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不易破损、方便运输等特点的新型玻璃饮水桶。

一种新型玻璃饮水桶,包括玻璃桶本体、第一防撞套和第二防撞套;所述玻璃桶本体上设有桶颈,所述桶颈上端设有桶口;所述第一防撞套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玻璃桶本体上部;所述第二防撞套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玻璃桶本体下部,所述玻璃桶本体的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二防撞套内。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通过在所述玻璃桶本体上部设置所述第一防撞套,在所述玻璃桶本体下部设置所述第二防撞套,可有效的保护玻璃桶本体的上部和下部,防止其碰撞破裂;且,虽然所述玻璃桶本体中部没有保护套,但因为所述第一防撞套和所述第二防撞套的设置,堆置时,多个所述玻璃桶本体之间依然形成了间隔,不仅避免所述玻璃桶本体彼此间的相互接触发生碰撞,所述玻璃桶本体不易破损、运输方便、还节省了用料;采用可拆卸的设置,可重复利用,更环保。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玻璃桶本体呈圆柱形,所述桶颈设置在所述玻璃桶本体上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撞套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防撞套下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所述桶颈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撞套上端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防撞套下端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开口的直径,所述第四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玻璃桶本体的直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新型玻璃饮水桶还包括桶盖,所述桶盖盖设在所述桶颈上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桶颈外壁上部设有外螺纹,所述桶盖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桶盖和所述桶颈经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桶颈外壁上部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扁平状的凸环部,所述凸环部位于所述外螺纹下侧,所述新型玻璃饮水桶还包括封锁箍,桶盖下端设有一圈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多个易裂断点;所述封锁箍卡设在所述凸环部外侧,所述封锁箍上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新型玻璃饮水桶还包括便于握持的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桶颈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提手包括套设部、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套设部可拆卸套设在所述桶颈上,并位于所述凸环部下侧,所述套设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桶颈左侧的第一套设块和设置在所述桶颈右侧的第二套设块,所述第一套设块和所述第二套设块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水平设置在所述套设部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左侧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套设块外侧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右侧枢接、下端与所述第二套设块外侧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右侧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下侧,所述第四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设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上侧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下侧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杆下侧设有4个依次排列的内凹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通过在所述玻璃桶本体上部设置所述第一防撞套,在所述玻璃桶本体下部设置所述第二防撞套,可有效的保护玻璃桶本体的上部和下部,防止其碰撞破裂;且,虽然所述玻璃桶本体中部没有保护套,但因为所述第一防撞套和所述第二防撞套的设置,堆置时,多个所述玻璃桶本体之间依然形成了间隔,不仅避免所述玻璃桶本体彼此间的相互接触发生碰撞,所述玻璃桶本体不易破损、运输方便、还节省了用料;采用可拆卸的设置,可重复利用,更环保。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具有可保护玻璃桶、不易破损、运输方便、节省用料、环保、实用方便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一的玻璃桶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一的提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一的提手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二的桶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三的玻璃桶本体和第一防撞套、第二防撞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一的玻璃桶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一的提手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包括玻璃桶本体1、第一防撞套2和第二防撞套3;所述玻璃桶本体1上设有桶颈11,所述桶颈11上端设有桶口;所述第一防撞套2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玻璃桶本体1上部;所述第二防撞套2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玻璃桶本体1下部,所述玻璃桶本体1的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二防撞套2内。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通过在所述玻璃桶本体1上部设置所述第一防撞套2,在所述玻璃桶本体1下部设置所述第二防撞套3,可有效的保护玻璃桶本体1的上部和下部,防止其碰撞破裂;且,虽然所述玻璃桶本体1中部没有保护套,但因为所述第一防撞套2和所述第二防撞套3的设置,堆置时,多个所述玻璃桶本体1之间依然形成了间隔,不仅避免所述玻璃桶本体1彼此间的相互接触发生碰撞,还节省了用料;采用可拆卸的设置,可重复利用,更环保。

具体地,所述玻璃桶本体1呈圆柱形,所述桶颈11设置在所述玻璃桶本体上端。圆柱形是比较常用的设计,便于生产。

所述玻璃桶本体1的容量为10l-30l,这个范围基本可以满足常用饮水桶的容量。

所述玻璃桶本体1和所述桶颈11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玻璃钢的材质,在撞击破碎后形成的颗粒不会割伤人体,更安全。

所述第一防撞套2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防撞套2下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所述桶颈11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如此设置,使用时,将所述第一防撞套2的第二开口从所述桶颈11上套入即可,将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设计成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可防止所述第一防撞套2在所述玻璃桶本体1上滑动,套设更稳固。

所述第二防撞套3上端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防撞套3下端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开口的直径,所述第四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玻璃桶本体1的直径。如此设置,使用时,将所述第二防撞套3的第三开口从所述玻璃桶本体1下端套入即可,将所述第四开口的直径设计成小于所述玻璃桶本体1的直径,可防止所述玻璃桶本体1下端从所述第四开口滑出,从而保护所述玻璃桶本体1下端面。

所述第一防撞套2和所述第二防撞套3为epp材质。这是防撞效果比较好的材料,使用效果好。

所述新型玻璃饮水桶还包括桶盖4,所述桶盖4盖设在所述桶颈11上部。所述桶盖4的设置,可保护所述玻璃桶本体1内的液体,防止异物落入。

所述桶颈11外壁上部设有外螺纹111,所述桶盖4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桶盖4和所述桶颈11经所述外螺纹111和所述内螺纹连接。所述外螺纹111和所述内螺纹是比较常用的连接方式,连接稳固,密封效果好,可防止包括所述玻璃桶本体1内的液体变质。

所述桶颈11外壁上部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扁平状的凸环部112,所述凸环部112位于所述外螺纹111下侧,所述新型玻璃饮水桶还包括封锁箍5,桶盖4下端设有一圈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上设有多个易裂断点;所述封锁箍5卡设在所述凸环部112外侧,所述封锁箍5上端与所述连接部41连接。所述封锁箍5的设置,可进一步密封所述桶口,延长所述玻璃桶本体1内液体的有效期,通过设有多个易裂断点的连接部41连接,拆卸时,旋转所述桶盖4即可打开。

所述新型玻璃饮水桶还包括便于握持的提手6,所述提手6与所述桶颈11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提手6的设置,便于对所述玻璃桶本体1进行搬运。

所述提手6包括套设部61、第一连接杆62、第二连接杆63、第三连接杆64和第四连接杆65;所述套设部61可拆卸套设在所述桶颈11上,并位于所述凸环部112下侧,所述套设部61包括设置在所述桶颈11左侧的第一套设块611和设置在所述桶颈11右侧的第二套设块612,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和所述第二套设块612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2水平设置在所述套设部61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杆63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62左侧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外侧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64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62右侧枢接、下端与所述第二套设块612外侧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65右侧与所述第三连接杆64上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65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62下侧,所述第四连接杆65和所述第一连接杆62之间设有连接弹簧621,所述连接弹簧62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65上侧和所述第一连接杆62下侧连接。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和所述第二套设块612可拆卸的连接,便于所述套设部61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桶颈11上,可防止所述套设部61从桶颈11上滑落,所述第一连接杆62和所述第四连接杆65的设置,便于握持;所述第三连接杆64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62右侧枢接,可以在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和所述第二套设块612打开时,随所述第二套设块612打开角度转动,且所述第四连接杆65和所述第一连接杆62之间的连接弹簧拉伸,所述第四连接杆65和所述第一连接杆62之间分离,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和所述第二套设块612拆卸;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和所述第二套设块612闭合时,所述第四连接杆65和所述第一连接杆62在所述连接弹簧621的作用下闭合,在提拉过程中,因为手是握持在所述第一连接杆62和所述第四连接杆65上,可防止所述连接弹簧621拉升,从而避免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和所述第二套设块612之间的连接脱落,连接稳固。

为了便于所述第四连接杆65和所述第一连接杆62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所述连接弹簧621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65的由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杆62的右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65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杆62的下端面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杆62内设有凹槽,所述连接弹簧621位于所述凹槽内。

具体地,所述套设部61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所述套设部61上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凸环部112的直径,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和所述第二套设块612均呈扇形弧面。如此设置,可防止在提拉时,所述套设部61从所述桶颈11上滑出。

为了便于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和所述第二套设块612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套设块611两侧边设有卡设部,所述第二套设块612两侧边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套设块611的卡设部连接的卡接部,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和所述第二套设块612通过所述卡设部和所述卡接部卡接。

所述卡设部为所述第一套设块611两侧边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卡接部为所述第二套设块612两侧边向外凸起的可与所述凹陷部过盈配合的凸起部,所述第一套设块611和所述第二套设块612经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起部过盈配合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杆65下侧设有4个依次排列的内凹部651。4个所述内凹部651的设置,在提拉时,刚好可容纳位于所述四连接杆65下侧的四个手指,具有防滑功能,更便于提拉。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二的桶颈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类似,不同点在于:所述桶颈11外壁上部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凸圈部113,所述凸圈部113位于所述外螺纹111下侧,所述套设部61位于所述凸圈部113下侧。这是比较简单的结构,不用设置所述封锁箍5,可满足一般使用需求。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实施例三的玻璃桶本体和第一防撞套、第二防撞套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类似,不同点在于:所述桶颈11外壁设有一圈向外凸起的第一凸起部114和一圈向外凸起的第二凸起部115,所述第一凸起部114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部115上侧,所述第一凸起部114呈上大下小的倒锥形,所述第二凸起部115呈上小下大的锥形,所述第一凸起部114下端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15上端连接,所述套设部61位于第二凸起部115下侧。这样设计的桶颈11,在加盖所述桶盖4时,直接压制在所述桶颈11上即可,所述桶盖4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14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15的连接处,密封性能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通过在所述玻璃桶本体上部设置所述第一防撞套,在所述玻璃桶本体下部设置所述第二防撞套,可有效的保护玻璃桶本体的上部和下部,防止其碰撞破裂;且,虽然所述玻璃桶本体中部没有保护套,但因为所述第一防撞套和所述第二防撞套的设置,堆置时,多个所述玻璃桶本体之间依然形成了间隔,不仅避免所述玻璃桶本体彼此间的相互接触发生碰撞,所述玻璃桶本体不易破损、运输方便、还节省了用料;采用可拆卸的设置,可重复利用,更环保。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玻璃饮水桶具有可保护玻璃桶、不易破损、运输方便、节省用料、环保、实用方便等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