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8924发布日期:2020-08-14 19:3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讯基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讯基站。



背景技术: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目前,通讯基站为了能够更好地对信号进行发送与接收,一般都会建的很高,但现有的通讯基站在对其进行维修检测时,工作人员都会通过基站攀爬梯到设备层,进而对其进行维修检测,但由于攀爬梯并无任何的保护措施,并且,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攀爬梯爬上到设备层,导致其不仅无法保证工作人员攀爬时的安全,攀爬较高的基站费时费力,而且也无法对其他非工作人员地攀爬进行阻止,从而发生危险,因此,基于以上缺点,现推出一种通讯基站对此来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基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讯基站,包括基柱,所述基柱的外壁圆周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套接有围栏,所述围栏的内侧圆周均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进连接板的内腔且设置有滑轮,所述基柱的顶端安装有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腔左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内腔通过轴承安装有长条杆,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矩形板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长条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长条杆的上下两端均延伸出矩形板的外壁且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长条杆的外壁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圆周设置有连接绳的一端,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延伸进连接板的内腔且与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的右侧顶端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左侧螺钉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左侧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圆杆的一端,所述圆杆的另一端延伸进连接座的内腔且安装有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

所述驱动机构的顶端中心位置安装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顶端中心位置安装有基站塔。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长条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长条杆分别分布在连接座内腔的上下左右四面上。

优选的,所述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锥形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之间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围栏的直径大于驱动机构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滑轮的外壁与连接板的内壁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通讯基站,通过壳体、电机、圆杆和第二锥形齿轮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驱使第一锥形齿轮带动长条杆和套筒一起转动,而转动的套筒会将连接绳进行缠绕或打开,进而拉动围栏向上或向下移动,通过围栏、连接杆和滑轮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承载工作人员,将工作人员运送到设备与基站塔的位置,进而对其进行维修检测,该装置可自动运送工作人员到设备层,无需攀爬,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维修检测时的安全性,并且,也可以有效地避免非工作人员的进入,防止其攀爬而发生危险,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柱,2、连接板,3、围栏,4、连接杆,5、滑轮,6、驱动机构,601、连接座,602、矩形板,603、长条杆,604、第一锥形齿轮,605、套筒,606、连接绳,607、壳体,608、电机,609、圆杆,610、第二锥形齿轮,7、设备箱,8、基站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通讯基站,包括基柱1,基柱1的外壁圆周均设置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外壁套接有围栏3,围栏3的内侧圆周均安装有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杆4的另一端延伸进连接板2的内腔且设置有滑轮5,连接杆4与连接板2的数量均为四个,且相互对应,通过连接杆4内侧设置的滑轮5可以有效地避免其与连接板2内壁之间硬性接触,减少摩擦力,使得连接杆4可以带动围栏3更好地向上或向下移动,基柱1的顶端安装有驱动机构6;

驱动机构6包括连接座601,连接座601的内腔左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矩形板602,矩形板602的内腔通过轴承安装有长条杆603,轴承的内环与矩形板602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长条杆603的外壁固定连接,长条杆603的上下两端均延伸出矩形板602的外壁且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604,长条杆603的外壁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套筒605,套筒605的外壁圆周设置有连接绳606的一端,连接绳606的另一端延伸进连接板2的内腔且与连接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座601的右侧顶端安装有壳体607,壳体607的内腔左侧螺钉连接有电机608,电机608的左侧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圆杆609的一端,圆杆609的另一端延伸进连接座601的内腔且安装有与第一锥形齿轮604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610,开启电机608,电机608会驱动圆杆609与第二锥形齿轮610进行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610与第一锥形齿轮604之间相互咬合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锥形齿轮604也同样相互咬合,所以当第二锥形齿轮610顺时针转动,促使第一锥形齿轮604带动长条杆603与套筒605一起转动,而转动的套筒605会将连接绳606逐渐缠绕在其外壁或在其外壁上逐渐打开,在连接绳606缠绕或打开的过程中,连接绳606的一端会拉动连接杆4向上或向下移动,而围栏3会跟随其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且滑轮5会抵住连接板2的内壁进行滑动;

驱动机构6的顶端中心位置安装有设备箱7,设备箱7的顶端中心位置安装有基站塔8。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壳体607的底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从而可对其内腔安装的电机608进行通风散热处理。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长条杆60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长条杆603分别分布在连接座601内腔的上下左右四面上,从而明确长条杆603的数量与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锥形齿轮604之间啮合连接,明确了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锥形齿轮604之间的安装关系,保证其一个第一锥形齿轮604转动,从而可带动其他所有第一锥形齿轮604一起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二锥形齿轮610与第一锥形齿轮604之间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从而明确了第二锥形齿轮610与第一锥形齿轮604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在第二锥形齿轮610转动时可带动第一锥形齿轮604一起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围栏3的直径大于驱动机构6的长度,从而防止驱动机构6挡住围栏3向上移动的现象出现。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轮5的外壁与连接板2的内壁相贴合,从而明确了滑轮5与连接板2之间的位置关系。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电机608:型号为src,由外部操控系统控制,可驱动圆杆609与第二锥形齿轮610一起转动。

本方案中所提到的电器元件均为现有技术,其型号仅为其中的一种,只要能达到本方案中所要达到的目的的电器元件均可以使用。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当需要对设备箱7与基站塔8进行维修检测时,工作人员先进入到围栏3的内侧,通过外接控制器控制电机608开启,电机608会驱动圆杆609与第二锥形齿轮610进行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610与第一锥形齿轮604之间相互咬合,所以当第二锥形齿轮610顺时针转动,促使第一锥形齿轮604带动长条杆603与套筒605一起转动,而转动的套筒605会将连接绳606逐渐缠绕在其外壁上,在连接绳606缠绕的过程中,连接绳606的一端会拉动连接杆4向上移动,而围栏3会跟随其一起向上移动,且滑轮5会抵住连接板2的内壁进行滑动,当承载工作人员的围栏3向上移动到设备箱7或基站塔8的位置上时,关闭电机608,促使围栏3的位置进行固定,这时,围栏3上的工作人员可对设备箱7或基站塔8进行维修检测;当维修检测完毕后,即需要重新返回地面时,只需再次开启电机608,电机608驱使圆杆609和第二锥形齿轮610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第二锥形齿轮610会带动第一锥形齿轮604、长条杆603与套筒605一起转动,转动的套筒605会将连接绳606逐渐从其外壁上打开,促使承载工作人员的围栏3慢慢的向下移动,最终工作人员重返地面,完成维修检测,该装置不仅可自动运送工作人员到设备层,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非工作人员的进入,防止其攀爬而发生危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心位置”、“另一端”、“上”、“一侧”、“顶端”、“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轴接”、“插接”、“焊接”、“安装”、“设置”、“过盈配合”、“螺钉连接”、“固定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