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8912发布日期:2020-05-22 20:3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容器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容器密封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水壶或水杯都是依靠容器自带的盖子进行密封,以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漏。但是容器容纳空间的大小都是恒定的,不能根据盛装物质的多少而调节容器容纳空间的大小。当盛装物质不能填满容器容纳空间时,在运输过程中就会产生剧烈的晃动,故需要提供一种密封机构,可以在容器内部提供一个局部的密封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为固定容器提供局部的密封空间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容器密封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容器密封机构,包括变形塞组件、传动杆、抵压组件,所述变形塞组件侧壁上设置有导向缘,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变形塞组件上并贯穿所述变形塞组件,所述抵压组件与所述传动杆活动连接,所述抵压组件与所述传动杆相配合压迫所述变形塞组件沿所述导向缘向外凸起。

变形塞组件在外力的压迫作用下,可以发生形变,通过挤压自身的侧壁使其向外凸起,从而增大横向面积。设置在变形塞组件侧壁上的导向缘可以引导变形塞组件的形变方向,使在每次压迫过程中都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形变形状,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连接在传动杆上的抵压组件可以相对传动杆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压迫变形塞组件使其发生形变,并且可卡持住变形塞组件使其维持在形变后的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形变作用改变自身的横向面积,达到密封容器的作用,根据需要调节本实用新型在容器中的密封位置,可以在容器内部提供一个局部的密封空间。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容器密封机构,所述变形塞组件包括顶盖、底盖、弹性侧壁,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底盖上方,所述弹性侧壁位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之间,所述弹性侧壁与所述顶盖、所述底盖密封连接,所述导向缘设置在所述弹性侧壁上。

连接在顶盖和底盖中间的弹性侧壁可以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弹性回复力,通过压迫顶盖向底盖移动从而挤压弹性侧壁使其发生形变,弹性侧壁与顶盖、底盖之间采用密封连接可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容器密封机构,所述传动杆包括相互连接的杆体和阻挡片,所述顶盖设置有贯通的上连接孔,所述底盖在与所述上连接孔对应位置设置有贯通的下连接孔,所述杆体穿过所述上连接孔、所述下连接孔,所述阻挡片卡持在所述下连接孔外部,所述杆体伸出所述上连接孔的一端与所述抵压组件活动连接。

采用杆体搭配阻挡片的设计方式,可以实现传动杆与变形塞组件的拆卸式连接,降低了安装工艺的难度,同时便于后期的维修、更换。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容器密封机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阻挡片与所述底盖之间。

位于阻挡片与底盖之间的密封圈能够填补阻挡片与下连接孔的缝隙,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容器密封机构,所述抵压组件设置有抵压装配孔、装配轴,所述杆体伸出所述上连接孔的一端设置有贯穿的杆体装配孔,所述抵压组件与所述杆体通过所述抵压装配孔、杆体装配孔、装配轴活动连接到一起,所述抵压组件以所述装配轴为轴心转动压迫所述顶盖形成形变状态和自然状态。

采用抵压装配孔、杆体装配孔、装配轴的设计,可以实现抵压组件与传动杆的拆卸式连接,降低了安装工艺的难度,同时便于后期的维修、更换。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容器密封机构,所述抵压组件还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抵压环和抵压板,所述抵压装配孔贯通设置在所述抵压板上。

垂直连接的抵压环和抵压板可以行成一个杠杆结构,通过扳扣抵压环来撬动抵压板从而达到压迫顶盖的目的,更加省力,提高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容器密封机构,所述抵压板上设置有曲形边和抵压边,在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曲形边与所述顶盖相抵触,在所述形变状态下,所述抵压边与所述顶盖相抵触。

抵压板上的曲形边呈流线型,使自然状态与形变状态的切换更加顺滑、流畅,操作更加省力,提高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容器密封机构,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底盖在与所述导轨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导轨槽相配合限制所述顶盖、所述底盖的运动轨迹。

导轨与导轨槽的设计使顶盖与底盖只能其限定的轨迹内移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容器密封机构,所述导轨、所述导轨槽的数量为2组以上。

2组以上的导轨、导轨槽,可以避免顶盖与底盖发生错位,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对弹性侧壁的外力冲击,增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形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自然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形变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搭配壶体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容器密封机构,包括变形塞组件2、传动杆3、抵压组件1,所述变形塞组件2侧壁上设置有导向缘221,所述传动杆3设置在所述变形塞组件2上并贯穿所述变形塞组件2,所述抵压组件1与所述传动杆3活动连接,所述抵压组件1与所述传动杆3相配合压迫所述变形塞组件2沿所述导向缘221向外凸起。

使用时,先将本实用新型移送到壶体5的内部,此时变形塞组件2的横向直径小于壶体5容纳空间的内径,调整好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后,扣动抵压组件1,使其相对传动杆3发生转动进而压迫变形塞组件2,此时变形塞组件2的侧壁沿导向缘221向外凸起,变形塞组件2的横向直径逐渐增大,当抵压组件1旋转至无法再转动时,此时抵压组件1卡持住变形塞组件2,变形塞组件2的横向直径达到最大并与壶体5容纳空间的内壁相互挤压,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固定在壶体5的内壁上,达到局部的密封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变形塞组件2包括顶盖23、底盖21、弹性侧壁22,所述顶盖23位于所述底盖21上方,所述弹性侧壁22位于所述顶盖23与所述底盖21之间,所述弹性侧壁22与所述顶盖23、所述底盖21密封连接,所述导向缘221设置在所述弹性侧壁22上。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3包括相互连接的杆体31和阻挡片32,所述顶盖23设置有贯通的上连接孔232,所述底盖21在与所述上连接孔232对应位置设置有贯通的下连接孔211,所述杆体31穿过所述上连接孔232、所述下连接孔211,所述阻挡片32卡持在所述下连接孔211外部,所述杆体31伸出所述上连接孔232的一端与所述抵压组件1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位于所述阻挡片32与所述底盖21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抵压组件1设置有抵压装配孔13、装配轴14,所述杆体31伸出所述上连接孔232的一端设置有贯穿的杆体装配孔33,所述抵压组件1与所述杆体31通过所述抵压装配孔13、杆体装配孔33、装配轴14活动连接到一起,所述抵压组件1以所述装配轴14为轴心转动压迫所述顶盖23形成形变状态和自然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抵压组件1还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抵压环11和抵压板12,所述抵压装配孔13贯通设置在所述抵压板12上。

作为优选,所述抵压板12上设置有曲形边121和抵压边122,在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曲形边121与所述顶盖23相抵触,在所述形变状态下,所述抵压边122与所述顶盖23相抵触。

作为优选,所述顶盖23上设置有导轨槽231,所述底盖21在与所述导轨槽231对应位置设置有导轨212,所述导轨212与所述导轨槽231相配合限制所述顶盖23、所述底盖21的运动轨迹。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212、所述导轨槽231的数量为2组以上。

使用时,先将自然状态下的本实用新型移送到壶体5的内部,此时变形塞组件2的横向直径小于壶体5容纳空间的内径,调整好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后,扣动抵压环11带动抵压板12压迫顶盖23向下移动,此时弹性侧壁22沿导向缘221向外凸起,变形塞组件2的横向直径逐渐增大,抵压板12与顶盖23的接触位置由曲形边121逐渐滑动至抵压边122,当抵压环11旋转至抵触到顶盖23时,此时本实用新型切换至形变状态,在抵压板12与抵压环11的共同作用下,抵压组件1卡持住变形塞组件2,变形塞组件2的横向直径达到最大并与壶体5容纳空间的内壁相互挤压,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固定在壶体5的内壁上,达到局部的密封的作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