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厂维修用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6692发布日期:2020-09-01 18:20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厂维修用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厂维修用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钢厂维修作业主要是维修高炉设备,炼钢主要是维修转炉,连铸设备,轧钢主要是维修轧机、辊道、减速机等设备,维修以上设备基本都需要利用升降平台来作业。

目前钢厂维修升降平台基本都是小型设备,且一般都注重于工作人员的升降,并没有考虑到重型设备的升降,导致灵活度与实用性降低,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灵活度与实用性低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钢厂维修用升降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厂维修用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正面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的上方固定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上方设置有运输机构,且运输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有传送轴,且传送轴的一端包覆有履带,所述履带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轴,且固定轴由外到内贯穿有第一运输板,所述传送轴与履带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履带与固定轴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轴与第一运输板的一端之间呈卡合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正面中部焊接有稳定座,且稳定座的上方固定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升降机构内部包括有起重板,且起重板的上方螺纹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升降块的之间连接有第一活动轴,所述升降块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轴之间为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轴的外壁焊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贯穿有第二活动轴,且第二活动轴贯穿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起重板,所述升降块的顶端螺纹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固定有若干组防护杆,且防护杆的长度小于支撑板的长度,所述第一运输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铰链,且铰链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运输板,所述第一运输板与第二运输板的表面均安装有若干根转动辊,且转动辊由外到内贯穿有滚动轴,所述第二运输板的一侧固定有牵引电机,且牵引电机的一端连固定有牵引轴,所述牵引轴的一端贯穿有牵引架,且牵引架通过牵引轴的一端包覆有牵引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运输板与第二运输板的上表面均贯穿有滚动轴,且滚动轴与转动辊呈卡合结构,所述转动辊分别与第一运输板与第二运输板之间为滚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动力箱,且动力箱位于橡胶轮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运输板通过铰链与第二运输板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运输板的厚度与第二运输板的厚度相同。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有传送轴,且传送轴的一端包覆有履带,履带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轴,且履带与固定轴为活动连接,传送轴与履带为活动连接,当伺服电机工作时,即可带动传送轴,使得传送轴带动履带,从而带动固定轴,且固定轴与第一运输板的一端呈卡合结构,使得第一运输板实现自行转动,不用人力去进行折叠运输板,有效的提高该维修平台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运输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铰链,且铰链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运输板,使得第一运输板与第二运输板互相折叠,在进行钢厂维修作业时,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将位于承重板一侧的第一运输板转动,然后通过铰链,将第一运输板与第二运输板打开,使得运输板的长度延长,且与地面接触,从而使维修设备经过第一运输板与第二运输板通过牵引机构牵引至承重板,有效的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转动辊,当维修设备经过第一运输板与第二运输板通过牵引机构牵引的过程中,维修设备通过转动辊进行移动,使得维修设备与第一运输板、第二运输板的摩擦力减少,从而快速的进行运输维修设备,有效的避免因维修设备重不易运输,进一步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机构中的第一运输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底座;2、升降机构;201、起重板;202、升降块;203、第一活动轴;204、固定座;205、第二活动轴;206、伸缩杆;207、支撑板;3、承重板;4、运输机构;401、伺服电机;402、传送轴;403、履带;404、固定轴;405、第一运输板;406、铰链;407、第二运输板;408、转动辊;409、滚动轴;4010、牵引电机;4011、牵引轴;4012、牵引架;4013、牵引绳;5、稳定座;6、活动杆;7、支撑块;8、防护杆;9、橡胶轮;10、动力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5,一种钢厂维修用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正面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机构2,且升降机构2的上方固定有承重板3,承重板3的上方设置有运输机构4,且运输机构4包括有伺服电机401,伺服电机401的一端固定有传送轴402,且传送轴402的一端包覆有履带403,履带403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轴404,且固定轴404由外到内贯穿有第一运输板405,传送轴402与履带403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履带403与固定轴404之间为活动连接,固定轴404与第一运输板405的一端之间呈卡合结构,使得传送轴402带动履带403,从而带动固定轴404,且固定轴404与第一运输板405的一端呈卡合结构,使得第一运输板405实现自行转动,不用人力去进行折叠运输板,有效的提高该维修平台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底座1的正面中部焊接有稳定座5,且稳定座5的上方固定有活动杆6,活动杆6的顶端连接有支撑块7,且支撑块7的顶部与支撑板207的底部相连接,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升降机构2内部包括有起重板201,且起重板201的上方螺纹连接有升降块202,升降块202与升降块202的之间连接有第一活动轴203,升降块202的一端与第一活动轴203之间为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轴203的外壁焊接有固定座204,固定座204贯穿有第二活动轴205,且第二活动轴205贯穿有伸缩杆206,伸缩杆20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起重板201,升降块20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支撑板207,支撑板207的外侧固定有若干组防护杆8,且防护杆8的长度小于支撑板207的长度,第一运输板40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铰链406,且铰链406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运输板407,第一运输板405与第二运输板407的表面均安装有若干根转动辊408,且转动辊408由外到内贯穿有滚动轴409,第二运输板407的一侧固定有牵引电机4010,且牵引电机4010的一端连固定有牵引轴4011,牵引轴4011的一端贯穿有牵引架4012,且牵引架4012通过牵引轴4011的一端包覆有牵引绳4013,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2,包括有起重板201,通过设置起重板201的上方螺纹连接有升降块202,且升降块202的一端与升降块20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活动轴203构成活动连接,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运输板405与第二运输板407的上表面均贯穿有滚动轴409,且滚动轴409与转动辊408呈卡合结构,转动辊408分别与第一运输板405与第二运输板407之间为滚动连接,使得维修设备与第一运输板405、第二运输板407的摩擦力减少,从而快速的进行运输维修设备。

进一步的,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动力箱10,且动力箱10位于橡胶轮9之间,使得该升降平台可自由活动。

进一步的,第一运输板405通过铰链406与第二运输板407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一运输板405的厚度与第二运输板407的厚度相同。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该升降台移动至需要维修作业的地方,通过设置的运输机构4,伺服电机401的一端固定有传送轴402,且传送轴402的一端包覆有履带403,履带403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轴404,且履带403与固定轴404为活动连接,传送轴402与履带403为活动连接,将伺服电机401通电,即可带动传送轴402,使得传送轴402带动履带403,从而带动固定轴404,且固定轴404与第一运输板405的一端呈卡合结构,使得第一运输板405实现自行转动,通过设置第一运输板40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铰链406,且铰链406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运输板407,第一运输板405与第二运输板407之间均固定有转动辊408,且第一运输板405通过铰链406与第二运输板407呈活动连接,使得第二运输板407通过铰链406转动至地面,然后通过设置第二运输板407的一侧固定有牵引电机4010,且牵引电机4010的一端连固定有牵引轴4011,牵引轴4011的一端贯穿有牵引架4012,牵引架4012通过牵引轴4011的一端包覆有牵引绳4013,此时将牵引绳4013的一端与大型设备连接,然后启动牵引电机409,从而带动牵引轴4011,将大型设备拖至固定在第一运输板405与第二运输板407表面的转动辊408,有效的避免因维修设备重不易运输,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且减少劳动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