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排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3345发布日期:2020-12-01 10:4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排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收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排线机。



背景技术:

在线缆、管材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线缆逐层、紧密并排的整齐收卷到收线盘具上,此过程行业内称为排线,各行业对排线的要求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排线整齐、不得有压线、外观平整等,目前行业内排线作业是由人工实现,人工排线劳动强度大,排线质量不稳定,工作效率低,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现有的自动排线机都是固定安装,且在进行绕线时不能进行线缆位置的调节,使得线缆不能整齐的进行绕卷,导致最终排线效果不平整,不能实现真正自动化排线,并且不平整的排线也会容易损坏线缆。

因此,发明一种线缆排线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排线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排线机,包括u形收线架,所述u形收线架两侧中部底端均开设有通槽,所述u形收线架内部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顶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部设置有滑动转辊,且滑动转辊两端均与滑动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u形收线架内部底端设置有滑动杆,且滑动杆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滑动架内部开设的滑动槽与u形收线架一侧底端开设的通槽,并延伸至u形收线架外侧,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另一个滑动架内部开设的滑动槽与u形收线架另一侧底端开设的通槽,并延伸至u形收线架外侧,所述滑动杆底端与滑动转辊贴合连接,所述滑动杆中部底端固定设置有滑动环,所述滑动环内壁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锯齿,所述滑动环内部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外表面部分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锯齿相匹配的第二锯齿,所述转轮内部贯穿设置有转动轴,且转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u形收线架内部底端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转动轴与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一挡线辊,且第一挡线辊两端均与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开口两侧均设置有架杆,且架杆底端与滑动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中部顶端设置有第二挡线辊,所述第二挡线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架杆内侧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架顶端设置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滑动架顶端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卡块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滑动架与限位盖通过第二卡块和第二卡槽插接。

优选的,所述u形收线架两侧顶端均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的一端底部与u形收线架顶端一侧转动连接,且卡板的另一端与u形收线架顶端另一侧通过锁扣卡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u形收线架的两侧顶端中部均开设有第一转槽,两个所述卡板底端中部均开设有与第一转槽匹配的第二转槽,所述第一转槽与第二转槽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增滑层,所述第一转槽与第二转槽均为半圆形槽。

优选的,所述u形收线架内部顶端设置有收线转轴,且收线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u形收线架两侧顶部开设的第一转槽,并延伸至u形收线架外侧,所述收线转轴中部设置有收线转盘,所述收线转轴中部环绕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三卡块,所述收线转盘内壁开设有与多个第三卡块一一对应的第三卡槽,且第三卡块与第三卡槽相匹配,所述收线转轴与收线转盘通过第三卡块和第三卡槽卡接,所述收线转轴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与收线转盘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u形收线架一侧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护支架,且滑动杆的一端位于第一防护支架内部,所述u形收线架另一侧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护支架,且滑动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二防护支架内部,所述第一防护支架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收线转轴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卡槽匹配的第一卡块,且第一卡块位于第一卡槽内部,所述收线转轴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槽与连接杆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均与外接电路电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杆底端中部固定设置有滑动环,滑动环内部设置有转轮,转轮内部贯穿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而转动,滑动环内壁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锯齿,且转轮外表面部分设置有与第一锯齿匹配的第二锯齿,当第二电机开启后,第二电机可以带动转轮转动,从而使滑动环左右来回移动,由于滑动环与滑动杆固定连接,滑动杆也会来回滑动,有利于在收线时,实现自动调节线缆位置,使最终排线平整,从而保护线缆收线后不会挤压受损;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收线转轴与收线转盘卡接,收线转轴与连接杆卡接,限位块与收线转轴螺纹连接,并且收线转轴两端与u形收线架均通过卡板卡接,可以在一个收线转盘收线完成后,对收线转盘进行更换,进行下一个线缆的收线,有利于增加排线机的实用性,提高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凹槽内部设置第一挡线辊,两个架杆之间设置第二挡线辊,在收线时,减少线缆与滑动杆的摩擦力,有利于保护线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转轴的一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转轴中部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转盘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u形收线架;2、收线转轴;3、收线转盘;4、第一防护支架;5、第一电机;6、连接杆;7、卡板;8、限位块;9、滑动杆;10、滑动架;11、通槽;12、滑动环;13、第一锯齿;14、第二电机;15、转动轴;16、转轮;17、第二锯齿;18、第一转槽;19、增滑层;20、第一卡块;21、第一卡槽;22、限位盖;23、滑动转辊;24、第二卡块;25、第二卡槽;26、滑动槽;27、架杆;28、凹槽;29、第一挡线辊;30、第二挡线辊;31、第二转槽;32、第三卡块;33、第三卡槽;34、第二防护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8所示的一种线缆排线机,包括u形收线架1,u形收线架1两侧中部底端均开设有通槽11,u形收线架1内部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滑动架10,滑动杆9底端与滑动转辊23贴合连接,u形收线架1一侧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护支架4,且滑动杆9的一端位于第一防护支架4内部,u形收线架1另一侧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防护支架34,且滑动杆9的另一端位于第二防护支架34内部,第一防护支架4与第二防护支架34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滑动杆9在滑动时碰撞到其他物体或者人体,造成损伤,第一防护支架4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转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第一电机5与第二电机14均与外接电路电线连接。

如图1和3所示,u形收线架1内部底端设置有滑动杆9,且滑动杆9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滑动架10内部开设的滑动槽26与u形收线架1一侧底端开设的通槽11,并延伸至u形收线架1外侧,滑动杆9的另一端贯穿另一个滑动架10内部开设的滑动槽26与u形收线架1另一侧底端开设的通槽11,并延伸至u形收线架1外侧,滑动杆9中部底端固定设置有滑动环12,滑动环12内壁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锯齿13,滑动环12内部设置有转轮16,转轮16外表面部分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锯齿13相匹配的第二锯齿17,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转轮16转动一段时间后,转轮16有锯齿的部分与滑动环12的顶端锯齿接触,带动滑动环12移动,当移动到一定距离后,转轮16的有锯齿部分转动到滑动环12的底部锯齿,与滑动环12的底部锯齿接触,带动滑动环12往另一个方向移动,实现滑动杆9的来回移动,有利于使收线平整,并且当滑动杆9移动一个线缆直径的距离,收线转盘3正好转动一圈,从而达到更加平整的收线,转轮16内部贯穿设置有转动轴15,且转轮16与转动轴15固定连接,u形收线架1内部底端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14,且第二电机14的转轴与转动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

u形收线架1两侧顶端均设置有卡板7,卡板7的设置有利于对收线转轴2进行限位,防止收线转轴2转动时滑出,造成损坏,卡板7的一端底部与u形收线架1顶端一侧转动连接,且卡板7的另一端与u形收线架1顶端另一侧通过锁扣卡扣连接,u形收线架1的两侧顶端中部均开设有第一转槽18,两个卡板7底端中部均开设有与第一转槽18匹配的第二转槽31,第一转槽18与第二转槽31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增滑层19,增滑层19的设置有利于减少u形收线架1和卡板7与收线转轴2的摩擦力,减少能量损耗,第一转槽18与第二转槽31均为半圆形槽,且第一转槽18与第二转槽31的半径是增滑层19的厚度加上收线转轴2的半径之和。

u形收线架1内部顶端设置有收线转轴2,且收线转轴2的两端分别贯穿u形收线架1两侧顶部开设的第一转槽18,并延伸至u形收线架1外侧,收线转轴2中部设置有收线转盘3,收线转轴2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块8,且两个限位块8分别位与收线转盘3的两侧,限位块8具有对收线转盘3限位的作用,防止收线转盘3转动时滑动。

如图2所示,滑动杆9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28,凹槽28内部设置有第一挡线辊29,且第一挡线辊29两端均与凹槽28内壁固定连接,凹槽28开口两侧均设置有架杆27,且架杆27底端与滑动杆9顶端固定连接,滑动杆9中部顶端设置有第二挡线辊30,第二挡线辊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架杆27内侧顶端固定连接,架杆27与凹槽28形成的槽是对线缆进行限制位置,有利于收线时能够调节线缆位置,第一挡线辊29与第二挡线辊30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滑动杆9与线缆的摩擦力,减少线缆的磨损。

如图4和5所示,连接杆6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21,收线转轴2靠近第一电机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卡槽21匹配的第一卡块20,且第一卡块20位于第一卡槽21内部,收线转轴2靠近第一电机5的一端通过第一卡块20和第一卡槽21与连接杆6卡接,这样收线转轴2能够从连接杆6内拔出,从而方便更换收线转盘3。

如图6所示,滑动架10顶端开设有滑动槽26,滑动槽26内部设置有滑动转辊23,且滑动转辊23两端均与滑动槽26内壁固定连接,滑动转辊23的设置有利于方便滑动杆9的滑动,减少滑动杆9与滑动架10的摩擦力,从而减少磨损,滑动杆9底端与滑动转辊23贴合连接,滑动架10顶端设置有限位盖22,限位盖22的设置有利于对滑动杆9进行限位,防止滑动杆9滑动时滑出滑动槽26,限位盖22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卡块24,滑动架10顶端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卡块24相匹配的第二卡槽25,滑动架10与限位盖22通过第二卡块24和第二卡槽25插接。

如图7和8所示,收线转轴2中部环绕设置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三卡块32,收线转盘3内壁开设有与多个第三卡块32一一对应的第三卡槽33,且第三卡块32与第三卡槽33相匹配,收线转轴2与收线转盘3通过第三卡块32和第三卡槽33卡接,收线转轴2与收线转盘3的卡接方便对收线转盘3进行更换,有利于提高排线机的实用性。

上述所提及的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4均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和其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不做进一步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收线时,滑动杆9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28,凹槽28内部设置有第一挡线辊29,凹槽28开口两侧均设置有架杆27,滑动杆9中部顶端设置有第二挡线辊30,将线缆一头从凹槽28与架杆27形成的槽内穿过,并且固定在收线转盘3一端,再将第二电机14与第一电机5打开,开始收线,第二电机14打开的同时,转轮16开始转动,转轮16的外表面部分设置了第二锯齿17,而滑动环12的内壁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第一锯齿13,当转轮16有锯齿的部分与滑动环12带动移动,当滑动环12移动至转轮16位于滑动环12的一端时,转轮16的有锯齿部分正好转动到滑动环12的另一侧锯齿部分,从而带动滑动环12往回移动,滑动环12顶端与滑动杆9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滑动杆9在滑动架10上来回滑动,从而线缆跟着滑动杆9调节位置,并且转轮16每移动一个线缆直径的距离,收线转盘3刚好转动一周,从而平整的将线缆收卷,直至所有线缆收卷完毕,关断第二电机14与第一电机5的电源。

更换收线转盘3时,打开卡板7的卡扣,将卡板7抬起,由于收线转轴2靠近第一电机5的一端通过第一卡块20和第一卡槽21与连接杆6卡接,将收线转轴2从连接杆6中拔出,从而取出收线转轴2,收线转轴2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块8,且两个限位块8分别位与收线转盘3的两侧,将限位块8从收线转轴2上通过螺纹旋转取下,收线转轴2与收线转盘3通过第三卡块32和第三卡槽33卡接,将收线转盘3从收线转轴2上抽出,将另一个未收卷线缆的收线转盘3再装入收线转轴2中部,再将限位块8螺纹旋转至收线转盘3的两侧,对收线转盘3进行限位,再将收线转轴2的一端固定设置的第一卡块20插进连接杆6内部的第一卡槽21内,最后合上卡板7,将锁扣关闭,进行下一次线缆的收卷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