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收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3342发布日期:2020-12-01 10:4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收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半自动收线机。



背景技术:

半自动收线机是线缆生产领域的重要设备,授权公告为cn206955367u、名称为一种半自动双轴收线机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卷取速度可调的半自动双轴收线机,包括:安装框架、左收卷盘、右收卷盘、排线装置、左托升装置、右托升装置和收卷速度感应装置,所述左收卷盘、右收卷盘可转动设置在安装框架尾端的左、右两侧,上述装置在收卷结束更换线盘时,线缆切断需要手动进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切线方便的半自动收线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收线机,包括:安装框架、左收卷盘、右收卷盘、排线装置,所述左收卷盘、右收卷盘可转动设置在安装框架的两端,排线装置可移动设置在安装框架的顶端,左收卷盘、右收卷盘的外围设置圆筒形的护罩,护罩与安装框架固定相连,所述左收卷盘与右收卷盘之间设置打线装置,所述左收卷盘的边缘设置夹线装置和松夹装置,所述右收卷盘的边缘同样设置夹线装置和松夹装置,夹线装置设有v字型开口,v字型开口的开口方向与对应左收卷盘、或右收卷盘的转动方向相反,v字型开口底端的宽度小于线缆的线径,护罩上设置具有v字型开口的切刀,切刀的开口方向与夹线装置的开口方向相反,使用时线盘由左收卷盘或右收卷盘带动旋转,由排线装置将线缆布满线盘,布线结束时由打线装置张开将输送中的线缆勾住,将线缆拖拽到贴近左收卷盘、或右收卷盘,由旋转的左收卷盘或右收卷盘带动夹线装置旋转,使得线缆进入夹线装置的v字型开口的底端,由夹线装置夹紧线缆,夹线装置旋转至切刀位置时,由切刀将线缆切断,夹紧装置对切断后的线缆保持夹紧。

进一步,所述夹线装置包括夹线座、活动夹刀、固定夹刀、拉杆、复位弹簧,所述夹线座固定设置在相应左收卷盘、右收卷盘上,固定夹刀固定设置在夹线座上,活动夹刀的中部与夹线座铰接配合,活动夹刀的一侧与拉杆铰接配合,拉杆上套接复位弹簧,使得活动夹刀倾斜设置,由活动夹刀的另一侧与固定夹刀形成v字型开口,线缆进入活动夹刀和固定夹刀之间的v字型开口后由v字型开口的底端对线缆进行夹紧固定。

进一步,所述夹线装置还包括圆头销,所述圆头销与夹线座滑动配合且圆头销的前端置于活动刀夹顶端的外侧,以使圆头销移动时可驱动活动刀夹转动,用于将活动夹刀和固定夹刀之间的v字型开口的底端张开。

进一步,所述松夹装置包括松夹气缸和气缸顶盖,所述松夹气缸固定设置在安装框架上,气缸顶盖与松夹气缸传动配合,圆头销的尾端穿过相应左收卷盘、右收卷盘,以使线缆切断后,左收卷盘、或右收卷盘转动至夹线装置与松夹气缸对齐,启动松夹气缸驱动气缸顶盖移动,由气缸顶盖推动圆头销移动,圆头销驱动活动刀夹的顶端使得活动刀夹转动,将活动夹刀和固定夹刀之间的v字型开口的底端张开。

进一步,所述打线装置包括打手、打线气缸、打线齿条和打线齿轮,所述打线气缸固定设置在安装框架上,所述打线气缸与打线齿条传动配合,所述打线齿轮可转动设置,所述打手的顶端与打线齿轮固定相连,所述打手的中部设置内凹槽,打线齿条与打线齿轮相啮合,以使打线气缸升降时可带动打线齿条移动,由打线齿条驱动打线齿轮转动,由打线齿轮带动打手沿左收卷盘的轴向转动,由内凹槽将线缆勾住并进行拖拽。

进一步,所述打线装置还包括撞块,所述撞块固定设置在安装框架上,以使打手闭合后打手的底端与撞块抵接。

进一步,所述左收卷盘、右收卷盘上设置镂空的线盘推动窗,安装框架上固定设置线盘推动气缸,线盘推动气缸启动时可推动线盘脱离相应左收卷盘、或右收卷盘。

上述半自动收线机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线盘与左收卷盘固定,将布线装置移动至左收卷盘上方并沿左收卷盘轴向往复移动,由左收卷盘带动线盘转动,使得线缆均布在线盘上;

b、线缆布满左收卷盘处的线盘后,启动打线气缸,使得打线气缸带动打线齿条下降,打线齿条带动打线齿轮转动,打线齿轮带动打手张开,线缆移动至靠近左收卷盘时置于打手下侧,打线气缸调整至收缩状态,打线气缸带动打线齿条上升,打线齿条带动打线齿轮反向转动,打线齿轮带动打手闭合,线缆被打手拖拽至紧贴左收卷盘;

c、左收卷盘继续转动,且带动夹线装置旋转,使得线缆进入夹线装置v字型开口的底端,由夹线装置夹紧线缆,夹线装置旋转至切刀位置时,由切刀将线缆切断,夹紧装置保持夹紧;线缆进入右收卷盘上的线盘,将布线装置移动至右收卷盘上方并沿右收卷盘轴向往复移动,由右收卷盘带动线盘转动,使得线缆均布在线盘上;

d、启动松夹气缸,使得气缸顶盖推动圆头销在夹线座上滑动,圆头销的前端推动活动刀夹的顶端使得活动刀夹转动,将活动夹刀和固定夹刀之间的v字型开口的底端张开,以松开线缆,松夹气缸复位后,活动夹刀在复位弹簧和拉杆作用下恢复倾斜状态,活动夹刀和固定夹刀之间再次形成v字型开口;

e、卸下线盘时,启动线盘推动气缸,由线盘推动气缸驱动线盘脱离左收卷盘。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收线机,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左收卷盘、右收卷盘的边缘设置夹线装置,并在左收卷盘、右收卷盘外围的护罩上设置具有v字型的切刀,使得线缆被夹紧后经过切刀时由切刀将线缆切断,可方便的完成线缆的裁切;(2)夹线装置由活动夹刀、固定夹刀、拉杆和复位弹簧组成,使得活动夹刀与固定夹刀形成v字型开口,线缆进入活动夹刀和固定夹刀之间的v字型开口后由v字型开口的底端对线缆进行夹紧固定,由于v字型开口的开口方向与对应左收卷盘、或右收卷盘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左收卷盘或右收卷盘带动夹线装置转动时,线缆被拖向v字型开口的底端,实现夹紧;(3)松夹装置的设置,在完成切线动作后,可将活动夹刀推动,实现线缆的松夹;(4)打手的设置,可方便的将线缆沿左收卷盘、或右收卷盘的轴向进行拖拽,使得线缆贴紧左收卷盘或右收卷盘,便于线缆进入夹线装置;(5)由打线气缸、打线齿条、打线齿轮构成打手的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6)内凹槽的设置,可方便的勾住线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收线机左收卷盘、右收卷盘、横梁、打线装置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收线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左收卷盘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打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夹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装框架10,横梁11,纵梁12,横移电机13,排线装置14,托升装置15,收卷速度感应装置16,立撑17,

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护罩23,线盘推动窗24,线盘推动气缸25,摩擦盘26,

打线装置30,打手31,打线气缸32,打线齿条33,打线齿轮34,连接架35,撞块36,打线齿轮座37,内凹槽38,

夹线装置40,夹线座41,活动夹刀42,固定夹刀43,转动销44,夹刀支架45,拉杆46,复位弹簧47,圆头销48,锁紧螺母49,

切刀50,线盘51,松夹装置60,松夹气缸61,气缸顶盖6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半自动收线机包括安装框架10、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排线装置14,安装框架10的后端两侧分别设置立撑17,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分别可转动设置在相应立撑17的相对内侧面,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分别由主电机驱动旋转,两立撑17的顶端之间固定设置横梁11,横梁11上设置与横梁11滑动配合的纵梁12,纵梁12与横移电机13传动配合,排线装置14与纵梁12滑动配合,且排线装置14由纵移电机驱动其沿纵梁12往复移动,以使横移电机13可驱动纵梁12在横梁11上进行横移,用于完成排线装置14在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之间的切换,由纵移电机驱动排线装置14沿纵梁12往复移动完成布线;安装框架10的前端两侧同样分别设置立撑17,立撑17上设置托升装置15,且收卷速度感应装置16设置在安装框架10前端的立撑17上,排线装置14、托升装置15、收卷速度感应装置16的具体结构在授权公告为cn206955367u、名称为一种半自动双轴收线机的专利文献中已有详细记载,在此不再详述。

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的外围设置圆筒形的护罩23,护罩23与安装框架10对应的立撑17固定相连,使得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在相应护罩23内转动,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的中心设置摩擦盘26,摩擦盘26的两侧设置镂空的线盘推动窗24,安装框架10对应的立撑17上固定设置线盘推动气缸25,线盘推动气缸25启动时可推动线盘51脱离相应左收卷盘21、或右收卷盘22。

左收卷盘21的护罩23与右收卷盘22的护罩23之间设置打线装置30,如图4所示,打线装置30包括打手31、打线气缸32、打线齿条33、打线齿轮34、撞块36,打线气缸31与连接架35的上部经螺栓固定相连,连接架35固定设置在安装框架10上,打线气缸32的输出轴经浮动接头与打线齿条33的顶端传动配合,连接架35的底部打线齿轮座37,打线齿轮34可转动设置在打线齿轮座37上,且打线齿轮34的轴向与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3的轴向垂直,打手31的顶端与打线齿轮34固定相连,打手31的中部设置内凹槽38,且打线齿条33与打线齿轮34相啮合,打线齿轮座37和连接架35的底部设置适于打线齿条33通过的通槽,撞块36经撞块支架固定设置在安装框架10上,以使打线气缸32升降时可带动打线齿条33移动,由打线齿条33驱动打线齿轮34沿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的轴向进行转动,由打线齿轮34带动打手31沿左收卷盘21的轴向转动,由内凹槽36将线缆勾住并进行拖拽,打手31闭合后打手31的底端与撞块36抵接。

左收卷盘21的边缘设置夹线装置40和松夹装置60,右收卷盘22的边缘同样设置夹线装置40和松夹装置60,如图5所示,夹线装置40包括夹线座41、活动夹刀42、固定夹刀43、拉杆46、复位弹簧47,夹线座41固定设置在相应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上,固定夹刀43固定设置在夹线座41上,活动夹刀42的中部经转动销44与夹线座41铰接配合,活动夹刀41的一侧凸出设置夹刀支架45,夹线座41上设置适于拉杆46前端通过的通孔,通孔内设置复位弹簧47,拉杆46的顶端穿过通孔后与夹刀支架45铰接配合,使得复位弹簧47套接在拉杆46上,且拉杆46的尾端设置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49,锁紧螺母49置于通孔外,由复位弹簧47和拉杆46、夹刀支架45相配合使得活动夹刀42倾斜设置,由活动夹刀42的另一侧与固定夹刀43之间形成v字型开口,且v字型开口的开口方向与对应左收卷盘21、或右收卷盘42的转动方向相反,v字型开口底端的宽度小于线缆的线径,线缆进入活动夹刀41和固定夹刀42之间的v字型开口后由v字型开口的底端对线缆41进行夹紧固定。护罩23上设置具有v字型开口的切刀50,切刀50的开口方向与夹线装置40的v字型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反。

夹线装置40还包括圆头销48,圆头销48与夹线座41滑动配合且圆头销48的前端置于活动刀夹42顶端的外侧,以使圆头销48移动时可驱动活动刀夹42转动,用于将活动夹刀42和固定夹刀43之间的v字型开口的底端张开。

松夹装置60包括松夹气缸61和气缸顶盖62,松夹气缸61固定设置在安装框架10对应的立撑17上,气缸顶盖62与松夹气缸61传动配合,圆头销48的尾端穿过相应左收卷盘21、右收卷盘22,以使线缆切断后,左收卷盘21、或右收卷盘22转动至夹线装置40与松夹气缸61对齐,启动松夹气缸61驱动气缸顶盖62移动,由气缸顶盖62推动圆头销48移动,圆头销48驱动活动刀夹42的顶端使得活动刀夹42转动,将活动夹刀42和固定夹刀43之间的v字型开口的底端张开。

使用时线盘由左收卷盘21或右收卷盘22带动旋转,由排线装置14将线缆布满线盘51,布线结束时由打线装置30张开将输送中的线缆勾住,打线装置30闭合并将线缆拖拽到贴近左收卷盘21、或右收卷盘22,由旋转的左收卷盘21或右收卷盘22带动夹线装置40旋转,使得线缆进入夹线装置40的v字型开口的底端,由夹线装置40夹紧线缆,夹线装置40旋转至切刀50位置时,由切刀50将线缆切断,夹紧装置40对切断后的线缆保持夹紧。

实施例2

上述半自动收线机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线盘51与左收卷盘21固定,将布线装置14移动至左收卷盘21上方并沿左收卷盘21轴向往复移动,由左收卷盘21带动线盘51转动,使得线缆均布在线盘51上;

b、线缆布满左收卷盘21处的线盘51后,启动打线气缸32,使得打线气缸32带动打线齿条33下降,打线齿条33带动打线齿轮34转动,打线齿轮34带动打手30张开,线缆移动至靠近左收卷盘21时置于打手31下侧,打线气缸32调整至收缩状态,打线气缸32带动打线齿条33上升,打线齿条33带动打线齿轮34反向转动,打线齿轮34带动打手31闭合,线缆被打手31拖拽至紧贴左收卷盘21;

c、左收卷盘21继续转动,且带动夹线装置40旋转,使得线缆进入夹线装置40的v字型开口的底端,由夹线装置40夹紧线缆,夹线装置40旋转至切刀50位置时,由切刀50将线缆切断,夹紧装置40对切断后的线缆保持夹紧;线缆进入右收卷盘22上的线盘51,将布线装置14移动至右收卷盘22上方并沿右收卷盘22轴向往复移动,由右收卷盘22带动线盘51转动,使得线缆均布在线盘51上;

d、启动松夹气缸61,使得气缸顶盖62推动圆头销48在夹线座41上滑动,圆头销48的前端推动活动刀夹42的顶端使得活动刀夹42转动,将活动夹刀42和固定夹刀43之间的v字型开口的底端张开,以松开线缆,松夹气缸61复位后,活动夹刀42在复位弹簧47和拉杆46作用下恢复倾斜状态,活动夹刀42和固定夹刀42之间再次形成v字型开口;

e、卸下线盘51时,启动线盘推动气缸25,由线盘推动气缸25驱动线盘51脱离左收卷盘21。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