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0230发布日期:2020-11-25 14:3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除冲击动能和调中功能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以带式输送机为代表的输送机械是矿山、码头、冶金、火力发电、化工等生产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典型散碎物料输运设备,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是这些企业正常生产的重要保证。而煤炭、矿石、粉煤灰等散碎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由下落物料对输送带冲击所造成的输送带损坏、由下落物料偏斜导致输送带跑偏所造成的输达能力降低和撒料难题,一直困扰着带式输送机的使用安全。

下落物料对输送带造成的冲击破坏,一个原因是物料由上一级带式输送机所给予的初速度;另一个原因是上下两级输送设备落差所带来的重力加速度;而下落物料偏斜的原因是下落物料在出口管箱的出口流向随着上下级输送设备间落差的变化、设备的不同、布置方式的不同等等而显现不同的出口流向;同时由于煤炭、矿石、粉煤灰等散碎物料的成分、密度、湿度、流量、粘性等在实际运行中是实时动态变化的,这些变化都将对物料的出口流向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出口管箱也很难保证物料出口流向的恒定,常规设备很难保证物料实时落在下一级输送带的中心位置。

目前已知的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落料管箱更换成曲线溜管的方法,另一种是安装各种形式的可翻转、有外力加持的斜挡板的方法。其中,曲线溜管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容易发生料斗堵塞事故,原因是当输送湿度大、粘性高的物料时,物料很容易粘结在曲线溜管上,进而导致曲线溜管的堵料事故。所以,此类方法物料通用性差、适用性低。并且当曲线溜管过短时,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的功能都将受到极大削弱。

另一种安装可翻转、有外力加持斜挡板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起到减缓物料冲击的作用,并且缓解和调中的效果均较弱,同时也容易发生落料管箱堵塞事故。其原因在于挡板的外力加持不管是来自于重锤、支撑弹簧、还是其它方式,运行中加持在挡板上外力的大小都是恒定的。当外力加持较大时,挡板将因为冲击动能过小直接呈关闭状态,即便之后物料流量加大、冲击动能增加,挡板也将因先前堆积物料的隔离缓解而保持关闭状态,直至堵塞;而当外力加持较小时,过大的冲击动能必然使挡板保持在较大的开启状态,大部分物料将越过挡板而直接落到输送带上,从而基本失去了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的功能。所以,此类方法实际上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的效果也较弱、物料调中功能也较差。

此外,还有安装多个调向挡板的方法、安装多层阻滞挡板的方法、安装环线溜槽的方法、安装多层悬挂阻料块的方法,这4种不同的技术方案都只能起到部分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的作用,而没有物料调中功能。同时因为这些技术方案在落料管箱中或是添加了多块挡板、或是加装了溜槽、或是添加了多层阻料块,均使物料流通截面显著减小,物料的通过性能变差,从而极大地增加了落料管箱堵塞事故发生的机率。所以,此类方法物料通用性更差、适用性更低。

另外使用缓冲床的方法,不仅没有物料调中功能,而且对输送带的保护作用很小;其原因在于缓冲床安装于输送带下方,物料的冲击动能在输送带前没有得到任何的减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装载站、转载站料斗出口落料冲击力较大和下落物料偏斜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一个调向挡板和至少一个阻滞挡板,调向挡板设置在料斗的出口端内,阻滞挡板对称设置在料斗的出口端内侧,且调向挡板位于阻滞挡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聚中挡板,聚中挡板竖直设置,且聚中挡板的上端与阻滞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调向挡板与阻滞挡板之间的距离为1米至2米。

进一步的,调向挡板的表面积是料斗出口面积的20%~40%。

进一步的,调向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30°。

进一步的,阻滞挡板表面与料斗内壁之间的夹角为45°~105°。

进一步的,阻滞挡板的表面积是料斗出口面积的20%~40%。

进一步的,聚中挡板的垂直度偏差小于30°。

进一步的,聚中挡板的长度不小于200mm。

进一步的,调向挡板、阻滞挡板、聚中挡板的长度均不小于3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消除物料冲击的效果非常突出:其原因:一是在应用了安装调向挡板、阻滞挡板和聚中挡板的方法后,物料至少经过了3次大角度的连续转向和碰撞,逐步分散和消除了很大一部分的物料冲击动能;二是阻滞挡板的设计,使物料在阻滞挡板上形成了一个连续流动的、松软的物料堆积层,对缓解后续物料的冲击,起到了突出和显著的作用;三是物料阻滞层的存在,后续物料在物料阻滞层上流过,较大的摩擦阻力对进一步缓解物料冲击动能起到了很好的阻滞作用;四是聚中挡板的的设计,使物料最后残余的冲击动能,在末端出口处再一次发生碰撞或对冲碰撞而消除;

2、本实用新型对下落物料聚中调中的效果显著:其原因:一是在应用了安装调向挡板、阻滞挡板和聚中挡板的方法后,下落物料的冲击动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缓解,从而消除了物料在最末端出口处再次改变方向的能力和基础;二是阻滞挡板和聚中挡板的强力聚中限制作用,使得物料只能且唯一的从中部的通道流出;

3、本实用新型消除下落物料粉尘产生的作用非常显著:其原因:一是下落物料粉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下落物料的冲击;二是在应用了安装调向挡板、阻滞挡板和聚中挡板的方法后,基本消除了下落物料的全部冲击动能,使得物料以很低的流速、最小的冲击动能落到输送带上,所以消除了下落物料粉尘的产生;

4、本实用新型不会增加料斗堵塞的可能性:其原因:一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装置全部应用在出口管箱的末端,其他落料管箱的整体结构没有改变,物料保留了全部冲击动能;二是出口管箱截面最小处的纵横尺寸,设计上至少是系统最大流量所需截面尺寸的2.5倍以上,既出口管箱的实际出力至少是设计出力的6倍以上。本实用新型加装的调向挡板、阻滞挡板和聚中挡板结构简单,不仅能保证流通截面直径远大于可能出现的最大物料块直径,同时也能保证出口管箱的实际出力至少达到设计最大流量的2倍以上。完全可以保证设计最大物料以及最大物料流量的顺利通过;因此不会出现料斗堵塞的可能性;

3、本实用新型对物料的通用性能和适用性能最好:其原因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装置既能保证最大直径物料块的顺利通过,又能保证最大物料流量的的顺利通过,对适用的物料就没有选择性,物料通用性和适用性能最好;

4、本实用新型对输送机的保护作用非常显著:因原因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在很好地消除下落物料的冲击动能的同时,可靠地实现对物料的调中聚中功能,完全避免了由此对输送机产生的破坏作用,所以本实用新型对输送机的保护作用非常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调向挡板;2阻滞挡板;3料斗;4输送带;5聚中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调向挡板1和至少一个阻滞挡板2,调向挡板1设置在料斗3的出口端内,阻滞挡板2对称设置在料斗3的出口端内侧,且调向挡板1位于阻滞挡板2的上方。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聚中挡板5,聚中挡板5竖直设置,且聚中挡板5的上端与阻滞挡板2固定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的调向挡板1与阻滞挡板2之间的距离h为1米至2米。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的调向挡板1的表面积是料斗3出口面积的20%~40%。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的调向挡板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0°~30°。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的阻滞挡板2表面与料斗3内壁之间的夹角c为45°~105°。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的阻滞挡板2的表面积是料斗3出口面积的20%~40%。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的聚中挡板5的垂直度偏差小于30°。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的聚中挡板5的长度l不小于200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兼具消除下落物料冲击动能和物料调中功能的装置的调向挡板1、阻滞挡板2、聚中挡板5的长度均不小于300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工作原理

由料斗3下落的物料在出口,首先撞击调向挡板1,调向挡板1对物料冲击动能进行第一次缓解,并对物料进行改向和分流,使物料从调向挡板1流向出口,并沿其侧壁下落;随后物料向下运行并撞击阻滞挡板2,阻滞挡板2对物料进行第二次冲击动能缓解;再后物料在阻滞挡板上形成了一个连续流动的、松软的物料堆积层,并用以对后续物料的冲击动能进行最大程度的缓解;阻滞挡板上物料堆积层的存在,使得后续物料在上面流过,必然受到较大的摩擦阻力,进而再一次的对物料的冲击动能进行消除和缓解;聚中挡板的的设计,使物料最后残余的冲击动能,在末端出口处再一次发生碰撞或对冲碰撞而消除;同时,由于下落物料的冲击动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缓解,消除了物料在最末端出口处再次改变方向的能力和基础,加之阻滞挡板和聚中挡板的强力聚中限制作用,使得物料只能且唯一的从中部的通道流出;最后,由于消除了下落物料的冲击动能这个产生粉尘的根本原因,所以下落物料粉尘的问题也一并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