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2311发布日期:2020-12-11 19:0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拣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拣选系统(pickingsystem)。



背景技术:

例如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将多种物品保管在物流仓库中,当接受到订购时,有将被购买的物品从物流仓库直接向购买者发送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从被保管的多个物品之中收集需要的物品并出库的拣选系统。在日本特开2004-18941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该拣选系统的一例。

该拣选系统作为分类装置而具备许多个滑车(carriage)122,所述滑车122具备在相对于行驶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倾动自如的分类托盘121。在使滑车122行驶到目的的分类位置后,使分类托盘121倾动而将物品排出,将被排出的物品用回收盒b接受,从而进行分类。

在专利文献1的拣选系统中,如果例如一次集中处理的订单(order)数量变多,则将分类装置的可动范围延长,对该延长后的区域追加回收盒b来对应。因此,空间效率较差。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收容着分类后的物品的回收盒b的运出及然后的处理完全没有记载,关于将分类后的物品有效率地运出没有特别考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94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希望实现能够在受限的空间中有效率地进行从物品的收集到出库的拣选系统。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本公开的拣选系统,是从被保管的多个物品之中收集需要的物品并出库的拣选系统,具备:多层分类装置,具有上下方向的高度不同的多层的出口,基于订单,将前述物品向多层的前述出口的某个分类而排出;容器支承装置,具有与多层的前述出口的各自对应而设置为多层的多个容器支承部,能够将接受并收容被从前述出口排出的前述物品的收容容器支承于前述容器支承部,直到作为每个前述订单的前述物品的集合的物品群汇聚为止;以及输送装置,将收容有前述物品的前述收容容器从前述容器支承部运出,将空的前述收容容器向前述容器支承部运入。

根据该结构,由于基于订单将物品分类的分类装置由具有多层的出口的多层分类装置构成,所以能够利用上下方向的不同高度的各层,使一次能够集中处理的订单数增加。即,能够不扩大分类装置的平面性的设置空间而提高用于分类的处理效率。此外,在该结构中,将被从出口排出的物品用被容器支承装置的容器支承部支承的收容容器接受,直到各订单的物品群汇聚为止,然后用输送装置自动运出。由于通过该运出处理在各容器支承部不再存在收容容器,所以由输送装置将空的收容容器自动运入以将其填补。这样,由输送装置自动地进行收容有各订单的物品群的收容容器的运出及空的收容容器的运入,所以能够有效率地进行分类后的运出、及用于下次运出的准备。通过以上,能够实现能够在受限的空间中有效率地进行从物品的收集到出库的拣选系统。

有关本公开的技术的更多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记述的以下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应该会变得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拣选系统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多层分类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拣选系统的侧视图。

图4是控制框图。

图5是表示各物品的供给/分配的状况的模型图。

图6是表示拣选系统的动作次序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拣选系统的动作中的一样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拣选系统的动作中的一样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拣选系统的动作中的一样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的主要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的主要部的排列方向视图。

图12是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的各处理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的主要部的宽度方向视图。

图14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的各处理的流程的时间图。

图15是其他形态的拣选系统的侧视图。

图16是其他形态的拣选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拣选系统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1例如被装备于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被用于从被保管的多个物品a之中收集(拣选)需要的物品a并出库。

如图1所示,拣选系统1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而具备多层分类装置2、被排列配置于该多层分类装置2的容器支承装置3、输送装置4和自动仓库7。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1具备物品拆散部8和空容器供给装置9。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多层分类装置2和容器支承装置3排列的方向设为“排列方向y”。此外,将在沿着多层分类装置2及容器支承装置3的排列方向y的排列方向观察与上下方向z交叉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x。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与关于各部件的尺寸、配置方向、配置位置等有关的用语作为也包括具有因误差(在制造上可以被容许之程度的误差)带来的差异的状态的概念使用。

自动仓库7被构成为,保管多个物品a,并且在需要时将特定的物品a自动地运出。物品a被按照类别收纳保管在原包装容器。

自动仓库7具备保管收容有物品a的原包装容器的多层的保管搁架、和将收容有特定的物品a的原包装容器从保管搁架运出的运出装置。运出装置既可以是例如与保管搁架的各层对应而设置的多层的输送台车,也可以是堆垛起重机等。

在自动仓库5,连接着原包装供给装置71。原包装供给装置71是用来将被从自动仓库7运出的原包装容器朝向多层分类装置2侧供给的装置。

原包装供给装置71例如也可以是输送机或输送台车、顶棚输送车等。

在原包装供给装置71,连接着物品拆散部8。物品拆散部8是用来从原包装容器将物品a以件单位取出并向多层分类装置2侧供给的部位。在该物品拆散部8,既可以是作业者以人工进行该作业,也可以是机械手臂等自动地进行该作业。

在物品拆散部8,连接着原包装送回装置72和物品供给装置81。原包装送回装置72是用来将被物品拆散部8取出需要个数的物品a后的原包装容器向自动仓库7送回并使其再入库的装置。原包装送回装置72例如也可以是输送机或输送台车、顶棚输送车等。物品供给装置81是用来将被物品拆散部8从原包装容器取出的物品a依次向多层分类装置2侧供给的装置。物品供给装置81例如也可以是输送机或输送台车、顶棚输送车等。

物品供给装置81的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被分支为多个(具体而言,多层分类装置2的个数)。而且,多个分支路径的各自延伸到多层分类装置2。这样,在共同的自动仓库7,经由物品拆散部8连接着多个多层分类装置2,成为对于多层分类装置2将需要的物品a以件单位供给。另外,需要的物品a是由表示应出货的物品a(既可以是单一种类,也可以是多个种类的组合)的类别及数量的订单(拣选订单)指定的类别的物品。

本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1具备多个多层分类装置2。它们沿着排列方向y隔开规定间隔并相互平行地配置。

如图2所示,多层分类装置2具有上下方向z的高度不同的多层的出口(exit)21。此外,多层分类装置2具有宽度方向x的位置不同的多列的出口21。即,多层分类装置2具有由多层及多列构成的正交格状排列的多个出口21。这里,出口21例如在多层分类装置2具备将其外周包围的箱体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形成于该箱体的多个开口(窗部)。在多层分类装置2不特别具备这样的箱体的情况下,出口21也可以是被设定在与后述的容器支承装置3的各个容器支承部32对置的位置的虚拟的出口。

出口21的层数只要是2层以上,没有被特别限定。随着层数变多,如后述那样一次能够集中处理的订单数增加,所以是优选的。但是,如果层数过多,则有可能初始成本高涨或处理能力成为过剩等。

多层分类装置2优选的是具有例如5层~30层左右的出口21的多层分类装置。出口21的列数也只要是2列以上,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5列~40列左右。

多层分类装置2基于订单将物品a向由多层及多列构成的多个出口21的某个分类而排出。相对于以往周知的分类装置是仅以单一层进行平面性的分类(单层分类装置),多层分类装置2利用上下方向z的不同高度的各层进行立体性的分类。因此,根据多层分类装置2的层数,能够使一次能够集中处理的订单数增加。而且,能够不扩大分类装置用的平面性的设置空间而提高用于分类的处理效率。

多层分类装置2在排列方向y的两侧分别具有由多层及多列构成的多个出口21。而且,多层分类装置2基于订单,将物品a向排列方向y的两侧的多个出口21的某个分类而排出。在这样的结构中,还有能够使一次能够集中处理的订单数倍增的优点。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层分类装置2具备多个(具体而言,与出口21的层数对应的个数)的输送台车25。在多层分类装置2,与多层的出口21分别对应而设置有行驶轨道24。各层的行驶轨道24被沿着宽度方向x设置。而且,输送台车25被构成为,在各层的行驶轨道24上沿着该行驶轨道24(沿着宽度方向x)往复行驶。此外,各层的输送台车25被构成为,能够在与多列的出口21对应的位置处停止。

在输送台车25,固定着载置物品a的排出输送机26。排出输送机26在与行驶轨道24正交的方向(排列方向y)上驱动。该排出输送机26能够向正反两方向驱动。通过排出输送机26正转驱动,物品a被从排列方向y上的一方侧的出口21排出,通过排出输送机26反转驱动,物品a被从排列方向y上的另一方侧的出口21排出。这样,多层分类装置2能够从排列方向y的两侧的出口21将物品a排出。

容器支承装置3具有多个容器支承部32,能够在各个容器支承部32支承收容容器b。如图3所示,多个容器支承部32与多层分类装置2具有的多层的出口21的各自对应而被设置为多层。此外,多个容器支承部32与多层分类装置2具有的多列的出口21的各自对应而被设置为多列。这样,容器支承装置3具有由多层及多列构成的正交格状排列的多个容器支承部32。容器支承装置3相对于1个多层分类装置2分别被配置在排列方向y的两侧。

本实施方式的容器支承装置3由被固定于地板面的容器收纳搁架31构成。

在此情况下,容器支承部32由该容器收纳搁架31所具备的搁板构成。

在由搁板构成的容器支承部32,能够以载置状态支承收容容器b。这样,容器支承装置3并不需要一定是具有驱动部的装置,也可以是静态的设备。另外,收容容器b可以使用例如上方开放型的笼状体(桶)等。

容器支承装置3以被容器支承部32支承的收容容器b相对于多层分类装置2的出口21在排列方向y上邻接的方式配置。因此,当多层分类装置2从各出口21将分类后的物品a排出时,能够由被对应的容器支承部32支承的收容容器b接受该物品a。被容器支承部32支承的收容容器b被维持为被该容器支承部32支承的状态,至少直到作为对应的订单的物品a的集合汇聚的物品群g为止。在本实施方式中,维持为各收容容器b被对应的容器支承部32支承的状态,直到与被一次集中处理的全部的订单对应的物品群g汇聚至分别对应的收容容器b为止。而且,各收容容器b接受被从多层分类装置2的出口21排出的物品a并将其收容。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以1个批次将与1个多层分类装置2在排列方向y的单侧具有的出口21的个数(层数×列数)相同数量的订单集中处理。例如,各收容容器b被维持为被容器支承部32支承的状态,直到对应的订单的物品群g汇聚至位于1个多层分类装置2的单侧的全部的收容容器b为止。在与全部的收容容器b对应的订单的物品群g汇聚之后,也可以将各收容容器b从容器支承部32移载。

输送装置4将被从多层分类装置2排出的物品a用被容器支承部32支承的状态的收容容器b接受并运出,将空的收容容器b向容器支承部32运入。

另外,以下将空的收容容器b称作“空收容容器be”,将收容有物品a(物品群g)的收容容器b称作“实收容容器(fullaccommodatingcontainer)bf”。如图3等所示,输送装置4相对于1个多层分类装置2分别被配置在排列方向y的两侧。

如图1及图3所示,输送装置4包括运入输送机41、运出输送机43和堆垛起重机45。运入输送机41、运出输送机43及堆垛起重机45对于每1个多层分类装置2各设有1个。

运入输送机41被设置在空容器供给装置9的下游侧(参照图1)。运入输送机41将被从空容器供给装置9供给的空收容容器be运入。运入输送机41至少其下游侧的部分沿着多层分类装置2(沿着宽度方向x)被设置为直线状。此外,运入输送机41在容器支承装置3(容器收纳搁架31)的上方被配置在以上下方向z观察与容器支承装置3重复的位置。运入输送机41相对于多层分类装置2仅设在排列方向y的一方侧(在图3的例子中是右侧),没有设在另一方侧(在图3的例子中是左侧)。

运出输送机43将实收容容器bf朝向出货区侧运出。运出输送机43至少其上游侧的部分沿着多层分类装置2(沿着宽度方向x)被设置为直线状。此外,运出输送机43在容器支承装置3(容器收纳搁架31)的下方被配置在以上下方向z观察与容器支承装置3重复的位置。

运出输送机43也相对于多层分类装置2仅设在排列方向y的一方侧(在图3的例子中是与运入输送机41相同的一侧即右侧),没有设在另一方侧(在图3的例子中是左侧)。

堆垛起重机45具有移动装置46和移载机47。移动装置46具有沿着被设置于地板面的行驶轨道44往复行驶的行驶台车46a、和沿着从该行驶台车46a立设的一对桅杆升降的升降台46b。在升降台46b设置有移载机47。移动装置46通过行驶台车46a跨越各列的容器支承部32往复行驶、升降台46b跨越各层的容器支承部32升降,使移载机47跨越多个容器支承部32移动。移载机47从容器支承装置3的容器支承部32接受收容容器b(例如实收容容器bf),将收容容器b(例如空收容容器be)向容器支承部32移交。移载机47的形式没有被特别限定,但如果是钩式,则能够将容器支承装置3中的容器支承部32的高度间距抑制得较小,是优选的。

如图1及图3所示,堆垛起重机45相对于容器支承装置3在排列方向y上邻接而配置。容器支承装置3、多层分类装置2、容器支承装置3、堆垛起重机45在排列方向y上被以记载的顺序配置。此外,将它们作为1个单元,多个单元在排列方向y上邻接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1中,成为属于一个单元的堆垛起重机45也由相对于该堆垛起重机45在排列方向y上邻接的其他单元共用的结构。即构成为,位于在排列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多层分类装置2彼此之间的堆垛起重机45使时期不同而承担实收容容器bf从一方的多层分类装置2侧的运出和实收容容器bf从另一方的多层分类装置2侧的运出的两者。同样,该堆垛起重机45使时期不同而承担空收容容器be向一方的多层分类装置2侧的运入和空收容容器be向另一方的多层分类装置2侧的运入的两者。关于这一点在后面叙述。

拣选系统1具备控制该拣选系统1的各部的动作的控制装置6。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6控制多层分类装置2(输送台车25及排出输送机26)及输送装置4(运入输送机41、运出输送机43及堆垛起重机45)的动作。此外,控制装置6控制自动仓库7、原包装供给装置71、原包装送回装置72、物品供给装置81及空容器供给装置9的动作。具体而言,控制装置6通过将用来驱动各部的驱动装置(例如驱动马达等)驱动控制,控制各部的动作。

另外,在各物品a及各收容容器b,带有条形码或ic标签等识别标识。而且,在拣选系统1的多个位置,设置有条形码读取器或ic标签读取器等读取装置,控制装置6被构成为,能够取得来自各读取装置的读取信息。控制装置6基于该读取信息,管理各物品a及各收容容器b的位置。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1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每1个多层分类装置2,将与该多层分类装置2在排列方向y的单侧具有的出口21的个数(层数×列数)相同数量的订单以1个批次集中处理。如图6的上段及图7所示,在一个批次中,由多层分类装置2基于订单分类出的物品a被向排列方向y上的一方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右侧)排出,被收容至被处于该一方侧的容器支承装置3支承的收容容器b。此时,首先在构成该批次的全部订单中包含的物品a被向多层分类装置2依次供给。此时,基于全部的订单,应出货的全部种类的物品a分别各以需要个数被以件单位供给。

另外,在多个多层分类装置2同时工作的情况下,在被分配给多个多层分类装置2的各自的全部的订单中包含的物品a被按照类别汇集,被集中从自动仓库7供给。然后,基于各订单,各以需要个数被向各多层分类装置2分配。对于这一点,参照图5所示的简单化模型进行说明。在该图中,“α”~“δ”表示物品a的类别。而且,“aα”~“aδ”表示各类别的各个物品a(件),“cα”~“cδ”表示收容着各类别的物品a的原包装容器。

在该例中,在被分配给第1多层分类装置2a的全部的订单中需要的类别α的物品a的总数是50个,类别β的物品a的总数是30个,类别γ的物品a的总数是20个,类别δ的物品a的总数是100个。此外,在被分配给第2多层分类装置2b的全部的订单中需要的类别α的物品a的总数是10个,类别β的物品a的总数是40个,类别γ的物品a的总数是60个,类别δ的物品a的总数是60个。此外,在被分配给第3多层分类装置2c的全部的订单中需要的类别α的物品a的总数是20个,类别β的物品a的总数是20个,类别γ的物品a的总数是40个,类别δ的物品a的总数是30个。此外,在被分配给第4多层分类装置2d的全部的订单中需要的类别α的物品a的总数是60个,类别β的物品a的总数是40个,类别γ的物品a的总数是80个,类别δ的物品a的总数是30个。

在此情况下,在4个多层分类装置2a~2d的整体中,类别α的物品a需要140个,类别β的物品a需要130个,类别γ的物品a需要200个,类别δ的物品a需要220个。所以,从自动仓库7将收容着140个以上的类别α的物品a的原包装容器、收容着130个以上的类别β的物品a的原包装容器、收容着200个以上的类别γ的物品a的原包装容器、收容着220个以上的类别δ的物品a的原包装容器运出。另外,收容着各类别的物品a的原包装容器在用1个不能供应需要个数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分为多个。

然后,在物品拆散部8中,从各类别的原包装容器将物品a以件单位取出。此时,类别α的物品a被取出140个,类别β的物品a被取出130个,类别γ的物品a被取出200个,类别δ的物品a被取出220个,依次被向各多层分类装置2侧输送。而且,对于各多层分类装置2a~2d,将各类别的物品a各以各自的需要个数分配而供给。

被依次供给的物品a被多层分类装置2按照订单分类。1个多层分类装置2具有的多个出口21分别被与1个订单建立了对应。因此,各物品a通过多层分类装置2,在被输送台车25输送到与包含该物品a的订单对应的出口21的位置后,被排出输送机26从该出口21排出。而且,被从各出口21排出的物品a如图7所示,被收容至被容器支承装置3支承的收容容器b。该处理被持续进行,直到1批次中包含的全部的订单量的分类完成为止,换言之,直到物品群g汇聚至排列方向y的一方侧的收容容器b为止(参照图8)。

如果一个批次的全部的订单量的分类完成,则开始下个批次的分类处理。此时,在下个批次中,如图6的下段及图9所示,基于订单被多层分类装置2分类的物品a被向排列方向y上的另一方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左侧)排出,被收容至被处于该另一方侧的容器支承装置3支承的收容容器b。具体的分类处理的内容是与上述同样的。

此时,相对于多层分类装置2在排列方向y的一方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右侧),前批次的分类完成,在一方侧的容器支承装置3支承着实收容容器bf。所以,将处于该排列方向y的一方侧的实收容容器bf依次用堆垛起重机45向运出输送机43送出,从运出输送机43运出。由于在实收容容器bf被运出后的容器支承部32不存在收容容器b,所以对于该容器支承部32,将被从运入输送机41供给来的空收容容器be用堆垛起重机45送入而填补。此时,由于运出输送机43及运入输送机41被配置在以上下方向z观察与容器支承装置3重复的位置,所以能够将用于收容容器b的运出及运入的堆垛起重机45的移动距离抑制得较短。另外,该实收容容器bf的运出及空收容容器be的运入优选的是在该批次的分类处理中完成(参照图8)。

如果全部的订单量的分类完成,则开始再下个批次的分类处理。此时,在该批次中,如图6的上段及图7所示,基于订单被多层分类装置2分类的物品a被向排列方向y上的一方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右侧)排出,被收容至被处于该一方侧的容器支承装置3支承的收容容器b。具体的分类处理的内容是与上述同样的。

此时,相对于多层分类装置2在排列方向y的另一方侧,前批次的分类完成,在另一方侧的容器支承装置3支承着实收容容器bf。所以,将处于该排列方向y的另一方侧的实收容容器bf依次用堆垛起重机45向运出输送机43送出,从运出输送机43运出。由于在实收容容器bf被运出后的容器支承部32不存在收容容器b,所以对于该容器支承部32,将被从运入输送机41供给来的空收容容器be用堆垛起重机45送入而填补。

将以上的动作反复执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多层分类装置2接受物品a的多个收容容器b根据排列方向y上的相对于多层分类装置2的位置,被分为两个组(第1组容器群、第2组容器群)。而且,如图6~图9所示,对于属于第1组容器群及第2组容器群中的一方的收容容器b的运出及运入处理和向属于另一方的收容容器b的分类(物品a从多层分类装置2的排出)在时期上重叠而被执行。进而,这些动作在第1组容器群和第2组容器群中被交替地执行。另外,在图6中,“ast”表示正在进行分类处理,“bf-out”表示实收容容器bf正在被运出,“be-in”表示空收容容器be正在被运入。

即,在一个批次中,在输送装置4进行属于第1组容器群的收容容器b的运出及运入(实收容容器bf的运出及空收容容器be的运入)的期间中,多层分类装置2进行物品a向属于第2组容器群的收容容器b的排出(分类处理)。此外,在下个批次中,在输送装置4进行属于第2组容器群的收容容器b的运出及运入(实收容容器bf的运出及空收容容器be的运入)的期间中,多层分类装置2进行物品a向属于第1组容器群的收容容器b的排出(分类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1由于用具有由多层多列构成的多个出口21的多层分类装置2进行分类处理,所以能够使一次能够集中处理的订单数增加。而且,由于多层分类装置2在排列方向y的两侧分别具有多个出口21,所以能够使一次能够集中处理的订单数进一步增加。由此,能够不扩大分类装置的平面性的设置空间而提高用于分类的处理效率。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1由于作为输送装置4而具备运入输送机41、运出输送机43及堆垛起重机45,所以能够将各实收容容器bf的运出及各空收容容器be的运入分别自动地顺畅地进行。由此,能够有效率地进行分类后的运出及用于接着的运出的准备,能够提高作为系统整体的处理效率。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拣选系统1中,由于堆垛起重机45由在排列方向y上邻接的两个多层分类装置2共用,所以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及低成本化。此外,在共用堆垛起重机45的同时,将分类处理和实收容容器bf的运出及空收容容器be的运入在时期上重叠、并且在第1组容器群和第2组容器群中交替地执行。由此,从这一点也能够提高作为系统整体的处理效率。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拣选系统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没有特别说明的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图10是示意地表示拣选系统1的主要部的俯视图。图11是以沿着排列方向y的排列方向观察而示意地表示拣选系统1的主要部的图。另外,图10和图11不是相互对应的,分别表示了拣选系统1的不同的动作状态。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4具备运送输送机450。进而,在本例中,输送装置4具备中继输送装置420、经由中继输送装置420从运送输送机450接受实收容容器bf并运出的运出输送机430、和经由中继输送装置420将空收容容器be向运送输送机450运入的运入输送机410。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4夹着1个多层分类装置2被配置在排列方向y的两侧。具体而言,运送输送机450、中继输送装置420、运出输送机430及运入输送机410的各自夹着1个多层分类装置2被配置在排列方向y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运送输送机450具有支承面4f,所述支承面4f能够将收容容器b以沿着宽度方向x排列有与多列的出口21(参照图2)相同数量的状态支承,运送输送机450构成为,将被支承面4f支承的多个收容容器b沿着宽度方向x输送。即在本例中,支承面4f兼作为用来支承收容容器b的容器支承部32(参照图3等)。而且,构成输送装置4的一部分的运送输送机450兼作为容器支承装置3(参照图3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由运送输送机450对于收容容器b的输送路径p被设定成为封闭的环状的路径。换言之,运送输送机450构成为,通过沿着输送路径p输送收容容器b,能够使该收容容器b在运送输送机450内循环。因此,这里运送输送机450除了具有支承面4f的第1输送部451以外,还具备:第2输送部452,将与被支承面4f支承的收容容器b的数量相同数量的收容容器b支承及输送;第1连接输送部453,将第1输送部451的第1端部e11与第2输送部452的第1端部e21连接;以及第2连接输送部454,将第1输送部451的第2端部e12与第2输送部452的第2端部e2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输送部451邻接于多层分类装置2而被配置,并且第2输送部452被配置在比第1输送部451远离多层分类装置2的一侧。而且,第1输送部451是作为支承从多层分类装置2接受物品a的空收容容器be的容器支承部32发挥功能的部分。此外,第2输送部452是作为将向第1输送部451供给的空收容容器be暂时储存、以及将被从第1输送部451供给的实收容容器bf暂时储存的储存部(缓冲部)发挥功能的部分。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为,第1输送部451和第2输送部452的两者形成直线状的输送路径。而且,第1输送部451和第2输送部452在排列方向y上邻接并相互平行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输送部451沿着宽度方向x以直线状延伸。此外,第2输送部452也沿着宽度方向x以直线状延伸。这样,由于第1输送部451和第2输送部452的两者沿着宽度方向x延伸,所以作为拣选系统1整体,能够实现相对于该宽度方向x正交的排列方向y上的节省空间化。

第1连接输送部453将第1输送部451的第1端部e11与第2输送部452的第1端部e21连接,在排列方向y上延伸。第1连接输送部453构成为,能够在排列方向y及宽度方向x的两方向上输送收容容器b。具体而言,第1连接输送部453构成为,在与第1输送部451的收容容器b的交接部及与第2输送部452的收容容器b的交接部,能够在宽度方向x上输送收容容器b,在其他部分能够在排列方向y上输送收容容器b。第1连接输送部453被构成为能够将收容容器b的输送方向变更的所谓传送装置(transer,输送方向变更装置)。另外,第1输送部451的第1端部e11是该第1输送部451的宽度方向x的一方侧(图10中的左侧)的端部。同样,第2输送部452的第1端部e21是该第2输送部452的宽度方向x的一方侧(图10中的左侧)的端部。

第2连接输送部454将第1输送部451的第2端部e12与第2输送部452的第2端部e22连接,在排列方向y上延伸。第2连接输送部454构成为,能够在排列方向y及宽度方向x的两方向上输送收容容器b。具体而言,第2连接输送部454构成为,在与第1输送部451的收容容器b的交接部及与第2输送部452的收容容器b的交接部,能够在宽度方向x上输送收容容器b,在其他部分能够在排列方向y上输送收容容器b。第2连接输送部454与上述的第1连接输送部453同样,被构成为能够变更收容容器b的输送方向的所谓传送装置(输送方向变更装置)。另外,第1输送部451的第2端部e12是宽度方向x上的该第1输送部451的与第1端部e11相反侧(图10中的右侧)的端部(另一端部)。同样,第2输送部452的第2端部e22是宽度方向x上的该第2输送部452的与第1端部e21相反侧(图10中的右侧)的端部(另一端部)。

这样,运送输送机450具备被直接或间接地相互连接的第1输送部451、第2输送部452、第1连接输送部453及第2连接输送部454,所以能够在运送输送机450内使收容容器b循环。由运送输送机450对于收容容器b的输送路径p沿着这些第1输送部451、第2输送部452、第1连接输送部453及第2连接输送部454被设定。在本例中,输送装置4使上下方向z的高度不同而具备多层这样的运送输送机450(参照图11)。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配置有6层的运送输送机450。

如图10及图11所示,运出输送机430构成为,经由中继输送装置420从运送输送机450接受实收容容器bf并运出。运出输送机430将实收容容器bf朝向出货区侧(图10~图12中的右侧)运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运出输送机430在上下方向观察以与第2输送部452及中继输送装置420在宽度方向x上排列的方式配置(参照图1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运出输送机430构成为,经由第2连接输送部454和中继输送装置420接受被第2输送部452支承的实收容容器bf。此外,如图11所示,在本例中,运出输送机430设有比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配置多层的运送输送机450少的数量(这里是1个)。在图示的例子中,运出输送机430被设置在与从下方起第3层的运送输送机450相同的高度。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运出输送机430的设置高度可以设为任意的高度。此外,运出输送机430的数量可以设为任意的数量。例如,既可以将运出输送机430设置与运送输送机450相同数量,也可以将运出输送机430的数量设为运送输送机450的半数。

如图10及图11所示,运入输送机410构成为,经由中继输送装置420将空收容容器be向运送输送机450运入。运入输送机410例如将被从空容器供给装置(未图示)供给的空收容容器be运入。在本实施方式中,运入输送机410在上下方向观察,以与第2输送部452及中继输送装置420在宽度方向x上排列的方式配置(参照图10)。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运入输送机410构成为,将空收容容器be经由中继输送装置420和第2连接输送部454向第2输送部452移交。此外,如图11所示,在本例中,运入输送机410被设置了比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配置有多层的运送输送机450少的数量(这里是1个)。在图示的例子中,运入输送机410被设置在与从下方起第2层的运送输送机450相同的高度。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运入输送机410的设置高度可以设为任意的高度。此外,运入输送机410的数量可以设为任意的数量。例如,既可以将运入输送机410设置与运送输送机450相同数量,也可以将运入输送机410的数量设为运送输送机450的半数。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运出输送机430和运入输送机410在沿着上下方向z的上下方向观察重复并且在上下方向z上离开而配置。由此,能够将由拣选系统1的整体占有的地板面积抑制得较小。

如图10所示,中继输送装置420在上下方向观察被配置在运出输送机430及运入输送机410的各自与运送输送机450之间。而且,中继输送装置420构成为,将收容容器b在运出输送机430及运入输送机410的各自与运送输送机450之间中继。在图示的例子中,中继输送装置420在上下方向观察,被配置在运送输送机450的第2输送部452与运出输送机430及运入输送机410的各自之间。此外,中继输送装置420对于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配置多层的运送输送机450设置有1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输送装置420构成为,将收容容器b在上下方向z上输送。在本例中,中继输送装置420被构成为在载置支承着收容容器b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z上升降的所谓升降机(lifter)。此外,中继输送装置420构成为,能够将所支承的收容容器b也在宽度方向x上输送。即,中继输送装置420构成为,将收容容器b在上下方向z及宽度方向x上输送。例如,在实收容容器bf被运出时,中继输送装置420上升或下降到与多层的运送输送机450中的成为对象的运送输送机450对应的位置,在该位置接受在宽度方向x上被输送来的实收容容器bf。而且,中继输送装置420通过上升或下降到与运出输送机430对应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将实收容容器bf在宽度方向x上输送,将该实收容容器bf向运出输送机430移交。此外,例如在空收容容器be被运入时,中继输送装置420上升或下降到与运入输送机410对应的位置,在该位置接受在宽度方向x上被输送来的空收容容器be。而且,中继输送装置420通过上升或下降到与多层的运送输送机450中的成为对象的运送输送机450对应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将空收容容器be在宽度方向x上输送,将该空收容容器be向对应的运送输送机450移交。

这里,中继输送装置420能够输送的收容容器b的数量比能够由第1输送部451或第2输送部452支承的收容容器b的数量少。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1输送部451及第2输送部452的各自构成为,一次能够支承12个收容容器b。另一方面,中继输送装置420构成为,一次能够输送4个收容容器b(参照图11)。因而,在本例中,中继输送装置420将第1输送部451或第2输送部452能够集中支承的12个收容容器b分为3次输送。

该拣选系统1执行:分类处理(ast:assort),基于订单将物品a分类,将分类后的物品a向对象的收容容器b收容;运出处理(bf-out),将分类处理(ast)完成的实收容容器bf运出;以及运入处理(be-in),将空收容容器be运入。进而,在本例中,拣选系统1执行将被第1输送部451支承的实收容容器bf与被第2输送部452支承的空收容容器be调换的调换处理(rot:rotation)。这些各处理通过控制装置6(参照图4)控制各部的动作而被执行。

图10表示了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排列方向y上的一方侧分类处理(ast)完成后的状态。分类处理(ast)通过多层分类装置2的动作而被执行。在分类处理(ast)的完成后,被第1输送部451(支承面4f)支承的全部的收容容器b成为实收容容器bf。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由被配置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排列方向y上的一方侧的第1输送部451支承的12个收容容器b的全部成为实收容容器bf。此外,通过后述的运入处理(be-in),在该时点,12个空收容容器be被运入到被配置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排列方向y上的一方侧的第2输送部452而被支承。

而且,在分类处理(ast)的完成后,如图12所示,执行调换处理(rot)。在调换处理(rot)中,将被第1输送部451支承的实收容容器bf与被第2输送部452支承的空收容容器be调换。即,将被第2输送部452支承的空收容容器be向第1输送部451输送,将被第1输送部451支承的实收容容器bf向第2输送部452输送。在本例中,拣选系统1通过使实收容容器bf及空收容容器be沿着第1输送部451、第1连接输送部453、第2输送部452及第2连接输送部454在运送输送机450内循环,执行调换处理(rot)。

而且,在调换处理(rot)的完成后,执行运出处理(bf-out)。在运出处理(bf-out)中,将被第2输送部452支承的实收容容器bf经由中继输送装置420向运出输送机430输送,进而由运出输送机430向运出目的地运出。在本例的运出处理(bf-out)中,中继输送装置420将被第2输送部452支承的12个实收容容器bf以每1次输送4个、分为3次向运出输送机430输送。在运出处理(bf-out)的完成后,成为在第2输送部452没有配置收容容器b的状态。

而且,在运出处理(bf-out)的完成后,执行运入处理(be-in)。在运入处理(be-in)中,对于没有配置收容容器b的状态的第2输送部452,从运入输送机410经由中继输送装置420输送空收容容器be。在本例的运入处理(be-in)中,中继输送装置420以每1次输送4个、分为3次将12个空收容容器be向第2输送部452输送。

这里,在执行运出处理(bf-out)及运入处理(be-in)的前阶段中,在第1输送部451成为通过调换处理(rot)的执行而配置有空收容容器be的状态。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运出处理(bf-out)及运入处理(be-in)的执行中,也将分类处理(ast)执行(bf-out&ast,be-in&ast),所述分类处理(ast)是将分类后的物品a向对象的收容容器b收容的处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停止分类处理(ast)的期间仅为调换处理(rot)的执行中。因此,作为拣选系统1整体能够使处理效率改善。另外,也可以将分类处理(ast)仅在运出处理(bf-out)及运入处理(be-in)的某一方的执行中执行。

接着,对在1个多层分类装置2的单位执行的各处理的顺序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着1个多层分类装置2在排列方向y的两侧设置有输送装置4。在图示的例子中,相对于多层分类装置2,在右侧r和左侧l的两者设有输送装置4。一对输送装置4的各自具备6层的运送输送机450。如图13所示,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右侧r及左侧l的各自从下方起配置有第1层运送输送机450,第2层运送输送机450,……第6层运送输送机450。

此外,图14表示横轴被设为时间轴的时间图。图14中的“r1”表示图13中的右侧r的第1层运送输送机450,“r2”表示右侧r的第2层运送输送机450。关于“r3”~“r6”也以同样的规则表示图13中的右侧r的各层的运送输送机450。图14中的“l1”表示图13中的左侧l的第1层运送输送机450,“l2”表示左侧l的第2层运送输送机450。关于“l3”~“l6”也以同样的规则表示图13中的左侧l的各层的运送输送机450。而且,图14表示在各层各侧的运送输送机450中执行的动作与时间经过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拣选系统1(控制装置6:参照图4)使时期重复而使被配置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排列方向y上的一方侧(例如右侧r)的多层运送输送机450中的一部分的运送输送机450和被配置在另一方侧(例如左侧l)的多层运送输送机450中的一部分的运送输送机450动作。而且,拣选系统1使时期重复而使被配置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排列方向y上的一方侧(例如右侧r)的多层运送输送机450中的剩余的一部分的运送输送机450、和被配置在另一方侧(例如左侧l)的多层运送输送机450中的剩余的一部分的运送输送机450动作。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拣选系统1将配置在右侧r的第1层、第3层及第5层运送输送机(r1、r3、r5)和配置在左侧l的第2层、第4层及第6层运送输送机(l2、l4、l6)作为第1输送机组u1,使时期重复而使它们动作。此外,拣选系统1将配置在右侧r的第2层、第4层及第6层运送输送机(r2、r4、r6)和配置在左侧l的第1层、第3层及第5层运送输送机(l1、l3、l5)作为第2输送机组u2,使时期重复而使它们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层分类装置2成为在多层的各自中将物品a输送而进行分类的结构。因此,属于第1输送机组u1和第2输送机组u2各自的运送输送机450被设定为,相同层的左右的运送输送机450不会使时期重复而成为分类处理(ast)的对象。由此,由于能够有效地利用多层分类装置2的各层的分类能力,所以能够提高分类处理的效率。另外,多层分类装置2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所以构成第1输送机组u1或第2输送机组u2的各运送输送机450的组合可以根据多层分类装置2的结构而适当设定。

如图14所示,在本例中,拣选系统1在第1期间(term1)在第1输送机组u1中执行分类处理(ast),并且在第2输送机组u2中执行调换处理(rot)、运出处理(bf-out)及运入处理(be-in)。

具体而言,拣选系统1在第1期间(term1)中执行将由多层分类装置2按照订单分类的物品a向被属于第1输送机组u1的各运送输送机(r1、r3、r5、l2、l4、l6)支承的收容容器b收容的分类处理(ast)。

此外,在该第1期间(term1)的期间中,拣选系统1在属于第2输送机组u2的各运送输送机(r2、r4、r6、l1、l3、l5)中,首先执行调换处理(rot),使被第1输送部451支承的12个实收容容器bf向各运送输送机(r2、r4、r6、l1、l3、l5)的第2输送部452移动,并且使被第2输送部452支承的12个空收容容器be向第1输送部451移动。另外,这里被第1输送部451支承的12个实收容容器bf是未图示的之前的期间中的分类处理(ast)的结果,被第2输送部452支承的12个空收容容器be是未图示的之前的期间中的运入处理(be-in)的结果。通过调换处理(rot)的执行,能够将空收容容器be配置到能够收容被从多层分类装置2排出的物品a的位置,并且能够将实收容容器bf配置到能够由中继输送装置420输送的位置。由此,下个第2期间(term2)中的分类处理(ast)的准备和该第1期间(term1)中的运出处理(bf-out)的准备齐备。而且,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右侧r和左侧l的各自,中继输送装置420每1层地执行运出处理(bf-out)和运入处理(be-in)。

在本例中,如图14所示,在第1期间(term1)中,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右侧r,以第2层运送输送机r2、第4层运送输送机r4、第6层运送输送机r6的顺序,执行运出处理(bf-out)。而且,以与其同时进行的方式,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左侧l,以第1层运送输送机l1、第3层运送输送机l3、第5层运送输送机l5的顺序,执行运出处理(bf-out)。

此外,如果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右侧r运出处理(bf-out)结束,则各运送输送机(r2、r4、r6)的第2输送部452成为没有配置收容容器b的空闲状态。所以,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右侧r,以第2层运送输送机r2、第4层运送输送机r4、第6层运送输送机r6的顺序,执行运入处理(be-in)。同样,如果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左侧l运出处理(bf-out)结束,则各运送输送机(l1、l3、l5)的第2输送部452成为没有配置收容容器b的空闲状态。所以,在多层分类装置2的左侧l,以第1层运送输送机l1、第3层运送输送机l3、第5层运送输送机l5的顺序,执行运入处理(be-in)。以上这样的第1期间(term1)中的第2输送机组u2的调换处理(rot)、运出处理(bf-out)及运入处理(be-in)优选的是在第1输送机组u1的分类处理(ast)的完成前完成。

在第1期间(term1)结束后,在第2期间(term2)中,如图14所示,拣选系统1在属于第2输送机组u2的各运送输送机(r2、r4、r6、l1、l3、l5)中执行分类处理(ast),并且在属于第1输送机组u1的各运送输送机(r1、r3、r5、l2、l4、l6)中执行调换处理(rot)、运出处理(bf-out)及运入处理(be-in)。

即,在第2期间(term2)中,将在第1期间(term1)中由各输送机组(u1、u2)执行的各处理调换,在各输送机组(u1、u2)中执行这些各处理。另外,由于第1输送机组u1中的调换处理(rot)、运出处理(bf-out)及运入处理(be-in)被以与上述第2输送机组u2中的调换处理(rot)、运出处理(bf-out)及运入处理(be-in)同样的流程被执行,所以省略说明。

而且,在第2期间(term2)结束后,在第3期间(term3)中,将在第2期间(term2)中由各输送机组(u1、u2)执行的各处理再次调换,在各输送机组(u1、u2)中执行这些各处理。这样,在拣选系统1中,按照各期间(term1,term2,term3,……),将各输送机组(u1、u2)中的处理调换执行。由此,能够使包括多层分类装置2及输送装置4的各装置有效率地协作而运用,作为拣选系统1整体,能够实现较高的处理效率。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多层分类装置2具备具有排出输送机26的多个输送台车25而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多层分类装置2也可以具备例如在与各出口21对应的位置设有推出机构的多层的板条式输送机而构成。此外,多层分类装置2只要将物品a向多个出口21的某个分类而排出,也可以使用任何构造。

(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以多层分类装置2在排列方向y的两侧具有出口21、相对于1个多层分类装置2在排列方向y的两侧配置有容器支承装置3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多层分类装置2仅在排列方向y的单侧具有出口21,仅在其出口21侧配置容器支承装置3。

(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以拣选系统1具备多个多层分类装置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拣选系统1也可以仅具备单一的多层分类装置2而构成。

(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以收容容器b能够以载置状态支承于容器支承装置3的容器支承部3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收容容器b例如能够以悬挂状态支承于容器支承装置3的容器支承部32。在此情况下,容器支承部32及收容容器b的构造被做成适合于悬挂支承的构造。

(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主要设想堆垛起重机45的移载机47将实收容容器bf的运出及空收容容器be的运入各进行1次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移载机47将实收容容器bf的运出及空收容容器be的移载同时进行各多个。

(6)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以堆垛起重机45由在排列方向y上邻接的两个多层分类装置2共用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在排列方向y上邻接的两个多层分类装置2在它们之间分别具备专用的堆垛起重机45。在此情况下,对于每1个多层分类装置2,各设置两个专用的堆垛起重机45。

(7)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以输送装置4包括堆垛起重机45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输送装置4例如包括与容器支承装置3的容器支承部32的各层对应设为多层的输送台车而构成。

(8)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以容器支承装置3由容器收纳搁架31构成、输送装置4包括与容器收纳搁架31另外的堆垛起重机45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16所示那样,容器支承装置3和输送装置4的一部分由与多层分类装置2的出口21的各层对应而设为多层的交出输送机49兼用。该交出输送机49在停止状态下由被载置支承于其上的收容容器b将被从多层分类装置2排出的物品a接受,在驱动状态下进行实收容容器bf的运出及空收容容器be的运入。

(9)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以多个收容容器b根据排列方向y上的相对于多层分类装置2的位置被分为两个组(第1组容器群、第2组容器群)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将多个收容容器b例如根据容器支承装置3中的容器支承部32的位置(例如,奇数层/偶数层,比一半靠上侧层/下侧层,奇数列/偶数列,比一半靠右侧层/左侧层,……)而分为两个组。

(10)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以1个多层分类装置2将与在排列方向y的单侧具有的出口21的个数(层数×列数)相同数量的订单以1批次集中处理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以1批次集中处理的订单数也可以被适当变更。

(11)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以第1输送部451及第2输送部452被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x的直线状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形状并不限定于沿着宽度方向x的直线状。但是,第1输送部451需要被配置在能够接受被从多层分类装置2的各层的多个出口21排出的物品a的位置。因而,第1输送部451优选的是做成与多层分类装置2的多个出口21的宽度方向x的配置形状对应的形状。另一方面,第2输送部452与第1输送部451相比,形状的自由度较高。例如,即使在第1输送部451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情况下,关于第2输送部452,也可以不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此外,关于第2输送部452的俯视中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圆弧状或s字状等曲线状。

(12)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以运送输送机450除了第1输送部451以外还具备第2输送部452、第1连接输送部453及第2连接输送部454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根据第2输送部452的形状,也可以做成运送输送机450不具备第1连接输送部453及第2连接输送部454,第1输送部451和第2输送部452被直接连接的结构。或者,运送输送机450也可以不具备第2输送部452、第1连接输送部453及第2连接输送部454。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第1输送部451和中继输送装置420直接交接收容容器b。例如,也可以在第1输送部451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的各自设置中继输送装置420,构成为,从一方的中继输送装置420(例如第1中继输送装置)向第1输送部451输送空收容容器be,并且构成为,从该第1输送部451向另一方的中继输送装置420(例如第2中继输送装置)输送实收容容器bf。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在第1输送部451的宽度方向x的一方侧设置中继输送装置420,构成为,该中继输送装置420进行空收容容器be向第1输送部451的移交及实收容容器bf从第1输送部451的接受的两者。

(13)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以中继输送装置420在上下方向观察被配置在运送输送机450的第2输送部452与运出输送机430及运入输送机410的各自之间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中继输送装置420也可以对应于运送输送机450的第1输送部451和第2输送部452的两者而对于1个运送输送机450设置一对。在此情况下,一方的中继输送装置420(例如第1中继输送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上下方向观察被配置在第1输送部451与运入输送机410之间,将从运入输送机410接受到的空收容容器be向第1输送部451输送。而且,另一方的中继输送装置420(例如第2中继输送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上下方向观察被配置在第2输送部452与运出输送机430之间,将从第2输送部452接受到的实收容容器bf向运出输送机430输送。

(14)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以运出输送机430和运入输送机410在沿着上下方向z的上下方向观察重复并且在上下方向z上离开而配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运出输送机430和运入输送机410也可以被配置为在上下方向观察不重复。在此情况下,运出输送机430和运入输送机410既可以在上下方向z上离开而配置,也可以被配置在上下方向z上的相同的位置(相同的高度)。

(15)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中继输送装置420构成为将收容容器b在上下方向z及宽度方向x上输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中继输送装置420也可以构成为,将收容容器b除了上下方向z及宽度方向x以外也在排列方向y上输送。或者,中继输送装置420例如可以被构成为将收容容器b仅在宽度方向x上输送的输送机,根据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配置多层的运送输送机450的数量而设置。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配置多层的中继输送装置420的各自在宽度方向x上的与运送输送机450相反侧与能够执行收容容器b的运出及运入的两者的运出运入输送机连接。运出运入输送机被构成为能够朝向宽度方向x的两侧的各自输送收容容器b,根据在上下方向z上排列配置多层的中继输送装置420的数量而设置。另外,运出运入输送机在宽度方向x上的与中继输送装置420相反侧,被与将空收容容器be运入的运入线路及将实收容容器bf运出的运出线路的两者连接。另外,在中继输送装置420被构成为输送机的情况下,作为该中继输送装置420,例如也可以采用将收容容器b沿着螺旋状的输送路径输送的螺旋输送机、将倾斜角度变更自如的可变倾斜输送机、或者其他的周知的输送机。中继输送装置420的数量根据其结构而适当设定。另外,在作为中继输送装置420而使用可变倾斜输送机的情况下,也优选的是做成以下的结构,进行角度变更,以使例如在该可变倾斜输送机为第1倾斜角度的状态下由该可变倾斜输送机将运送输送机450与运入输送机410连接,在该可变倾斜输送机为第2倾斜角度的状态下由该可变倾斜输送机将运送输送机450与运出输送机430连接。

(1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包括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他的实施方式;以下同样)中公开的结构只要不发生矛盾,也可以与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而应用。关于其他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方面都是例示,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改变。

〔实施方式的概要〕

若将以上总结,则有关本公开的拣选系统优选的是具备以下的各结构。

一种从被保管的多个物品之中收集需要的物品并出库的拣选系统,具备:多层分类装置,具有上下方向的高度不同的多层的出口,基于订单,将前述物品向多层的前述出口的某个分类而排出;容器支承装置,具有与多层的前述出口的各自对应而设置为多层的多个容器支承部,能够将接受并收容被从前述出口排出的前述物品的收容容器支承于前述容器支承部,直到作为每个前述订单的前述物品的集合的物品群汇聚为止;以及输送装置,将收容有前述物品的前述收容容器从前述容器支承部运出,将空的前述收容容器向前述容器支承部运入。

根据该结构,由于基于订单将物品分类的分类装置由具有多层的出口的多层分类装置构成,所以能够利用上下方向的不同高度的各层,使一次能够集中处理的订单数增加。即,能够不扩大分类装置的平面性的设置空间而提高用于分类的处理效率。此外,在该结构中,将被从出口排出的物品用被容器支承装置的容器支承部支承的收容容器接受,直到各订单的物品群汇聚为止,然后用输送装置自动运出。由于通过该运出处理在各容器支承部不再存在收容容器,所以由输送装置将空的收容容器自动运入以将其填补。这样,由输送装置自动地进行收容有各订单的物品群的收容容器的运出及空的收容容器的运入,所以能够有效率地进行分类后的运出、及用于下次运出的准备。通过以上,能够实现能够在受限的空间中有效率地进行从物品的收集到出库的拣选系统。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前述多层分类装置在前述多层分类装置及前述容器支承装置的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前述出口;相对于前述多层分类装置在前述排列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有前述容器支承装置及前述输送装置。

根据该结构,与多层分类装置仅在单侧具有出口而将物品仅向单侧排出那样的结构相比,能够使一次能够集中处理的订单数倍增。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前述多层分类装置沿着前述排列方向设置有多个;构成为,位于在前述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前述多层分类装置彼此之间的前述输送装置承担前述收容容器从一方的前述多层分类装置侧的运出和前述收容容器从另一方的前述多层分类装置侧的运出的两者。

根据该结构,与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多层分类装置彼此之间分别设置专用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相比,相应于由两个多层分类装置共用1个输送装置,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及低成本化。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前述输送装置包括堆垛起重机,所述堆垛起重机具有移载机和移动装置,所述移载机从前述容器支承部接受前述收容容器并将前述收容容器向前述容器支承部移交,所述移动装置使前述移载机跨越多个前述容器支承部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堆垛起重机中包括的能够上下移动的移动装置和移载机,将在容器支承装置中跨越多层被支承的各层的收容容器使用共同的堆垛起重机运出。此外,能够使用共同的堆垛起重机将空的收容容器向容器支承装置的各层的容器支承部运入。由此,与例如输送装置包括多层的输送机那样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输送装置的构造的简单化。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前述输送装置包括运出输送机和运入输送机,所述运出输送机将收容有前述物品的前述收容容器从前述堆垛起重机接受并运出,所述运入输送机将空的前述收容容器运入并向前述堆垛起重机移交;前述运出输送机及前述运入输送机被配置在以前述上下方向观察与前述容器支承装置重复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运出输送机将收容有物品的收容容器从在上下方向上观察与容器支承装置重复的位置运出,能够使用运入输送机将空的收容容器运入到在上下方向观察与容器支承装置重复的位置。因而,能够以较短的距离进行使用堆垛起重机的收容容器的运出及运入。由此,在输送装置包括堆垛起重机而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率地进行分类后的运出及用于下次运出的准备。此时,由于能够利用容器支承装置的上下的空间配置运出输送机及运入输送机,所以能够将作为系统整体的平面性的设置空间抑制得较小。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将在沿着前述多层分类装置及前述容器支承装置的排列方向的排列方向观察与前述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前述多层分类装置具有前述宽度方向的位置不同的多列的前述出口;前述输送装置具备运送输送机;前述运送输送机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能够将前述收容容器以沿着前述宽度方向排列有与多列的前述出口相同数量的状态支承,前述运送输送机将被前述支承面支承的多个前述收容容器沿着前述宽度方向输送;前述支承面兼作为前述容器支承部;前述运送输送机兼作为前述容器支承装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兼作为输送装置和容器支承装置的运送输送机进行收容容器的支承及输送。因此,与分别具备输送装置和容器支承装置的情况相比,作为系统整体能够实现结构的简略化和节省空间化。此外,根据本结构,通过兼作为容器支承部的运送输送机的支承面,能够将排列有与多列的出口相同数量的收容容器集中支承,并且能够将它们集中沿着宽度方向输送。因此,能够提高收容容器的输送效率。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前述运送输送机除了具有前述支承面的第1输送部以外,还具备:第2输送部,将与被前述支承面支承的前述收容容器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前述收容容器支承及输送;第1连接输送部,将前述第1输送部的第1端部与前述第2输送部的第1端部连接;以及第2连接输送部,将前述第1输送部的第2端部与前述第2输送部的第2端部连接。

根据该结构,第1输送部及第2输送部分别能够支承相互相同数量的收容容器,此外,它们被第1连接输送部及第2连接输送部相互连接。因此,例如在第1输送部支承着多个收容有物品的收容容器(实收容容器)、并且第2输送部支承着与第1输送部相同数量的没有收容物品的空的收容容器(空收容容器)的状态下,能够将这些实收容容器和空收容容器在第1输送部与第2输送部之间一次调换。因此,能够使为了等待实收容容器和空收容容器的调换而物品的分类作业停止的时间变短。因而,根据本结构,作为系统整体能够提高处理效率。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前述输送装置具备中继输送装置、运出输送机以及运入输送机,所述运出输送机将收容有前述物品的前述收容容器经由前述中继输送装置从前述运送输送机接受并运出,所述运入输送机将空的前述收容容器经由前述中继输送装置向前述运送输送机运入;前述运出输送机和前述运入输送机在沿着前述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重复,并且在前述上下方向上离开而配置;前述中继输送装置将前述收容容器在前述上下方向上输送。

根据该结构,由于用来将收容容器运出的运出输送机和用来将收容容器运入的运入输送机在上下方向观察重复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离开而配置,所以能够将由系统整体占有的地板面积抑制得较小。此外,即使是这样运出输送机和运入输送机在上下方向上离开而配置的结构,由于中继输送装置构成为将收容容器在上下方向上输送,所以也能够在运出输送机及运入输送机的各自与运送输送机之间适当地输送收容容器。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在从前述多层分类装置接受前述物品的多个前述收容容器中,包括作为属于第1组的前述收容容器的集合的第1组容器群、和作为属于第2组的前述收容容器的集合的第2组容器群;在前述输送装置进行属于前述第1组容器群的前述收容容器的运出及运入的期间中,前述多层分类装置进行前述物品向属于前述第2组容器群的前述收容容器的排出;在前述输送装置进行属于前述第2组容器群的前述收容容器的运出及运入的期间中,前述多层分类装置进行前述物品向属于前述第1组容器群的前述收容容器的排出。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对于属于第1组容器群及第2组容器群中的一方的收容容器的运出及运入处理、和向属于另一方的收容容器的分类(物品从多层分类装置的排出)在时期上重叠而执行。而且,通过将这些动作在第1组容器群和第2组容器群中交替地进行,能够使作为拣选系统整体的处理效率提高。

作为一形态,优选的是,还具备保管前述物品的自动仓库;设置有多个前述多层分类装置,并且多个前述多层分类装置与共同的前述自动仓库连接;将在与多个前述多层分类装置的各自对应的前述订单中包含的前述物品按照类别汇集而从前述自动仓库侧供给,然后各将需要个数向各多层分类装置分配。

根据该结构,与对于各个多层分类装置依次将各订单中包含的物品从自动仓库侧供给那样的结构相比,能够将自动仓库的动作量抑制得较少。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从自动仓库向多个多层分类装置的各自的物品的供给。此外,能够提高作为系统整体的处理效率。

有关本公开的拣选系统只要能够起到上述各效果中的至少1个就可以。

附图标记说明

1拣选系统

2多层分类装置

3容器支承装置

4输送装置

21出口

31容器收纳搁架

32容器支承部

41运入输送机

43运出输送机

45堆垛起重机

46移动装置

47移载机

a物品

g物品群

b收容容器

bf实收容容器

be空收容容器

y排列方向

z上下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