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散装物料的抽吸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3973发布日期:2020-09-04 15:2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用于散装物料的抽吸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5前序部分的、用于散装物料、尤其是塑料颗粒的抽吸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用于散装物料的输送系统中,包含散装物料并且例如是筒仓的存储点通过供应管路和排出管路与消耗器连接。为了将希望的存储点与希望的消耗器连接,在存储点和消耗器之间的流动路径中设置有所谓的联接站,借助该联接站可将散装物料的流动路径从相应存储点连接至相应消耗器。这种联接站例如可构造成联接矩阵的形式,联接矩阵包括大量的管路和阀,这些管路和阀根据所希望的散装物料输送路径必须从存储点连接至消耗器。但这种联接站非常昂贵并且需要大量的安装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构造同类型的抽吸输送系统,使得可以以结构简单的方式在选定的存储点和选定的消耗器之间建立流动连接。

所述任务在同类型的抽吸输送系统中借助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5特征部分特征得以解决。

代替联接站,根据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抽吸输送系统具有一个中央物料管路,在存储点区域中利用阀将物料从存储点供应到该中央物料管路中。在消耗器区域中,物料管路设有另外的阀,通过所述另外的阀,物料可在阀的相应切换位置中被供应给相应消耗器。配置给存储点和消耗器的阀可在两个位置中切换。在第一位置中物料管路被释放为通路,即,使存储点和消耗器与物料管路在流体技术方面脱耦。在第二位置中,阀在选定的存储点和选定的消耗器之间建立管路连接。在此情况下,这样供应由真空源产生的抽吸流/空气流,使得物料可从选定的存储点被供应到物料管路并且可在选定的消耗器区域中从物料管路中排出,从而物料可通过抽吸流/空气流到达选定的消耗器中。该抽吸输送系统的特点是结构非常简单。在选定的消耗器和选定的存储点之间的耦联通过一个唯一的中央物料管路实现。该中央物料管路可任意设置在抽吸输送系统中,因为阀本身是物料管路的一部分。物料管路没有供阀连接的接口。

有利的是,抽吸输送系统的排出管路连接到配置给消耗器的分离容器上。所输送的物料首先到达分离容器,物料在预定时刻从分离容器转移到消耗器。

分离容器通过真空阀连接到真空管路上,该真空管路与真空源连接。在输送物料时,打开被供应以物料的分离容器的真空阀,从而可经由打开的真空阀从选定的存储点输送物料。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阀具有两个阀元件。其中一个阀元件在该阀的一个位置中释放物料管路的通路。该阀元件构成物料管路的一部分。另一阀元件建立从物料管路到选定消耗器或选定存储点中的分支。

根据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抽吸输送系统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阀位于物料管路内并且本身是物料管路的组成部分。如果存储点以及消耗器的阀处于第一位置中,则物料管路将在其整个长度上被释放并且形成一个连续的管路。如果要从存储点之一提取物料并供应给消耗器之一,则将相应存储点以及相应消耗器的相应阀切换到第二位置。然后抽吸流/空气流可从相应存储点提取物料并经由打开的阀将其供应给选定的消耗器。消耗器的阀这样接通,使得其不仅从物料管路排出空气流,而且同时将该空气流经由另外的接口又供应给物料管路。因此,在物料输送方向上位于切换的阀后面的物料管路部分用作与真空源连接的真空管路。由此可省却分离容器上单独的真空阀和单独的真空管路。这有助于抽吸输送系统的特别低成本且结构简单的设计。

有利的是,物料管路延续到真空源,从而在物料输送方向上位于切换的阀后面的物料管路部分可用作真空管路。

有利的是,配置给消耗器的阀通过排出管路和空气回流管路与消耗器连接。由存储点输送的物料通过排出管路到达选定的消耗器。

根据权利要求8的本发明抽吸输送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阀的一个阀元件本身形成物料管路或物料管路的至少一部分。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源自各个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而且也源自附图和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细节和特征。只要它们单独或在组合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新颖的,即使它们不是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也被视为对本发明重要的并要求保护。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由其它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给出。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中所示的三种实施方式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如下:

图1以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处于不进行抽吸输送过程的起始位置的抽吸输送系统;

图2示出处于抽吸输送过程中的根据图1的抽吸输送系统;

图3和图4以相应于图1和2的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抽吸输送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5和图6以相应于图1和2的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抽吸输送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一种气动抽吸输送系统,借助其将散装物料从至少一个存储点i至iii输送到至少一个消耗器1至4。图1示例性示出三个存储点i至iii和四个消耗器1至4。但存储点和消耗器的数量仅应理解为示例性的。

待运输的散装物料存储在存储点i至iii中。例如加工机器、混合和干燥设备或类似物可被看作是消耗器1至4。

散装材料应理解为可借助抽吸流/空气流输送的任何物料、如可自由流动的粉末、颗粒或类似物。

每个存储点i至iii通过供应管路5至7连接至一个中央物料管路8。

供应管路5至7分别经由阀9至11连接至物料管路8。

在物料管路8中还设有另外的阀12至14,它们通过排出管路15至18与位于消耗器1至4上的分离容器19至22连接。

真空源23用于产生负压,该真空源以已知方式通过真空管路24与分离容器19至22连接。分离容器分别经由真空阀25至28连接至真空管路24。

二次空气阀(falschluftventil)29可位于真空源24与分离容器19至22之间的区域中的真空管路24中。因此,阀9至11、12至14可在没有物料流/空气流的情况下接通。

阀9至11和12至14构造成相同的。下面说明阀11的设计。

阀11具有阀壳体30,该阀壳体具有入口31,供应管路7连接到该入口上。此外,阀壳体30设有两个另外的入口32、33。

两个彼此密封的阀元件34、35位于阀11中。阀元件34构造为管,其在图1所示位置中将两个相对置的入口32、33彼此连接并且同时关闭入口31。

阀元件35构造为弯管,其在图1所示位置中处于其非运行位置。对于输送过程,阀元件35移动到通过位置中,在该通过位置中,阀元件35将入口31与出口33管路连接。

如从图1和2的比较可以看出,两个阀元件34、35可在阀壳体30中移动到两个不同的位置中。

如果不发生抽吸过程,则这样接通阀9至11和12至14,使得阀元件34将彼此相对置的入口32、33管路连接。分离容器19至22的真空阀25至28关闭。所有阀9到14都切换为通过(transit)。

阀元件34构成物料管路8的一部分,该物料管路在所有阀9至14(图1)的通过位置中延伸通过这些阀。与已知的输送系统不同,未设置阀连接所到的物料管路。相反,它们本身是物料管路8的一部分,因为阀元件34是连续物料管路8的一部分。

如果要进行输送过程,则这样切换阀9至11或12至14,以便将希望的存储点i至iii与希望的消耗器1至4连接。图2示例性示出存储点ii与消耗器3连接的情况。一旦消耗器3的分离容器21的真空阀27打开,就可借助真空源23开始输送过程。

为了从存储点ii输送物料,则切换阀14。于是阀元件35将两个入口31、32彼此连接,从而物料从物料管路8到达分离容器21。

同样切换阀10,使得阀元件35将入口31与入口33连接。

因此,物料从存储点ii经由供应管路6、切换的阀10、物料管路8、切换的阀14和排出管路17被输送到分离容器21中。由于其它阀9、11、12、13、25、26和28没有切换,因此物料可从存储点ii有针对性地被供应给分离容器21和因此消耗器3。

存储点i至iii在其出口处分别设有抽吸装置36至38,抽吸装置仅在要从相应存储点i至iii提取物料时才被操作。在所示实施例中,抽吸装置37相应地激活,从而可从存储点ii吸出物料。抽吸装置36至38可以是存储点i至iii下方的抽吸箱或是开口容器中的抽吸管。

在预定的抽吸时间或抽吸量之后,切换阀10。该阀因此占据如图1所示的通过位置。随后将中央物料管路8和排出管路17吸空。

一旦吸空时间结束,阀14也切换到通过位置并且关闭分离容器21上的真空阀27。由此完成抽吸输送过程。中央物料管路8中的所有阀9至14切换为通过并且在阀之间的使用过的输送管路被除尘。

如果要将存储点i至iii之一与消耗器4连接,则将阀12至14保持在图1所示的其通过位置。只需切换存储点i至iii的相应阀9至11,从而在真空阀28打开时将物料从相应存储点i至iii输送到消耗器4。

存储点i至iii以所述方式可选择性地与任一消耗器1至4连接。只需这样切换相应阀9至11和12至14,使得相应存储点i至iii与相应消耗器1至4相连。抽吸过程以与前面参照图2的实施例所说明的相同方式进行。

为了将物料从相应存储点i至iii供应至相应消耗器1至4,仅设置一个唯一的中央物料管路8。该物料管路代替了在传统抽吸输送系统中使用的联接站,这些联接站需要矩阵形式的大量的管路和阀来将存储点与相应消耗器连接起来。在所描述的抽吸输送系统中,唯一的物料管路8大大简化了结构。在物料管路中仅存在阀9至11(通过这些阀可建立到存储点i至iii的通路)以及阀12至14(通过这些阀可建立到分离容器19至22和因此到消耗器1至4的通路)。

所描述的具有两个阀元件34、35的阀9至14的设计是已知的(de102017000423a1)。关于阀的设计,明确参考该现有技术,其涉及阀设计的内容被纳入本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

阀9至14可直接彼此相邻地放置,其阀元件34在通过位置中(图1)密封地相互连接并且形成连续的物料管路8。

阀9至11或12至14也可彼此间隔开。于是在阀之间设置有管段,这些管段密封地连接到阀的入口31、33上。这些管段可构造得较短,并且阀元件34在阀的通过位置中在此情况下形成连续的物料管路8。

根据图3和4的抽吸输送系统再次示例性地具有三个存储点i至iii,它们设有抽吸装置36至38,供应管路5、6、7连接到所述抽吸装置上。供应管路5至7经由阀9至11连接至共同的物料管路8。阀9至11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地构造。

阀12'至14'、39位于物料管路8中,消耗器1至4可经由所述阀连接至物料管路8。

阀12'至14'、39构造成相同的。这些阀具有入口32、33,它们可通过阀元件34在阀的通过位置中彼此连接。

此外,这些阀具有阀元件35和35',它们分别构造为弯管并且可在相应的阀位置中将物料管路8与排出管路15至18以及与回流管路40至43连接。

阀12'至14'、39除了入口31之外还具有第二入口31'。排出管路15至18连接到入口31并且回流管路40至43连接到入口31'。

如果不进行输送,则阀9至11、12'至14'、39切换为通过(图3)。在该阀位置中,构造为直管段的阀元件34将相应阀的入口32、33彼此连接并且以参照前述实施方式描述的方式形成连续的物料管路8(图3)。

物料管路8在阀39之后直接延续到真空源23。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由此省却真空管路24和分离容器19至22上的真空阀25至28。在大多数加工机器、如注塑机或挤出机中,机器料斗44本身可用作待加工物料的分离容器。

如在前述实施例中那样,每个存储点i至iii可与每个消耗器1至4连接。图4示例性示出存储点ii如何能与消耗器3连接。切换阀10,使得相应于前述实施方式的构造为弯管的阀元件35将阀10的入口31与出口33连接。

同样切换配置给消耗器3的阀14',使得构造为弯管的阀元件35将入口32与入口31连接,并且另一构造为弯管的阀元件35'将入口31'与出口33连接。

通过切换阀14',使物料管路8与排出管路17管路连接,从而可将来自存储点ii的物料供应给消耗器3。另外,真空源23经由切换的阀14'与回流管路42管路连接。

现在,真空源23通过消耗器3和物料管路8从存储点ii抽吸物料。在预定的抽吸时间或抽吸量之后,阀10又被切换到通过位置中(图3)。由此将物料管路8连同排出管路17吸空。一旦吸空时间结束,阀14'也被切换到通过位置中,从而所有阀9至11、12'至14'、39以及可能位于阀之间的管路都被除尘。

以所描述的方式在根据图3和4的实施方式中可选择性地将希望的存储点i至iii与希望的消耗器1至4管路连接。

阀12'至14'、39不仅同时接通排出管路15至18,而且也同时接通回流管路40至43。因此不需要单独的、附加于中央物料管路8设置的真空管路。

除此之外,根据图3和4的实施方式相应于根据图1和2的实施方式。

这样构造阀12'至14'、39,使得在从通过位置切换到分支位置时两个阀元件35、35'同时移动。所述阀可构造为滑阀,从而可通过滑动过程选择性地将阀元件34或阀元件35、35'送入其相应位置中。阀12'至14'、39也可构造为旋转阀,从而通过转动过程使阀元件34或35、35'到达其相应位置中。

在根据图5和6的实施方式中,存储点i至iii通过抽吸装置36至38和供应管路5、6、7连接到阀9至11上,所述阀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地构造。位于消耗器1至4上的分离容器19至22通过排出管路15至18连接到阀12至14、45上,所述阀与阀9至11相同地构造。阀9至11、12至14、45相应于根据图1和2的实施方式具有两个阀元件34、35。阀元件34以所描述的方式构造为直管段,其在通路或者说通过位置中将阀壳体30的相对置的入口32、33彼此连接。另一阀元件35以所描述的方式构造为弯管,其在运行位置将阀壳体30的入口31与出口33连接。

从真空管路24伸出分支管路46至49,这些分支管路将真空源23与阀12至14、45连接。相应于根据图3和4的实施方式,回流管路40至43连接到这些阀上。

如在前述实施例中那样,阀9至14、45的阀元件34形成物料管路8,该物料管路在图5所示的通过位置中延伸穿过所有阀。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也没有设置阀连接所到的物料管路。相反,这些阀本身是物料管路8的一部分,因为它们的阀元件34是连续物料管路8的一部分并且在阀直接彼此相邻地放置时形成物料管路8。弯管状的阀元件35处于其非运行位置。直管状阀元件34将所有阀11至14、45的入口32、33密封地彼此连接。

在阀的该切换位置中,回流管路40至43关闭。

相应于前述实施方式,每个存储点i至iii可与每个消耗器1至4管路连接。因此,可为每个消耗器1至4供应存储在存储点i至iii中的每种物料。

图6示例性示出物料如何从存储点ii供应给消耗器3。切换阀10,使得弯管状阀元件35以所描述的方式将阀壳体30的入口31(供应管路6连接到该入口上)与出口33连接。

此外,切换阀14,使得弯管状阀元件35将阀壳体30的入口32与入口31连接。物料通过连接到入口31上的排出管路17到达消耗器3的分离容器21中。

与阀14切换同时,将分支管路48与回流管路42连接,从而可通过真空源23将物料从存储点ii中吸出。

所有其它阀9、11、12、13和45均未切换。

真空源23通过分离容器21和物料管路8从存储点ii抽吸物料。在预定的抽吸时间或抽吸量之后,阀10被又切换到根据图5的通过位置。由此将物料管路8连同排出管路17吸空。一旦吸空时间结束,阀14也被切换到通过位置,从而现在所有的阀9至14、45和可能位于这些阀之间的管路都被除尘。

以此方式,所有存储点i至iii可与每个消耗器1至4管路连接。

阀12至14、45不仅在存储点i至iii和消耗器1至4之间建立用于物料输送的管路连接,而且也同时构成连接相应分离器19至22与真空源23的真空阀。

除此之外,该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地工作。

不同于根据图5和6所示的实施方式,排出管路15至18以及回流管路40至43可直接与消耗器1至4连接,如已经参照图3和4说明的。

所描述的实施例的阀9至11、12至14可构造为滑阀或旋转阀。

在所有实施例中,在存储点i至iii与消耗器1至4之间设置一个唯一的物料管路8,该物料管路由阀本身或其阀元件34并且必要时也可附加地由管路或管段形成。省却了在传统抽吸输送系统中设置在存储点和消耗器之间的、结构复杂的联接站。由此可低成本地建立抽吸输送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