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和泡罩片的汇集移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16612发布日期:2020-09-23 01:4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和泡罩片的汇集移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叠摞接纳有规定的内容物的泡罩片后,将已叠摞的泡罩片转交给下一步骤的运送机构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泡罩片包括:容器膜,该容器膜形成有接纳片剂、胶囊等的内容物的袋部;外罩膜,该外罩膜按照将袋部的开口侧密封的方式安装于该容器膜上。

泡罩片通过泡罩包装机制造。泡罩包装机包括袋部形成机构,该袋部形成机构在带状的容器膜上形成袋部;填充机构,该填充机构在袋部中填充内容物;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在容器膜上安装带状的外罩膜;冲压机构等,该冲压机构通过冲压在容器膜上安装有外罩膜的带状的罩泡膜,获得泡罩片。

另外,经过冲压而掉落的泡罩片通过输送器等供给到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通过该装置而叠摞,然后转交到下一步骤的运送机构(比如卡盘等)。上述运送机构比如将泡罩片运送给枕式包装机等的装置。

作为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人们知道有下述的类型(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其包括:汇集部,该汇集部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并且装载已供给的泡罩片;壁部,该壁部用于限制设置于该汇集部的周围处而叠摞的泡罩片的移动;挤压部,该挤压部将已叠摞的泡罩片转交给运送机构侧。在该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中,比如,如图13和图14所示那样,在叠摞该泡罩片101时,汇集部501渐渐地向下运动。接着,如果叠摞预定数量的泡罩片101,则如图15所示那样,汇集部501开始向上运动,最终,向上运动到与壁部502、503的顶端基本相同的高度处。然后,如图16所示那样,通过借助挤压部504,一边按压已叠摞的泡罩片101的上部,一边将其挤压到运送机构505侧,将已叠摞的泡罩片101转交给运送机构505。另外,在叠摞后,汇集部501向上运动的目的在于防止在通过挤压部504按压泡罩片101的上部,或挤压泡罩片101时,通过壁部502、503,妨碍挤压部504或泡罩片101的移动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昭51-1230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中,在汇集部501的向上运动中,在从汇集部501向上运动到通过挤压部504按压泡罩片101的期间,处于已叠摞的泡罩片101在水平方向的移动没有受到限制的状态(图15所示的状态)。由此,具有已叠摞的泡罩片101容易破坏的危险。

人们认为,相对该情况,比如,如图17所示那样,形成在汇集部501的向上运动时,使壁部502、503与汇集部501一起地向上运动的结构,由此,通过壁部502、503连续地支承已叠摞的泡罩片101。但是,在该场合,如图18所示那样,如果不使壁部502、503再次向下运动,则无法通过挤压部504按压泡罩片101的上部,或挤压泡罩片101。由此,具有要求泡罩片101向运送机构505的转交的时间,导致生产性降低的危险。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其可一边更加确实地防止已叠摞的泡罩片的破坏,一边获得良好的生产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下面,分项地对适合于解决上述目的的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在对应的技术方案的后面,记载有特有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该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可在叠摞泡罩片后,使该已叠摞的泡罩片处于转交到下一步骤的运送机构,将其装载于该运送机构的支承部上的状态,在该泡罩片中,在形成于带状的容器膜上的袋部中接纳内容物,并且按照封闭上述袋部的方式,在上述容器膜上安装带状的外罩膜,其特征在于该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包括:

汇集部,该汇集部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并且叠摞依次供给的上述泡罩片;

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设置于上述汇集部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上,限制叠摞于上述汇集部上的上述泡罩片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挤压部,该挤压部在预定数量的上述泡罩片叠摞于上述汇集部上的状态,使已叠摞的上述泡罩片处于按压其上部,然后将其挤压到上述支承部一侧,将其装载到该支承部上的状态;

上述移动限制部的一部分由位移止动部构成,该位移止动部可位移到不妨碍上述挤压部对上述泡罩片的移动的躲避位置;

上述汇集部按照在对应于上述泡罩片的供给,慢慢地向下运动,装载上述预定数量的上述泡罩片的阶段,为与上述支承部相同的高度的方式构成。

另外,“处于相同高度”不仅包括严格意义上的相同高度,而且包括基本相同高度的含义。另外,慢慢地向下运动指每当供给泡罩片时,以该高度的程度而向下运动,该运动既可以是分阶段的,也可以是连续的。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汇集部对应于泡罩片的供给,慢慢地向下运动,在装载预定个数的泡罩片的阶段,为与运送机构的支承部相同的高度。另外,在位移止动部移动到躲避位置后,一边通过挤压部按压已叠摞的泡罩片的上部,一边将其按压于支承部侧,由此,顺利地将泡罩片转交给运送机构。

像这样,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在泡罩片向运送机构的转交时,不必要求使汇集部向上移动,将叠摞后的泡罩片向上运动,不对泡罩片施加多余的振动。另外,由于在叠摞后,汇集部不向上运动,故显然在叠摞中,即使在叠摞后的情况下,仍可通过移动限制部,更加确实地限制泡罩片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另外,在将泡罩片转交给运送机构时,通过移动限制部(除了位移止动部以外)或挤压部,在稳定地支承的状态,进行已叠摞的泡罩片的转交。这些作用效果协同作用,可更加确实地防止已叠摞的泡罩片的破坏。

另外,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由于在泡罩片的叠摞完成时,汇集部和支承部为相同的高度,故不特别地移动汇集部,如果仅仅使位移止动部位移到躲避位置,则可将泡罩片转交给运送机构。由此,可以更短的时间进行泡罩片向运送机构的转交,可谋求生产性的提高。

技术方案2.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移止动部可通过向上方的移动,位移到上述躲避位置。

人们认为,按照在位移到躲避位置时移向下方的方式,构成位移止动部。但是,在此场合,在开始下一叠摞步骤时,位于躲避位置的位移止动部通过移向上方,设置于可限制泡罩片的移动的位置(通常位置),然而,由于在叠摞开始时,汇集部设置于较高的位置,故如果不使位移止动部更大程度地移向上方,则位移止动部无法设置于上述通常位置。由此,具有位移止动部的移动需要时间,无法充分地谋求生产性的提高的危险。

在此方面,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在位移到躲避位置时,位移止动部移向上方。由此,在开始下一叠摞步骤时,即,在汇集部设置于较高的位置时,不使位于躲避位置的位移止动部那么地移动。由此,可在更早期开始下一叠摞步骤,可谋求生产性的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方案3.涉及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在从开始向上述汇集部的供给到叠摞于该汇集部的期间的上述泡罩片的移动中,该汇集部向下运动的方式构成。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3,在从开始向汇集部的供给到叠摞于该汇集部上的期间的泡罩片的移动中,该汇集部向下运动。由此,与在ptp片叠摞于汇集部上或叠摞于在该汇集部上叠摞的其它的ptp片上之后,使该汇集部向下运动的场合相比较,可谋求ptp片的叠摞所需要的时间的缩短。由此,可谋求生产性的更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方案4.涉及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在上述汇集部上,分别以上下相同的朝向叠摞多个上述泡罩片的方式构成。

像上述技术方案4那样,在多个泡罩片以上下相同的朝向而叠摞的场合(在于袋部的朝向统一为朝上或朝下的状态,叠摞各泡罩片的场合),与在抱合的状态叠摞泡罩片的场合相比较,已叠摞的泡罩片的破坏更加容易。

在此方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等,即使在以上下相同的朝向叠摞多个泡罩片的情况下,仍可更加确实地抑制泡罩片的破坏。换言之,对于上述技术方案1等的以上下相同的朝向叠摞多个泡罩片的方案特别有效。

技术方案5.涉及一种泡罩片的汇集移送方法,该泡罩片的汇集移送方法可在叠摞泡罩片后,使该已叠摞的泡罩片处于转交到下一步骤的运送机构,将其装载于该运送机构的支承部的状态,在该泡罩片中,在形成于带状的容器膜上的袋部中接纳内容物,并且按照封闭上述袋部的方式,在上述容器膜上安装带状的外罩膜,其特征在于该泡罩片汇集移送方法包括:

叠摞步骤,在该叠摞步骤中,处于下述的状态:一边通过设置于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的汇集部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移动限制部,限制叠摞于上述汇集部上的上述泡罩片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一边在上述汇集部上叠摞(多个的)预定数量的上述泡罩片;

挤压步骤,在该挤压步骤中,处于下述的状态:在上述叠摞步骤之后,一边按压叠摞于上述汇集部上的上述泡罩片的上部,一边将该泡罩片挤压到上述支承部一侧,将其装载于该支承部上;

躲避步骤,在该躲避步骤中,使构成上述移动限制部的一部分的位移止动部位移到上述挤压步骤中的不妨碍上述泡罩片的移动的躲避位置;

上述叠摞步骤包括:

供给步骤,在该供给步骤中,向上述汇集部供给上述泡罩片;

向下运动步骤,在该向下运动步骤中,对应于上述泡罩片的供给,使上述汇集部向下运动;

反复地进行上述供给步骤和上述向下运动步骤,在于上述汇集部上装载上述预定数量的上述泡罩片的阶段,上述汇集部和上述支承部为相同的高度。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5,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1相同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6.涉及技术方案5所述的泡罩片汇集移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躲避步骤中,上述位移止动部通过向上方的移动,位移到上述躲避位置。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6,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2相同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7.涉及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泡罩片汇集移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供给步骤中,从开始向上述汇集部的供给到叠摞于该汇集部上的上述泡罩片的移动中,在该向下运动中,该汇集部向下运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7,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3相同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8.涉及技术方案5~7中任一项所述的泡罩片汇集移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叠摞步骤中,在上述汇集部上,分别以上下相同的朝向叠摞多个上述泡罩片。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8,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4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ptp片的立体图;

图2为ptp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表示ptp膜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ptp包装机等的外观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片汇集移送装置等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汇集移送步骤的流程图;

图7为ptp片的叠摞时的片汇集移送装置等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ptp片的叠摞时的片汇集移送装置等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用于表示在ptp片的叠摞完成时,汇集部和下卡盘为同一高度的片汇集移送装置等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表示在通过叉形件按压ptp片后,位移止动件向躲避位置位移的片汇集移送装置等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表示将已叠摞的ptp片转交给运送装置时的片汇集移送装置等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将ptp片供给到汇集部时的片汇集移送装置等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表示已有技术的摞叠泡罩片时的汇集部、壁等的示意图;

图14为表示已有技术的摞叠泡罩片时的汇集部、壁等的示意图;

图15为表示已有技术的在泡罩片的摞叠后向上运动的汇集部等的示意图;

图16为表示已有技术的转交已叠摞的泡罩片时的挤压部等的示意图;

图17为表示已有技术的在汇集部的向上运动时,壁部与汇集部一起向上运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8为表示已有技术的为了泡罩片的转交等,必须要求壁部向下运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作为泡罩片的ptp片1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ptp片1包括:容器膜3,该容器膜3具有多个袋部2;外罩膜4,该外罩膜4按照封闭袋部2的方式安装于容器膜3上。

容器膜3由比如pp(聚丙烯)、pvc(聚氯乙烯)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另一方面,外罩膜4由比如聚丙烯树脂等形成的密封剂涂敷于外面上的非透明材料(比如铝箔等)构成。

ptp片1从平面看呈大致矩形状,分别在其外缘,每次一对地设置呈直线状的长边部ls和短边部ss。在ptp片1中,在片宽度方向形成2个袋排,该袋排由沿片长度方向排列的5个袋部2构成,即,形成共计10个袋部2。在各袋部2中,每次1个地接纳作为内容物的片剂5。

ptp片1通过下述的方式制造:呈片状而冲压分别由带状的容器膜3和外罩膜4形成带状的该ptp膜6(参照图3)。

下面参照图4,对作为用于制造上述ptp片1的罩泡包装机的ptp包装机10的外观结构进行说明。

在ptp包装机10的最上游侧,呈卷状而卷绕有带状的容器膜3的原料卷。呈卷状而卷绕的容器膜3的伸出端侧导向到导向辊13。容器膜3在导向辊13的下游侧,挂绕在间歇运送辊14上。间歇运送辊14与以间歇方式旋转的马达连接,以间歇方式运送容器膜3。

在导向辊13和间歇运送辊14之间,沿容器膜3的运送线路,依次设置加热装置15和袋部形成装置16。另外,在通过加热装置15对容器膜3进行加热,该容器膜3处于较柔软的状态,通过袋部形成装置16,一次性地在容器膜3的规定部位形成多个袋部2。袋部2的形成在间歇运送辊14造成的容器膜3的运送动作之间的间隔时进行。

从间歇运送辊14送出的容器膜3依次挂绕于张紧辊18、导向辊19和膜接收辊20上。由于膜接收辊20与以一定程度旋转的马达连接,故连续地并且以一定速度运送容器膜3。张紧辊18处于通过弹力,将容器膜3张拉到张紧一侧的状态,防止间歇运送辊14和膜接收辊20的运送动作的不同造成的容器膜3的松弛,在平时将容器膜3保持在张紧状态。

在导向辊19和膜接收辊20之间,沿容器膜3的运送通路,依次设置片剂填充装置21和检查装置22。

片剂填充装置21具有作为自动地在袋部2中填充片剂5的填充机构的功能。片剂填充装置21与膜接收辊20对容器膜3的运送动作同步,通过每规定间隔而打开开闭器,使片剂5掉落,伴随该开闭门的开放动作,在各袋部2中填充片剂5。

检查装置22进行片剂5的开裂或缺欠,片剂5上的异物的附着的有无,以及片剂5的形状、尺寸是否适合于制造品种等的检查。

另一方面,呈带状的外罩膜4的原料卷在最上游侧,呈卷状而卷绕。

呈卷状而卷绕的外罩膜4的伸出端通过导向辊26,导向到加热辊27。加热辊27可压接于上述膜接收辊20上,将容器膜3和外罩膜4送入2个辊20、27之间。接着,通过容器膜3和外罩膜4于加热压接状态而从2个辊20、27之间通过,将外罩膜4粘贴于容器膜3上,袋部2通过外罩膜4封闭。由此,制造片剂5填充于各袋部2中的ptp膜6。

从膜接收辊20送出的ptp膜6依次挂绕于张紧辊28和间歇运送辊29上。由于间歇运送辊29与以间歇方式旋转的马达连接,故以间歇方式运送ptp膜6。张紧辊28处于通过弹力,将ptp膜6张拉到张紧一侧的状态,防止上述膜接收辊20与间歇运送辊29的运送动作的不同而造成的ptp膜6的松弛,将ptp膜6在平时保持在张紧状态。

从间歇运送辊29送出的ptp膜6依次挂绕在张紧辊31和间歇运送辊32上。由于间歇运送辊32与以间歇方式旋转的马达连接,故以间歇方式运送ptp膜6。张紧辊31处于通过弹力,将ptp膜6张拉到张紧一侧的状态,防止上述间歇运送辊28、32之间的ptp膜6的松弛。

在间歇运送辊29与张紧辊31之间,沿ptp膜6的运送通路,依次设置狭缝形成装置33和刻印装置34。狭缝形成装置33具有在ptp膜6的规定位置形成切分用狭缝的功能。刻印装置34具有在ptp膜6的规定位置(比如标签部)设置刻印的功能。另外,在图1中,省略设置于ptp片1上的切分用狭缝、刻印的图式。

从间歇运送辊32送出的ptp膜6在其下游侧,依次挂绕于张紧辊35和连续运送辊36上。在间歇运送辊32和张紧辊35之间,沿ptp膜6的运送通路,设置片冲压装置37。片冲压装置37具有作为以ptp片1单位而对ptp膜6的外缘进行冲压的冲压机构的功能。

通过片冲压装置37冲压的ptp片1通过片冲压装置37所具有的在图中没有示出的推杆,按压于下方,掉落于片运送输送器51。已掉落的ptp片1通过片运送输送器51运送给下游的反转料斗52。

反转料斗52为具有收取通过片运送输送器51运送的ptp片1而将其上下反转的功能,与贮存多个ptp片1的功能的装置。反转料斗52包括可以间歇方式旋转的旋转基部52a,与相对该旋转基部52a而突出的多个装载部52b。通过片运送输送器51运送的ptp片1装载于装载部52b上。接着,如果伴随旋转基部52a的旋转,装载部52b旋转,通过旋转基部52a的旋转轴竖直上方位置,则装载于该旋转方向前方侧的装载部52b上的ptp片1处于在上下反转,并且装载于位于该装载部52b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装载部52b上的状态。上下反转的ptp片1通过可在水平方向移动的推杆53,相对装载部52b而突出,供给到下游的片汇集移送装置71。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汇集移送装置71与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相对应。在后面,对片汇集移送装置71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上述连续运送辊36的下游侧,设置裁断装置41。另外,在构成通过片冲压装置37的冲压后而呈带状残留的残留部(废料部)的不要膜部42在导向给上述张紧辊35和连续运送辊36之后,导给裁断装置41。另外,上述连续运送辊36受到从动辊的压接,在夹持废料部42的同时,进行运送动作。裁断装置4以规定尺寸而裁断不需膜部42。已裁断的不要膜部(废料部)在贮存于废料用料斗43中后,单独进行废弃处理。

另外,上述各辊14、19、20、28、31、32等处于其辊表面和袋部2面对的位置关系,而由于在各辊14等的表面上,形成接纳袋部2的凹部,故基本上没有压坏袋部2。另外,袋部2在接纳于各辊14等的凹部中的同时进行运送动作,由此,确实地进行间歇运送动作或连续运送动作。

下面对片汇集移送装置71进行说明。片汇集移送装置71为下述的装置,其用于在将从反转料斗52供给的ptp片1叠摞,然后将已叠摞的ptp片1转交给下一步骤的运送装置81(参照图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运送装置81相当于运送机构。运送装置81用于将已叠摞的ptp片1运送给枕式包装机、带式捆扎包装机等的在后步骤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运送装置81包括用于持握已叠摞的ptp片1的上卡盘81a和作为支承部的下卡盘81b(分别参照图5)在通过卡盘81a、81b持握ptp片1的状态,移向上述在后步骤装置,由此,将ptp片1运送给上述在后步骤装置。

片汇集移送装置71如图5所示那样,包括汇集部72、移动限制部73和作为挤压部的叉形件74。另外,在图5中,对应地示出从反转料斗52侧供给的ptp片1,与表示其移动方向的涂黑箭头。

汇集部72为叠摞从反转料斗52侧供给的ptp片1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反转料斗52侧供给的ptp片1在于水平方向移动后掉落,由此,装载于汇集部72的顶面或叠摞在汇集部72上的其它的ptp片1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片的顶面上。汇集部72按照可通过在图中没有示出的规定的驱动机构而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汇集部72,预定的多个(比如5个)ptp片1分别按照上下相同朝向(即,袋部2的朝向统一为朝上或朝下的状态)叠摞。

还有,汇集部72在ptp片1的叠摞之前,设置于规定的初始位置,但是,每当从反转料斗52侧供给1个ptp片1,将其叠摞时,以预定的一定距离(比如,基本与袋部2的存在位置的ptp片1的高度(厚度)相同的距离)向下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汇集部72按照已供给的ptp片1在装载于汇集部72或叠摞于汇集部72上的其它的ptp片1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片上之后向下运动的方式构成。即,汇集部72按照在ptp片1的移动结束后向下运动的方式构成。

此外,与ptp片1的供给相对应,汇集部72慢慢地(分级地)向下运动,但是,如果最终地,处于叠摞上述预定数量的ptp片1的状态,则按照汇集部72的顶面和下卡盘81b的顶面(装载ptp片1的面)为相同的高度的方式设定汇集部72的初始位置,汇集部72的单位动作的下移量等。另外,处于“相同高度”不仅仅指严格的相同高度,而且包括基本相同的高度(比如,高度的差小于等于5mm)的含义。

移动限制部73设置于汇集部72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上,其具有限制叠摞于汇集部72上的ptp片1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的作用。移动限制部73分别每次一对地包括位于反转料斗52侧的下游侧止动部73a,位于运送装置81侧的位移止动部73b,以及设置于2个止动部73a、73b之间的侧方止动部73c。

一对下游侧方止动部73a与叠摞于汇集部72上的ptp片1中的位于反转料斗52侧的其中一个长边部ls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下游侧止动部73a在固定状态设置,经常连续地设置于一定位置。另外,各下游侧止动部73a在相互间隔开的状态设置,在各下游侧止动部73a之间形成间隙。在将已叠摞的ptp片1转交给运送装置81时,叉形件74的后述的挤压爪74b可通过上述间隙。

一对位移止动部73b与叠摞于汇集部72上的ptp片1中的位于运送装置81侧的另一长边部ls相对应。各位移止动部73b按照可通过在图中没有示出的规定的驱动机构而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各位移止动部73b可在通常位置和躲避位置之间位移,该通常位置可限制邻接设置于侧方止动部73c处的ptp片1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该躲避位置在该通常位置的上方,不妨碍叉形件74对ptp片1的移动。

一对位移止动部73c与汇集于汇集部72上的ptp片1中的2个短边部ss相对应。各侧方止动部73c与下游侧止动部73c相同,以固定状态而设置,经常连续地设置于一定位置。

在ptp片1叠摞于汇集部72上时,位移止动部73b设置于上述通常位置,由此,通过止动部73a、73b、73c,处于叠摞于汇集部72上的ptp片1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将已叠摞的ptp片1转交给运送装置81时,位移止动部73b设置于上述躲避位置,不产生位移止动部73b对ptp片1的移动的妨碍,可将ptp片1从汇集部72转交给运送装置81。

叉形件74为下述的装置,该装置用于使按压已叠摞的ptp片1处于一边按压其上部,一边将其挤压到上述运送装置81侧,将其装载于下卡盘81b的顶面上的状态。叉形件74按照可沿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其包括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承爪74a与在竖直方向延伸的挤压爪74b。

支承爪74a用于通过挤压已叠摞的ptp片1的上部,防止这些ptp片1的破坏。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爪74a按照在将已叠摞的ptp片1转交给运送装置81时,不对上卡盘81a造成妨碍的方式呈分成2个叉的形状。

挤压爪74b用于从下游侧挤压已叠摞的ptp片1的长边部ls,使ptp片1向运送装置81侧水平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挤压爪74b由以规定距离以上的程度离开的2个杆状部位构成,在移动ptp片1时,通过其中一个杆状部位按压ptp片1的长边部ls中的其中心的一端侧的部位,通过另一个杆状部位按压ptp片1的长边部ls中的其中心的另一端侧的部位。由此,可以更加稳定的状态移动ptp片1,可更加确实地防止移动时的ptp片1的破坏、旋转、倾斜等的情况。另外,关于支承爪74a、挤压爪74b的形状,也可对应于上卡盘81a、下游侧止动部73a的形状等,适当变更ptp片1的形状或上下朝向上卡盘810、下游侧止动部73a的状态等。

下面对片汇集移送装置71的ptp片1的汇集移送步骤工序说明。汇集移送步骤工序如图6所示那样,包括:步骤s1的叠摞步骤;步骤s2的按压步骤;步骤s3的躲避步骤;步骤s4的挤压步骤。另外,在步骤s1的叠摞步骤之前,叉形件74设置于不妨碍ptp片1的叠摞的位置。另外,汇集部72设置于上述初始位置,并且位移止动部73b设置于上述通常位置。由此,处于各止动部73a、73b、73c(移动限制部73)设置于汇集部72的周围的状态,可限制叠摞于汇集部72上的ptp片1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首先,在步骤s1的叠摞步骤中,于预定数量的ptp片1叠摞于汇集部72之前,反复地进行步骤s11的供给步骤和步骤s12的向下运动步骤。在步骤s11的供给步骤中,通过推杆53,将ptp片1从反转料斗52供向汇集部72。在步骤s12的向下运动步骤中,对应于ptp片1的供给,汇集部72以一定距离向下运动。通过反复地进行步骤s11的供给步骤和步骤s12的向下运动步骤,反复地进行每当ptp片1叠摞于汇集部72上时,汇集部72以一定距离向下运动的动作(参照图7、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1的供给步骤中,在已供给的ptp片1装载于汇集部72上或装载于在该汇集部72上装载的其它的ptp片1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片上后,在步骤s12的向下运动步骤中,该汇集部72向下运动。即,供给步骤和向下运动步骤中的相应的实施时期不会重合。另外,在于汇集部72上装载预定数量的ptp片1的阶段中,汇集部72的顶面和下卡盘81b的顶面为相同的高度(参照图9)。

如果在汇集部72上叠摞预定数量的ptp片1,即,如果在步骤s13中判定为“是”,则步骤s1的叠摞步骤结束,进行步骤s2的按压步骤。在步骤s2的按压步骤,叉形件74向下运动,由此,处于通过支承爪74a按压已叠摞的ptp片1的上部的状态(参照图10)。

然后,进行步骤s3的躲避步骤。在步骤s3的躲避步骤中,位移止动部73b通过向上方的移动,位移到上述躲避位置(参照图10)。可通过于上述躲避位置设置位移止动部73b,将已叠摞的ptp片1移动到运送装置81侧。

另外,最后,进行步骤s4的挤压步骤。在步骤s4的挤压步骤,叉形件74向运送装置81侧水平移动,通过挤压爪74b将已叠摞的ptp片1挤压到运送装置81侧,转交到运送装置81(参照图11)。收取了ptp片1的运送装置81在通过卡盘81a、81b夹持该ptp片1之后,运送给上述在后步骤装置。

此外,在ptp片1的转交后,在下一汇集移送步骤的开始之前,叉形件74返回到原始位置,然后,汇集部72向上运动,设置于上述初始位置,并且位于躲避位置的位移止动部73b向下运动,设置于上述通常位置。

像以上具体描述的那样,按照本实施方式,在ptp片1转交给运送装置81时,不必要求使让汇集部72向上运动,叠摞后的ptp片1向上运动,不对ptp片1施加多余的振动。另外,由于在叠摞后,汇集部72不向上运动,故显然在叠摞中,即使在叠摞后的情况下,仍可通过移动限制部73,更加确实地限制ptp片1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另外,在将ptp片1转交给运送装置81时,可通过移动限制部73(除了位移止动部73b以外)或叉形件74,以稳定地支承的状态进行已叠摞的ptp片1的转交。这些作用效果相互协调,可更加确实地防止已叠摞的ptp片1的破坏。

此外,由于在ptp片1的叠摞完成时,汇集部72和下卡盘81b为相同的高度,故如果不特别地移动汇集部72,而仅仅将位移止动部73b位移到躲避位置,则可将ptp片1转交到运送装置81上。由此,可以更短的时间进行ptp片1相对运送装置81的转交,可谋求生产性的提高。

另外,按照在位移到躲避位置时,移向下方的方式构成位移止动部73b的场合,由于在叠摞开始时,汇集部72设置于较高的位置,故在使位移止动部73b从躲避位置位移到通常位置,以便开始下一叠摞步骤时,如果没有大大地使位移止动部73b移向上方,则不能够将位移止动部73b设置于通常位置。在此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位移止动部73b可通过向上方的移动位移到躲避位置,故在开始下一叠摞步骤时,即,在汇集部72设置于较高的位置时,不那么地移动位于躲避位置的位移止动部73b。其结果是,可在更早期开始下一叠摞步骤,可谋求生产性的进一步的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多个ptp片1以上下相同的朝向而叠摞,故容易产生已叠摞的ptp片1的破坏,但是,按照上述那样构成的片汇集移送装置71,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仍可更加确实地防止已叠摞的ptp片1的破坏。换言之,上述那样构成的片汇集移送装置71在以上下相同的朝向而叠摞多个ptp片1的场合是特别有效的。

另外,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也可比如像下述那样实施。显然,在下面没有列举的其它的应用例、变更例也当然是可能的。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汇集部72按照在叠摞已供给的ptp片1后向下运动的方式构成,但是,也可使汇集部72的向下运动时刻更早。即,按照在从开始向汇集部72的供给到叠摞于该汇集部72上的期间的ptp片1的移动中,该汇集部72向下运动的方式构成。即,也可按照供给步骤和向下运动步骤的相应的执行时期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方式构成。比如,也可按照已供给的ptp片1水平移动的中间或掉落的中间,汇集部72向下运动的方式构成。

在此场合,与在ptp片1装载于汇集部72上或装载于在该汇集部72上已叠摞的其它的ptp片1上之后,使该汇集部72向下运动的场合相比较,可谋求ptp片1的叠摞所需要的时间的缩短。由此,可谋求生产性的更进一步的提高。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照每次1个地将ptp片1供给到片汇集移送装置71的方式构成,但是也可为将已抱合的2个ptp片1一次性供给到片汇集移送装置71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可通过比如在片运送输送器51和反转料斗52之间设置公知的抱合机构的方式设置。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照每当供给1个ptp片1时,汇集部72向下运动的方式构成,但是,在抱合的状态,叠摞ptp片1的场合,按照每当供给已包含的2个ptp片1时,汇集部72向下运动的方式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汇集部72按照分阶段地向下运动的方式构成,但是,也可按照汇集部72连续地向下运动的方式构成。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ptp片1上下反转后,将其供给到片汇集移送装置71,但是,也可按照在不上下反转ptp片1的情况下,将其供给到片汇集移送装置的方式构成。

(d)关于ptp片1中的袋部2的排列、个数,完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采用由各种的排列、个数构成的ptp片。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ptp膜6为沿其宽度方向排列有与1片的量相对应的数量的袋部2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形成沿其宽度方向排列与多片量相对应的数量的袋部2的结构。在此场合,也可按照通过冲压一次性地获得多个ptp片1的方式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片运送输送器51中,按照ptp片1在以一排并列的状态运送的方式构成,但是,也可在通过冲压一次性地获得多个ptp片1的场合,在按照多排并列的状态运送ptp片1。比如,也可在通过冲压一次性地获得3个ptp片的场合,在以3排并列的状态运送ptp片1。此外,还可对应于ptp片1的各排,设置反转料斗52或片汇集移送装置71。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预定个数,列举有5个,但是,预定个数可为多个,也可适当变更预定个数。比如,预定个数也可为3个,还可大于等于6个。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位移止动部72b按照在位移到躲避位置时,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构成,但是,也可按照在位移到躲避位置时,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构成位移止动部72b,还可按照在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位移止动部72b。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给到汇集部72的ptp片1按照通过最终地掉落于汇集部72侧,进行叠摞的方式构成。相对该情况,比如,如图12所示那样,也可按照在下游侧止动部73a的顶端部和叠摞在汇集部72的顶面或汇集部72上的ptp片1中的位于最上面的片的片的上部为几乎相同的高度的状态,通过相对汇集部72侧,使ptp片1水平移动,对其供给,将ptp片1在几乎不掉落于汇集部72侧的情况下,叠摞于汇集部72上的方式构成。另外,在此场合,通过位移止动部73b挡住所供给的ptp片1,并且通过位移止动部73b和侧方止动部73c限制已供给的ptp片1的移动,由此,不对ptp片1的叠摞产生特别的妨碍。

(h)也可在汇集部72的顶面上,形成叉形件74的挤压爪74b可通过的槽。在此场合,可更加确实地防止挤压爪74b对汇集部72造成妨碍的情况,可将ptp片更加稳定地转交给运送装置81。

(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有作为泡罩片的ptp片1,但是,也可将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用于ptp片以外的泡罩片。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作为内容物的片剂5,但是内容物也可为胶囊或电子器件、食料品等的片剂5以外的类型。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ptp片(泡罩片);

标号2表示袋部;

标号3表示容器膜;

标号4表示袋部;

标号5表示片剂(内容物);

标号71表示片汇集移送装置(泡罩片汇集移送装置);

标号72表示汇集部;

标号73表示移动限制部;

标号73b表示位移止动部;

标号74表示叉形件(挤压部);

标号81表示运送装置(运送机构);

标号81b表示下卡盘(支承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