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料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1172发布日期:2020-10-17 02:2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料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吊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料吊具。



背景技术:

精冲等工艺对于卷料的表面质量要求较高,为提高零件的成材率,需尽可能地避免造成卷料的表面缺陷,这不仅体现在卷料的生产加工上,还体现在卷料的运输上。

目前,卷料在精冲车间内的转运主要是靠天车配合吊具进行,传统的吊具多为链条、钢丝绳等,然而,无论是在吊运过程中,还是将链条、钢丝绳等自卷料中取出的过程中,均容易对卷料的内圈造成划伤,进而影响卷料的表面质量。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料吊具,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对于卷料内圈造成划伤,有利于保证卷料的表面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卷料吊具,包括吊棒和吊绳,所述吊棒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棒体为非等径棒体,吊装状态下,卷料内圈的两端与所述吊棒的外壁相支撑,并形成两支撑点,所述吊棒在两所述支撑点之间的部分与所述卷料的内圈间隙设置,所述吊绳与所述吊棒的轴向两端部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吊棒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棒体为非等径棒体,吊装时,卷料内圈可仅以轴向两端与吊棒的外壁相支撑,以形成两个支撑点,而吊棒在两支撑点之间的部分与卷料的内圈可以间隙设置。如此,可以将传统的线接触支撑改为点接触支撑,接触面积可以大幅减少,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对于卷料内圈造成划伤,有利于保证卷料的表面质量。

可选地,所述非等径棒体为沿轴向、径向尺寸渐变的渐变棒体,两所述支撑点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渐变棒体。

可选地,所述吊棒具有两个所述渐变棒体,两所述渐变棒体的径向尺寸的渐变趋势在轴向上相反,两所述支撑点一一对应地存在于两所述渐变棒体。

可选地,所述吊棒的过中轴线的截面为对称图形。

可选地,以所述吊棒的轴向中心为界,所述吊棒包括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所述第一棒体和所述第二棒体均为所述渐变棒体。

可选地,吊装状态下,位于所述吊棒两端部的所述吊绳能够一一对应地沿所述第一棒体、所述第二棒体向所述吊棒的轴向中心滑动,并与所述卷料的轴向两端贴紧。

可选地,所述吊棒的轴向两端均设有挡部。

可选地,所述吊绳为钢丝绳或者链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卷料吊具的吊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卷料吊具的吊棒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卷料吊具与卷料的吊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卷料吊具与卷料的吊装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卷料吊具与卷料的吊装结构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吊棒、11第一棒体、12第二棒体、13挡部;

2吊绳;

3卷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5,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卷料吊具的吊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卷料吊具的吊棒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卷料吊具与卷料的吊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卷料吊具与卷料的吊装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卷料吊具与卷料的吊装结构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卷料吊具,包括吊棒1和吊绳2,吊棒1的轴向上的至少部分棒体为非等径棒体,吊装状态下,卷料3内圈的两端与吊棒1的外壁相支撑,并形成两支撑点,吊棒1在两支撑点之间的部分与卷料3的内圈间隙设置,吊绳2与吊棒1的轴向两端部相连,用于对卷料3进行吊运。

区别于背景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吊棒1在轴向上的至少部分棒体为非等径棒体,吊装时,卷料3内圈可仅以轴向两端与吊棒1的外壁相支撑,以形成两个支撑点,而吊棒1在两支撑点之间的部分与卷料3的内圈可以间隙设置。如此,可以将传统的线接触支撑改为点接触支撑,接触面积可以大幅减少,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对于卷料3内圈造成划伤,有利于保证卷料3的表面质量。

而且,相比于径向尺寸一致的等径设计的吊棒1,上述的包括非等径棒体的吊棒1相当于对部分棒体进行了消减,还可以对吊棒1进行减重,以降低成本,并可方便携带、运输和安装;在具体实践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吊棒1的尺寸,以更好地适应于开卷机涨紧轮内较窄空间的使用,能够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发明实施例称卷料3内圈的轴向两端与吊棒1相支撑的位置为支撑点,但其并不一定是真的“点”,其也有可能为轴向上延伸一定长度的线段,而延伸长度的具体值在此不做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另外,尽管卷料3内圈的轴向两端与吊棒1之间仍存在支撑点接触,但应当知晓,在精冲等工艺中,所取用的原料普遍为卷料3的轴向中段,卷料3的轴向两端通常为精冲后的尾料、并作为废料处理,因此,尽管卷料3的轴向两端与吊棒1仍有局部接触,但其对于卷料3中用于加工精冲原件部分的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际并不大。

上述的非等径棒体可以包括几种径向尺寸不同的分段,例如,可以包括两种径向尺寸不同的分段,为便于描述,可以分别称之为粗径段和细径段,卷料3的轴向端部可以与粗径段相支撑,此时,细径段与卷料3的内圈之间可以形成前述的间隙配合。这种形式的非等径棒体在吊棒1的轴向上可以存在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具体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仅存在一个时,吊棒1可以相当于仅包括粗径段和细径段,两个支撑点中的一者可以位于粗径段、另一者可以位于细径段,在实际吊运中,吊棒1整体可以处于倾斜状态;当存在两个时,吊棒1可以相当于包括两个粗径段和两个细径段,如果两细径段的径向尺寸相同、且相连接,也可以认为包括两个粗径段和一个细径段,在吊运时,两个支撑点可以分别位于两个粗径段。

或者,上述的非等径棒体也可以为沿轴向、径向尺寸渐变的渐变棒体,这种渐变棒体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圆台形”,不同于常规的圆台形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圆台形”的渐变棒体的母线可以为直线段,也可以为弧形段,或者,还可以为多个直线段和/或弧线段的组合,这里的弧线段不仅可以包括圆弧线段,也可以包括椭圆弧线段等。针对这种结构的非等径棒体,卷料3的轴向两端在与非等径棒体相支撑时,支撑点基本可以为一个点,以进一步地缩小接触面积。

同样地,上述的渐变棒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当为一个时,吊棒1可以相当于包括渐变棒体和等径段,两个支撑点中的一者可以位于渐变棒体、另一者可以位于等径段,在实际吊运中,吊棒1整体可以为倾斜状态;当为多个时,以两个为例,这两个渐变棒体的径向尺寸的渐变趋势在轴向上可以相反,以图1、图2为参照,吊棒1的左右两个渐变棒体的径向尺寸在自左向右的方向上的渐变趋势分别为逐渐变小和逐渐变大,两支撑点可以一一对应地存在于两渐变棒体,这种方案可以参见图3、图4。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包括两个渐变棒体的方案中,两个支撑点的位置也不一定分别位于两个渐变棒体,也可以同时位于同一个渐变棒体,这种情况可以参照图5实施例,只要保证吊棒1在两支撑点之间的部分与卷料3的内圈间隙设置的条件即可。

吊棒1的过中轴线的截面可以为对称图形,对称轴可以为过中心轴线段的中点、且与中心轴线段相垂直的直线,如图1、图2中竖向的中心线,能够提高吊棒1的受力性能。

以吊棒1的轴向中心为界,吊棒1可以包括第一棒体11和第二棒体12,第一棒体11和第二棒体12均可以为前述的渐变棒体,这样,可以形成自轴向中心向轴向两端、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棒体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在对吊棒1进行安装时,可容易地保证卷料3的轴向两端分别与两个渐变棒体相支撑,进而能够满足前述的吊棒1在两支撑点之间的部分与卷料3的内圈间隙设置的条件,使得吊棒1的安装过程变得简单。

而且,在上述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当在吊棒1的轴向两端部设置吊绳2时,位于吊棒1两端部的吊绳2能够一一对应地沿第一棒体11、第二棒体12向吊棒1的轴向中心滑动,并与卷料3的轴向两端贴紧,以起到自动收紧吊绳2、并锁定卷料3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卷料3在轴向上的晃动以及周向转动,这对于减轻吊棒1对于卷料3内圈表面的划伤也具有积极意义。

实际上,只要保证吊棒1的轴向两端部与吊绳2相作用的部分棒体采用上述的渐变棒体,即可以实现吊绳2的自动收紧和锁定卷料3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卷料3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一棒体11、第二棒体12相支撑时,卷料3并不一定位于吊棒1的轴向中心区域,也可以相对吊棒1的轴向中心进行偏心布置,这种偏心布置的方案可以参照图4。

除上述自动收紧的方案外,也可以在吊棒1上设置卡槽,以对吊绳2在吊棒1上的安装位置进行确定。

吊棒1的轴向两端均可以设有挡部13,挡板13可以为环形的挡板,也可以为沿径向突出的挡块,当采用挡块时,吊棒1的轴向各端部均可以设置多个挡块,且各挡块可以沿周向间隔分布,以阻挡意外情况下吊绳2的脱落。

吊绳2具体可以为钢丝绳或者链条等。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