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94976发布日期:2021-01-08 16:3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交通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近十多年来,公路隧道建设规模日益增大,从97年至今,公路隧道每年增长100余公里,隧道设施日益完善。公路隧道已成为交通路线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极大地提高了交通效率,较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然而,公路隧道便利的交通带来了车速高、车流量大等问题,因而交通事故也常有发生,交通事故一旦发生,故障车被卡在隧道中,一方面导致交通堵塞,另一方面,对故障车及人员的救援难以施展。

专利一种公路隧道事故紧急救援通道及其救援方法(申请号cn201010256446.2),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事故紧急救援通道及其救援方法。该通道设置在隧道内的顶部,并且在通道中铺设有导轨,导轨上装有电瓶动力吊车,电瓶动力吊车的底部还装有一个救援吊车。当隧道内发生事故时,电瓶动力吊车携带可升降的小吊车迅速赶赴事故发生地,然后放下救援小吊车实施救援,救援工作完成后,电瓶动力吊车再将小吊车拉起从导轨上返回。这样,一旦隧道发生事故,采用该方法,救援人员即可快速施救。本发明不仅合理利用了隧道顶部的闲置空间,而且解决了现代公路隧道事故救援难问题。

上述专利通过吊车的方式将事故车辆从隧道顶部吊离,虽然从原理上可行,但是其建造难度高和维护成本大、同时将事故车辆吊起后,如果运输过程不稳定,对其下方行驶的车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以解决目前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后,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事故现场,造成隧道内交通堵塞,交通中断,严重影响交通畅通运行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隧道两侧墙壁内表面相配合的运载系统、配置于运载系统上的运载小车以及用于控制运载系统和运载小车的主控系统;所述运载系统包括设置于隧道内壁的轨道以及活动配置于轨道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背侧设置有与轨道适配的动力组件,所述机架前侧底部铰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用于夹持运载小车;所述运载小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底座四周分别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与驱动轮连接的转向器以及第一减速电机;所述主控系统包括处理器、电池组、无线模块、摄像组件以及驱动模块,所述主控系统设置于机架内,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电池组件、无线模块、摄像组件、驱动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摄像组件包括云台以及设置于云台上的摄像机以及对讲机,所述电池组还通过电缆连接至驱动模块以及摄像组件,所述驱动模块通过导线连接至运载系统以及运载小车。

优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驱动模块、液压驱动模块以及气压驱动模块。

优选的,所述轨道至少为两条且并列设置,所述轨道上下均设置有齿条;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夹持于轨道上下两侧的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相对齿条位置均设置有齿轮,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动力部件内部设置有与齿轮连接的第二减速电机。

优选的,所述机架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旋转设置有安全警示杆,所述机架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转轴连接的第一旋转气缸,所述安全警示杆沿机架竖直方向和机架前侧水平方向之间90°范围旋转。

优选的,所述安全警示杆上设置有声光警报器。

优选的,所述夹板通过第二转轴旋转连接与机架前侧,所述第二转轴上连接有第二旋转气缸。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为剪式液压升降机。

优选的,所述无线模块包括wifi模块、zigbee模块或lora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用于救助中心与处理器实现数据交互。

一种用于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装置的救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人员通过手机通知救助中心;

s2、救助中心从事故人员获取事故的基本信息,从而下发指令至该救援装置;

s3、救助装置的处理器通过无线模块接收救助中心的指令并通过驱动模块驱动运载系统;

s4、运载系统的驱动组件携带运载小车以及安全警示杆沿轨道移动并根据摄像组件反馈的图像信息判断是否到达事故地点;

s5、驱动组件落下安全警示杆使之水平,将事故地点隔离设置隔离区并启动声光警报器,从而提醒相近正常行驶的车辆注意避让;

s6、驱动组件打开夹板释放运载小车,并控制运载小车到达事故车辆移动并根据摄像组件反馈的图像信息判断是否到达事故车辆的正下方;

s7、运载小车启动剪式液压升降机,将事故车辆顶起,然后移动至隔离区的中部位置;

s8、同时启动驱动组件以及驱动小车,并保持同步工作,使得隔离区以及事故车辆在隧道内移动,并最终驶出隧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用于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通过事故人员向救助中心求助,救助中心通过无线控制运载系统携带运载小车到达事故地点,并通过安全警示杆在事故地点设置隔离区从而安全的处理事故,并提醒附近车辆谨慎通过;通过运载小车运载事故车辆并伴随移动的隔离区安全平稳的离开隧道从而完成救援;整个救援过程,快速、安全可靠,同时制作和维护成本均较低。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运载系统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运载系统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动力组件与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运载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主控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救援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该用于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装置,包括与隧道1两侧墙壁内表面相配合的运载系统2、配置于运载系统2上的运载小车3以及用于控制运载系统2和运载小车3的主控系统4。

如图2-4所示,运载系统2包括设置于隧道1内壁的轨道25以及活动配置于轨道25上的驱动组件21,驱动组件21包括机架22,机架22背侧设置有与轨道25适配的动力组件23,轨道25至少为两条且并列设置,轨道25上下均设置有齿条251;动力组件21包括夹持于轨道25上下两侧的动力部件231,动力部件231相对齿条251位置均设置有齿轮232,齿条251与齿轮232啮合,动力部件231内部设置有与齿轮232连接的第二减速电机,通过第二减速带动齿轮232旋转,齿轮232与齿条251啮合从而实现驱动组件21在轨道25上平滑移动。

如图2所示,机架22两端还分别通过第一转轴旋转设置有安全警示杆26,机架22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转轴连接的第一旋转气缸,安全警示杆26沿机架竖直方向和机架前侧水平方向之间90°范围旋转,安全警示杆26上设置有声光警报器261;当驱动组件21在轨道25上移动时,为了不会阻碍隧道1内的交通,安全警示杆26为竖直状态,当到达事故地点后水平放下,设置隔离区6,同时声光报警器261工作提醒过往的车辆。

如图2所示,机架22前侧底部铰接有夹板24,夹板24用于夹持运载小车3,夹板24通过第二转轴旋转连接与机架22前侧,第二转轴上连接有第二旋转气缸,当驱动组件21在轨道25上移动时,为了不会阻碍隧道1内的交通,通过夹板24将运载小车3竖直夹持,当到达事故地点后水平放下。

如图5所示,运载小车3包括底座31,底座31上表面设置有升降组件32,升降组件32为剪式液压升降机,可以提供较大的升力;底座31四周分别设置有驱动轮33,底座31底部设置有与驱动轮33连接的转向器以及第一减速电机。

如图6所示,主控系统包括处理器、电池组、无线模块、摄像组件以及驱动模块,主控系统设置于机架22内,处理器分别与电池组件、无线模块、摄像组件、驱动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摄像组件包括云台以及设置于云台上的摄像机以及对讲机,电池组还通过电缆连接至驱动模块以及摄像组件,驱动模块包括电机驱动模块、液压驱动模块以及气压驱动模块并通过导线连接至运载系统以及运载小车;无线模块有多种选择,wifi模块、zigbee模块或lora无线模块,无线模块用于救助中心与处理器实现数据交互。

如图7所示,该用于隧道交通事故的救援装置的救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人员通过手机通知救助中心;

s2、救助中心从事故人员获取事故的基本信息,从而下发指令至该救援装置;

s3、救助装置的处理器通过无线模块接收救助中心的指令并通过驱动模块驱动运载系统;

s4、运载系统的驱动组件携带运载小车以及安全警示杆沿轨道移动并根据摄像组件反馈的图像信息判断是否到达事故地点;

s5、驱动组件落下安全警示杆使之水平,将事故地点隔离设置隔离区并启动声光警报器,从而提醒相近正常行驶的车辆注意避让;

s6、驱动组件打开夹板释放运载小车,并控制运载小车到达事故车辆移动并根据摄像组件反馈的图像信息判断是否到达事故车辆的正下方;

s7、运载小车启动剪式液压升降机,将事故车辆顶起,然后移动至隔离区的中部位置;

s8、同时启动驱动组件以及驱动小车,并保持同步工作,使得隔离区以及事故车辆在隧道内移动,并根据摄像组件反馈的图像信息判断交通状态从而最终驶出隧道。

本申请通过事故人员向救助中心求助,救助中心通过无线控制运载系统2携带运载小车3到达事故地点,并通过安全警示杆26在事故地点设置隔离区6从而安全的处理事故,并提醒附近车辆谨慎通过;通过运载小车3运载事故车辆5并伴随移动的隔离区6安全平稳的离开隧道1从而完成救援;整个救援过程,快速、安全可靠,同时制作和维护成本均较低。

上述图中标记为:

1隧道

2运载系统21驱动组件22机架23动力组件231动力部件232齿轮24夹板25轨道251齿条26安全警示杆261声光警报器

3运载小车31底座32升降组件33驱动轮

4主控系统

5事故车辆

6隔离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