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高效化工流体物料输送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4395发布日期:2020-12-08 13:3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高效化工流体物料输送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管路,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高效化工流体物料输送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化工工业等领域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固体粉状物料输送作业,当前在进行对固体粉状物料输送时,往往是通过输送绞龙及高压气流两种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两种配合使用实现的,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均不同成都存在输送力在输送管道内分布不均,尤其是靠近输送管到管壁处输送力远小于输送管路轴线位置,从而一方面导致存在物料输送时管道内物料分布不均,输送物料受到的作用力分布不均,对物料输送流量、压力及输送量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了;另一方面从而导致固体粉状物料极易与输送管路侧壁发生粘接及固体物料在输送力不足位置发生固结成块现象,严重影响了固体粉状物料输送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物料输送管路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采用微热发电机的芯片,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及维护方便且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多种粉状固体物料输送作业的需要,且在输送过程中,可有效防止固体粉状物料与输送设备发生粘接及固结成块现象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物料输送作业效率,提高物料输送压力、流量稳定性及输送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负压高效化工流体物料输送管路结构,包括导流管、密封堵头、涡流风机、空气放大器、导流支管、辅助增压泵、射流泵及驱动电路,导流管至少两条,相邻两条导流管间通过空气放大器连通,且导流管与空气放大器间同轴分布,导流管中,位于两端位置的导流管分别与射流泵相互连通,且射流泵与导流管同轴分布,导流管内设一个涡流风机,涡流风机与导流管同轴分布并位于并分别与空气放大器进气口一侧,且涡流风机、空气放大器之间间距不大于导流管长度的1/2,辅助增压泵至少一个,通过导流支管分别与空气放大器、辅助增压泵及外部空气连通,驱动电路分别与涡流风机、辅助增压泵、射流泵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管内设若干调压机构,所述调压机构沿导流管轴线均布,与导流管同轴分布并与导流管内侧面连接,且所述调压机构位于涡流风机出风口一侧,与涡流风机间间距为10—5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压机构包括调压板、承压弹簧、弹性连接带及超声波振荡机构,所述调压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至少三个并环绕导流管轴线均布,其后端面与导流管内侧面铰接,上端面通过至少一条承压弹簧与导流管侧壁内表面连接,且调压板轴线与导流管轴线呈0°—60°夹角,相邻两个调节板间通过弹性连接带连接,且弹性连接带和调节板共同构成与导流管同轴分布的圆台形管状结构,所述超声波振荡机构数量与调压板数量一致,且每个调压板上端面均设一个超声波振荡机构,所述超声波振荡机构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管侧壁内表面设若干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位于涡流风机出风口一侧,并环绕导流管轴线均布,且同一涡流风机出风口一侧均设2—4个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且各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间交替分布,且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射流泵及驱动电路间通过承载机架连接,所述承载机架为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且所述驱动电路通过三通阀分别与各导流管及外部空气连通,所述三通阀与承载机架连接并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及维护方便且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多种粉状固体物料输送作业的需要,且在输送过程中,可有效防止固体粉状物料与输送设备发生粘接及固结成块现象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物料输送作业效率,提高物料输送压力、流量稳定性及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一种负压高效化工流体物料输送管路结构,包括导流管1、涡流风机3、空气放大器4、导流支管5、辅助增压泵6、射流泵7及驱动电路8,导流管1至少两条,相邻两条导流管1间通过空气放大器4连通,且导流管1与空气放大器4间同轴分布,导流管1中,位于两端位置的导流管1分别与射流泵7相互连通,且射流泵7与导流管1同轴分布,导流管1内设一个涡流风机3,涡流风机3与导流管1同轴分布并位于并分别与空气放大器4进气口一侧,且涡流风机3、空气放大器4之间间距不大于导流管1长度的1/2,辅助增压泵6至少一个,通过导流支管5分别与空气放大器4、辅助增压泵6及外部空气连通,驱动电路8分别与涡流风机3、辅助增压泵6、射流泵7电气连接。

同时,所述的导流管1内设若干调压机构9,所述调压机构9沿导流管1轴线均布,与导流管1同轴分布并与导流管1内侧面连接,且所述调压机构9位于涡流风机3出风口一侧,与涡流风机3间间距为10—50厘米。

重点说明的,所述的调压机构9包括调压板91、承压弹簧92、弹性连接带93及超声波振荡机构94,所述调压板9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至少三个并环绕导流管1轴线均布,其后端面与导流管1内侧面铰接,上端面通过至少一条承压弹簧92与导流管1侧壁内表面连接,且调压板91轴线与导流管1轴线呈0°—60°夹角,相邻两个调节板91间通过弹性连接带93连接,且弹性连接带93和调节板91共同构成与导流管1同轴分布的圆台形管状结构,所述超声波振荡机构94数量与调压板91数量一致,且每个调压板91上端面均设一个超声波振荡机构94,所述超声波振荡机构94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驱动电路8电气连接。

此外,所述的导流管1侧壁内表面设若干压力传感器10和流量传感器11,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10和流量传感器11位于涡流风机3出风口一侧,并环绕导流管1轴线均布,且同一涡流风机3出风口一侧均设2—4个压力传感器10和流量传感器11,且各压力传感器10和流量传感器11间交替分布,且所述压力传感器10和流量传感器11均与控制电路8电气连接。

同时,所述的射流泵7及驱动电路8间通过承载机架2连接,所述承载机架2为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且所述驱动电路8通过三通阀12分别与各导流管1及外部空气连通,所述三通阀12与承载机架2连接并与驱动电路8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电路8为基于工业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的电路系统。

重点说明的,沿导流管1轴线方向,各涡流风机3、空气放大器4压力逐级增加。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导流管、密封堵头、涡流风机、空气放大器、导流支管、辅助增压泵、射流泵及驱动电路进行组装,然后将导流管一端位置的射流泵与外部物料供给系统连通个,将另一端的射流泵与物料收集管路系统连通,最后将驱动电路与外部供电系统及监控系统连接,从而完成本新型装配。

在进行物料输送时,首先通过射流泵对部物料供给系统输送的粉状物料进行增压后输送到导流管内并沿导流管轴线方向流动,在导流管内流动过程中通过涡流风机进行二次增压,在提高流动速度和压力后进一步沿导流管道流动并输送至空气放大器处,在经过空气放大器进行再次增压后输送到后续的导流管内,再次通过后续导流管导流,并在导流过程中通过后续管道处的各涡流风机、空气放大器进行多次增压输送,并在最末端位置处通过射流泵输送至物料收集管路中,从而完成物料输送作业,通过多次增压达到提高物料输送效率,输送压力稳定性及输送驱动力分布均匀性目的的同时,达到防止物料与输送管路设备粘接及物料粘接成块的目的。

其中在进行物料输送过程中,由于后一级管道内输送压力远大于前一级管道内的输送压力,从而是输送管道内局部位置市场终于低压或负压装置,从而在利用增压设备提供驱动力的同时,另可通过压力差提高物料在管道内流动速度和效率。

此外在进行物料输送时,调压机构通过承压弹簧、弹性连接带的弹力与物料输送流间压力差对调压板与导流管轴线间夹角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根据物流的流量、压力分布情况灵活对导流管内局部位置管径调整,达到对物料流流动时压力及流量分布均匀的目的。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及维护方便且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多种粉状固体物料输送作业的需要,且在输送过程中,可有效防止固体粉状物料与输送设备发生粘接及固结成块现象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物料输送作业效率,提高物料输送压力、流量稳定性及输送效率。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