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仓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4331发布日期:2020-12-29 09:4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仓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仓库货架是一种用于存放货物的设备场所。现代化的仓库中为了容纳更多的货物,仓库中通常设置有高大的货架,一个货架中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多层用于放置货物的隔板,由于货架比较高大,需要配备大型的升降设备,借助大型的升降设备才能将货物放到货架的高层处,在取货时,也需要借助大型的升降设备才能将放置在货架高层的货物取下,这样导致货物的存取比较麻烦,并且由于需要配备大型的升降设备,大大提高了成本,且传统的货架上下层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空间利用率低。

比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730955a,发明名称为一种立体仓库,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仓库,包括:紧邻设置的若干排货架;任意一排所述货架均设置有若干层用以放置物品放置板;能够移动至任意一排所述货架位置处的垛机本体;所述垛机本体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用以取放任意一层所述放置板上的物品的货叉,所述垛机本体还包括与所述货叉可滑动连接用以供所述货叉竖直移动的立柱,所述垛机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立柱的底部可滑动连接用以供所述立柱水平移动的地轨。该发明中,由于货架较为高大,需要配备大型的升降设备,借助大型的升降设备才能将货物放到货架的高层处,在取货时,也需要借助大型的升降设备才能将放置在货架高层的货物取下,这样导致货物的存取比较麻烦,并且由于需要配备大型的升降设备,大大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仓库中由于货架比较高大,需要配备大型的升降设备,借助大型的升降设备才能将货物放到货架的高层处,在取货时,也需要借助大型的升降设备才能将放置在货架高层的货物取下,导致货物的存取比较麻烦,并且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仓储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物盒,用于存放货物;

货架总成,由若干可使存货箱竖直堆放的货架单元组成,每个货架单元底部设置有可使储物盒通过的进出口;

挡口机构,设置在货架单元底部的进出口处,用于在存入储物盒时托住被存入的储物盒以及在取出储物盒时托住位于该储物盒上方的储物盒;

移动搬运车,移动搬运车上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用于将储物盒从货架单元底部逐个存入货架单元中或者将储物盒从货架单元底部逐个取出的升降托板。

本实用新型中,货架总成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若干个货架单元以矩形阵列的方式组合而成,货架单元的数量可根据仓库的面积大小而定。储物盒以竖直堆叠放的方式放置在货架单元中,上下两个储物盒之间紧挨着,这样提高了竖直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使得一个货架单元中能够存放更多的储物盒。本实用新型中,储物盒从货架单元底部进出,大大降低了储物盒在存取时所需要上升的高度,通过移动搬运车上的升降托板即可将储物盒送入货架单元中或者将储物盒取出,避免了传统仓库中需要借助大型升降设备才能将货物放入高层货柜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货物存取的方便性,同时也降低了仓库的成本。在存货时,装有储物盒的移动搬运车行驶至指定货架单元的下方,并利用升降托板将储物盒通过进出口送入货架单元总成内,设置在货架单元底部的挡口机构能够托住刚存入的储物盒,储物盒被托住后,升降托板便可以下降,移动搬运车也可以离开并搬运下一个储物盒。在取货时,移动小车行驶至货架单元下方,升降托板托住位于最下方的储物盒并向上举升一段距离,然后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挡口机构自动托住位于该储物盒上方的储物盒使得位于最下方的储物盒能够被取出,取出的储物盒可运输至一旁或者按照存货时的步骤将其存入其他的货架单元中,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将所需要的储物盒下方的储物盒全部取出,储物盒位置同步到服务器直至取到所需要的储物盒,然后将其运输至指定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搬运车与控制服务器之间无线连接,移动搬运车的移动可采用人工操控的模式,也可采用寻迹引导的方式并配合设置在地面上的引导装置(如磁块、二维码)以及控制服务器实现自动行驶。

作为优选,所述挡口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进出口边缘并可向上翻转的翻板,翻板向进出口中心悬伸;储物盒的上端或者下端设置有与翻板相对应的缺口;升降托板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储物箱的底部面积,升降托板上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举升托板。翻板在自然状态下受到重力的作用自动翻转至水平状态。在存货时,升降托板将储物盒向上举升,当升降托板升至翻板的下方时停下,然后由举升托板将储物盒继续向上举升,在向上举升的过程中,储物盒会与翻板接触,翻板在储物盒的顶推下会向上翻起,当储物盒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翻板与储物盒脱离并在重力作用下翻转至水平状态,此时举升托板停止上升并开始下降至初始状态,在下降过程中,储物盒会被翻板托住,而举升翻板的面积小于储物盒底部的面积,举升翻板在通过进出口时不会与翻板接触,能够顺利通过进出口。在将最下方的储物盒取出时,移动搬运小车先行驶至货架单元的下方,然后升起举升托板,举升托板在通过进出口时,翻板会与举升托板接触并在举升托板的顶推下向上翻起,翻板翻转至一定角度后,翻板的前端刚好与储物盒的侧面平齐,此时翻板便无法托住储物盒,储物盒便落到升降托板上,然后升降托板下降至初始位置,在下降过程中,翻板前端紧贴着储物盒侧面滑动,由于翻板受到重力作用下会有向下翻动的趋势,当翻板前端滑动到缺口位置处时,翻板便会向下翻动卡入缺口中,从而托住最下端储物盒上方的储物盒,而位于最下端的储物盒便能通过进出口被取出。挡口机构结构简单巧妙,制造方便,纯机械结构,制造成本低。

作为优选,翻板的下端呈斜坡状。

作为优选,所述挡口机构包括设置在进出口边缘的滑槽,滑槽的开口方向朝向进出口中心,滑槽中滑动连接有移动卡块,移动卡块的一端延伸至滑槽外,移动卡块的另一端与滑槽端部之间设置有弹簧,移动卡块延伸至滑槽外一端的下方呈斜坡状;储物盒的上端设置有与移动卡块相对应的缺口;升降托板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储物箱的底部面积,升降托板上设置有可竖直移动的举升托板。在存货时,升降托板将储物盒向上举升,当升降托板升至移动卡块的下方时停下,然后由举升托板将储物盒继续向上举升,在向上举升的过程中,储物盒会与移动卡块下端面接触,移动卡块在储物盒的顶推下会朝远离储物盒的方向移动,当移动卡块移动至前端与储物盒侧面平齐时,储物盒便能穿过进出口,当储物盒上升至于移动卡块脱离时,移动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举升托板停止上升并开始下降至初始状态,在下降过程中,储物盒会被移动卡块托住,而举升托板的面积小于储物盒底部的面积,举升托板在通过进出口时不会与移动卡块接触,能够顺利通过进出口。在将最下方的储物盒取出时,移动搬运小车先行驶至货架单元的下方,然后升起举升托板,举升托板在通过进出口时,移动卡块会与举升托板接触并在举升托板的顶推下朝远离储物盒的方向移动,当移动卡块移动至前端与储物盒侧面平齐时,储物盒便能穿过进出口,此时移动卡块便无法托住储物盒,储物盒便落到升降托板上,然后升降托板下降至初始位置,在下降过程中,移动卡块前端紧贴着储物盒侧面滑动,当移动卡块前端滑动到储物盒上端的缺口位置处时,移动卡块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缺口中,从而将上方的储物盒托住,而位于最下端的储物盒便能通过进出口被取出。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搬运车包括移动底盘,移动底盘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托板竖直移动的第一升降装置,升降托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举升托板竖直移动的第二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可采用液压缸、气缸或者电推杆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优选,移动搬运车上设置有对接装置,升降托板上设置有传送带。两个移动搬运车之间可通过对接装置进行对接,对接后,通过设置在升降托板上的传送带,可将其中一个移动搬运车上的储物盒输送至另一个移动搬运车上,实现两车之间货物的传递。

作为优选,所述对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升降托板侧面的电磁铁和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电磁铁与设置在移动底盘内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接近传感器、电磁铁与设置在移动底盘中的控制系统相连,在对接时,接近传感器能够实时探测两车之间的距离,当两车接近到设定的对接距离时,车上的电磁铁接通,与对车的电磁铁相互吸引,从而完成对接。取消对接时,关闭电磁铁,两车便能分离。

作为优选,储物盒的底部设置有信息存储装置,举升托板的上端设置有可读取信息存储装置的信息获取装置。信息存储装置为二维码,信息获取装置为扫码装置,二维码记录了储物盒相应的重量、货物等信息,扫码装置能够对储物盒底部的二维码进行扫描,获知储物盒的具体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储物盒从货架单元底部进出,大大降低了储物盒在存取时所需要上升的高度,通过移动搬运车上的升降托板即可将储物盒送入货架单元中或者将储物盒取出,避免了传统仓库中需要借助大型升降设备才能将货物放入高层货柜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货物存取的方便性,同时也降低了仓库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货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移动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的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的货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中挡口机构的剖视图。

图中:1、货架单元、2、储物盒,3、移动搬运车,4、底座,5、导向梁,6、连接梁,7、进出口,8、翻板,9、安装槽,10、移动底盘,11、第一升降装置,12、升降托板,13、举升托板,14、扫码装置,15、传送带,17、接近传感器,18、电磁铁,19、缺口,20、凹槽,21、二维码,22、移动卡块,23、滑槽,2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智能仓储系统,包括储物盒2、货架总成、移动搬运车3。货架总成由若干个货架单元1以矩形阵列的方式组合而成,货架单元1的数量可根据仓库的面积大小而定。货架单元1包括底座4、导向梁5。底座4中心设置有矩形的进出口7。导向梁5共设置有四根,分别设置在底座4的四个角落处。导向梁5与底座4垂直。货架单元1的上端设置有两根连接梁6,两根连接梁6呈交叉布置,每根连接梁6的两端分别与对角的两根导向梁5连接。货架单元1底部的进出口7处设置有挡口机构。挡口机构用于在存入储物盒时托住被存入的储物盒以及在取出储物盒时托住位于该储物盒上方的储物盒。挡口机构设置在进出口7四周的翻板8。底座4上设置有与翻板8相对应的安装槽9,翻板8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槽9中,翻板8的另一端向进出口7中心悬伸。翻板8的下端呈斜坡状。翻板8可向上翻转,翻板8在自然状态下受到重力的作用自动翻转至水平状态。

移动搬运车3包括移动底盘10、第一升降装置11、升降托板12、第二升降装置、举升托板13。移动底盘10为现有技术,移动底盘1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申请号为cn201711136340.7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专利的名称为一种无人化仓库的agv自主寻迹智能车。第一升降装置11设置在移动底盘10上。第一升降装置11竖直设置。升降托板12固定设置在第一升降装置11的上端。升降托板12在第一升降装置11的驱动下竖直移动。第二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托板12的中心。第二升降装置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举升托板13固定设置在第二升降装置的上端。举升托板13在第二升降装置的驱动下竖直移动。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可采用液压缸、气缸或者电推杆中的任意一种。升降托板12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储物箱2的底部面积。举升托板13小于储物箱2的底部面积。举升托板13的上端设置有信息获取装置,信息获取装置为扫码装置14。扫码装置14为现有技术。升降托板12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传送带15。升降托板12的侧面设置有对接装置。对接装置包括接近传感器17和电磁铁18。接近传感器17、电磁铁18与设置在移动底盘10中的控制系统相连,在对接时,接近传感器17能够实时探测两车之间的距离,当两车接近到设定的对接距离时,车上的电磁铁18接通,与对车的电磁铁18相互吸引,从而完成对接。取消对接时,关闭电磁铁18,两车便能分离。

储物盒2用于放置货物。储物盒2以竖直堆放的方式放置在货架单元1中,上下两个储物盒2之间紧挨着。储物盒2的上端设置有与翻板8相对应的缺口19。储物盒2的下端设置有凹槽20。凹槽20的面积与举升托板13相同。凹槽20的底部设置有信息存储装置,信息存储装置为二维码21。二维码21对应每个储物盒的重量、货物种类等信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采用磁条或者其他感应方式来记录和读取储物盒的信息,将储物盒的信息存入磁条中,将磁条贴附于储物盒的凹槽的底部,在举升托板13的上端设置与磁条相对应的磁条读取器,通过磁条读取器读取磁条的信息。

智能仓储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搭建:根据空间面积和体积,以矩阵的形式,将货架单元搭建组成货架总成,并在货架总成下方设置用于移动搬运车行进的货架通道;

2)建立数据库:将货架通道划分为若干个目标区域,每个目标区域均位于货架单元的正下方,对每个目标区域地址和空间高度进行地址编码,建立相对应的地址数据库到控制服务器;对每个储物盒进行标识,并在储物盒底部贴上相应的二维码,建立数据到控制服务器;

3)上货:将储物盒放置到移动搬运车上,通过移动搬运车上的扫码装置对储物盒底部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将扫描的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建立数据库信息;移动搬运车移动至相对货架单元下方的目标区域,将储物盒从货架单元下方的进出口存入货架单元中,并将对储物盒扫描所得的二维码信息及所处目标区域的地址编码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并建立数据库信息;

4)取货:移动搬运车移动至相应的货架单元下方的目标区域内,将位于所需要储物盒下方的储物盒逐个取出,直接放至其它还没装满货架单元中,或将逐个取出的储物盒交由其他移动搬运车并由其他移动搬运车,其他移动搬运车将储物盒分别放入其他还没装满的货架单元中,直至将所需要的储物盒取出并运送到指定位置,实时传送给控制服务器,并同步数据库。

储物盒存取的具体过程如下:在存货时,升降托板将储物盒向上举升,当升降托板升至移动卡块的下方时停下,然后由举升托板将储物盒继续向上举升,在向上举升的过程中,储物盒会与移动卡块下端面接触,移动卡块在储物盒的顶推下会朝远离储物盒的方向移动,当移动卡块移动至前端与储物盒侧面平齐时,储物盒便能穿过进出口,当储物盒上升至于移动卡块脱离时,移动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举升托板停止上升并开始下降至初始状态,在下降过程中,储物盒会被移动卡块托住,而举升托板的面积小于储物盒底部的面积,举升托板在通过进出口时不会与移动卡块接触,能够顺利通过进出口。在将最下方的储物盒取出时,移动搬运小车先行驶至货架单元的下方,然后升起举升托板,举升托板在通过进出口时,移动卡块会与举升托板接触并在举升托板的顶推下朝远离储物盒的方向移动,当移动卡块移动至前端与储物盒侧面平齐时,储物盒便能穿过进出口,此时移动卡块便无法托住储物盒,储物盒便落到升降托板上,然后升降托板下降至初始位置,在下降过程中,移动卡块前端紧贴着储物盒侧面滑动,当移动卡块前端滑动到储物盒上端的缺口位置处时,移动卡块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缺口中,从而将上方的储物盒托住,而位于最下端的储物盒便能通过进出口被取出。

本实用新型中,货架总成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若干个货架单元以矩形阵列的方式组合而成,货架单元的数量可根据仓库的面积大小而定。储物盒以竖直堆放的方式放置在货架单元中,上下两个储物盒之间紧挨着,这样提高了竖直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使得一个货架单元中能够存放更多的储物盒。本实用新型中,储物盒从货架单元底部进出,大大降低了储物盒在存取时所需要上升的高度,通过移动搬运车上的升降托板即可将储物盒送入货架单元中或者将储物盒取出,避免了传统仓库中需要借助大型升降设备才能将货物放入高层货柜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货物存取的方便性,同时也降低了仓库的成本。在存货时,装有储物盒的移动搬运车行驶至指定货架单元的下方,并利用升降托板将储物盒通过进出口送入货架单元总,设置在货架单元底部的挡口机构能够托住刚存入的储物盒,储物盒被托住后,升降托板便可以下降,移动搬运车也可以离开并搬运下一个储物盒。在取货时,移动小车行驶至货架单元下方,升降托板托住位于最下方的储物盒并向上举升一段距离,然后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挡口机构自动托住位于该储物盒上方的储物盒使得位于最下方的储物盒能够被取出,取出的储物盒可运输至一旁或者按照存货时的步骤将其存入其他的货架单元中,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将所需要的储物盒下方的储物盒全部取出,直至取到所需要的储物盒,然后将其运输至指定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搬运车与控制服务器之间无线连接,移动搬运车的移动可采用人工操控的模式,也可采用寻迹引导的方式并配合设置在地面上的引导装置(如磁块、二维码)以及控制服务器实现自动行驶。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缺口19设置在储物盒2下端并且与翻板8相对应的位置处,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如图7~8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3中,挡口机构包括设置在进出口边缘的滑槽23,滑槽23的开口方向朝向进出口中心,滑槽23中滑动连接有移动卡块22,移动卡块22的一端延伸至滑槽23外,移动卡块22的另一端与滑槽23端部之间设置有弹簧24,移动卡块22延伸至滑槽23外一端的下方呈斜坡状,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存货时,升降托板将储物盒向上举升,当升降托板升至移动卡块的下方时停下,然后由举升托板将储物盒继续向上举升,在向上举升的过程中,储物盒会与移动卡块下端面接触,移动卡块在储物盒的顶推下会朝远离储物盒的方向移动,当移动卡块移动至前端与储物盒侧面平齐时,储物盒便能穿过进出口,当储物盒上升至于移动卡块脱离时,移动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举升托板停止上升并开始下降至初始状态,在下降过程中,储物盒会被移动卡块托住,而举升托板的面积小于储物盒底部的面积,举升托板在通过进出口时不会与移动卡块接触,能够顺利通过进出口。在将最下方的储物盒取出时,移动搬运小车先行驶至货架单元的下方,然后升起举升托板,举升托板在通过进出口时,移动卡块会与举升托板接触并在举升托板的顶推下朝远离储物盒的方向移动,当移动卡块移动至前端与储物盒侧面平齐时,储物盒便能穿过进出口,此时移动卡块便无法托住储物盒,储物盒便落到升降托板上,然后升降托板下降至初始位置,在下降过程中,移动卡块前端紧贴着储物盒侧面滑动,当移动卡块前端滑动到储物盒上端的缺口位置处时,移动卡块便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缺口中,从而将上方的储物盒托住,而位于最下端的储物盒便能通过进出口被取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