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堆叠的运输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8205发布日期:2020-11-25 14:2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堆叠的运输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运输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堆叠的运输篮。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货物运输篮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将货物盛装于运输篮中再进行运输,可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的稳定性。目前,常采用留有上端开口的塑料箱作为运输篮,这种运输篮虽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但存在许多不足:(1)运输篮内因缺乏限位件,货物在运输时易发生散乱现象;(2)运输篮不可稳定地堆叠,采用单个运输篮进行运输,运输效率低,采用单个运输篮存储收纳,占用空间大,而采用多个运输篮堆叠进行运输时,堆垛结构不稳定,运输中易发生倾倒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堆叠的运输篮,可限制箱内货物的位置,多层运输篮可稳定地堆叠,可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运输篮占用的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可堆叠的运输篮,包括底板及连接于底板两相对侧的侧板,所述侧板顶部向外凸出有镶嵌板,所述底板两侧内凹形成有镶嵌孔,一组运输篮的镶嵌板与另一组运输篮的镶嵌孔配合对接;所述侧板多处内凹在运输篮内形成承重台、在运输篮外形成机械手容置腔,相邻承重台之间形成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可堆叠的运输篮,一组运输篮的镶嵌板与另一组运输篮的镶嵌孔配合对接即可将另一组运输篮堆叠于一组运输篮上方,可实现多层运输篮同时运输、同时回收储存,可有效提高货物运输效率,节约运输篮占用空间。另外:多层堆叠的运输篮,上层运输篮的重量由下层运输篮的承重台承担;机械手容置腔可用作自动码垛装置机械手抓取定位;采用限位槽对运载的货物进行限位,使得货物在运输篮内形成整齐的货物阵列,防止货物运输过程中溃散;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利于实现货物的稳定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镶嵌板为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两端与侧板之间连接有圆弧过渡结构。长条状结构成型简单,圆弧过渡结构的设置便于运输篮的堆叠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镶嵌孔的上表面嵌设有第一加强结构。利用镶嵌板作为侧板上部分的结构加强台,上层运输篮的重力易于传导至侧板和承重台,从而对侧板薄弱的地方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两端设有防护台,两组相对的防护台可拆卸连接有防护棍。当连接上防护棍时,防护棍同限位槽配合使得货物在运输篮内形成稳定的货物阵列;当需要取出货物时,拆除防护棍,即可从运输篮侧部取出货物。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台设有预留孔,所述防护棍的两端设有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与预留孔插接。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作为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台的高度不小于货物高度的一半。如此,防护棍位于货物的中上部,便于改善防护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两侧均设有把手,多组把手处于同一高度。把手用于单人转移货物过程中抓取运输篮,避免特殊地形货物不受自移而导致人员无法控制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高度高于货物的高度,可便于运输篮内货物的取放。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底部设有货叉容置腔。货叉容置腔与货叉配合可满足立库使用要求及手动叉车转移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货叉容置腔顶面设有第二加强结构。设置第二加强结构可增加运输篮底的承重强度,避免货叉对运输篮的磨损,延长运输篮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可堆叠的运输篮,一组运输篮的镶嵌板与另一组运输篮的镶嵌孔配合对接即可将另一组运输篮堆叠于一组运输篮上方,可实现多层运输篮同时运输、同时回收储存,可有效提高货物运输效率,节约运输篮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可堆叠的运输篮,采用限位槽对运载的货物进行限位,使得货物在运输篮内形成整齐的货物阵列,防止货物运输过程中溃散;

本实用新型的可堆叠的运输篮,各层运输篮的货物可独立取放,互不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可堆叠的运输篮的立体图;

图2为可堆叠的运输篮的仰视图;

图3为两组可堆叠的运输篮的堆叠示意图;

图4为可堆叠的运输篮装载货物的立体图;

图5为可堆叠的运输篮装载货物的俯视图;

图6为可堆叠的运输篮多层堆叠且装载有货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板;2-侧板;3-镶嵌板;4-镶嵌孔;5-承重台;6-机械手容置腔;7-限位槽;8-防护台;9-防护棍;10-预留孔;11-把手;12-货叉容置腔;13-第二加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堆叠的运输篮的实施例,包括底板1及连接于底板1两相对侧的侧板2,侧板2顶部向外凸出有镶嵌板3,底板1两侧内凹形成有镶嵌孔4,一组运输篮的镶嵌板3与另一组运输篮的镶嵌孔4配合对接;侧板2多处内凹在运输篮内形成承重台5、在运输篮外形成机械手容置腔6,相邻承重台5之间形成限位槽7。本实施例中可采用无孔隙的板状结构作为底板1与侧板2,也可采用网格栅结构铺设加强筋作为底板1与侧板2的受力结构,从而将运输篮的底板1与侧板2实现镂空设计,使得运输篮整体结构不易藏水、便于清洗,同时可节约运输篮的原料成本和实现运输篮的轻量化。

本实施例实施时,一组运输篮的镶嵌板3与另一组运输篮的镶嵌孔4配合对接即可将另一组运输篮堆叠于一组运输篮上方,可实现多层运输篮同时运输、同时回收储存,可有效提高货物运输效率,节约运输篮占用空间。另外:多层堆叠的运输篮,上层运输篮的重量由下层运输篮的承重台5承担;机械手容置腔6可用作自动码垛装置机械手抓取定位;采用限位槽7对运载的货物进行限位,使得货物在运输篮内形成整齐的货物阵列,防止货物运输过程中溃散,利于实现货物的稳定运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与侧板2为一体成型结构,承重台5及限位槽7的形状可根据待运输货物的形状进行改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镶嵌板3为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两端与侧板2之间连接有圆弧过渡结构;相应地,镶嵌孔4为长孔,长孔的两端与底板1之间连接有圆弧过渡结构。本实施例中,长条状结构及长孔加工简单,圆弧过渡结构利于镶嵌板3及镶嵌槽之间的配合,避免镶嵌板3与镶嵌孔配合时造成的磨损,延长运输篮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镶嵌板3的形状设置是为了便于镶嵌板3与镶嵌孔4之间配合及避免两者配合时造成的磨损而做出的优选,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规定,本实用新型中镶嵌板3及镶嵌孔4的形状、尺寸可根据运输篮使用情况及使用强度要求而进行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镶嵌板3的厚度与侧板2厚度相等,镶嵌板3的两侧面与侧板2的两侧面平齐。镶嵌板3可与侧板2一体成型,多个运输篮堆叠形成的码垛外表平整美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镶嵌孔的上表面嵌设有第一加强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槽及嵌置于加强槽内的加强钢,上层运输篮的重力通过加强钢传导至镶嵌板3,再由镶嵌板3传导至侧板2和承重台5,第一加强结构起到保护侧板2和承重台5的作用,避免侧板2因集中应力过大而受到损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板2的两端设有防护台8,两组相对的防护台8可拆卸连接有防护棍9。当连接上防护棍9时,防护棍9同限位槽7配合使得货物在运输篮内形成稳定的货物阵列;当需要取出货物时,拆除防护棍9,即可从运输篮侧部取出货物;各层运输篮内货物取放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护棍9与防护台8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具体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在防护棍9的两端设置插接件,在防护台8设置预留孔10,将插接件插入预留孔10,防护棍9与限位槽7配合使得货物在运输篮内形成稳定的货物阵列,将插接件从预留孔10中拔出即可解除防护、取出运输篮内的货物,操作简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台8的高度不小于货物高度的一半,防护棍9的防护位置位于货物中上部位置,以赋予运输篮较好的防护稳定性。但需要说明的是,防护台8的高度及防护棍9的防护位置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规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板2两侧均设有把手11,多组把手11处于同一高度。本实施例中,防护台8、侧板2及承重台5围绕形成有一空腔,把手11设置在侧板2空腔壁。本实施例中的把手11可为设置在侧板2的开孔,也可为固定在侧板2的外把,外把可固定在侧板2内壁、也可固定在侧板2外壁,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及运输篮的体积进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板2高度高于货物的高度。如此,各层运输篮内的货物可单独取放,互不干涉。在多层运输篮堆叠放置时,上层运输篮的重量全部分散在侧板2和承重台5上,而不会对下层运输篮内的货物产生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底部设有货叉容置腔12。当运输工作量较大或运输篮重量较重时,常采用货叉对运输篮进行搬运,在底板1底部设置货叉容置腔12,便于用货叉对运输篮进行搬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货叉容置腔12顶面设有第二加强结构13。随着运输篮的反复使用,货叉与货叉容置腔12反复配合,货叉易对货叉容置腔12内底板1造成磨损;另外,运输篮内货物的重量都集中分布在底板1上,对底板1具有较高的承重性能要求。本实施例设置的第二加强结构13则可增加运输篮底的承重强度,且可避免货叉对运输篮的磨损,延长运输篮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加强结构13包括加强槽及嵌置于加强槽内的加强钢,加强钢对底板1起到加强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改善侧板2的强度,在机械手容置腔6内壁设有第三加强结构。与第一加强结构、第二加强结构类似,第三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槽及嵌置于加强槽内的加强钢,加强钢对侧板2起到加强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运输篮上粘贴有条码,或运输篮侧板2预留有设置条码的孔槽,如此,便可实现扫码自动化入库存储或自动化分发。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可堆叠的运输篮运输桶装水桶,多组桶装水桶立于运输篮内,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承重台5与限位槽7结构相同且在运输篮内相对设置,在一组侧板2的承重台5与对侧侧板2的限位槽7之间排布一列桶装水桶,如此桶状水桶错位间隙摆放于运输篮内,在限位槽7和防护棍9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规整且稳定的水桶阵列。本实施例的承重台5与对侧侧板2之间的间距应略大于桶装水桶的直径的整数倍,以便既能使得桶装水桶排列为规整队列,又不影响桶装水桶的取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重台5与限位槽7的横截面为梯形,桶装水桶在排布时,靠近侧板2的桶装水桶与承重台5一侧面相切接触,与限位槽7的三个侧面相切接触。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