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机的物料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7360发布日期:2021-01-05 17:4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机的物料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生产设备,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口罩机的物料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口罩机作为自动化生产制造口罩的机器,根据加工的口罩类型不同,分为加工平面口罩的平面式口罩机、加工n95口罩的立式折叠口罩机、加工杯式口罩的杯型口罩机等。其中平面式口罩机通过依次工序的加工后要对外输出收集需要从一条具有定位模具的输送带转移到一条普通输送带进行输出,而在普通输送带上,如果逐个输出再由工作人员整理成5个或10个来收集包装,其工作效率较低,不能适应自动化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口罩机的物料输送机构,其进行口罩的转运并可令口罩有序的批量转移,降低后序人工收集包装的难度,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罩机的物料输送机构,包括用于输送口罩进行加工的带有依次排列的模具的第一输送带、用于向外输送口罩的第二输送带、以及设置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的用于转运口罩的转运机构,转运机构包括分设于口罩输送方向两侧的夹持皮带、设置于夹持皮带出口端的下方的托板、以及设置于托板上方的送料气缸;夹持皮带的入口端与第一输送带的出口端相对来对输送过来的口罩进行两侧的夹持,两侧夹持皮带之间空间的上方设置有一接近开关,托板位于送料气缸的两侧位置用于拖住从夹持皮带输出的口罩,并在中间位置形成供送料气缸下降时通过的落料空间;当接近开关检测到5-10个口罩经过时,反馈信号给送料气缸令其下降推动托板处堆叠的口罩通过落料空间落向第二输送带。

作为一种改进,夹持皮带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皮带和下皮带,上皮带和下皮带均绕设于旋转轴上,旋转轴之间通过齿轮组相互啮合同步动作。

作为一种改进,上皮带和下皮带的出口端平齐,上皮带的入口端比下皮带的入口端较长,用于伸向第一输送带的出口端进行上限位。

作为一种改进,送料气缸包括气缸本体以及设置于气缸轴上的用于推送口罩的水平推板。

作为一种改进,水平推板上设置有若干镂空孔,若干镂空孔在水平推板呈矩阵均匀分布。

作为一种改进,气缸本体安装于一上支架上,水平推板在气缸轴的两侧还连接有延伸杆,该延伸杆滑动套设于上支架处进行竖直导向。

作为一种改进,托板的后方与夹持皮带的出口端相对的设置有用于限位口罩的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转运机构来完成对口罩在两条输送带的转运,并且依靠具体的托板的设置来承接夹持皮带输出的口罩,待承接限定数量的口罩后,驱动送料气缸将口罩下推通过落料空间至第二输送带,可以实现定量的输出口罩,相比于直接向第二输送带落口罩更能保证口罩排列整齐,有利于提高后序人工收集堆叠好的口罩的效率,提高后序包装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机构从上方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运机构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口罩机的物料输送机构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用于输送口罩进行加工的带有依次排列的模具的第一输送带1、用于向外输送口罩的第二输送带2、以及设置于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之间的用于转运口罩的转运机构3,转运机构3包括分设于口罩输送方向两侧的夹持皮带30、设置于夹持皮带30出口端的下方的托板33、以及设置于托板33上方的送料气缸34;夹持皮带30的入口端与第一输送带1的出口端相对来对输送过来的口罩进行两侧的夹持,两侧夹持皮带30之间空间的上方设置有一接近开关35,托板33位于送料气缸34的两侧位置用于拖住从夹持皮带30输出的口罩,并在中间位置形成供送料气缸34下降时通过的落料空间4;当接近开关35检测到5-10个口罩经过时,反馈信号给送料气缸34令其下降推动托板33处堆叠的口罩通过落料空间4落向第二输送带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口罩在第一输送带1上输送时或者在之前的机构和工序中已完成了加工,口罩由依次排列的模具向出口端输出,夹持皮带30设置于第一输送带1的出口端,两侧的夹持皮带30宽于模具,在口罩到达夹持皮带30的入口端时被上下设置的夹持皮带30夹持继续输送,并且因第一输送带1的末端向下旋转而令模具向下脱离口罩;口罩在经过接近开关35时被接近开关35感应并记录感应次数,对接近开关35的控制可通过现有技术的plc实现,并且根据一般包装口罩的数量为5个或者10个,因此限定接近开关35在感应5-10次时(优选为5次或者10次),反馈信号令送料气缸34工作;由夹持皮带30处输出的口罩会落至托板33处,在堆叠5-10个后,送料气缸34工作向下推送口罩令口罩通过落料空间4,最后落向了下方的第二输送带2,从而实现该次的口罩已经堆叠了所需的数量,之后第二输送带2行进一个工位,来承接下一组口罩;在第二输送带2输出端的工作人员可以轻松的将堆叠好的口罩收集进行包装工序。预先在托板33处堆叠的口罩离夹持皮带30的出口端较近,因此可以保证口罩堆叠的整齐有序,被送料气缸34推送时堆叠的口罩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一齐下落不会散开,可以良好的保证口罩落到第二输送带2上后也保持整体的状态,保证整齐的输出,提高工作人员后序收集包装的效率,整体提高半自动化的生产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夹持皮带30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皮带31和下皮带32,上皮带31和下皮带32均绕设于旋转轴36上,旋转轴36之间通过齿轮组37相互啮合同步动作。

如图1、2、3所示,具体实施时,上皮带31和下皮带32在前后两组旋转轴36上绕设成环形,两者中部相贴合形成夹持口罩输送的带面;并且为保证上皮带31和下皮带32的稳定同步输送不会出现打滑,将上下的旋转轴36之间通过齿轮组37去啮合同步传动,保证输送的稳定有序;旋转轴36可优选为由电机驱动旋转。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上皮带31和下皮带32的出口端平齐,上皮带31的入口端比下皮带32的入口端较长,用于伸向第一输送带1的出口端进行上限位。

如图1、2、3所示,具体实施时,上皮带31的入口端比下皮带32的入口端更靠近第一输送带1的出口端,并且其伸至第一输送带1的出口端的上方,在口罩到达第一输送带1的出口端时,其上方会被上皮带31所限位,而随着第一输送带1和上皮带31的同步运转行进,口罩会被带动顺利的进入上皮带31和下皮带32之间的夹持带面,在结构上保证口罩转运至夹持皮带30处的顺利和稳定,不会因某些口罩在第一输送带1上在加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翘边而影响转运。而上皮带31和下皮带32的出口端平齐,令口罩可以顺利的输出脱离夹持皮带30,不会有过多的摩擦或粘连而出现偏移,保证口罩在托板33处的整齐排列堆叠。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送料气缸34包括气缸本体341以及设置于气缸轴上的用于推送口罩的水平推板342;水平推板342上设置有若干镂空孔343,若干镂空孔343在水平推板342呈矩阵均匀分布。

如图1、2、3所示,具体实施时,水平推板342由气缸本体341推出去依靠其平整的表面推送口罩,口罩中部被推送通过落料空间4后,口罩两侧在托板33弯折经过落料空间4,在完全经过后通过整体的自重落向第二输送带2。为避免水平推板342与最上层相接触的一个口罩产生摩擦或粘连,设置呈矩阵均匀分布的镂空孔343,减少两者间的接触面积,令口罩可以顺利下落。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气缸本体341安装于一上支架344上,水平推板342在气缸轴的两侧还连接有延伸杆345,该延伸杆345滑动套设于上支架344处进行竖直导向。

如图1、2所示,具体实施时,左右对称设置的延伸杆345起到稳定导向的作用,其可以通过直线轴承滑动设置在上支架344处;其保证了水平推板342上下活动的稳定,也提高了气缸轴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托板33的后方与夹持皮带30的出口端相对的设置有用于限位口罩的挡板5。

如图2、3所示,具体实施时,根据口罩在脱离夹持皮带30出口端时的惯性,在后部设置一块用于阻挡口罩的挡板5,口罩脱离夹持皮带30落至托板33上后,保持其远处的一边抵触挡板5,后序落下的口罩也在落至前一个口罩上后保证远处的一边抵触挡板5,从而令整体的堆叠整齐有序;也避免了因口罩的下落惯性而出现的口罩滑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