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智能整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7353发布日期:2021-01-05 17:4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智能整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量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卧式智能整打机。



背景技术:

手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保护用品,手套制造完成后,进入脱落、点数、叠放、包装工序,这一工序的常用自动化设备有两种:第一种采用半圆辊模式,其优点是故障率较低,缺点是这种设备不能按设定数量出整叠手套,只能靠人工补齐,限制了后续的自动化生产;第二种是气动夹型,其优点是能够按照人工所设定的数量来码叠,由于气动夹的动作频率过高,导致气动夹寿命很短,使用和维护成本很高,手套由于材质松软,在码放时码放的手套也很不整齐,当码放的高度较大时容易发生倾覆,又需要人工进行整理,而且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卧式智能整打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智能整打机,包括机架、接收计数装置、升降压实装置及推出装置,所述机架由横梁、纵梁及立柱组成,所述接收计数装置位于机架上方,包括设置于滑板支架上方且底部与机架上部纵梁固定连接的手套滑板,所述手套滑板下方设有门板,所述门板上部固定设有激光计数器支架;

所述升降压实装置包括位于机架机头上横梁、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导向杆、第一丝杆及升降板,所述第一丝杆杆体外周面套设第一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杆体外周面套设有与升降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

所述推出装置位于机架底部,包括设置于机架底部横梁之间的第二导向杆、第二丝杆及推板。

作为改进,所述门板外侧壁固定设有可沿第三导向杆杆体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导向杆杆体两端分别与立柱、横梁之间通过第三导向杆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上部靠近门板一侧的纵梁固定设有第三电动机支架,所述第三电动机支架与第三电动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机输出端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设置于门板内侧壁的齿条啮合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导向杆杆体两端通过第一导向杆支架与横梁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杆体两端通过第一丝杆轴承与横梁连接,所述第一丝杆顶端通过联轴器与位于横梁上部的第一电动机驱动轴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导向杆杆体两端通过第二导向杆支架与横梁连接,所述第二丝杆杆体两端与横梁之间通过第二丝杆轴承连接,所述第一丝杆顶端与位于横梁上部的第一电动机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门板上方设有调整挡板,所述调整挡板远离门板一端与滑板支架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机架底部设有手套堆放板。

作为改进,所述机架外侧安装设有机壳板。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及第三电动机均为直流步进电机。

作为改进,述升降板板体表面设有与推板配合使用的条形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对已加工的手套进行计数并整理;

2.可对码叠的手套逐个进行压紧,进而使手套码放的更加密实整齐,降低相同数量的手套码放高度;

3.对已码叠的手套自动推出,节省人力,防止手套在机器中过量堆积;

4.设备结构简单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命长,后期使用和维护成本低,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卧式智能整打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卧式智能整打机拆除两侧机壳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卧式智能整打机拆除两侧机壳板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卧式智能整打机拆除两侧机壳板底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升降装置第一电动机与第一丝杆连接示意图;

图6是推板与第二丝杆连接示意图;

图7是门板与第三电动机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7所示:1、机架,2、手套滑板,3、第三电动机支架,4、门板,5、激光计数器支架,6、调整挡板,7、齿轮,8、齿条,9、第一电动机,10、第二电动机,11、第三电动机,12、第一导向杆,13、第二导向杆,14、第三导向杆,15、第一丝杆,16、第二丝杆,17、第一导向杆支架,18、第二导向杆支架,19、第三导向杆支架,20、第一滑块,21、第二滑块,22、第三滑块,23、第一丝杆轴承,24、第二丝杆轴承,25、第一丝杆螺母,26、第二丝杆螺母,27、升降板,28、推板,29、手套堆放板,30、滑板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智能整打机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附图7,一种卧式智能整打机,包括机架1、接收计数装置、升降压实装置及推出装置,所述机架1由横梁、纵梁及立柱组成,所述接收计数装置位于机架1上方,包括设置于滑板支架30上方且底部与机架上部纵梁固定连接的手套滑板2,所述手套滑板2下方设有门板4,所述门板4上部固定设有激光计数器支架5;

所述升降压实装置包括位于机架1机头上横梁、下横梁之间的第一导向杆12、第一丝杆15及升降板27,所述第一丝杆15杆体外周面套设第一丝杆螺母25,所述丝杆螺母25与升降板2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12杆体外周面套设有与升降板27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20;

所述推出装置位于机架1底部,包括设置于机架1底部横梁之间的第二导向杆13、第二丝杆16及推板28。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门板4外侧壁固定设有可沿第三导向杆14杆体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三滑块22,所述第三导向杆14杆体两端分别与立柱、横梁之间通过第三导向杆支架19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上部靠近门板4一侧的纵梁固定设有第三电动机支架3,所述第三电动机支架3与第三电动机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机11输出端设有齿轮7,所述齿轮7与设置于门板4内侧壁的齿条8啮合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第一导向杆12杆体两端通过第一导向杆支架17与横梁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5杆体两端通过第一丝杆轴承23与横梁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5顶端通过联轴器与位于横梁上部的第一电动机9驱动轴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第二导向杆13杆体两端通过第二导向杆支架18与横梁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6杆体两端与横梁之间通过第二丝杆轴承24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5顶端与位于横梁上部的第一电动机9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门板4上方设有调整挡板6,所述调整挡板6远离门板4一端与滑板支架30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手套堆放板29。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机架1外侧安装设有机壳板。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第一电动机9、第二电动机10及第三电动机11均为直流步进电机。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述升降板27板体表面设有与推板28配合使用的条形槽。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手套自手套织造机出口通过手套滑板滑至门板上部,设置于门板上方的激光计数器检测手套并计数,激光计数器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向第三电动机发送执行指令,第三电动机启动并驱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向开门方向滑动,在此过程中,手套在重力作用下和调整挡板的摩擦力作用下手套边缘与调整挡板贴合,从而调整了手套叠放的位置,门板继续向开门方向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手套落入门板下方的升降板上部,门板开门到达指定位置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丝杆带动第一丝杆螺母连接的升降板与升降板上的第一滑块沿第一导向杆向下运动,升降板到达指定位置后,控制系统向第三电动机发送与开门指令相反的执行指令,第三电动机开始反向转动并驱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向关门方向滑动至初始位置,门板回到初始位置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反转,通过第一丝杆带动第一丝杆螺母连接的升降板与升降板上的第一滑块沿第一导向杆向上运动,升降板通过系统设置的提升时间提升到位与门板接触挤压,并将蓬松手套压实,手套与门板接触并挤压后,第二电动机开始反转,第一丝杆带动第一丝杆螺母及与第一丝杆螺母固定连接的升降板沿第一丝杆轴线方向方向下移,下移距离通过控制系统控制;

落入升降板上方的手套数量达到设定值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丝杆带动第一丝杆螺母连接的升降板与升降板上的第一滑块沿第一导向杆向下运动,到达底部限位开关后,限位开关控制系统信号,使第一步进电机停转,控制系统并向第二电动机发出转动执行指令,第二电动机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带动第二丝杆螺母及第二丝杆螺母固定连接的推板向外侧移动,进而将码叠好的手套推出至机器外部,推板向外移动至限定位置后,控制系统再向第二电动机发送反向转动指令,第二丝杆带动第二丝杆螺母及与第二丝杆螺母固定连接的推板向机器内部移动至初始位置,推板回到初始位置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反转,通过第一丝杆带动第一丝杆螺母连接的升降板与升降板上的第一滑块沿第一导向杆向上运动至初始位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