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设备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2970发布日期:2021-04-13 22:2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检测设备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上料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检测设备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司一直致力于燃油喷射系统内的轴类小型工件加工,这些小型工件的生产具有数量大、时间紧、精度高等要求,其质检现状一直面临严峻挑战。对此,设计检测设备能做到轻松高效地全检,这种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仪器可以全面替代人工,能大幅节省人力和管理成本。
3.随着制造业的零件精度越来越高及客户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使用自动化检测替代人工检测势在必行,同时对全检设备的柔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4.对于能够同时检测不同型号的检测设备,其上料装置十分重要,需持续稳定的上料装置保持上游工作的稳定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上料装置,其能够稳定快速的向检测设备提供被检零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设备上料装置,包括:
7.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检测设备的工作台上,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的两侧上分别设有两个凸片,两个所述凸片伸出所述工作台设置;
8.滑块,两个所述凸片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滑块;
9.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为长方体框体,所述固定框设置在两个所述凸片之间,所述固定框固定在所述凸片上;所述固定框的四个平行的第一柱体上设有均匀设置有托举机构,所述托举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外壳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外壳之间还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凸块在自然状态下部分露出所述外壳;
10.移动架,所述移动架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内,所述移动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之间,所述移动架呈u型,所述移动架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柱体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凸块在自然状态下部分露出所述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二柱体上的第一凹槽相对应设置;所述移动架的靠近两个所述凸片的两个侧面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滑块可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上传动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能够带动所述移动架在所述固定框内上下移动;
11.料盘,所述料盘的两端设有第三凸块,所述料盘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凸块放置在所述第二凸块上。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柱体上的一个凹槽的数量比所述第一柱体上的托举机构的数量
少一个。
13.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柱体分为两组分别靠近两个所述凸片设置,两组所述第一柱体上的托举机构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所述托举机构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二柱体之间的距离。
14.优选的,所述固定框靠近所述工作台的一面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
15.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个导套;所述导套内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上设有托盘底板,所述托盘底板远离所述导柱的一面上设有第二导轨,所述托盘底板连接所述导柱的一面上传动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托盘底板的第二导轨上设有托盘,所述托盘能够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移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靠近所述固定框设置。
16.优选的,所述托盘沿第二导轨方向的长度比所述料盘沿所述第二导轨方向的长度长。
17.优选的,所述托盘上传动连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能够带动所述托盘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移动。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其能够稳定准确的向检测设备供料,其占地空间小,运行稳定,不易出现故障,极大的提高了检测设备的检测效率。
19.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设备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设备上料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设备上料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设备上料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5.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26.1、工作台;11、固定板;12、导套;13、导柱;14、托盘底板;15、第二气缸;16、第二导轨;17、托盘;19、凸片;
27.2、滑块;
28.3、固定框;31、第一柱体;32、托举机构;33、外壳;34、第一凸块;35、进料口;
29.4、移动架;41、第二柱体;42、第一凹槽;43、第二凸块;44、第一导轨;45、第一气缸;
30.5、料盘;51、第三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设备上料装置。
3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检测设备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边缘的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右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凸片19,所述凸片19伸出所述工作台1设置。
35.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凸片19相对设置的面上固定有滑块2,所述滑块2设置在所述凸片 19的中部。
3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3设置在两个所述凸片19之间,所述固定框3固定在所述凸片 19上。所述固定框3包括四个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第一柱体31,四个柱体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片19的四端旁。
37.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和图4,所述第一柱体31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托举机构32,所述托举机构32包括外壳33,和设置在所述外壳33内的第一凸块34,所述第一凸块34和所述外壳33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凸块34与所述外壳33还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凸块34的上部在自然状态下露出所述外壳33。两个所述凸片19旁设置的第一柱体31上的托举机构 32向对应设置。
3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4设置在所述固定框3中间,所述移动架4设置在两个所述凸片 19之间,所述移动架4整体呈u型,所述移动架4的两个所述第二柱体41分别靠近所述凸片19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柱体41上还设有第一导轨44,所述滑块2能够在所述第一导轨 44上滑动。
39.进一步的,请参考图4,两个所述第二柱体41相对的面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42,所述第一凹槽42内设于第二凸块43,所述第二凸块43与所述第一凹槽42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二凸块43和所述第一凹槽42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凸块43的上端在自然状态下露出所述第一凹槽42。
4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柱体41上第一凹槽42的数量比所述第一柱体31上托举机构32的数量少一个。
4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块34与所述第二凸块43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块43的高度相对所述第一凸块34的高度高一些。
42.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4的底部设有第一气缸45,所述第一气缸45能够带动所述移动架在所述固定框3内移动。
4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4和固定框3内设有若干个料盘5,所述料盘5的两端的中部设有第三凸块51,所述凸块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二凸块43上,所述料盘5两端的两侧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一凸块34上。
44.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所述固定板11上设有若干个导套12,导套12上设有对应的导柱13,所述导柱13上端连接有托盘底板14,所述托盘底板14底部传动连接有第二气缸15,所述第二气缸15能够带动所述托盘底板14在所述固定板11上上下移动。
45.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底板14上设有第二导轨16,所述第二导轨16上设有托盘17,所述第二导轨16的右端向所述固定框3的进料口35延伸,所述托盘17上传动连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能够带动所述托盘17从所述第二轨道上移动到所述固定框3内。
46.借由上述结构,所述固定框3上每两对第一凸块34上都放置有一个料盘5,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所述第二气缸15带动所述托盘底板14向上移动与所述进料口35对应,同时第三气缸带动所述托盘17部分进入所述固定框3,所述托盘17到达一个料盘5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第二气缸15带动所述托盘17上移,将所述料盘5从第一凸块34上取下,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气缸带动所述托盘17离开所述固定框3回到所述工作台1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缸15复位。
47.进一步的,当工作台1上的料盘5上零件被检取接受后,所述第二气缸15和第三气缸将空的料盘5送回固定框3内,空的料盘5回到原来的位置。
48.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启动所述第一气缸45,所述第一气缸45带动所述移动架4向上移动,所述移动架4上第二凸块43将原本在第一凸块34上的料盘5托举起来,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4继续向上移动,每个料盘5将其上方的第一凸块34挤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移动架4继续向上移动,使得每个料盘5达到每个料盘5原本上方的第一凸块34上,所述移动架4向下移动,使得每个所述料盘5放置在其原本上方的第一凸块34上。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4继续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凸块43挤压在所述料盘5上收缩进第一凹槽42,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4上的第二凸块43到达原本的托盘17的下方,此时空的料盘5处于所述第一柱体31最上方的第一凸块34上,空的料盘5的位置被其下方的料盘5取代。
49.进一步的,所述托盘17进入固定框3将空盘下方的料盘5取到工作台1上。
50.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