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4663发布日期:2022-01-15 09:4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电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电梯。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安装了家用电梯。根据《家用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gb/t 21739-2008,家用电梯轿顶外侧边缘与井道壁之间水平距离超过0.3m时,轿顶应装设护栏。由于轿厢两侧布置有轨道、对重,因此轿厢两侧较为容易满足该要求,但是与轿门相对的轿厢后侧壁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经常不能满足该距离要求,需要加装护栏。然而,在实际安装时,由于建筑物影响,用于安装家用电梯的井道的顶层高度普遍较低,轿顶上无法设置护栏。家用电梯通常采用无机房设置,检修主机时需要站在轿顶操作,而家用电梯的轿厢小、轿顶面积小,在检修时轿顶能够让检修人员站立的面积也小,不利于检修人员检修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家用电梯的轿厢后侧壁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大于规定要求需要加装护栏,而井道的顶层高度低无法设置护栏,导致家用电梯不满足使用规范的问题,提供一种家用电梯,无需在电梯顶层设置护栏并且能够满足家用电梯使用规范。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家用电梯,包括轿厢和电梯井道,所述轿厢安装于电梯井道内,且轿厢后侧与电梯井道的井道壁之间具有间隙,在轿厢的顶部安装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延伸至所述间隙内;该支撑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竖向设置的防护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在轿厢顶部,另一侧向井道壁的方向延伸后与防护板相连,使支撑板和防护板整体呈l形分布,且防护板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
6.所述支撑板的下侧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水平设置,第二连接件竖向设置;在轿厢顶部和轿厢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位置固定有安装座,所述支撑板通过贯穿第一连接件和安装座、以及贯穿第二连接件和安装座的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
7.通过设置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竖向设置的防护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在轿厢顶部,另一侧向井道壁的方向延伸后与防护板相连,使支撑板和防护板整体呈l形分布,且防护板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这样,使得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满足了家用电梯的使用标准,因此无需在轿厢顶部增设护栏;并且,支撑板增大了轿厢顶部的面积,使得检修人员在检修电梯的时候站立面积增大,方便检修操作;防护板能够起到保护检修人员的作用,提高了家用电梯检修的安全性。通过在支撑板的下侧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轿厢顶部和轿厢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位置固定有安装座,所述支撑板通过贯穿第一连接件和安装座、以及
贯穿第二连接件和安装座的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这样,对现有电梯的改进不大,方便安装和调节支撑装置与轿厢之间的距离,使其满足防护板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
8.进一步,在安装座上开有条形槽,且条形槽的开口侧具有向内的翻边,所述螺栓的螺帽或螺母位于该条形槽内,且螺帽或螺母与翻边紧贴。这样,方便调节支撑板与电梯轿厢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应对各种井道情况,使用灵活方便。
9.进一步,在第一连接件上开有多个连接孔,通过连接孔与安装座上的条形槽的对应调节支撑板与轿厢之间的距离,安装方便。
10.进一步,第一连接件为两个,位于支撑板的两端,这样,使支撑板与轿厢固定牢固,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11.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轿厢的一端延伸至防护板背离轿厢的一侧后向上弯折,并延伸至防护板的上侧,且与防护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支撑板与防护板之间连接牢固,提高支撑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12.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采用角钢,角钢为标准件,能够控制使用成本。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4.1、通过设置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竖向设置的防护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在轿厢顶部,另一侧向井道壁的方向延伸后与防护板相连,使支撑板和防护板整体呈l形分布,且防护板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这样,使得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满足了家用电梯的使用标准,因此无需在轿厢顶部增设护栏;并且,支撑板增大了轿厢顶部的面积,使得检修人员在检修电梯的时候站立面积增大,方便检修操作;防护板能够起到保护检修人员的作用,提高了家用电梯检修的安全性。
15.2、通过在支撑板的下侧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轿厢顶部和轿厢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位置固定有安装座,所述支撑板通过贯穿第一连接件和安装座、以及贯穿第二连接件和安装座的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这样,对现有电梯的改进不大,方便安装和调节支撑装置与轿厢之间的距离,使其满足防护板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电梯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右视图。
18.图3为图1的后视图。
19.图中:轿厢1、安装座12、井道壁2、支撑装置3、支撑板31、防护板32、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
22.参见图1-图3,一种家用电梯,包括轿厢1和电梯井道。所述轿厢1安装于电梯井道内,且轿厢1后侧与电梯井道的井道壁2之间具有间隙。在轿厢1的顶部安装有支撑装置3,所
述支撑装置3延伸至所述间隙内。该支撑装置3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31和竖向设置的防护板32,所述支撑板31的一侧固定在轿厢1顶部,另一侧向井道壁的方向延伸后与防护板32相连,使支撑板31和防护板32整体呈l形分布,且防护板32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
23.所述支撑板31的下侧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其中,第一连接件4水平设置,第二连接件5竖向设置。在轿厢1顶部和轿厢1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的位置固定有安装座12。所述支撑板31通过贯穿第一连接件4和安装座12、以及贯穿第二连接件5和安装座12的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均采用角钢,角钢为标准件,能够控制使用成本。在第一连接件4上开有多个连接孔,通过连接孔与安装座12上的条形槽的对应来调节支撑板31与轿厢1之间的距离,使防护板32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安装方便并且便于调节。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4为两个,位于支撑板31的两端,这样,使支撑板31与轿厢1固定牢固,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当然,所述第一连接件4也可以为多个,并沿支撑板3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支撑强度,提高支撑装置3的安全性。所述第一连接件4远离轿厢1的一端延伸至防护板32背离轿厢1的一侧后向上弯折,并延伸至防护板32的上侧,且与防护板32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支撑板31与防护板32之间连接牢固,提高支撑装置3的使用安全性。在安装座12上开有条形槽,且条形槽的开口侧具有向内的翻边,所述螺栓的螺帽或螺母位于该条形槽内,且螺帽或螺母与翻边紧贴。这样,方便调节支撑板31与电梯轿厢1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应对各种井道情况,使用灵活方便。
24.通过设置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竖向设置的防护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在轿厢顶部,另一侧向井道壁的方向延伸后与防护板相连,使支撑板和防护板整体呈l形分布,且防护板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这样,使得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满足了家用电梯的使用标准,因此无需在轿厢顶部增设护栏;并且,支撑板增大了轿厢顶部的面积,使得检修人员在检修电梯的时候站立面积增大,方便检修操作;防护板能够起到保护检修人员的作用,提高了家用电梯检修的安全性。通过在支撑板的下侧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轿厢顶部和轿厢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位置固定有安装座,所述支撑板通过贯穿第一连接件和安装座、以及贯穿第二连接件和安装座的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这样,对现有电梯的改进不大,方便安装和调节支撑装置与轿厢之间的距离,使其满足防护板与井道壁之间的间隙小于300mm。
25.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