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5038发布日期:2022-06-22 03:5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寻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纺织机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寻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纺纱机在使用时最常见的问题为纺纱机细纱管断线,纱管断线后,需要寻找断线细纱管的线头并完成接线,目前寻线接线工作大多需要人工完成,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同时,人工成本较高且工作效率较低;
3.也存在部分带自动接线功能的纺纱机,但是此类纺纱机售价及改造费用高昂;而目前大部分工厂中,传统的不具有自动接线功能的纺纱机仍具有较大基数,若全部进行自动接线改造成本较高;
4.当前市面上存在部分用于纺纱机的接线装置,但关于寻线方面,缺乏准确度较高且能够适用于传统纺纱机的自动寻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纺纱机断线接线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普通纺纱机的寻线装置及具有其的寻线装置。
6.本发明提供一种寻线装置,用于寻找纱筒表面的断线线头,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滚子结构以及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能够夹持所述纱筒;所述滚子结构包括转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转杆一端的滚子,所述转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转杆能够以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端为中心转动,以达到通过滚子绕纱筒公转实现对纱筒周向的寻线的效果。
7.上述寻线装置,通过转杆带动滚子以转杆与基座之间的连接点为中心转动,从而实现滚子绕纱筒的转动,以吸附纱筒表面的断线线头,进而通过滚子实现对纱筒周向的寻线。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子结构与所述夹持结构中的一者通过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滚子结构或所述夹持结构移动,拉出所述纱筒上的纱线。
9.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驱动滚子结构或夹持结构向远离另一者的方向移动,能够使得纱筒上的纱线被滚子结构拉出,以便于后续的剪线操作。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子结构还包括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滚子与所述转杆,或设置于所述转杆与所述基座之间。
11.可以理解的是,拉力传感器能够检测滚子是否成功吸附断线线头,从而避免线头未吸附成功便开始后续操作,导致设备空运行的情况发生,有效增加寻线成功率,提高设备的寻线效率。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寻线装置还包括剪线结构;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滚子结构或所述夹持结构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得纱线位于所述滚子结构和所述夹持结
构之间;所述剪线结构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基座,并在所述滚子结构、所述剪线结构以及所述夹持结构三者沿竖直方向依次布设时,所述剪线结构能够剪断所述纱线,并夹持剪断后与所述纱筒连接的一段所述纱线。
1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三者沿竖直方向依次布设,能够保证剪断后剪线结构所夹持的线头末端呈竖直状态,不易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垂倾斜,便于后续进行接线操作。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剪线结构包括剪线组件、夹线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的调节座,所述剪线组件与所述夹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调节座,所述调节座能够调节所述剪线组件与所述夹线组件沿竖直方向的间距。
15.可以理解的是,能够根据纱线材质调整剪线组件与夹线组件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剪断后夹线组件所夹持的线头末端的长度,以避免线头末端因过长倾倒。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至少两根立柱,所述驱动组件具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两根所述立柱,其中一组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滚子结构连接,另一组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夹持结构连接。
17.可以理解的是,滚子结构和夹持结构分别设置于两个立柱,能够有效避免两者在竖向运动时产生干涉。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向滑块、径向滑轨以及径向滑块,所述竖向滑块能够沿对应的所述立柱移动,所述径向滑轨固设于所述竖向滑块,所述径向滑轨与水平面平行设置且指向第一直线方向,所述径向滑块能够沿对应的所述径向滑轨移动。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子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
20.可以理解的是,滚子能够在摩擦力作用下自转,从而最大化自身的吸附效果。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子包括滚子套、连接杆以及至少两组滚芯组件,所述滚子套套设于所述滚芯组件外侧,所述滚子套具有弹性;所述滚芯组件包括芯座、设置于所述芯座的顶块以及与所述顶块一一对应的驱动件,所述芯座固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芯座与所述顶块之间,且能够驱动所述顶块沿所述滚子套的径向方向向外运动以撑开所述滚子套。
22.可以理解的是,滚芯组件自身同样能够产生一定形变,从而能够在纱筒与滚子套抵接时,进一步增加纱筒与滚子套之间的接触面积。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块与所述芯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块以及所述芯座固设。
24.可以理解的是,采取扭簧作为驱动件,相较于其他驱动结构,无能耗产生,且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滚子结构的生产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的滚子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1中剪线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的夹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4中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滚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滚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图6中隐藏滚子套以及连接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图6中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图6中隐藏滚子套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1、基座;110、立柱;2、滚子结构;210、滚子;211、滚子套;212、滚芯组件;212b、顶块;212a、芯座;213、连接杆;213a、上连杆;213b、下连杆;220、转杆;3、夹持结构;310、抱箍;4、剪线结构;410、剪线组件;411、刚性剪;420、夹线组件;421、柔性夹;430、调节座;5、驱动组件;510、竖向滑块;520、径向滑轨;530、径向滑块;
37.10、固定块;20、连杆组件;21、第一直杆;22、第二直杆;23、曲杆;100、第一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3.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寻线装置,用于寻找纱筒表面的断线线头,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置有滚子结构2以及夹持结构3;夹持结构3能够夹持纱筒;滚子结构2
包括转杆220以及设置于转杆220一端的滚子210,转杆220的另一端设置于基座1,转杆220能够以设置于基座1的一端为中心转动,以带动滚子210贴合纱筒的外表面转动。
44.夹持结构3能够夹持被其他装置从纺织机取下的断线纱筒,该断线纱筒的表面具有断线线头,转杆220设置于基座1的一端沿竖直方向与夹持结构3所夹持的纱筒的中轴线正对,且滚子210与纱筒表面抵接,转杆220能够带动滚子210以自身与基座1之间的连接点为中心转动,从而实现滚子210绕纱筒的转动,以吸附纱筒表面的断线线头,进而通过滚子210实现对纱筒周向的寻线。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杆220能够根据纱筒直径调节长度或直接更换不同长度的转杆220,以保证针对不同直径的纱筒,滚子210始终能够与纱筒表面抵接,以增加寻线装置的泛用性。
46.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杆220可以为两节相互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以通过旋转螺纹杆调节转杆220的总长度。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滚子210与转杆220转动连接,由于滚子210与纱筒之间存在挤压力,当滚子210绕纱筒转动过程中,滚子210会在自身外周面与纱筒外周面之间的的摩擦力作用下,以自身轴向为中心发生自转,从而使得滚子210的外周面均能够与纱筒接触,进而最大化滚子210的吸附效果。
48.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滚子结构2与夹持结构3中的一者通过驱动组件5设置于基座1,驱动组件5能够驱动滚子结构2或夹持结构3移动,拉出纱筒上的纱线。
49.由于滚子结构2能够吸附纱筒表面的断线线头,驱动组件5驱动滚子结构2或夹持结构3向远离另一者的方向移动,能够使得纱筒上的纱线被滚子结构2拉出,以便于后续的剪线操作。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滚子结构2还包括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设置于滚子210与转杆220,或设置于转杆220与基座1之间;驱动组件5驱动滚子结构2或夹持结构3移动时,若滚子结构2成功吸附到纱筒表面的断线线头,则滚子结构2或夹持结构3移动时,会克服纱线的拉力,此时拉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该部分拉力,并判断为寻线成功,继续后续的剪线操作;
51.而若滚子结构2未成功吸附到断线线头,滚子结构2或夹持结构3移动时,拉力传感器未检测到拉力,则会判断为寻线失败,重复上述的线头吸附操作;
52.从而避免线头未吸附成功便开始后续操作,导致设备空运行的情况发生,有效增加寻线成功率,提高设备的寻线效率。
53.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寻线装置还包括剪线结构4;驱动组件5能够驱动滚子结构2或夹持结构3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得纱线位于滚子结构2和夹持结构3之间;剪线结构4可升降地设置于基座1,并在滚子结构2、剪线结构4以及夹持结构3三者沿竖直方向依次布设时,剪线结构4能够剪断纱线,并夹持剪断后与纱筒连接的一段纱线。
54.滚子结构2、剪线结构4以及夹持结构3三者沿竖直方向依次布设,指三者由上至下按照滚子结构2、剪线结构4以及夹持结构3的顺序,或者按照夹持结构3、剪线结构4以及滚子结构2的顺序布置,以使得滚子结构2拉出部分的纱线呈竖直状态;
55.此时通过剪线结构4剪断纱线,并夹持剪断后与纱筒连接的一段纱线,剪线结构4夹持部分的纱线线头同样呈竖直状态,该部分纱线线头由于长度相对较短,可以视作刚性材料进行受力分析:
56.竖直的纱线线头,其线头末端与夹持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相对于水平的纱线线头更小,因此线头的重心与其夹持位置之间的重力臂更小,线头不易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垂倾斜;
57.此外,由于剪线结构4可升降地设置于基座1,因此,剪线结构4夹持的纱线线头后,能够直接将竖直的线头运送至接线装置中,不再需要额外的导向结构进行导向,减少了装置成本。
58.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剪线结构4包括设置于基座1的剪线组件410以及夹线组件420,在剪线状态下,剪线组件410位于靠近滚子结构2的一侧,夹线组件420位于靠近夹持结构3的一侧;
59.剪线状态,指夹持结构3与滚子结构2中的任意一者在驱动组件5作用下移动,至滚子结构2、剪线结构4以及夹持结构3三者沿竖直方向依次布设的状态;
60.由于夹线组件420位于靠近夹持结构3的一侧,因此夹线组件420能够在剪线组件410在剪断纱线之前或同时夹持纱线,在剪线组件410剪断纱线后,夹线组件420所夹持部分为与纱筒连接的部分,由于能够提前或同时夹持纱线,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夹线组件420未夹到剪断后的纱线的情况,增加装置的寻线成功率。
6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剪线状态时,滚子结构2位于夹持结构3上侧;此状态下,由于剪线组件410位于靠近滚子结构2的一侧,夹线组件420位于靠近夹持结构3的一侧,因此,此时剪线组件410位于夹线组件420的上侧,剪线结构4完成剪线夹持后,断线线头竖直向上;
62.由于寻线装置底部由基座1支撑,底部的可用空间较小,将后续接线装置设置于寻线装置上侧,能够有效避免接线装置与寻线装置干涉的可能,而断线线头竖直向上的情况下,剪线结构4向上移动,即可将断线线头直接插入至位于寻线装置上侧的接线装置中,操作简单。
63.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剪线结构4还包括设置于基座1的调节座430,剪线组件410与夹线组件420均设置于调节座430,调节座430能够调节剪线组件410与夹线组件420沿竖直方向的间距。
64.剪线组件410与夹线组件420均设置于调节座430的移动端,调节座430可以为导轨滑块结构、丝杠螺纹块结构或其他常见的滑动连接结构,只要能够控制调节座430移动端的位置即可。
65.根据纺纱机所使用的纱线材质不同,纱线的硬度与柔韧度存在区别,因此,不同材质的纱线剪断并被竖直向上夹持后,夹线组件420所夹持的断线线头不会倾倒的极限长度同样存在区别;而本技术中,能够根据不同的纱线材质,预先调节剪线组件410与夹线组件420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纱线剪断、夹持后,露出于夹线组件420的断线线头长度,以保证不同材质的断线线头不会因过长导致倾倒。
66.在图1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剪线组件410、夹线组件420以及夹持结构3均包括固定块10以及两组连杆组件20,固定块10设置于基座1,连杆组件20设置于对应的固定块10,且两组连杆组件20远离固定块10的一端能够相互远离或靠近。
67.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杆组件20包括第一直杆21、第二直杆22以及曲杆23,第一直杆21与第二直杆22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且两者的一端均与固定块10转动连接,另一端均与
曲杆23转动连接。
68.为便于下文描述,将第一直杆21与第二直杆22与固定块10连接的一端定义为驱动端,与曲杆23连接的一端定义为从动端;
69.由于第一直杆21与第二直杆22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并且两者的从动端均与曲杆23转动连接,因此,当第一直杆21与第二直杆22中任意一者以其驱动端为中心发生转动时,两个从动端之间的连线始终与两个驱动端之间的连线平行,即两个从动端之间的连线不会相对于水平面发生转动;
70.而两个从动端均与曲杆23转动连接,因此能够保证曲杆23只会沿水平方向发生平移而不会发生转动,进而实现同一固定块10上的两个曲杆23远离固定块10的一端能够相互远离或靠近。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块10上还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与第一直杆21或第二直杆22连接,以驱动其以驱动端为中心转动,驱动件可以为电机或其他常用驱动结构,本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2.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剪线组件410还包括两个刚性剪411,夹线组件420还包括两个柔性夹421,夹持结构还包括两个抱箍310,刚性剪411、柔性夹421以及抱箍310分别与对应的曲杆23远离固定块10的一端固设。
73.每一抱箍310均呈半圆弧形,当两组连杆组件20运动至行程末端时,两个抱箍310抱合形成一个圆形以抱持纱筒;当两组连杆组件20运动至行程末端时,两个刚性剪411的上下表面贴合且两个切割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交错,以对位于两个切割端之间的物体产生剪切力,从而能够剪断纱线;当两组连杆组件20运动至行程末端时,两个柔性夹421表面相互抵接以夹持纱线,柔性夹421为弹性材料,优选的,柔性夹421为橡胶。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至少两根立柱110,驱动组件5具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两根立柱110,其中一组驱动组件5与滚子结构2连接,另一组驱动组件5与夹持结构3连接;
75.以使得滚子结构2与夹持结构3均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以满足不同高度的纱线筒的寻线需求,增加寻线装置的泛用性;同时,滚子结构2与夹持结构3分别设置于不同立柱110,能够避免滚子结构2与夹持结构3在沿竖直方向运动时产生干涉。
76.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至少三根立柱110,剪线结构4、滚子结构2以及夹持结构3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立柱110;以避免剪线结构4、滚子结构2以及夹持结构3在沿竖直方向运动时产生干涉。
77.在上述实施例中,剪线组件410以及夹线组件420设置于同一立柱110。
78.在图2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包括竖向滑块510、径向滑轨520以及径向滑块530,竖向滑块510能够沿对应的立柱110移动,径向滑轨520固设于竖向滑块510,径向滑轨520与水平面平行设置且指向第一直线100方向,径向滑块530能够沿对应的径向滑轨520移动。
79.三根立柱110在同一水平面上会形成一三角形,将穿过该三角形的垂心且与三根立柱110平行的直线定义为第一直线100;
80.径向滑块530能够沿径向滑轨520移动,从而带动对应的剪线结构4、滚子结构2或夹持结构3移动,以使得在寻线过程中,转杆220与驱动组件5的连接点,能够与纱筒的轴线
对应,以保证滚子210能够贴合纱筒表面转动;
81.并且在剪线状态下,滚子结构2与夹持结构3之间的纱线能够呈竖直状态,剪线结构4同样能够沿径向移动至与纱线对应,以满足剪线需求。
82.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滚子210包括滚子套211、连接杆213以及至少两组滚芯组件212,滚子套211套设于滚芯组件212外侧,滚子套211具有弹性;滚芯组件212包括芯座212a、设置于芯座212a的顶块212b以及与顶块212b一一对应的驱动件,芯座212a固设于连接杆213,驱动件设置于芯座212a与顶块212b之间,且能够驱动顶块212b沿滚子套211的径向方向向外运动以撑开滚子套211
83.驱动件对顶块212b施加有沿滚子套211径向方向向外的推力,以使得顶块212b向外撑开滚子套211,且滚子套211依靠顶块212b与滚子套21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套设于滚芯组件212外侧;
84.并且,初始状态下,顶块212b撑开滚子套211时,滚子套211外周面沿竖直方向的弧度小于等于纱筒外周面沿竖直方向的弧度,当滚子套211外壁与纱筒外周面抵接时,由于纱筒外周面弧度大于滚子套211外周面的弧度,因此,纱筒外周面直径最大处会首先与滚子套211外周面接触,并挤压滚子套211;
85.由于滚子套211具有弹性,滚子套211的外周面会在纱筒的挤压力作用下沿径向方向向内挤压,纱筒外周面与滚子套211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
86.至纱筒外周面与顶块212b所对应部分的滚子套211抵接,此时该部分滚子套211以及对应的顶块212b会受到纱筒的挤压力,从而使得该部分滚子套211以及顶块212b克服驱动件的推力沿滚子套211径向方向向内运动,纱筒外周面与滚子套21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直至纱筒外周面的一侧与滚子套211完全接触,进而达到增加纱筒与滚子套211之间接触面积的效果,避免在使用滚子进行寻线时因纱筒表面与滚子未完全接触而导致遗漏断线线头,进而导致寻线失败的情况发生。
87.现有技术中部分滚子会采取内部使用刚性结构件支撑,外部采取弹性材料包覆的结构,但是此类结构当纱筒挤压至与刚性结构件抵接时,滚子无法进一步变形以贴合纱筒,增加的接触面积相对有限;而本技术中,将滚芯组件212作为内部支撑件,在纱筒挤压贴合至滚芯组件212位置时,滚芯组件212自身同样能够产生一定形变,以进一步增加纱筒与滚子套211之间的接触面积。
88.优选的,滚子套211材料为橡胶。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顶块212b撑开滚子套211时,滚子套211的外周面呈圆柱形,以能够与任意弧度的纱筒贴合,增加装置泛用性。
90.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能够为电机、弹性件或其他任意驱动元件,只要能够使得顶块212b具有沿滚子套211的径向方向向外运动的趋势即可。
91.优选的,驱动件为弹性件,初始状态下,弹性件处于部分压缩状态,从而使得顶块212b对滚子套211具有一定推力,以通过顶块212b与滚子套211之间的摩擦力将滚子套211套设于滚芯组件212外侧;
92.采取弹性件作为驱动件,相较于其他驱动结构,无能耗产生,且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滚子结构的生产使用成本。
93.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顶块212b与芯座212a转动连接,驱动件为扭簧,扭簧的两
端分别与顶块212b以及芯座212a固设;
94.为便于下文描述,将同一芯座212a上的各顶块212b远离芯座212a中心的一端定义为撑开端;顶块212b相对于芯座212a转动张开时,各个顶块212b的撑开端所形成的图形的外切圆直径增大,从而能够将滚子套211沿周向撑开;而顶块212b在纱筒的挤压下相对于芯座212a转动收拢时,各个顶块212b的撑开端所形成的图形的外切圆直径减小。
95.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顶块212b呈逗号形,顶块212b的头部与芯座212a转动连接,尾部沿芯座212a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至与芯座212a的切向方向平行。
96.逗号形的顶块212b,其尾部呈圆弧形,在顶块212b转动张开或收拢时,各个顶块212b的撑开端,即尾部,所形成的图形近似于圆形,以使得各个顶块212b能够沿周向将滚子套211均匀的撑开,以保证滚子套211的各个位置均能够与纱筒充分贴合。
97.当然,顶块212b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顶块212b的撑开端呈圆弧形,在转动张开或收拢时,各个顶块212b的撑开端所形成的图形近似于圆形即可。
98.在图8、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实施例,连接杆213包括上连杆213a以及下连杆213b,上侧的滚芯组件212包括两个芯座212a,且顶块212b分别与上下两个芯座212a转动连接,上连杆213a与上侧滚芯组件212的上侧芯座212a固设,下连杆213b两端分别与下侧滚芯组件212的芯座212a以及上侧滚芯组件212的下侧芯座212a固设;
99.相较于连接杆213直接穿过各顶块212b的中心空隙并与芯座212a固定,上述连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连接杆213与顶块212b之间发生干涉,同时上述连接方式能够采用直径相对较大的连接杆213,以有效避免连接杆213变形或者断裂的情况发生。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综合考虑顶块212b的尾部刚性以及生产制造成本,芯座212a上设置有四个顶块212b,且四个顶块212b以芯座212a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布;芯座212a上设置四个顶块212b时,顶块212b尾部与滚子套211的接触面积能够将滚子套211均匀的撑开,滚子套211表面无支撑部分不会出现凹陷;
101.若减少顶块212b的数量,并保证顶块212b尾部与滚子套211的接触面积不变,则需要增加每一顶块212b尾部与滚子套211的接触面积,顶块212b尾部过长存在刚性不足导致变形甚至断裂的可能;若增加顶块212b的数量,则会导致滚子结构的成本及安装难度上升。
102.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滚芯组件212沿滚子套211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以保证滚芯组件212能够沿滚子套211的轴线方向为滚子套211提供均匀的支撑。
103.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两组滚芯组件212之间的间距为20mm~25mm,顶块212b沿滚子套211轴线方向的厚度为5mm;
104.位于两组滚芯组件212之间的滚子套211,其在与纱筒抵接时,与纱筒之间的抵接力来自与滚子套211自身弹性变形后的弹力,若相邻两组滚芯组件212之间的间距过长,则可能因弹力过小导致滚子套211与纱筒之间抵接不充分;
105.而间距过小,则会增加滚子结构的生产成本以及装配难度;
106.因此将相邻两组滚芯组件212之间的间距为20mm~25mm,能够在保证滚子套211与纱筒之间充分抵接的同时,尽可能减小滚子结构的生产成本及装配难度。
107.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滚子套211呈中空圆柱形,且滚子套211的外径与内孔直径的比值为4:3;在此比例下,配合相邻两组滚芯组件212之间的间距为20mm~25mm,位于两组滚芯组件212之间的滚子套211在被纱筒挤压后变形产生的弹力,能够满足滚子套211与纱
筒之间的抵接需求。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滚子套211的外周面具有粘线层,粘线层为能够吸附纱筒表面断线线头的结构,可以为具有自身带有吸附功能的材料,如刷毛、粘性层等,也可以为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吸附线头的结构,如摩擦层,通过与纱筒之间摩擦产生的静电作用吸附线头等。
10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1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