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的背光模组运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2705发布日期:2023-01-18 01:4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式的背光模组运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式的背光模组运输机构。


背景技术:

2.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由于在背光模组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背光模组不透光,因此需要在包胶过程中进行定位,再对背光模组的侧边进行包胶,但是现有的定位治具移动中一般采用固定式治具,但是治具机构会导致背光模组的侧边部分包覆,从而影响背光模组的包覆,例如有些背光模组的侧壁需要包胶时,则无法通用,因此适用性较差。
3.同时现有的背光模组的移动机构一般采用悬挂式的移动机构,此机构结构复杂且与定位治具的配合度较差,同时悬挂式的移动也存在支撑度不够的问题,因此移动中优选采用固定治具进行移动,相应的设备成本也比较高,且误差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调节式的背光模组运输机构,旨在通过移动装置和定位治具的配合,可以实现背光模组的高频运动,且稳定性较好,同时适用性较好,通用大多尺寸的背光模组,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加工通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调节式的背光模组运输机构,包括:
6.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承接背光模组,所述上料装置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用于将背光模组转动180度;
7.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用于承接已覆膜的背光模组;
8.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设有多个且间隔设置,定位治具包括固定座以及与固定座相对设置的滑动座,所述固定座和滑动座之间设有间距;
9.所述固定座中部设有可调节相对位置的第一吸盘,所述固定座的前侧设有可相对滑动的第一横向拨块,所述固定座的后侧设有相对滑动的第一纵向拨块,所述第一横向拨块和第一纵向拨块可分别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所述第一纵向拨块和第一横向拨块部分伸出固定座的上壁位置;
10.所述滑动座设于滑座移动架上,所述滑座移动架可带动滑动座在靠近固定座的位置和远离固定座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滑动座的中部设有可调节的第二吸盘,两第二吸盘可调节两者之间的相对间距,所述滑动座还设有纵向移动的第二纵向拨块,所述第二纵向拨块与第一纵向拨块相对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位置;
11.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于滑动座和固定座之间,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导轨、设于第一导轨的第一滑块、间隔设置于第一滑块的第二导轨以及间隔设于第二导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设有第三吸盘并可带动其垂向运动,所述第一导轨的前后端分别与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衔接,所述第一导轨设有驱动第一滑块运动
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带动第三吸盘在相邻两定位治具之间往复运动,并将背光模组朝下料装置方向运动。
12.本发明技术方案在覆膜过程中,包胶装置对背光模组的其中一侧覆膜并固定;在实际加工中,上料装置与上一工序对接,并将其运输,然后翻转装置将背光模组翻转至需要贴胶的壁面并放置于定温诶治具上,定位治具的校正装置(第一纵向拨块、第二纵向拨块和第一横向拨块相对运动)对背光模组进行基准点对位,然后包胶装置对背光模组进行相应的加工;当背光模组的第一工序加工完成,此时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的吸附力,顶升机构带动第三吸盘上升,当第三吸盘与背光模组的底壁相接触时,第三吸盘启动并将背光模组吸附,然后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滑块运动,并带动多个第三吸盘朝相邻的定位治具的位置移动,当移动到预定位置,垂向移动装置带动第三吸盘下移,并使背光模组下移,直至背光模组放置于下一定位治具上,然后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三吸盘复位;通过可调节设置的定位治具和移动机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的背光模组的加工和移动,且稳定性较好,且可以根据背光模组不同的形状或大小实现支撑位的调整,有效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平面);
14.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立体);
15.图3为翻转装置立体示意图;
16.图4为移动装置立体示意图;
17.图5为移动装置侧视图;
18.图6为定位治具立体示意图一(隐藏滑动座);
19.图7为定位治具立体示意图二(局部);
20.图8为滑动座立体示意图。
21.图中,1为固定座,11为第一横向拨块,111为第一横向移动装置,12为第一纵向拨块,121为第一杆部,122为第一纵向移动装置,2为第一调节座,21为通孔,22为定位孔,23为定位块,31为凹槽,32为贯穿槽,4为滑动座,41为第二纵向拨块,42为支撑部,43为横向调节装置,51为第一吸盘,52为第二吸盘,53为第三吸盘,54为第四吸盘,6为滑座移动架,60为滑座导轨,61为滑座滑块,62为滑座丝杠副,63为第二纵向移动装置,7为移动机构,71为第一导轨,72为第一滑块,73为第二导轨,74为第二滑块,75为顶升机构,751为垂向导轨,752为垂向滑块,81为第一驱动装置,82为第二驱动装置,91为驱动板,92为导向槽,93为凸轮随动器,94为第二齿轮带,95为第二旋转电机,96为枢连杆,100为背光模组,200为上料机构,201为翻转电机,202为转动板,203为横架,300为下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可调节式的背光模组运输机构,包括:
26.上料机构200,所述上料机构200用于承接背光模组100,所述上料装置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用于将背光模组100转动180度;
27.下料装置300,所述下料装置300用于承接已覆膜的背光模组100;
28.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设有多个且间隔设置,定位治具包括固定座1以及与固定座1相对设置的滑动座4,所述固定座1和滑动座4之间设有间距,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电机201以及与翻转电机201相连接的转动板202,所述转动板202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横架203,所述横架203设有第四吸盘54,所述横架203可伸入上料装置间隔设置的辊轮之间;
29.所述固定座1中部设有可调节相对位置的第一吸盘51,所述固定座1的前侧设有可相对滑动的第一横向拨块11,所述固定座1的后侧设有相对滑动的第一纵向拨块12,所述第一横向拨块11和第一纵向拨块12可分别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所述第一纵向拨块12和第一横向拨块11部分伸出固定座1的上壁位置;
30.所述滑动座4设于滑座移动架6上,所述滑座移动架6可带动滑动座4在靠近固定座1的位置和远离固定座1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滑动座4的中部设有可调节的第二吸盘52,两第二吸盘52可调节两者之间的相对间距,所述滑动座4还设有纵向移动的第二纵向拨块41,所述第二纵向拨块41与第一纵向拨块12相对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位置;
31.移动机构7,所述移动机构7设于滑动座4和固定座1之间,所述移动机构7包括第一导轨71、设于第一导轨71的第一滑块72、间隔设置于第一滑块72的第二导轨73以及间隔设于第二导轨73的第二滑块74,所述第二滑块74设有顶升机构75,所述顶升机构75设有第三吸盘53并可带动其垂向运动,所述第一导轨71的前后端分别与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衔接,所述第一导轨71设有驱动第一滑块72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8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81可带动第三吸盘53在相邻两定位治具之间往复运动,并将背光模组100朝下料装置方向运动。
32.在覆膜过程中,包胶装置对背光模组100的其中一侧覆膜并固定;在实际加工中,上料装置与上一工序对接,并将其运输,然后翻转装置将背光模组100翻转至需要贴胶的壁面并放置于定温诶治具上,定位治具的校正装置(第一纵向拨块12、第二纵向拨块41和第一横向拨块11相对运动)对背光模组100进行基准点对位,然后包胶装置对背光模组100进行相应的加工;当背光模组100的第一工序加工完成,此时第一吸盘51和第二吸盘52的吸附力,顶升机构75带动第三吸盘53上升,当第三吸盘53与背光模组100的底壁相接触时,第三吸盘53启动并将背光模组100吸附,然后第一驱动装置81带动第一滑块72运动,并带动多个
第三吸盘53朝相邻的定位治具的位置移动,当移动到预定位置,垂向移动装置带动第三吸盘53下移,并使背光模组100下移,直至背光模组100放置于下一定位治具上,然后第一驱动装置81带动第三吸盘53复位;通过可调节设置的定位治具和移动机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的背光模组100的加工和移动,且稳定性较好,且可以根据背光模组100不同的形状或大小实现支撑位的调整,有效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
33.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吸盘也可以设置在旋转装置上,即顶升机构设有旋转装置。
3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的中部设有两列间隔设置的通孔21,所述第一吸盘51固定设置于通孔21内,所述通孔21呈纵向方向设置;所述通孔21呈长条形状。当然在具体实施例中,通孔21也可以设置多个,并实现第一吸盘51的位置调节;通过条形状的通孔21可以实现第一吸盘51的适时位置调节,移动更方便,其中第一吸盘51的上端与固定座1的上壁平齐或略高于固定座1的壁面。
35.具体地,所述通孔21的两侧设有与通孔21长度一致的定位孔22,所述第一吸盘51安装于第一调节座2上,所述第一调节座2设有与定位孔22相配合的定位块23,有螺杆穿过定位孔22后与定位块23相连接。通过两个定位块23的设置可以保证第一调节座2的移动稳定,使第一吸盘51与背光模组100相接触的端面基本一致,即使受重力影响也不会出现弹性侧偏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吸附稳定,且安装和调节更简单稳定,一般来说在第一调节座2的下壁即设置真空吸附通道,实现了布局的合理设计。
36.更具体地,所述固定座1与滑动座4相对的侧面设有以中心间隔设置的凹槽31。通过凹槽31的设置可以避免了第一吸盘51的吸附力撤离后,假设固定座1的上壁呈矩形状,那么吸盘与背光模组100之间依旧存在吸附力,因此背光模组100直接移动则容易导致背光模组100的损坏,同时凹槽31的设置,也使移动机构7可以部分从凹槽31的位置对背光模组100吸附并上升,提高移动机构7的支撑面积以及支撑跨度,保证移动的稳定性;所述固定座1位于凹槽31的宽度位置设有间隔设置的贯穿槽32。通过贯穿槽32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少背光模组100需要移动时固定座1和背光模组100相互贴合,影响背光模组100的移动。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拨块12包括第一杆部121以及设于第一杆部121的第一弹性滚轮,所述第一杆部121设于第一纵向移动装置122上,所述第一杆部121部分卡于贯穿槽32内,且第一杆部121可调节位于贯穿槽32的位置。通过第一杆部121与贯穿槽32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第一杆部121的导向,同时第一杆部121的位置调节也对应这背光模组100校正时所需的宽度或长度,从而保证了背光模组100的位置校正。所述第一横向拨块11设于第一横向移动装置111上,所述第一横向拨块11设于凹槽31的位置,且可沿凹槽31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凹槽31可以对第一横向拨块11进行限位,同时也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3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向移动装置111包括设于固定座1后侧的横向移动电机101以及与横向移动电机101驱动端相连接杆102,所述连接杆102从固定座1的底壁穿过并向上折弯设置,所述第一横向拨块11设置于连接杆102的顶端位置。通过连接杆102和横向移动电机101的位置设置,可以使各个机构不相符干扰,且布局更合理,减少了固定座1的空间冗余,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3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座4的两侧设有支撑部42,两支撑部42之间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横向调节装置43,所述第二吸盘52设与横向调节装置43上,所述第二吸盘52的上壁与支撑部42的上壁平齐或略高于支撑部42的上壁。通过横向调节装置43调整第一吸盘51
的位置,从而调整对背光模组的支撑点,从而提高背光模组100的加工的稳定性,其中横向调节装置43可以采用伸缩电机的结构也可以采用旋转电机与丝杠副的配合方式,另外第一横向移动装置111的驱动结构、第一纵向移动装置122也可以参考此结构,当然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4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滑座移动架6包括纵向设置的滑座导轨60、安装于滑座导轨60的滑座滑块61以及用于驱动滑座导轨60移动的滑座丝杠副62,所述滑座导轨60设有支撑座(即所述滑座滑块的扩展),所述滑动座4设于支撑座4上,所述支撑座还设有第二纵向移动装置63,所述第二纵向移动装置63与第二纵向拨块41相连接用于驱动其纵向移动。
41.具体地,所述顶升机构75与第二滑块74相邻设置,所述顶升机构75包括固定设于第一滑块72的垂向导轨751以及滑动安装于垂向导轨751的垂向滑块752,有驱动板91设于第二滑块74上,分别与各个垂向滑块752相连接,所述底座设有驱动第一滑块72水平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82。
42.更具体地,两第二滑块74之间分别与枢连杆96的两端枢转连接;所述驱动板91设有倾斜状的导向槽92,所述垂向滑块752设有与导向槽92相配合的凸轮随动器93;两第二滑块74之间分别与枢连杆96的两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82包括设于多个第二导轨中部位置的第二齿轮带94以及与第二齿轮带94相连接的第二旋转电机95,位于第二齿轮带94两侧的枢连杆96呈扁平状。通过枢转连接的枢连杆96,从而实现了多个第二滑块74的同时水平运动,通过在驱动板91设置倾斜设置的导向槽92,从而实现了第三吸盘53的往复垂向运动,保证了高频运动的往复性和稳定性,通过凸轮随动其和导向槽92的配合可以减少垂向运动产生的误差,提高移动的稳定性。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