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用的正压补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945770发布日期:2022-10-26 04:2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用的正压补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用的正压补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气力输送设备具有防尘效果好;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在输送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工艺操作,如混合、粉碎、分选、干燥、冷却;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属于仓泵的一种,其在气力输送系统中作为核心设备。
3.目前,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在使用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手动开合阀门的方式进行正压补气作业,这就使得容易出现补气结束后不易被发现,从而会发生进气过多的情况,不仅浪费了电力,还影响了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的工作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用的正压补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目前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普遍采用的是手动开合阀门的方式进行正压补气作业,这就使得容易出现补气结束后不易被发现,从而会发生进气过多的情况,不仅浪费了电力,还影响了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的工作效率,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用的正压补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实现了具有能根据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压力进行气压实时补气的功能,且还能根据需要对流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速进行限位调控,还实现了具有在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气压补气结束后能自动闭合并实时对腔室进行保压的功能,且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就能够快速自动反应。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用的正压补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管体、气压调节组件、限位组件和隔板,所述管体内侧壁设置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开设有竖孔,其中所述气压调节组件设置在竖孔内侧壁,且所述气压调节组件能随着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内部气压高低对竖孔进行开合;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管体内侧壁,且所述限位组件位于气压调节组件的上方位置,其中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位气压调节组件的最大开合度和辅助气压调节组件的开合,所述隔板位于气压调节组件下方位置,且所述隔板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其中所述凹槽底面内壁开设有流通孔。
6.优选的,所述气压调节组件包括侧块,所述侧块设置在竖孔内侧壁,且所述侧块外侧壁设置有转轴,而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叶片,其中所述叶片底面外壁设置有密封垫。
7.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电动气缸,所述电动气缸设置在管体内侧壁,且所述电动气缸内侧壁设置有伸缩杆的上端,而所述伸缩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管体内侧壁安装有滑轨,且所述限位环外周壁与滑轨外侧壁滑动连接,而所述限位环内周壁设置
有限位板。
8.优选的,所述隔板外周壁开设有卡槽,且所述管体内侧壁设置有凸块,其中所述卡槽与凸块相互锲合。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面外壁开设有螺纹槽,且所述隔板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其中所述螺纹孔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外接螺钉并延伸至螺纹槽内部。
10.优选的,所述管体外侧壁设置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孔。
11.优选的,所述竖孔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型,且所述叶片的数目为多个,其中多个所述叶片均于分布在竖孔内部。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数目与叶片的数目相同,且所述限位板位于叶片正上方位置。
13.优选的,所述密封垫的底面外壁能延伸至凹槽内部,且所述密封垫的材质采用柔性橡胶材质制成。
14.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安装,首先沿着管体的下端将管体与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侧壁插入,再沿着连接板能将管体与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侧壁卡合,接着沿着连接孔旋转外接紧固件从而能将连接板与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侧壁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进而也就将装置安装在了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通过;步骤二,补气,当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气压小于外界气压需要补气时,这时外界气流会沿着流通孔进入并将密封垫从凹槽内部顶出,接着叶片沿着侧块外侧壁的转轴转动翘起,并使得经流通孔流入的气流贯穿竖孔进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进行补气作业,通过;步骤三,限位,通过电动气缸运行驱动伸缩杆伸缩滑动从而能带动限位环沿着滑轨竖直滑动,进而能带动限位板竖直移动,这样在限位板竖直移动的作用下能限位叶片的最大开合角度,从而能调节经竖孔流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速,通过;步骤四,闭合,当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不需补气时,这时在腔室内部气压的作用下会压住叶片并使其从翘起状态恢复至平面状态,从而能带动密封垫底面外壁延伸至凹槽内部初步密封流通孔,通过;步骤五,封闭,通过电动气缸运行驱动伸缩杆伸缩滑动从而能带动限位环沿着滑轨竖直滑动,进而能带动限位板竖直移动并贴合在叶片上表面,这样就使得密封垫能完全贴合在凹槽内部,并完成对流通孔的进一步密封,通过;步骤六,维护,通过沿着螺纹孔旋转外接螺钉并将螺钉从螺纹槽内部螺旋出,从而能将隔板与支撑板底面外壁分离,进而能将卡槽与凸块外侧壁滑动并取出管体,这样就使得能对流通孔进行清堵和对管体内部进行维护,通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首先当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气压小于外界气压需要补气时,这时外界气流会沿着流通孔进入并将密封垫从凹槽内部顶出,接着叶片沿着侧块外侧壁的转轴转动翘起,并使得经流通孔流入的气流贯穿竖孔进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进行补气作业,随后通过电动气缸运行驱动伸缩杆伸缩滑动从而能带动限位环沿着滑轨竖直滑动,进而能带动限位板竖直移动,这样在限位板竖直移动的作用下能限位叶片的最大开合角度,
从而能调节经竖孔流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速,综上有效的实现了该装置具有能根据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压力进行气压实时补气的功能,且还能根据需要对流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速进行限位调控,整个补气过程完全是自动的,反应速度较快且补气效果较好,避免了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发生进气过多的情况,减少了电力的消耗,消除了存在着的安全隐患。
16.2、当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不需补气时,这时在腔室内部气压的作用下会压住叶片并使其从翘起状态恢复至平面状态,从而能带动密封垫底面外壁延伸至凹槽内部初步密封流通孔,接着通过电动气缸运行驱动伸缩杆伸缩滑动从而能带动限位环沿着滑轨竖直滑动,进而能带动限位板竖直移动并贴合在叶片上表面,这样就使得密封垫能完全贴合在凹槽内部,并完成对流通孔的进一步密封,综上有效的实现了该装置具有在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气压补气结束后能自动闭合并实时对腔室进行保压的功能,且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就能够快速自动反应,保障了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能快速发挥其设计功能,提高了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的工作效率。
17.3、通过沿着管体的下端将管体与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侧壁插入,再沿着连接板能将管体与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侧壁卡合,接着沿着连接孔旋转外接紧固件从而能将连接板与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侧壁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进而也就将装置安装在了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随后通过沿着螺纹孔旋转外接螺钉并将螺钉从螺纹槽内部螺旋出,从而能将隔板与支撑板底面外壁分离,进而能将卡槽与凸块外侧壁滑动并取出管体,这样就使得能对流通孔进行清堵和对管体内部进行维护,综上有效的实现了该装置的安装与维护较为便捷,且流通孔的疏通也较为方便,保障了流通孔的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气压调节组件和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上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管体和隔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气压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隔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管体;2、支撑板;3、竖孔;4、气压调节组件;401、侧块;402、转轴;403、叶片;404、密封垫;5、限位组件;501、电动气缸;502、伸缩杆;503、滑轨;504、限位环;505、限位板;6、连接板;7、连接孔;8、隔板;9、凹槽;10、流通孔;11、螺纹孔;12、卡槽;13、螺纹槽;14、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1.如图1-6所示,一种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用的正压补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管体1、气压调节组件4、限位组件5和隔板8,所述管体1内侧壁设置有支撑板2,且所述支撑板2上表面开设有竖孔3,其中所述气压调节组件4设置在竖孔3内侧壁,且所述气压调节组件4
能随着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内部气压高低对竖孔3进行开合;所述限位组件5设置在管体1内侧壁,且所述限位组件5位于气压调节组件4的上方位置,其中所述限位组件5用于限位气压调节组件4的最大开合度和辅助气压调节组件4的开合,所述隔板8位于气压调节组件4下方位置,且所述隔板8上表面开设有凹槽9,其中所述凹槽9底面内壁开设有流通孔10,通过设置有的管体1、气压调节组件4、限位组件5和隔板8实现了具有能根据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压力进行气压实时补气的功能,且还能根据需要对流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速进行限位调控,还实现了具有在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气压补气结束后能自动闭合并实时对腔室进行保压的功能,且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就能够快速自动反应。
22.具体地,所述气压调节组件4包括侧块401,所述侧块401设置在竖孔3内侧壁,且所述侧块401外侧壁设置有转轴402,而所述转轴402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叶片403,其中所述叶片403底面外壁设置有密封垫404,通过叶片403沿着侧块401外侧壁的转轴402转动翘起,并使得经流通孔10流入的气流贯穿竖孔3进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进行补气作业。
23.具体地,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电动气缸501,所述电动气缸501设置在管体1内侧壁,且所述电动气缸501内侧壁设置有伸缩杆502的上端,而所述伸缩杆5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504,所述管体1内侧壁安装有滑轨503,且所述限位环504外周壁与滑轨503外侧壁滑动连接,而所述限位环504内周壁设置有限位板505,通过电动气缸501运行驱动伸缩杆502伸缩滑动从而能带动限位环504沿着滑轨503竖直滑动,进而能带动限位板505竖直移动。
24.具体地,所述隔板8外周壁开设有卡槽12,且所述管体1内侧壁设置有凸块14,其中所述卡槽12与凸块14相互锲合,通过将卡槽12与凸块14外侧壁滑动并取出管体1。
25.具体地,所述支撑板2底面外壁开设有螺纹槽13,且所述隔板8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11,其中所述螺纹孔11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外接螺钉并延伸至螺纹槽13内部,通过沿着螺纹孔11旋转外接螺钉并将螺钉从螺纹槽13内部螺旋出,从而能将隔板8与支撑板2底面外壁分离。
26.具体地,所述管体1外侧壁设置有连接板6,且所述连接板6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孔7,通过沿着连接孔7旋转外接紧固件从而能将连接板6与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侧壁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进而也就将装置安装在了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
27.具体地,所述竖孔3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型,且所述叶片403的数目为多个,其中多个所述叶片403均于分布在竖孔3内部,通过叶片403的数目设置为多个使得竖孔3开合便捷。
28.具体地,所述限位板505的数目与叶片403的数目相同,且所述限位板505位于叶片403正上方位置,通过在限位板505竖直移动的作用下能限位叶片403的最大开合角度,从而能调节经竖孔3流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速。
29.具体地,所述密封垫404的底面外壁能延伸至凹槽9内部,且所述密封垫404的材质采用柔性橡胶材质制成,通过在腔室内部气压的作用下会压住叶片403并使其从翘起状态恢复至平面状态,从而能带动密封垫404底面外壁延伸至凹槽9内部初步密封流通孔10。
30.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安装,首先沿着管体1的下端将管体1与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侧壁插入,再沿着连接板6能将管体1与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侧壁卡合,接着沿着连接孔7旋转外接紧固件从而能将连接板6与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侧壁之间进行可拆卸连
接,进而也就将装置安装在了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即使得该装置的安装与维护较为便捷;步骤二,补气,当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气压小于外界气压需要补气时,这时外界气流会沿着流通孔10进入并将密封垫404从凹槽9内部顶出,接着叶片403沿着侧块401外侧壁的转轴402转动翘起,并使得经流通孔10流入的气流贯穿竖孔3进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进行补气作业,即使得该装置具有能根据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压力进行气压实时补气的功能;步骤三,限位,通过电动气缸501运行驱动伸缩杆502伸缩滑动从而能带动限位环504沿着滑轨503竖直滑动,进而能带动限位板505竖直移动,这样在限位板505竖直移动的作用下能限位叶片403的最大开合角度,从而能调节经竖孔3流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速,即使得该装置能根据需要对流入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的气流速进行限位调控;步骤四,闭合,当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不需补气时,这时在腔室内部气压的作用下会压住叶片403并使其从翘起状态恢复至平面状态,从而能带动密封垫404底面外壁延伸至凹槽9内部初步密封流通孔10,即使得该装置具有在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腔室气压补气结束后能自动闭合并实时对腔室进行保压的功能;步骤五,封闭,通过电动气缸501运行驱动伸缩杆502伸缩滑动从而能带动限位环504沿着滑轨503竖直滑动,进而能带动限位板505竖直移动并贴合在叶片403上表面,这样就使得密封垫404能完全贴合在凹槽9内部,并完成对流通孔10的进一步密封,即使得该装置在补气后能完全密封;步骤六,维护,通过沿着螺纹孔11旋转外接螺钉并将螺钉从螺纹槽13内部螺旋出,从而能将隔板8与支撑板2底面外壁分离,进而能将卡槽12与凸块14外侧壁滑动并取出管体1,这样就使得能对流通孔10进行清堵和对管体1内部进行维护,即使得该装置的流通孔10的疏通较为方便。
31.本发明所使用的电子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