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缓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93014发布日期:2023-03-08 11:5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缓冲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梯井缓冲系统。


背景技术:

2.如今电梯无论在商场、住宅还是医院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电梯坏了的情况也比较常见,电梯时间久了,遇到小问题停止运行可以等专业人员来解决问题,有时因为没有维护,一旦出现电梯钢索断开这种情况,电梯就有直接快速下降的可能,一般的情况电梯井的底部会安装有电梯缓冲器,用于吸收电梯下坠的冲力,对电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电梯轿厢内的乘客伤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依靠弹簧进行缓冲,但是弹簧的承载能力有效,同时不可避免长时间使用之后,由于疲劳损耗的原因,弹簧的缓冲能力下降。
3.目前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1910416435.7一种观光电梯的缓冲装置,包括电梯井,所述电梯井中设置有轿厢,所述电梯井的侧壁上安装有阻拦装置,所述阻拦装置包括一对电动绞盘,所述电动绞盘之间设置有阻拦索,所述轿厢的侧面设置有挂钩,所述电梯井的底面上安装有缓冲底座,所述缓冲底座包括底盘和缓冲板,底盘和缓冲板水平布置,底盘和缓冲板通过缓冲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底盘的顶面竖直设置有若干第一电磁柱,所述第一电磁柱上缠绕有第一线圈,所述缓冲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电磁柱相对布置的第二电磁柱,所述第二电磁柱上缠绕有第二线圈。
4.根据上述专利所述,该专利通过阻拦索和缓冲底座共同作用阻止轿厢下落,使这种缓冲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尽可能减少轿厢下落产生的冲击,降低人员受伤的可能性,然而阻拦索在电梯高速下坠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崩断的现象,不仅不利于缓冲,还加大了维修成本,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有效对电梯缓冲且降低维修成本的缓冲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井缓冲系统,本发明通过水槽中充水的方式,对轿厢的下坠进行了一次缓冲,再通过缓冲底座对轿厢的下坠进行了二次缓冲,提高了缓冲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缓冲底座的寿命,避免只使用缓冲底座,而造成性能缺失无法起到缓冲效果的情况,保证对轿厢内人员的有效保护。
6.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井缓冲系统,包括设置在电梯井中的轿厢,电梯井的底部设有用以对轿厢起到缓冲效果的缓冲底座,电梯井的底部还设有用以对轿厢进一步起到缓冲效果的水压缓冲机构,水压缓冲机构设有水槽,电梯井的底部处于水槽中,水槽与电梯井的内部形成第一充水腔,水槽与电梯井的外部形成第二充水腔,第一充水腔和第二充水腔相互连通,第二充水腔的深度高于第一充水腔的深度,水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充水口,第一充水腔中水平设有与电梯井的内部相契合的第一浮板,缓冲底座正对于第一浮板的下表面。
7.优选的,第二充水腔中水平设有契合于水槽和电梯井之间的第二浮板,第二浮板与水槽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件,当水槽中充水时,第一浮板和第二浮板之间处于平
齐状态。
8.优选的,第一浮板的边缘套设有弹力套,弹力套的内边与第一浮板固定且密封连接,弹力套的外边与电梯井的内壁固定且密封连接。
9.优选的,第二浮板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均围绕设有密封胶圈。
10.优选的,第一缓冲件设有第一套筒、第一插杆和第一缓冲弹簧,第一套筒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在第二浮板的上表面,第一插杆活动插设在第一套筒中,第一套筒的上端与水槽的顶部之间留有供第一缓冲弹簧安装的间隙,第一插杆的上端与水槽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缓冲弹簧套设在第一插杆上,第一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筒的上端和水槽的顶部固定连接。
11.优选的,缓冲底座设有底板和第二缓冲件,底板与水槽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缓冲件安装在底板上且位于第一充水腔中。
12.优选的,第二缓冲件设有第二套筒、第二插杆和第二缓冲弹簧,第二套筒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第二插杆活动插设在第二套筒中,第二缓冲弹簧套设在第二插杆上,第二插杆的上端固定套设有缓冲盘,第二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的上端和缓冲盘的底部固定连接。
13.优选的,电梯井的底部四角与水槽的底部之间均设有一个支撑脚,每两个相邻支撑脚之间均留有供第一充水腔和第二充水腔连通的间隙。
14.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水槽中充水的方式,对轿厢的下坠进行了一次缓冲,再通过缓冲底座对轿厢的下坠进行了二次缓冲,实现了对轿厢下坠过程中更有效的缓冲,提高了缓冲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缓冲底座的寿命,避免只使用缓冲底座,而造成性能缺失无法起到缓冲效果的情况,保证对轿厢内人员的有效保护。
15.2.本发明通过第二浮板在第二充水腔中的设置,在第一浮板下降的过程中,第二浮板处于上升状态,从而触发了第一缓冲件,实现了对第一浮板下降的缓冲,从而对轿厢的下坠起到了缓冲效果,保证缓冲底座对第一浮板支撑时,更有利于对轿厢稳定,也提高了缓冲底座的使用寿命。
16.3.本发明通过弹力套对第一浮板和电梯井之间的密封,促使水位受到第一浮板下移后正常的进行变化,实现了第一缓冲件的正常触发,保证第一浮板有效的对轿厢起到一次缓冲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一种电梯井缓冲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电梯井缓冲系统的剖视图;图3是一种电梯井缓冲系统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4是一种电梯井缓冲系统的缓冲底座和水压缓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电梯井缓冲系统的缓冲底座和水压缓冲机构的主视图;图6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2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2的c处放大示意图。
18.图中标号为:1-电梯井;11-支撑脚;2-轿厢;3-缓冲底座;31-底板;32-第二缓冲件;321-第二套筒;322-第二插杆;323-第二缓冲弹簧;324-缓冲盘;4-水压缓冲机构;41-水槽;411-第一充水腔;412-第二充水腔;413-充水口;42-第一浮板;421-弹力套;43-第二浮板;431-密封胶圈;44-第一缓冲件;441-第一套筒;442-第一插杆;443-第一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电梯井1缓冲系统,包括设置在电梯井1中的轿厢2,电梯井1的底部设有用以对轿厢2起到缓冲效果的缓冲底座3,电梯井1的底部还设有用以对轿厢2进一步起到缓冲效果的水压缓冲机构4,水压缓冲机构4设有水槽41,电梯井1的底部处于水槽41中,水槽41与电梯井1的内部形成第一充水腔411,水槽41与电梯井1的外部形成第二充水腔412,第一充水腔411和第二充水腔412相互连通,第二充水腔412的深度高于第一充水腔411的深度,水槽41的槽壁上开设有充水口413,第一充水腔411中水平设有与电梯井1的内部相契合的第一浮板42,缓冲底座3正对于第一浮板42的下表面。
21.当轿厢2发生意外下坠时,缓冲底座3对轿厢2的下坠起到缓冲效果,而由于缓冲底座3长时间使用以来,以免降低其缓冲性能,因此,通过设置水压缓冲机构4对轿厢2进一步起到下坠缓冲效果,水槽41中通过充水口413向其中充满水,第一充水腔411和第二充水腔412中的水面平齐,直至水面与第一浮板42的下表面接触后停止充水,关闭充水口413,在轿厢2下坠与第一浮板42接触后,轿厢2下压第一浮板42,促使其下移,由于第二充水腔412的深度高于第一充水腔411的深度,因此,第一充水腔411的水位在第一浮板42的下压下处于下降状态,导致第二充水腔412的水位上升,对轿厢2的下坠起到了一次缓冲,而当轿厢2的下坠速度过快时,第一浮板42会被轿厢2下压与缓冲底座3接触,从而对轿厢2的下坠起到了二次缓冲,不仅对轿厢2的下坠更好的进行了缓冲,还增加了缓冲底座3的使用寿命,保证缓冲底座3依然保持着有效缓冲的性能。
22.参见图2-图5所示,第二充水腔412中水平设有契合于水槽41和电梯井1之间的第二浮板43,第二浮板43与水槽41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件44,当水槽41中充水时,第一浮板42和第二浮板43之间处于平齐状态。
23.当轿厢2下坠时,第一浮板42被下压,致使第二充水腔412的水位升高,第二浮板43上移,由于第二浮板43与水槽41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件44,因此,在水位逐渐升高的情况下,第一缓冲件44对第二浮板43起到了缓冲,从而间接的对第一浮板42的受压起到了
缓冲,稳定了轿厢2的下坠。
24.参见图6所示,第一浮板42的边缘套设有弹力套421,弹力套421的内边与第一浮板42固定且密封连接,弹力套421的外边与电梯井1的内壁固定且密封连接。
25.当第一浮板42被轿厢2下压时,第一浮板42下移,致使第一充水腔411中的水位下降,而为了避免第一充水腔411中的水渗出于第一浮板42的上表面,从而无法保证第一浮板42和第二浮板43之间处于密闭空间的状态,导致水位依然保持原本位置无法对轿厢2起到缓冲的情况,因此,通过弹力套421将第一浮板42的边缘和电梯井1的内壁连接在一起,保证密封性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在轿厢2远离第一浮板42后达到复位效果。
26.参见图7所示,第二浮板43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均围绕设有密封胶圈431。
27.当第二浮板43随着水位的上升进行移动时,为了避免水位的上升漫过第二浮板43,因此,通过第二浮板43边缘所设置的密封胶圈431,对第二浮板43的移动与水槽41和电梯井1之间起到了密封效果,保证第二浮板43对第一缓冲件44的有效触发,从而保证第一浮板42对轿厢2下坠时的有效缓冲。
28.参见图7所示,第一缓冲件44设有第一套筒441、第一插杆442和第一缓冲弹簧443,第一套筒441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在第二浮板43的上表面,第一插杆442活动插设在第一套筒441中,第一套筒441的上端与水槽41的顶部之间留有供第一缓冲弹簧443安装的间隙,第一插杆442的上端与水槽4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缓冲弹簧443套设在第一插杆442上,第一缓冲弹簧4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筒441的上端和水槽41的顶部固定连接。
29.当第二浮板43上移时,促使了其上的第一套筒441上移,第一套筒441在第一插杆442的引导下活动,从而将第一缓冲弹簧443从正常状态变成被压缩状态,通过第一缓冲弹簧443的作用力,对第二浮板43的上移进行了缓冲,从而间接的对第二浮板43的下移起到了缓冲,保证轿厢2下坠的有效缓冲。
30.参见图2和图3所示,缓冲底座3设有底板31和第二缓冲件32,底板31与水槽4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缓冲件32安装在底板31上且位于第一充水腔411中。
31.当轿厢2受到第一浮板42的一次缓冲后,卸去了大部分的下坠力,而剩余部分的下坠力则作用在了缓冲底座3上,第一浮板42的下移与第二缓冲件32发生了接触,在第二缓冲件32的作用下,从而对第一浮板42进行了二次缓冲。
32.参见图3和图8所示,第二缓冲件32设有第二套筒321、第二插杆322和第二缓冲弹簧323,第二套筒321呈竖直状态固定设置在底板31上,第二插杆322活动插设在第二套筒321中,第二缓冲弹簧323套设在第二插杆322上,第二插杆322的上端固定套设有缓冲盘324,第二缓冲弹簧3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321的上端和缓冲盘324的底部固定连接。
33.当第一浮板42下移时,第一浮板42与缓冲盘324接触,第一浮板42受压继续下移,促使第二插杆322在第二套筒321中下滑,第二缓冲弹簧323从正常状态变成被压缩状态,在第二缓冲弹簧323的作用力下,从而对第一浮板42进行了二次缓冲,并对轿厢2进行了支撑,第二缓冲弹簧323所受压力相比于第一缓冲弹簧443的压力较小,保证了缓冲底座3的寿命,当第一缓冲弹簧443出现性能缺失的情况时,通过第二缓冲弹簧323依然能够对轿厢2进行缓冲,进行了双重保护,保证轿厢2下坠后的稳定。
34.参见图4和图5所示,电梯井1的底部四角与水槽41的底部之间均设有一个支撑脚11,每两个相邻支撑脚11之间均留有供第一充水腔411和第二充水腔412连通的间隙。
35.当水槽41中充水时,由于电梯井1的底部与水槽41的底部之间通过支撑脚11支撑,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支撑脚11之间均留有间隙,因此,保证第一充水腔411和第二充水腔412处于相互连通状态,从而保证第一缓冲件44被有效触发。
36.本发明通过水槽41中充水的方式,对轿厢2的下坠进行了一次缓冲,再通过缓冲底座3对轿厢2的下坠进行了二次缓冲,提高了缓冲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缓冲底座3的寿命,避免只使用缓冲底座3,而造成性能缺失无法起到缓冲效果的情况,保证对轿厢2内人员的有效保护。
3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