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谷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3667发布日期:2022-09-21 04:1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谷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稻谷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人类共确认出22类稻谷,但是唯一用于大宗贸易的是普通类稻谷。我国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位于湖南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出土的古栽培稻标本证实,中国的稻作栽培已有1.4万年以上的历史,是已知的世界栽培稻起源地。
3.大米(rice),亦称稻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食物,大米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食品。
4.在大米的加工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工序需要用到传送带对稻谷或者糙米进行输送,为了满足下游工序的加工需求,有时候需要将稻谷在传送带上铺平,保证传送带上的稻谷堆积高度不能太高,现有技术中的稻谷输送装置缺乏相应的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谷传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稻谷的高度调节不便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内活动套接有活动筒,所述活动筒的底部与所述传送带的顶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活动筒的外壁与所述出料筒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出料筒上竖直开设有长条形的调节孔,所述活动筒的外壁上水平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调节孔,所述出料筒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杆位置的固定装置。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绞龙等输送装置将稻谷输送到进料斗之中,粮食从进料斗之中落到传送带的顶部,由于活动筒与传送带的顶部之间有一定距离,可以通过调整活动筒和传送带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稻谷下料的多少,在活动筒位置调整完后,通过固定装置对活动筒的位置进行固定即可,调整出料筒的高度即可控制下料的多少,还能控制传送带顶部稻谷的高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的外径等于所述调节孔的宽度。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止调节杆在调节孔之中晃动,结构更加稳定。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母,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母与出料筒的外壁相抵触,固定调节杆的位置,结构简单。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母为蝶形螺母。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需使用工具可以旋转螺母,操作方便。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孔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垫,所述橡胶防滑垫位于所述出料筒的外壁上。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母固定调节杆时更加稳定。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料筒外壁上的搁置块,所述搁置块位于所述调节孔的两侧,所述搁置块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调节杆上开设有连接孔,穿过所述连接孔水平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所述搁置块的顶部相接触。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活动筒调节到合适位置,连接杆穿过连接孔放在搁置件上,即可将调节杆和活动筒的位置固定,操作方便。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动筒和固定装置,可以通过调整活动筒和传送带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稻谷下料的多少,还能控制传送带顶部稻谷的高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传送带;2、进料斗;3、出料筒;3a、调节孔;4、活动筒;4a、调节杆;4a1、连接孔;5、螺母;6、橡胶防滑垫;7、搁置块;8、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一: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传送带1上方设置有进料斗2,所述进料斗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筒3,所述出料筒3内活动套接有活动筒4,所述活动筒4的底部与所述传送带1的顶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活动筒4的外壁与所述出料筒3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出料筒3上竖直开设有长条形的调节孔3a,所述活动筒4的外壁上水平设置有调节杆4a,所述调节杆4a的外径等于所述调节孔3a的宽度,所述调节杆4a的一端穿过所述调节孔3a,所述出料筒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杆4a位置的固定装置。
30.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母5,所述调节杆4a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母5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螺母5为蝶形螺母5,所述调节孔3a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垫6,所述橡胶防滑垫6位
于所述出料筒3的外壁上。
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绞龙等输送装置将稻谷输送到进料斗2之中,粮食从进料斗2之中落到传送带1的顶部,由于活动筒4与传送带1的顶部之间有一定距离,可以通过调整活动筒4和传送带1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稻谷下料的多少,在活动筒4位置调整完后,通过螺母5与出料筒3的外壁相抵触,固定调节杆4a的位置,调整出料筒3的高度即可控制下料的多少,还能控制传送带1顶部稻谷的高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2.实施例二:
33.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料筒3外壁上的搁置块7,所述搁置块7位于所述调节孔3a的两侧,所述搁置块7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调节杆4a上开设有连接孔4a1,穿过所述连接孔4a1水平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底部与所述搁置块7的顶部相接触。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活动筒4调节到合适位置,连接杆8穿过连接孔4a1放在搁置件上,即可将调节杆4a和活动筒4的位置固定,操作方便。
3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36.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1),所述传送带(1)上方设置有进料斗(2),所述进料斗(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筒(3),所述出料筒(3)内活动套接有活动筒(4),所述活动筒(4)的底部与所述传送带(1)的顶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活动筒(4)的外壁与所述出料筒(3)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出料筒(3)上竖直开设有长条形的调节孔(3a),所述活动筒(4)的外壁上水平设置有调节杆(4a),所述调节杆(4a)的一端穿过所述调节孔(3a),所述出料筒(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杆(4a)位置的固定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4a)的外径等于所述调节孔(3a)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母(5),所述调节杆(4a)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母(5)相配合的外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5)为蝶形螺母(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3a)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垫(6),所述橡胶防滑垫(6)位于所述出料筒(3)的外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料筒(3)外壁上的搁置块(7),所述搁置块(7)位于所述调节孔(3a)的两侧,所述搁置块(7)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调节杆(4a)上开设有连接孔(4a1),穿过所述连接孔(4a1)水平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底部与所述搁置块(7)的顶部相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稻谷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内活动套接有活动筒,所述活动筒的底部与所述传送带的顶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活动筒的外壁与所述出料筒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出料筒上竖直开设有长条形的调节孔,所述活动筒的外壁上水平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调节孔,所述出料筒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杆位置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出料筒的高度即可控制下料的多少,还能控制传送带顶部稻谷的高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华 杨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潜江市童诚农业产业化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0
技术公布日:2022/9/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