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内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6376发布日期:2023-02-10 19:0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厢内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厢内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向物流环节使用的厢式货车和集装箱内装载货物通常用人工搬运方式来解决,费时费力、效率低、附带高昂的安全管理成本。人工搬运过程中会从柜门处开始搬运物品,物品从厢内往外的方式逐一码放,物品从柜门到厢内的码放位置之间存在一段明显的搬运距离。现有技术中为了省时省力、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采用了具有移动功能的输送装置向厢内输送物品,例如无动力伸缩滚筒输送线、再例如基于输送带的末端具有俯仰角调节功能的输送装置,这些无一例外地都具有显明的整体可移动特征,该移动特征使的现有输送装置在灵活性方面显示出优点、但是移动特征所基于的结构并不稳固,该结构松散、在输送物品过程中容易晃动且承载额度十分有限,因而适用范围有限、使用中隐藏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抑制厢内输送装置在输送过程中晃动的问题,由此得到一种结构牢固、工作性能稳定的厢内输送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厢内输送装置包括活动输送平台、限位框、引导座,所述活动输送平台包括固定式底座、输送框架,所述输送框架的顶部设有输送部位,所述输送框架以水平直线滑动方式活动安装在固定式底座上,所述输送框架在固定式底座上活动方向平行于输送框架在输送部位的输送方向,所述限位框与输送框架之间通过导轨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框以竖直直线滑动方式活动安装在输送框架上,所述限位框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在平行于输送部位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分布,所述引导座上设有作业面,所述作业面分布在滚轮的正下方,所述作业面包括引导斜面和水平支撑面,所述水平支撑面和引导斜面在沿着平行于输送部位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分布,所述引导斜面的一端与水平支撑面连接,所述引导斜面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引导斜面的另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所述输送部位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水平支撑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所述限位框通过作业面支撑滚轮而与引导座活动连接,距离输送框架最近的滚轮在限位框上的离去角大于引导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5.厢内输送装置整体呈现伸缩特征,这与活动输送平台上输送框架可在固定式底座上做直线滑动有关。不难想象,输送框架沿着固定式底座直线运动后,位于输送框架端部的限位框就会被推动而沿着引导座提供的作业面运动。固定式底座可以是金属框架固定在地基上,例如金属框架固定在月台上;也可以是落地式的金属框架,直接依靠自重稳妥地放置在工作位置。输送框架向外伸出后,活动输送平台的重心会产生偏移,在本技术方案中输送框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支撑作用完全来自底座,重心偏移势必会对活动输送框架上距离底座最远的该端产生微弱的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会在承重输送阶段表现出因部件微量变形而引起活动输送框架端部轻微晃动。此类小幅晃动也是本技术方案所要抑制的,为此
将限位框活动安装在输送框架的端部。限位框和输送框架之间在竖直方向上不受约束、两者可以相对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则相互约束、两者同步运动;该约束效果基于导轨结构实现,虽然限位框未向输送框架端部提供支撑作用,但通过限位框惯性带来的限制作用、可有效抑制输送框架端部的小幅晃动。限位框的另一个作用在于作为厢内输送装置在车厢内的载物平台,便于工人站立以及提供临时缓存物品。
6.限位框底部的滚轮选择范围包括一切便于限位框移动时减少摩擦力的滚动部件或部件。在本技术方案中滚轮至少包括两组,且两组滚轮在平行于输送部位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前后分布,它们之间分开一定距离、其中距离输送框架最近的滚轮在限位框上的离去角有特定要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证限位框在受到水平支撑面-引导斜面-车厢地面的支撑作用时始终有一个滚轮受到支撑即始终有一个滚轮接地,从而确保限位框在跟随输送框架运动时可以保持灵活的运动状态。
7.水平支撑面发挥作用的阶段在限位框恢复至初始状态时,引导斜面作为水平支撑面和车厢地面之间的过渡结构在限位框向车厢内移动即输送框架向外伸出时发挥作用。引导斜面相比于水平面以及水平支撑面都呈倾斜的空间姿态,故要求车厢地面高度低于水平支撑面高度。为了防止引导座在引导斜面部位处的下方形成影响安全生产的刀刃结构或者剪切结构,所述引导座上设有在竖直面内延伸的保护面,所述保护面与引导斜面的另一端连接。保护面用于阻止汽车的部件伸入到引导斜面下方或者引导座的引导斜面部位嵌入到车厢内,由此消除生产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8.限位框在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中都需要稳定的支撑条件,故需要保证底部的两组滚轮都能受到支撑力,为此,所述水平支撑面长度大于滚轮之间最大的中心距。
9.可采用无动力设计思路和有动力设计思路来构建输送部位,无动力设计思路下输送部位可以由无动力滚筒、万向滚珠、无动力输送带来构建。有动力设计思路下可以由基于电机驱动的输送带以及电机驱动的滚筒来构建。很显然,在搬运的产品较重或者表面结构不便于触碰的情况下,输送部位基于有动力设计思路来构建的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所述活动输送平台还包括主动式输送部件,所述主动式输送部件包括输送带、带轮、动力组件,所述输送带通过带轮安装在输送框架上,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在输送框架上,所述输送带与动力组件连接并由动力组件驱动输送带运转。输送带可以选择同步带、输送网带、塑料链板。通过动力组件驱动输送带来降低劳动强度和提升作业的安全程度。
10.为了便于使用,所述输送框架与固定式底座之间通过导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输送平台设有直线动力单元ⅰ,所述直线动力单元ⅰ安装在固定式底座上,所述直线动力单元ⅰ上设有动力输出端,所述直线动力单元ⅰ上的动力输出端与输送框架连接并且直线动力单元ⅰ驱动输送框架在固定式底座上运动。通过直线动力单元ⅰ来控制增加厢内输送装置的伸缩作业,以替代人工推动作业。
11.为了增加厢内输送装置的作业范围即增加伸缩量,所述活动输送平台还包括辅助框架,所述输送框架与辅助框架之间通过导轨活动连接,所述输送框架以水平直线滑动方式活动安装在辅助框架上,所述辅助框架与固定式底座之间通过导轨活动连接,所述辅助框架以水平直线滑动方式活动安装在固定式底座上。
12.同样为了便于使用,提高机械化程度,所述活动输送平台设有直线动力单元ⅰ和直线动力单元ⅱ,所述直线动力单元ⅰ安装在固定式底座上,所述直线动力单元ⅰ上设有动力
输出端,所述直线动力单元ⅰ上的动力输出端与辅助框架连接并且直线动力单元ⅰ驱动辅助框架在固定式底座上运动,所述直线动力单元ⅱ安装在辅助框架上,所述直线动力单元ⅱ上设有动力输出端,所述直线动力单元ⅱ上的动力输出端与输送框架连接并且直线动力单元ⅱ驱动输送框架在辅助框架上运动。
1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厢内输送装置的通过固定式基础结构提供抑制晃动的功能、还通过端部限制的方式提供抑制晃动的功能,从而使得厢内输送装置可以在产品输送过程中避免晃动的问题,以牢固的结构和平稳的状态提供稳定的输送功能。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厢内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厢内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厢内输送装置的第七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厢内输送装置的第九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仓库是货物主要转运场所,货物周转频繁,为了方便货物装卸,一般仓库都设有月台,该实施例中厢内输送装置被安装在仓库的月台上。
20.厢内输送装置包括活动输送平台、限位框4、引导座6。
21.活动输送平台包括固定式底座1和输送框架2。固定式底座1由金属焊接而成、它固定在月台上,因而固定式底座1与地面牢固结合在一起。
22.输送框架2主体由金属焊接而成。输送框架2的两侧分别通过导轨与固定式底座1活动连接,导轨包括直线滑轨和导套,导套固定在固定式底座1的内侧、直线滑轨以水平姿态固定在输送框架2外侧。固定式底座1一侧设有开口结构,便于输送框架2在固定式底座1上滑动时可以确保从输送框架2的一侧向外伸出。输送框架2在固定式底座1上基于导轨的连接作用可相对于固定式底座1做水平方向上的直线往复滑动,整体上形成伸缩动作。
23.在输送框架2上安装有输送带,输送带通过带轮安装在输送框架2的顶部,输送带在输送框架2顶部形成输送部位3。输送带仅依靠带轮支撑展开,且无动力驱动输送带运动,但是输送带能够轻易被外力驱动后跟随运转,因而在外力推动放置在输送带上的物品后物品会在输送带上平顺的移动,这就形成了输送部位3输送物品的技术效果。输送框架2在固定式底座1上活动方向平行于输送框架2在输送部位3的输送方向。
24.限位框4为龙门式框架结构。限位框4被置于输送框架2的一端,它与输送框架2之间通过导轨活动连接。导轨同样包括直线滑轨和导套,导套安装在输送框架2上,直线滑轨以竖直姿态固定安装在限位框4上,限位框4相对于输送框架2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做直线往复运动。限位框4的中间为通畅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刚好位于输送框架2的输送部位3的输送方向上。
25.限位框4底部设有两组滚轮5,每组滚轮5为两个;滚轮5的组数和每组数量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两组、每组两个为例来说明该技术特征。两组滚轮5在
垂直输送框架2在固定式底座1上直线往复运动方向的方向上分开布置,并且每组滚轮5在平行于输送部位3的输送方向的方向即输送框架2在固定式底座1上直线往复运动方向上分布。四个滚轮5之间呈矩阵方式排列在限位框4底部。这四个滚轮5中有两个距离输送框架2距离较远、另外两个距离输送框架2距离较近。
26.引导座6也固定在月台上,它与固定式底座1一样都与地面牢固结合在一起。引导座6位于限位框4所在位置的下方,它的功能在于支撑限位框4。
27.引导座6上设有保护面9和用于与滚轮5接触的作业面,作业面包括引导斜面7和水平支撑面8。水平支撑面8为空间姿态为水平的面结构、水平支撑面8长度大于两组滚轮5的中心距,引导斜面7为空间姿态倾斜的平面结构,输送部位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水平支撑面8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水平支撑面8、引导斜面7在沿着平行于输送部位3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逐一分布,水平支撑面8的一端与引导斜面7的一端连接,引导斜面7的一端即与水平支撑面8连接的该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引导斜面7的另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保护面9为竖直平面结构,保护面9与引导斜面7的另一端连接。
28.限位框4在竖直方向上不受约束,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每组滚轮5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始终保持与作业面接触,由引导座6向限位框4提供支撑力,所以限位框4通过作业面支撑滚轮5而与引导座6活动连接。为了保证滚轮5在引导斜面7与水平支撑面8之间顺利过渡,距离输送框架2最近的滚轮5在限位框4上的离去角大于引导斜面7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这样就能避免限位框4的框体与引导座6的引导斜面7部位发生干涉。初始状态下,输送框架2位于固定式底座1内部,限位框4整个置于水平支撑面8上方、四个滚轮5都与水平支撑面8连接。
29.厢内输送装置的服务对象是厢式货车、集装箱等。使用时,车辆径直驶入月台所在区域,最终保持车厢位于厢内输送装置的作业范围内。车厢地面的高度位于引导斜面7的高度范围内,保护面9防止车辆上的部件,例如车厢底板、防撞栏等冲击月台、也可以防止在引导斜面7部位处的下方形成影响安全生产的刀刃结构或者剪切结构。车厢地面与引导斜面7对接后,工人先用力推动输送框架2,驱动输送框架2向着车厢内部所在方向伸出;与此同时限位框4在水平方向上受到输送框架2的推动作用也同步朝着车厢内部所在位置运动。开始时所有滚轮5与水平支撑面8接触,然后距离输送框架2最远的滚轮5伸入引导斜面7的上方并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限位框4的重量由距离输送框架2最近的滚轮5承担;接着,距离输送框架2最近的滚轮5脱离水平支撑面8后开始与引导斜面7接触,距离输送框架2最远的滚轮5仍然处于悬空状态,限位框4的重量由距离输送框架2最近的滚轮5承担;再接着,距离输送框架2最远的滚轮5与车厢地面接触,距离输送框架2最近的滚轮5开始处于脱离引导斜面7的趋势,承担限位框4的重量的责任由距离输送框架2最近的滚轮5开始转移至距离输送框架2最远的滚轮5;最后,所有滚轮5都与车厢地面接触,所有滚轮5承担限位框4的重量。当输送框架2伸出至预定工位后,工人便可以将物品置于由无动力驱动的输送带构建的输送部位3上,然后轻松推动物品朝车厢内运动,完成主要的搬运工作,最后再由工人码放,也可以将车厢内的物品卸载下来通过输送部位3朝车厢外部输出。由于限位框4是龙门式框架结构,因而物品会从限位框4的中间区域通过。根据需要可以在限位框4上设置载物结构,以便搬运过程中起到暂存或缓存的载物作用。
30.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式底座
和输送框架之间的导轨布置结构,导轨的导套设置在固定式底座的外侧且位于固定式底座的顶部,直线滑轨位于输送框架的底部。
31.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输送部位由万向滚珠构成。
32.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输送部位由滚筒构成。
33.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输送部位由电机驱动的输送带构建。在活动输送平台上设有主动式输送部件,该主动式输送部件包括输送带、带轮、动力组件。输送带通过带轮安装在输送框架上,动力组件也安装在框架上,动力组件由电机和减速器组合而成,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带轮的轴连接,动力组件驱动带轮来带动输送带运转。
34.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输送平台还设有直线动力单元ⅰ。直线动力单元ⅰ包括电机、减速器、同步带和带轮。同步带通过带轮安装在固定式底座上,电机与减速器连接并且电机通过减速器安装在固定式底座上。其中一个带轮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同步带在带轮上展开形成两端呈弧形、中间呈笔直状的展开结构。电机启动后可带动同步带运转。同步带展开后其中间呈笔直状的部位作为直线动力单元ⅰ的动力输出端,直线动力单元ⅰ上的动力输出端与输送框架连接并且直线动力单元ⅰ驱动输送框架在固定式底座上运动。相比于第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电动方式驱动输送框架向外伸出或者向内缩回。
35.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五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输送平台还设有直线动力单元ⅰ11。直线动力单元ⅰ包括电机、减速器、同步带和带轮。同步带通过带轮安装在固定式底座1上,电机与减速器连接并且电机通过减速器安装在固定式底座11上。其中一个带轮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同步带在带轮上展开形成两端呈弧形、中间呈笔直状的展开结构。电机启动后可带动同步带运转。同步带展开后其中间呈笔直状的部位作为直线动力单元ⅰ11的动力输出端,直线动力单元ⅰ11上的动力输出端与输送框架2连接并且直线动力单元ⅰ11驱动输送框架2在固定式底座1上运动。相比于第五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电动方式驱动输送框架2向外伸出或者向内缩回。
36.本实用新型第八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输送平台还包括辅助框架。辅助框架也由金属焊接而成,其整体呈扁平的长方体。输送框架与辅助框架之间通过导轨活动连接,该导轨包括直线滑轨和导套,导套固定安装在辅助框架顶部,输送框架底部设置直线滑轨,通过直线滑轨嵌入导套使输送框架以水平直线滑动方式活动安装在辅助框架上。辅助框架的两侧分别通过导轨与固定式底座活动连接,导轨同样包括直线滑轨和导套,导套固定在固定式底座的内侧、直线滑轨以水平姿态固定在输送框架外侧。这样辅助框架与固定式底座之间通过导轨活动连接,辅助框架以水平直线滑动方式活动安装在固定式底座上。由此伸缩范围通过辅助框架的结构得到扩大。
37.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九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八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输送平台还设有直线动力单元ⅰ11和直线动力单元ⅱ13。
38.直线动力单元ⅰ11包括电机、减速器、同步带和带轮。同步带通过带轮安装在固定式底座1上,电机与减速器连接并且电机通过减速器安装在固定式底座1上。其中一个带轮
与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同步带在带轮上展开形成两端呈弧形、中间呈笔直状的展开结构。电机启动后可带动同步带运转。同步带展开后其中间呈笔直状的部位作为直线动力单元ⅰ11的动力输出端,直线动力单元ⅰ11上的动力输出端与辅助框架12连接并且直线动力单元ⅰ11驱动辅助框架12在固定式底座1上运动。
39.直线动力单元ⅱ13包括电机、减速器、丝杆和丝杆套。丝杆安装在辅助框架12上,电机与减速器连接并且电机通过减速器安装在辅助框架12上,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丝杆连接。丝杆套作为直线动力单元ⅱ13的动力输出端固定在输送框架2上,丝杆套与丝杆啮合,当电机启动后便可通过丝杆直接驱动输送框架2在辅助框架12上运动。
40.本实用新型第十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九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输送部位由电机驱动的输送带构建。在活动输送平台上设有主动式输送部件,该主动式输送部件包括输送带、带轮、动力组件。输送带通过带轮安装在输送框架上,动力组件也安装在框架上,动力组件由电机和减速器组合而成,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轴与其中一个带轮的轴连接,动力组件驱动带轮来带动输送带运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