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类工件自动提升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5075发布日期:2022-12-07 08:4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类工件自动提升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类工件自动提升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管类工件的生产过程包括选料上料、推料至加工区、加工、退料至装配区、推料组装等多道工序。管类工件上料过程中多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上料,操作强度大,工作效率比较低,无法满足管类工件的自动化生产要求。需要设计一种管类工件自动提升上料装置,实现管类工件的自动化上料,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人工上料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的管类工件自动提升上料装置。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管类工件自动提升上料装置,包括提升机构和放置于提升机构上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板与固定板的侧面连接,固定架与固定板之间设有滑动组件,固定板内开设有与滑动组件相适配的滑槽,固定板与滑槽相对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有第一气缸,滑动组件底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气缸的活塞轴连接,固定板顶部一侧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提升机构一侧设有接料机构,所述固定架、滑动组件、固定板和支撑板顶部均为向接料机构方向倾斜的斜面。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多根管体平行摆放在固定架和滑动组件组成的斜面顶部,滑动组件顶部的宽度与管体的直径相匹配,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可带动滑动组件及一根管体向上移动。管体被提升到固定板顶部后会沿着支撑板顶部向下滑动,进入接料结构。
7.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机构包括方管,方管底部设有支撑座,方管两端顶部安装有托轮架,托轮架内安装有托轮,所述方管两端的侧面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安装在与提升机构相对的一侧,第二气缸上通过托轴架连接有托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带动托轴上升到接近支撑板的高度,由支撑板顶部滑落的管体落到托轴上,然后第二气缸带动托轴慢慢下降,管体跟随托轴下降且管体两端会慢慢落到托轮上,再通过托轮的传送进入下一道工序。可升降的托轴起到了缓冲作用,可避免管体直接滑落到托轮上,较大的冲击力对管体造成损坏。
9.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板和滑块,滑板一侧与滑槽滑动连接,滑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另一侧可沿固定架侧壁上下滑动。
10.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滑块的底部始终低于固定架顶部斜面的最低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可带动滑板及滑块上下移动。滑块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可以减少整个滑动组件的重量,便于滑动组件上下移动。在提升管体过程中,滑
动组件最高可升到与固定板顶部的斜面相匹配的高度,此时管体自动滑入支撑板顶部。滑动组件升高到最高位置时,滑块的底部仍低于固定架顶部斜面的最低处,可以对未被提升的管体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未被提升的管体沿着固定架顶部的斜面掉落。
12.进一步地,支撑板顶部的斜面与固定板顶部的斜面高度相同且倾斜角度相同。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管体被提升到固定板顶部后顺利沿着支撑板顶部下滑。
14.进一步地,所述托轴上设有托轴挡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轴挡板可以对管体起到阻挡作用,防止管体从接料机构上掉落。
16.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机构至少有3个且等间距分布在方管一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个提升机构可以分别从管体的两端和中部对管体进行提升,保证提升过程的稳定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中只需将多根管体平行摆放在固定架和滑动组件组成的斜面顶部,提升机构可自动地将管体进行提升上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本实用新型中滑块的设计可以减少整个滑动组件的重量,便于滑动组件上下移动。
21.3.本实用新型中3个提升机构可以分别从管体的两端和中部对管体进行提升,保证提升过程的稳定性。
22.4.本实用新型中可升降的托轴起到了缓冲作用,可避免管体直接滑落到托轮上,较大的冲击力对管体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23.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类工件自动提升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本实用新型未放管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本实用新型中托轮、托轴及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类工件自动提升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27.图5: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组件升高到最高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固定架;2、第一连接板;3、固定板;4、滑板;5、滑块;6、滑槽;7、第二连接板;8、第一气缸;9、连接件;10、支撑板;11、方管;12、支撑座;13、托轮架;14、托轮;15、第二气缸;16、托轴架;17、托轴;18、托轴挡板;19、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如图1-4所示,一种管类工件自动提升上料装置,包括提升机构和放置于提升机构上的管体19,提升机构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板2与固定板3的侧面连接,固定架1与固定板3之间设有滑动组件,固定板3内开设有与滑动组件相适配的滑槽6,固定板3与滑槽6相对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板7连接有第一气缸8,滑动组件底部通过连接件9与
第一气缸8的活塞轴连接,固定板3顶部一侧安装有支撑板10。提升机构一侧设有接料机构,固定架1、滑动组件、固定板3和支撑板10顶部均为向接料机构方向倾斜的斜面。首先将多根管体19平行摆放在固定架1和滑动组件组成的斜面顶部,滑动组件顶部的宽度与管体19的直径相匹配,启动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8可带动滑动组件及一根管体19向上移动。管体19被提升到固定板3顶部后会沿着支撑板10顶部向下滑动,进入接料结构。支撑板10顶部的斜面与固定板3顶部的斜面高度相同且倾斜角度相同,可以保证管体19被提升到固定板3顶部后顺利沿着支撑板10顶部下滑。如图4所示,提升机构至少有3个且等间距分布在方管11一侧,3个提升机构可以分别从管体19的两端和中部对管体19进行提升,保证提升过程的稳定性。
31.如图2和3所示,接料机构包括方管11,方管11底部设有支撑座12,方管11两端顶部安装有托轮架13,托轮架13内安装有托轮14,方管11两端的侧面安装有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安装在与提升机构相对的一侧,第二气缸15上通过托轴架16连接有托轴17,托轴17上设有托轴挡板18。启动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带动托轴17上升到接近支撑板10的高度,由支撑板10顶部滑落的管体19落到托轴17上,托轴17为中间细两头粗的结构,管体19正好落在托轴17的中部,托轴挡板18可以对管体19起到阻挡作用,防止管体19从接料机构上掉落。然后第二气缸15带动托轴17慢慢下降,管体19跟随托轴17下降且管体19两端会慢慢落到托轮14上,再通过托轮14的传送进入下一道工序。可升降的托轴17起到了缓冲作用,可避免管体19直接滑落到托轮14上,较大的冲击力对管体19造成损坏。
32.如图3所示,滑动组件包括滑板4和滑块5,滑板4一侧与滑槽6滑动连接,滑板4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5,滑块5的另一侧可沿固定架1侧壁上下滑动。固定板3上通过第二连接板7安装有第一气缸8,启动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8的活塞轴上下移动时通过连接件9带动滑板4上下移动,滑板4带动滑块5一起上下移动,滑块5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可以减少整个滑动组件的重量,便于滑动组件上下移动。
33.如图5所示,固定架1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板2与固定板3的侧面连接,在提升管体过程中,滑动组件最高可升到滑动组件顶部与固定板3顶部的斜面相匹配的高度,此时管体19自动滑入支撑板10顶部。滑块的底部始终低于固定架顶部斜面的最低处,当滑动组件升高到最高位置时,滑块5的底部仍低于固定架1顶部斜面的最低处,可以对未被提升的管体19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未被提升的管体19沿着固定架1顶部的斜面掉落。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多根管体19平行摆放在固定架1和滑动组件组成的斜面顶部。启动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8带动滑板4、滑块5和一根管体19上升,滑板4和滑块5顶部的斜面均向固定板3一侧倾斜,可保证管体19不会从滑动组件上掉落。此时第二气缸15带动托轴17上升到接近支撑板10的高度,管体19被提升到固定板3顶部后会沿着支撑板10顶部向下滑动,落入托轴17上。然后第二气缸15带动托轴17慢慢下降,管体19跟随托轴17下降且管体19两端会慢慢落到托轮14上,再通过托轮14的传送进入下一道工序。完成第一根管体19的提升后,第一气缸8会带动滑动组件下降到原来的位置,第二根管体19自动滚动到滑动组件顶部,开始进行第二根管体19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上料装置的工作效率。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