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9734发布日期:2023-03-15 00:3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机电工程包括电气工程技术、自动控制与仪表、给排水、机械设备安装、容器的安装、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消防工程、设备及管道防腐蚀与绝热技术等。机电工程设备大多都比较笨重,在需要进行临时性的短距离移动时比较麻烦,尤其是空间比较狭窄的位置,无法驾驶叉车来进行移动,并且因为机电设备的底部空隙较小,导致机电设备在搬至移动装置的过程中十分的费时费力,不仅会影响机电设备的移动效率,且会造成人力的大量消耗。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从机电工程设备的底部空隙处伸入,将其升起使其支撑腿拖离地面并进行移动,比较省力,降低人力的消耗,提高移动效率的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包括:回型框底座;两个支撑槽钢,两个所述支撑槽钢对称设于所述回型框底座的上方;四个支撑块,四个所述支撑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槽钢的顶部内壁上;四个安装盒,四个所述安装盒分别设于四个所述支撑块的正下方,四个所述安装盒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四个直线轮,四个所述直线轮分别转动安装在四个所述安装盒的两侧内壁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回型框底座上;转向移动机构,所述转向移动机构设于所述回型框底座的一侧。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十六个铰接杆、八个调节块、两个转杆和驱动机构,两个所述转杆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回型框底座上,两个所述转杆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转杆上均开设有四段外螺纹,四段外螺纹两两之间旋向相反,八个所述调节块分别螺纹套设在两个所述转杆的外螺纹上,十六个所述铰接杆分别铰接在八个所述调节块的顶部和底部,十六个所述铰接杆中的八个所述铰接杆分别与四个所述支撑块的两侧相铰接,另外八个所述铰接杆分别与四个所述安装盒的两侧相铰接,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回型框底座的一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双轴电机、两个连接轴和四个锥形齿轮,所述双轴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回型框底座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轴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四个所述锥形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转杆的一端和两个所述连接轴相互远离的一端,四个所述锥形齿轮两两啮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向移动机构包括有安装座、转轴、套筒、弹簧、中轴、两个转向轮和把手,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回型框底座的一侧,所述安装座
上开设有圆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圆孔,所述套筒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的底端,所述弹簧滑动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中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套筒内,所述中轴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套筒外,两个所述转向轮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中轴的两端,所述把手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的顶端。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回型框底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防护罩,两个所述连接轴和四个锥形齿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防护罩内。
1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
12.通过回型框底座、支撑槽钢、支撑块、安装盒、直线轮和升降机构、转向移动机构相配合,可从机电工程设备的底部空隙处伸入,并将机电工程设备升起使其支撑腿拖离地面,并可对机电工程设备进行移动,比较省力,降低人力的消耗,提高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回型框底座;2、支撑槽钢;3、支撑块;4、安装盒;5、直线轮;6、铰接杆;7、调节块;8、转杆;9、双轴电机;10、连接轴;11、锥形齿轮;12、安装座;13、转轴;14、套筒;15、弹簧;16、中轴;17、转向轮;1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结合参阅图1-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包括:回型框底座1;两个支撑槽钢2,两个所述支撑槽钢2对称设于所述回型框底座1的上方;四个支撑块3,四个所述支撑块3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槽钢2的顶部内壁上;四个安装盒4,四个所述安装盒4分别设于四个所述支撑块3的正下方,四个所述安装盒4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四个直线轮5,四个所述直线轮5分别转动安装在四个所述安装盒4的两侧内壁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回型框底座1上;转向移动机构,所述转向移动机构设于所述回型框底座1的一侧。
21.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十六个铰接杆6、八个调节块7、两个转杆8和驱动机构,两个所述转杆8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回型框底座1上,两个所述转杆8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转杆8上均开设有四段外螺纹,四段外螺纹两两之间旋向相反,八个所述调节块7分别螺纹套设在两
个所述转杆8的外螺纹上,十六个所述铰接杆6分别铰接在八个所述调节块7的顶部和底部,十六个所述铰接杆6中的八个所述铰接杆6分别与四个所述支撑块3的两侧相铰接,另外八个所述铰接杆6分别与四个所述安装盒4的两侧相铰接,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回型框底座1的一侧,通过升降机构可将两个支撑槽钢2升起,从而使机电工程设备的支撑腿离开地面。
2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双轴电机9、两个连接轴10和四个锥形齿轮11,所述双轴电机9固定安装在所述回型框底座1的一侧,两个所述连接轴1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双轴电机9的两个输出轴上,四个所述锥形齿轮11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转杆8的一端和两个所述连接轴10相互远离的一端,四个所述锥形齿轮11两两啮合,通过驱动机构可驱动两个转杆8的转动。
23.所述转向移动机构包括有安装座12、转轴13、套筒14、弹簧15、中轴16、两个转向轮17和把手18,所述安装座12固定安装在所述回型框底座1的一侧,所述安装座12上开设有圆孔,所述转轴13贯穿所述圆孔,所述套筒14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13的底端,所述弹簧15滑动套设在所述转轴13上,所述中轴16转动安装在所述套筒14内,所述中轴16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套筒14外,两个所述转向轮17分别固定套设在所述中轴16的两端,所述把手18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13的顶端,通过转向移动机构可对本装置进行转向并移动。
24.所述回型框底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防护罩,两个所述连接轴10和四个锥形齿轮1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防护罩内,通过两个防护罩对四个锥形齿轮11进行防护。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6.使用时,初始状态时的两个支撑槽钢2处于最低状态,通过推动把手18,使装置移动,并通过转动把手18,控制转向轮17的移动方向,从而控制本装置的移动方向,将两个支撑槽钢2从机电工程设备的底部空隙伸入;
27.然后,启动双轴电机9,带动两个连接轴10转动,并通过四个锥形齿轮11带动两个转杆8转动,使转杆8上两两一组的两个调节块7相互靠近,从而通过铰接杆6使支撑块3上升,从而将机电工程设备升起,使机电工程设备的支撑腿离开地面,并且回型框底座1也上升,带动安装座12上升,在弹簧15的弹力下,使两个转向轮17始终接触地面;
28.然后通过拉动把手18,即可对两个支撑槽钢2上的机械工程设备进行移动,比较省力;
29.当移动至指定位置后,通过启动双轴电机9反转,使两个支撑槽钢2下降,使机电工程设备的支撑腿支撑在地面上,并使两个支撑槽钢2下降至与机电工程设备的底部脱离,然后即可拉动把手18,将本装置拉出。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装置,通过回型框底座1、支撑槽钢2、支撑块3、安装盒4、直线轮5和升降机构、转向移动机构相配合,可从机电工程设备的底部空隙处伸入,并将机电工程设备升起使其支撑腿拖离地面,并可对机电工程设备进行移动,比较省力,降低人力的消耗,提高机电工程设备的移动效率。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
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申请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
33.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