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物品特别是包装卷烟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36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物品特别是包装卷烟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将包装材料坯件从料斗中取出并送至折叠机构以用于包装物品特别是包装卷烟的装置。
在包装机中所处理的坯件,或者是在包装机附近连续地切断一块包装材料,或者是以完成了的坯件形式送进包装机的坯件料斗内。本发明是有关后一种解决办法,这种办法首先用于生产比较厚的包装材料盒,用薄卡片纸生产盒更好。在生产盖能翻折的卷烟盒时,实际上使用整理成叠的、印有商标的坯件。
在高效包装机中,每单位时间所需要的坯件是相当多的。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保证供应足够数量的坯件。因为坯件备料可能只是有限的,所以向包装机的折叠机构连续供应坯件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当分批交付坯件时也是如此。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在有一个存放一叠接一叠坯件的料斗的包装机内,要保证料斗容量大并能连续不断地将坯件提供给折叠机构。
为达到该目标,给包装机选定的料斗是由几个分料斗(料斗井)组成,每个料斗井都贮入坯件备料(坯件堆),并能向一(共同的)取出位置连续地供料。
料斗最好由几个特别是三个互相紧接排列的垂直料斗井组成,每一个料斗井都可贮入大量的坯件备料,并且由于共同的横向运动而能在取出位置的上方移动。因为一个料斗井总是位于取出位置,所以坯件备料能在底部按消耗量取出。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剩余的坯件备料被继续保持在料斗的取出位置内,并且能通过腾空一个料斗井内的坯料而将其加足。位于取出位置的料斗井一旦用完,一个装满的料斗井就移动到剩余备料上面的位置,而同时坯件继续取自剩余备料。然后,由于向下移动的结果,料斗井内的坯件减少,直到料斗井装满了剩余备料为止或直到后面的料斗井接上为止,这样由剩余备料和料斗井内的坯件所构成的大量坯件都是可以利用的。
在取出位置,料斗井底部开口处的坯件被一个可伸缩的支撑构件(支撑指)托住。借助于该支撑构件,在料斗井内的坯件备料一直减少到只有剩余备料时它停止运动。
由几个料斗井组成的、作为一个整体的料斗和在取出位置附近的支撑构件都是通过特殊的机械传动机构以精确同步运动的方式来驱动。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特点是关于料斗与支撑构件(支撑指)的传动机构和料斗与上述支撑构件的结构设计。
参照附图,下面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附图是图1 表示料斗和传动机构的水平投影图;
图2 表示在缩小比例尺时料斗的侧视图;
图3 表示料斗的正面图;
图4到图6 表示料斗的水平投影图,用来说明料斗相对于取出位置的不同的相对位置;
图7 表示在放大比例时料斗井下部的侧视图;
图8 表示改变辅助部分的相对位置后与图7相当的图形。
在附图中所说明的装置,在本情况下是生产盖能翻折的卷烟盒的包装机的一部分。各个盖能翻折的盒是用坯件10折叠的。这些坯件依次制得(在包装机外面),并大量地被送进包装机,特别是送进料斗11。单个坯件10在取出位置12连续地从料斗取出并送进合适的、大家知道的包装机构内。
在本实施例中,料斗11由几个,即三个,呈料斗井13、14和15型式的分料斗组成。它们中的每一个预期贮入坯件备料16,特别是贮入一个叠一个放置的一堆坯件10。料斗井13、14和15联合成为一个共同的料斗11并安装在连续的后壁板17上。每个料斗井13、14、15受到侧壁18和19的限制,它们彼此叉开呈漏斗形,一面对着料斗井的前侧开口,而另一面对着后壁板17。在后壁板17的反面,每批坯件备料16靠一垂直定位板20来支撑。料斗井13、14和15都在位于后壁板17的对面的前侧开口以及在顶部和底部开口。因此坯件10的装入和取出都很容易。
料斗井13、14、15中的一个总是位于取出位置12。处于该位置时,在料斗11下面且在隔开一段距离处是一个合适的坯件取出器,特别是一个设计和运行都已熟知的转送轮21。它在坯件的长度方向能往返移动;而处于底部的某个坯件是取自坯件堆或坯件备料16,并能送到出料传送机,在本情况中有两个传送机辊22。
在取出位置12,始终保持某种最少的、坯件10的剩余备料23。该剩余备料23是位于料斗11的下面。位于取出位置12的某个料斗井13、14、15通过传送相应料井中的坯件备料16来补充剩余备料23。
料斗11能以整体形式移动,特别是能在必需的水平面内作横向移位,所以料斗井13、14、15中总有一个是位于取出位置处12的剩余备料23的上面。在取出位置12之外,料斗11处于料斗台24上面,并可在其上移动。料斗台24是直接置于料斗11的下面,所以料斗11相对于料斗台24可移位,而坯件备料16保留在底部开口的料斗井13、14、15内。在取出位置12区域内,料斗台24备有凹槽25。这就有可能从位于取出位置12的料斗井内取出或落下坯件备料16。
在取出位置12区域内,位于取出位置12的料斗井中的坯件备料16籍助于一个可移动的支撑构件被暂时防止落下。在本例中,该可移动的支撑构件由几(三)个支撑指26组成。它们彼此隔开一段距离从边上伸入到凹槽25的区域内,特别是横向伸入到坯件10的长度范围内。坯件10或坯件备料16靠在支撑指26的支撑端的上面。为使位于取出位置12的料斗井、13、14、15腾空,或使坯件备料16下降并落到剩余备料23上,支撑指26可从支撑位置退回(图3)。
正如图7和8所表示的那样,靠在支撑指26上的坯件备料16靠其自重同支撑指一起向下移动,直到它靠到剩余备料23上为止(图7),然后支撑指26退回到坯件区的外面(图8)。落下的坯件备料16立即就补充剩余备料23。在运行中,藉助于转送轮21,取出在下面的坯件10是不会中断的。支撑指回到上部的初始位置(图8中的点划线),特别是在料斗台24的平面内,在侧面靠近凹槽25。除了剩余备料23外,整叠的坯件10一旦取完(在料斗台24的平面之下),料斗11就以下述方式横向移动,即装有坯件备料16的料斗井就传递进入取出位置12的上面。支撑指26预先移动进入凹槽25区域的位置,这样坯件备料16被支撑在凹槽25的区域内(图3)。在料斗11移位时,位于料斗台24下面的剩余备料23减少了,所以相对于料斗台24产生一个水平上的差异(图3)。这必需靠控制下一批坯件备料16的下降来克服。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支撑指26在坯件区域外面与一个横向连接的支撑构件,特别是与一个横梁构件27相连接。横梁构件27以及相应的支撑指26是可移动的。为此目的,横梁构件27的侧端装有垂直支撑臂28;它们基本上是向下的,并与一个由连杆29、30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相连接。两连杆的自由端依次被铰接在一个可线性移位的支撑构件上,特别是一块滑板31上;或铰接在支撑构件的方向向下的支撑托板32上。从图2可看得特别清楚,滑板31被装在料斗11之外,特别是在离料斗11的后壁板17相隔一段距离之处。支撑托板32被装在滑板31的弯曲支撑臂37上。
平行四边形连杆29、30使支撑指26产生平行运动。当支撑指或平行四边形连杆29、30放置在一个侧面安装的、呈支撑板33形状的导向构件上时,产生可控制的上下运动。这是位于支撑指26的运动范围之外。一个支撑辊34被置于(上面的)平行四边形连杆29的轴承部位,并处于支撑板33的上端。运动是这样的,即支撑指26与平行四边形连杆29和30一起总是保持在基本水平的位置。
支撑板33上下运动是这样的,即它能随着支撑指26相应运动或它控制这些支撑指26。为此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3是装在一根(单臂的)可转动的支撑杆35上,该杆本身借助于一轴承装在料斗台24的下面。支撑杆35的绕着枢轴的转动运动引起支撑板33相应的上下运动,并因此使支撑指26作相应的运动。同时,支撑滚轮34允许支撑指26相对于支撑板33有不同的相对位置。在较高的支撑位置(图3),支撑杆35以及相应的支撑板33都必需水平地对准。在本情况下,当一止动块36碰到滑板31的支撑臂37时,支撑指26的下端位置即被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止动块36被设计得作为一个上面的平行四边形连杆29的延伸。
料斗11作为一个整体移动,移动量相应于料斗井13、14、15的横向尺寸。移动按下述方式,即总是有一个料斗井位于料斗台24的凹槽25区,亦即取出位置12区。为此目的,料斗井11装有滑块38,它是安装在后壁板17下部的外面。该滑块安装得能在料斗支撑棒39上滑动。支撑棒39的两端又紧固在机架40上。
料斗11在料斗支撑棒上移动是靠一个步进传动机构41。它包括一个产生转动的盘形驱动轮42。该驱动轮42靠周边的凹陷43与一个星形轮45的驱动轴颈44相啮合。星形轮45安装在驱动轴46上,后者在其自由端装上一曲柄形驱动臂47。它由于驱动轴46的转动而旋转。一个驱动轴颈或驱动辊48被置于驱动臂47的末端。该驱动辊48插入料斗11后面(后壁板17)的垂直导向槽49。驱动臂47的旋转运动引起驱动辊48角位置的改变。结果,驱动辊48在导向槽49内上下滑动,同时使料斗11产生横向移位。该运动以下述方式周期性地进行,即如图4到6所示的,料斗11发生步进运动以进入替换位置。
料斗11或其后壁板17不仅被支撑在料斗支撑棒39上,而且还被支撑在相反的上边,以防止倾斜运动。料斗11的全部自重由料斗支撑棒39承担。倾斜防护装置由两个彼此安装得相隔一段距离的支撑辊50、51组成。它们被固定安装在机架的悬臂上。彼此相隔一段距离放置的支撑辊50、51之间可容纳一根角形截面的导轨52,它把倾斜负载传递给支撑辊50、51中的某一个。
料斗11的相对位置被选择得使它相对于垂直平面向后边(后壁板17)倾斜。结果,坯件10在逐渐倾斜的平面内被搁置在后壁板17上。
支撑指26在一面和支撑板33在另一面这两者的运动靠相配合的驱动都是同步的。
装有支撑指的滑板31,在离料斗11后边一段距离处,可移动地安装在必需一高一低的两根滑杆53上。伸到料斗台24平面下面的支撑臂37靠近滑板31的下侧。靠在支撑臂上的支撑指26是在料斗台24的平面内,特别是在料斗台24的纵向凹座54内。
滑板31靠摇臂55往返运动而动作。摇臂55藉助于传动辊56插入滑板31的垂直滑槽57内。摇臂55的自由臂58通过一个跟踪辊59支撑在一个旋转凸轮盘60的周边上。使凸轮盘60具有某种形状,以便在一方向和另一方向完成使滑板31横向位移的旋转运动。
臂58同时与主动臂61相连,主动臂61的自由端带动一根与支撑杆35相连的、基本上垂直的连杆62。靠凸轮盘60与跟踪辊59及自由臂58会合一起而开始的主动臂61的转动运动引起连杆62基本上上下的运动。这导致支撑杆35和带动支撑指26的支撑板33作相应的旋转运动。
上述传动机构是非常有效的、动作快而正确的。
在本实施例中,当料斗11相对于料斗台24移位时,为防止(下面的)坯件10从料斗11与料斗台24之间的间隙漏出,采取了安全措施。料斗井13、14和15的垂直侧壁13、19都装有向下凸出的小端头63,它们插入料斗台24内相应的纵向槽64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将包装材料坯件从料斗中取出并送至折叠机构以用于包装物品特别是包装卷烟的装置。在本装置中,料斗(11)是由几部份料斗井(13、14、15)组成的,每个料斗井都可贮入坯件备料(16),并能连续地被送进到(共同的)取料位置(12)。
2.按照权项1所述的装置,其中料斗井(13、14、15)可以在取料位置(12)的上方(一起)作横向移动。
3.按照权项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取料位置(12)内始终保持着坯件(10)的剩余原料(23),通过全部取出或减少料斗井(13、14、15)内的坯件原料(16),可向取料位置(12)加料。
4.按照权项1和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权项所述的装置,其中位于取料位置(12)的料斗井(13、14、15)一旦被腾空,料斗井(13、14、15)(顶部和底部开口)即可移位。
5.按照权项1和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权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料斗井(13、14、15)处于取料位置(12)或它的上方,其内的坯件原料(16)由一个可伸缩的支撑构件(支撑指26)在下侧进行支撑;当料斗井(13、14、15)位于取料位置(12)以外时,其内的坯料原料(16)由一个固定的支撑件(料斗台24)进行支撑。
6.按照权项5和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权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支撑指(26)可以下降到取料位置(12)上的剩余原料(23)上,当降到这个位置以后,支撑指(26)可以被从侧向拉开。
7.按照权项5和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权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支撑指(26)(在侧面)与平行四边形连杆(29、30)相连接,并由连杆(29、30)引导作平行运动;而平行四边形连杆(29、30)又与一能作往复运动的支撑构件(滑板31)相连接。
8.按照权项7和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权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平行四边形连杆(29、30)在远离滑板(31)的一侧由一能作上下运动的支撑构件,特别是一块能绕轴转动的支撑板(33)支撑。
9.按照权项7和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权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装有支撑指(26)的滑板(31)和支撑板(33)是通过一个共同的传动机构,特别是通过或借助于一个其上靠有一根摇臂(55)的凸轮盘(60),而运动。
10.按照权项8和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权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彼此隔开一段距离伸出的支撑指(26),在取料位置(12)内,料斗台(24)中的凹槽(25)范围以外,由一个横梁构件(27)相互连接,而横梁构件(27)本身又与平行四边形连杆(29、30)相连接。另外,一个靠在支撑板(33)上的支撑辊(34)又与平行四边形连杆之一(29)侧向连接。
11.按照权项1和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权项所述的装置,其中由料斗井(13、14、15)组成的料斗(11)是制成一体的,并通过步进传动机构(41)进行调节。
12.按照权项11和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权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料斗(11)被安装在后壁板(17)上,以便通过一滑块(38)在料斗支撑棒(39)上对其进行移位。另外,料斗(11)还特别由一根位于两个固定支撑辊辊(50、51)之间的导轨(52)在离滑块(38)(顶部)一段距离处进行支撑,以防止倾斜。
13.按照权项11和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权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料斗(11)依靠步进传动机构(41)经由一个带有驱动辊(48)的能绕轴转动的驱动臂(47)驱动作横向运动;驱动辊(48)可移位地插入到料斗(11)的后壁板(17)上的一个(垂直)导向槽(49)内。
专利摘要
在包装机中,特别是在生产盖能翻折的卷烟盒的包装机中,为了保持足够的坯件(10)备料,有一个拥有多个料斗井(13、14、15)的料斗(11),能从取出位置(12)中连续地取出坯件备料(16)。当一个料斗井(13、14、15)已经用完后,在料斗(11)移位时,坯件的剩余备料(23)继续保持在取出位置(12)。
文档编号B65B41/02GK85104653SQ85104653
公开日1986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1985年6月17日
发明者海因茨·福克 申请人:福克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